英聯邦運動會
| 「大英國協運動會」的各地常用別名 | |
|---|---|
| 中國大陸 | 英聯邦運動會 |
| 臺灣 | 大英國協運動會 |
| 港澳 | 英聯邦運動會 |
| 馬新 | 共和聯邦運動會 |
大英國協運動會(英語:The Commonwealth Games),是大英國協國家每四年舉辦一次的運動會。這運動會首次舉辦於1930年,當時它被稱為大英帝國運動會(The British Empire Games)。運動會的名稱在1954年被改為大英帝國和大英國協運動會(British Empire and Commonwealth Games),又於1970年改作不列顛大英國協運動會(British Commonwealth Games),然後在1978年換成現在的大英國協運動會(The Commonwealth Games)。2002年起,大英國協運動會增設殘疾人項目,使得更多殘疾選手多了一個展示的舞台。
除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熱門運動項目,大英國協運動會的運動項目方面也包含了一些流行於大英國協國家的項目如草地滾球、七人制橄欖球和無網籃球。目前,一共有53個大英國協國家和71個隊伍參與此運動會。大英國協運動會的運動員人數通常高達5,000人。這使到大英國協運動會為其中最為多運動員參與的國際運動盛會之一。
起源
以一個運動競賽的方式團結大英帝國的各個成員,這個構思最初是由阿斯特利·庫柏(Astley Cooper)先生在1891年首先形成的,他在《泰晤士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內容建議說「如果每四年舉辦一次泛大不列顛和泛安圭拉的競賽和節日,便可以促進大英帝國成員之間的親善友誼和相互理解」。
在1911年,大英帝國節在倫敦舉辦,節日是為了慶祝英王喬治五世加冕。節日中也舉辦了一場帝國內的競標賽,參賽的隊伍包括了澳洲、加拿大、南非和英國,競賽的項目包括了拳擊、摔跤、游泳和田徑。
在1928年,加拿大人梅爾維爾·馬克斯·「鮑比」·羅賓遜(Melville Marks 「Bobby」 Robinson)邀請籌劃了第一屆的大英帝國運動會,兩年後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漢彌爾頓正式舉辦了第一屆賽事。
抵制
大英國協運動會和奧林匹克運動會一樣,也曾受到政治抵制。
- 奈及利亞在1978年愛蒙頓大英國協運動會前,就因為紐西蘭和南非白人至上種族隔離制度時代南非的運動關係而抵制當年的大英國協運動會。
- 瑪格麗特·柴契爾政府反對制裁南非,幫助南非白人種族主義政權抵抗國際壓力,最終使得大英國協59個成員中的32個來自非洲,亞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國家和地區(不包括百慕達在內)聯合抵制了1986年蘇格蘭大英國協運動會,在1974年、1982年和1990年也都因為南非問題大英國協成員國示意要抵制運動會。
歷屆運動會一覽
| 次序 | 年份 | 主辦城市及國家 | 賽會開幕宣布者 | 開幕時間 | 閉幕時間 | 項目數量 | 賽事數量 | 國家數量 | 參賽者數量 | 榜首國家 | 參見 | |||
|---|---|---|---|---|---|---|---|---|---|---|---|---|---|---|
| 大英帝國錦標賽 | ||||||||||||||
| – | 1911 |
|
喬治五世 | 5月12日 | 6月1日 | 4 | 9 | 4 | 未知 |
|
||||
| 大英帝國運動會 | ||||||||||||||
| I | 1930 |
|
費爾曼·費爾曼-托馬斯 | 8月16日 | 8月23日 | 6 | 59 | 11 | 400 |
|
[1] | |||
| II | 1934 |
|
喬治五世 | 8月4日 | 8月11日 | 6 | 68 | 16 | 500 |
|
[2] | |||
| III | 1938 |
|
韋克赫斯特勳爵 | 2月5日 | 2月12日 | 7 | 71 | 15 | 464 |
|
[3] | |||
| – | 1942 |
|
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取消[1] | |||||||||||
| – | 1946 |
|
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取消[1] | |||||||||||
| IV | 1950 |
|
伯納德·弗雷伯格爵士 | 2月4日 | 2月11日 | 9 | 88 | 12 | 590 |
|
[4] | |||
| 大英帝國和聯邦運動會 | ||||||||||||||
| V | 1954 |
|
哈洛德·亞歷山大 | 7月30日 | 8月7日 | 9 | 91 | 24 | 662 |
|
[5] | |||
| VI | 1958 |
|
伊莉莎白二世 | 7月18日 | 7月26日 | 9 | 94 | 36 | 1122 |
|
[6] | |||
| VII | 1962 |
|
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 | 11月22日 | 12月1日 | 9 | 104 | 35 | 863 |
|
[7] | |||
| VIII | 1966 |
|
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 | 8月4日 | 8月13日 | 9 | 110 | 34 | 1050 |
|
[8] | |||
| 不列顛聯邦運動會 | ||||||||||||||
| IX | 1970 |
|
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 | 7月16日 | 7月25日 | 9 | 121 | 42 | 1383 |
|
[9] | |||
| X | 1974 |
|
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 | 1月24日 | 2月2日 | 9 | 121 | 38 | 1276 |
|
[10] | |||
| 大英國協運動會 | ||||||||||||||
| XI | 1978 |
|
伊莉莎白二世 | 8月3日 | 8月12日 | 10 | 128 | 46 | 1474 |
|
[11] | |||
| XII | 1982 |
|
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 | 9月30日 | 10月9日 | 10 | 142 | 46 | 1583 |
|
[12] | |||
| XIII | 1986 |
|
伊莉莎白二世 | 7月24日 | 8月2日 | 10 | 163 | 26 | 1662 |
|
[13] | |||
| XIV | 1990 |
|
威塞克斯伯爵愛德華王子 | 1月24日 | 2月3日 | 10 | 204 | 55 | 2073 |
|
[14] | |||
| XV | 1994 |
|
伊莉莎白二世 | 8月18日 | 8月28日 | 10 | 217 | 63 | 2557 |
|
[15] | |||
| XVI | 1998 |
|
端姑·惹化最高元首 | 9月11日 | 9月21日 | 15 | 213 | 70 | 3633 |
|
[16] | |||
| XVII | 2002 |
|
伊莉莎白二世 | 7月25日 | 8月4日 | 17 | 281 | 72 | 3679 |
|
[17] | |||
| XVIII | 2006 |
|
伊莉莎白二世 | 3月15日 | 3月26日 | 16 | 245 | 71 | 4049 |
|
[18] | |||
| XIX | 2010 |
|
普拉蒂巴·帕蒂爾總統 | 10月3日 | 10月14日 | 17 | 272 | 71 | 6081 |
|
[19] | |||
| XX | 2014 |
|
伊莉莎白二世 | 7月23日 | 8月3日 | 17 | 261 | 71 | 4947 |
|
[20] | |||
| XXI | 2018 |
|
威爾斯親王查爾斯 | 4月4日 | 4月15日 | 18 | 275 | 70 | 4426 |
|
[2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 XXII | 2022 |
|
待通知 | 7月27日 | 8月7日 | |||||||||
| XXIII | 2026 | 將於2022年選出 | 待通知 | |||||||||||
注:1911年在倫敦舉行的帝國錦標賽被認為是現代大英國協運動會的前身,但通常不被計入運動會的正式次數。此外,當時是以聯合王國作為一個國家參加比賽;今日則以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各王國分別參加比賽。加拿大贏得了4個項目,名列獎牌榜榜首。[2]
獎牌榜總計
| 排名 | 國家或地區 | 賽事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總計 |
|---|---|---|---|---|---|---|
| 1 |
|
20 | 852 | 716 | 650 | 2218 |
| 2 |
|
20 | 669 | 670 | 669 | 2008 |
| 3 |
|
20 | 469 | 476 | 528 | 1473 |
| 4 |
|
16 | 155 | 155 | 128 | 438 |
| 5 |
|
20 | 144 | 203 | 262 | 609 |
| 6 |
|
12 | 117 | 112 | 123 | 352 |
| 7 |
|
20 | 110 | 119 | 178 | 407 |
| 8 |
|
15 | 81 | 68 | 71 | 220 |
| 9 |
|
13 | 61 | 66 | 85 | 212 |
| 10 |
|
20 | 57 | 86 | 127 | 270 |
歷屆運動會詳細介紹
大英帝國運動會
大英帝國和聯邦運動會
- 1954 大英帝國和聯邦運動會 -
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
- 1958 大英帝國和聯邦運動會 -
威爾斯卡地夫
- 1962 大英帝國和聯邦運動會 -
澳洲西澳州伯斯
- 1966 大英帝國和聯邦運動會 -
牙買加京斯敦
不列顛聯邦運動會
大英國協運動會
- 1978年大英國協運動會 -
加拿大亞伯達省埃德蒙頓
- 1982年大英國協運動會 -
澳洲昆士蘭州布里斯本
- 1986年大英國協運動會 -
蘇格蘭愛丁堡
- 1990年大英國協運動會 -
紐西蘭奧克蘭
-
1994年大英國協運動會 -
加拿大卑詩省維多利亞
-
1998年大英國協運動會 -
馬來西亞吉隆坡
-
2002年大英國協運動會 -
英格蘭曼徹斯特
-
2006年大英國協運動會 -
澳洲維多利亞州墨爾本
-
2010年大英國協運動會 -
印度德里
-
2014年大英國協運動會 -
蘇格蘭格拉斯哥
-
2018年大英國協運動會 -
澳洲黃金海岸
-
2022年大英國協運動會 -
英格蘭伯明罕
參加大英國協運動會的完整國家和地區表
英國的4個組成部分———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都派出各自的隊伍參加大英國協運動會,還有一些英國皇家屬地例如,澤西島、曼島和一些英國海外領地地區都派出各自獨立的代表團參賽。而只有六支代表隊曾參加全部歷屆以來的大英國協運動會:澳洲、加拿大、英格蘭、紐西蘭、蘇格蘭及威爾斯。
|
|
- 注
- ^ 亞丁殖民地於1963年併入南阿拉伯聯邦,並於1967年組成南葉門人民共和國,1968年離開大英國協。
- ^ 1980年,安圭拉從聖克里斯多福-尼維斯-安圭拉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英國屬地;而餘下的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則於1983年脫離英國宣告獨立。
- ^ 英屬蓋亞那在1966年更名為蓋亞那。
- ^ 英屬宏都拉斯在1973年更名為貝里斯。
- ^ 錫蘭在1972年更名為斯里蘭卡。
- ^ 2009年,斐濟因國內政治問題而被禁止參加大英國協運動會。2014年,由於斐濟臨時政府宣布將舉行大選,斐濟又被允許重新參加大英國協運動會。
- ^ 甘比亞在2013年退出大英國協,2018年重新加入。
- ^ 英屬黃金海岸在1957年更名為迦納。
- ^ 包括其附屬島嶼。
- ^ 香港作為大英帝國的組成部分自1934年起參與大英國協運動會[3];由於中國在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不會讓香港留在大英國協之內,所以1994年是香港最後一屆參加大英國協運動會。
- ^ 愛爾蘭這個名稱在1930年代表整個島嶼。1934年運動會時代表愛爾蘭自由州和北愛爾蘭。1937年愛爾蘭自由州改名為愛爾蘭(英語:Ireland;愛爾蘭語:Éire),並且未參加1938年的運動會,1949年4月18日宣布建立愛爾蘭共和國,退出大英國協。
- ^ 此處插圖顯示的是當時愛爾蘭隊使用的綠色旗幟。
- ^ 在1962年的運動會中,馬拉威、尚比亞及辛巴威三國作為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的一部分參加比賽。
- ^ 1963年,馬來亞聯合邦、北婆羅洲直轄殖民地、砂拉越和新加坡聯合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獨立建國。
- ^ 馬爾地夫在2016年退出大英國協,2020年重新加入。
- ^ 紐芬蘭自治領於1949年併入加拿大。
- ^ 紅手旗僅在1953年到1972年間作為北愛爾蘭政府的旗幟使用,但早在1924年起,該旗即被愛爾蘭聯合主義者和阿爾斯特保皇主義者視為北愛爾蘭的旗幟。此外,在國際足總世界盃和國際排聯世界排球錦標賽等國際體育賽事中,它還是北愛爾蘭的旗幟。
- ^ 1953年,北羅德西亞、南羅德西亞和尼亞薩蘭聯合組成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1963年底,聯邦解體。
- ^ 在1954年和1958年兩屆運動會中,時屬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的北羅德西亞和南羅德西亞各自派出代表團參加比賽。
- ^ 在2009年以前,阿森松島和泰瑞斯坦-達庫尼亞是聖海蓮娜的屬地,所以當時的官方名稱為「聖海蓮娜及其附屬島嶼」。但在2009年後,三島在該轄境內享有平等地位,因而更名為「聖海蓮娜、阿森松和泰瑞斯坦-達庫尼亞」,不過仍以「聖海蓮娜」的名義參加大英國協運動會。
- ^ 西薩摩亞在1997年更名為薩摩亞。
- ^ 1964年,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合併,組成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
- ^ 辛巴威在2003年退出大英國協。
大英國協運動會項目列表
現在的規則規定,每屆大英國協運動會的運動項目至少10項最多15項。其中有一些有核心運動,每屆運動會必須有這些項目,其他的項目則會根據東道主不同的選擇,東道國也可以申報一些團體項目到大英國協運動會聯盟大會,例如2006年墨爾本大英國協運動會,大會就應東道國申請增加了籃球項目。
當前的核心運動包括田徑,水上項目(包括游泳,跳水和花樣游泳),草地地擲球,女子無網籃球,男子七人制橄欖球。這些核心項目至少都會保持到2014年的聯邦運動會。
等待審核批准的項目包括射箭,羽毛球,撞球(司諾克),拳擊,賽艇,自行車,擊劍,體操,柔道,皮划艇,射擊,壁球,桌球,網球,保齡球,鐵人三項,舉重,摔跤和帆船。上述的許多項目都是國際性運動會經常舉辦的項目。
大衛·迪克森獎設立於2002年,頒發給當屆運動會表現最突出的運動員,首屆得主為南非的娜塔莉·杜·托伊特,憑女子50公尺(打破女子50公尺自由式世界紀錄)及100公尺自由式雙面金牌而獲獎。[4]
當前的運動項目
- 水上運動 (1930—)
- 田徑 (男子: 1930—, 女子: 1934—)
- 羽毛球 (1966—)
- 籃球 (2006, 2018)
- 拳擊 (1930—)
- 自行車 (1934—)
-
體操 (1978, 1990—)
- 藝術體操(1994–1998, 2006—)
- 曲棍球 (1998—)
- 草地滾球 (1930–1962, 1970—)
- 籃網球 (1998—)
- 七人制橄欖球 (1998—)
- 射擊 (1966, 1974—)
- 壁球 (1998—)
- 桌球 (2002—)
- 鐵人三項 (2002, 2006, 2014-)
- 舉重 (1950—)
- 殘運會項目 (2002—)
- 田徑
- 游泳
- 桌球
- 健力
運動會曾出現過的項目
- 射箭 (1982, 2010)
- 板球 (1998)
- 擊劍 (1950–1970)
- 水球 (1950)
- 自由式摔跤 (1930–1986, 1994, 2002, 2010重返大英國協運動會)
- 柔道 (1990, 2002, 2014)
- 划船 (1930, 1938–1962, 1986)
- 保齡球 (1998)
- 網球 (2010)
從來沒有出現在運動會中的項目
參考文獻
- ^ 1.0 1.1 The Complete Book of The Commonwealth Games (Gold Coast Edition) by Graham Groom (2017)
- ^ Inter-Empire Championships.. Auckland Star. 1911-08-04: 7 [2018-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0).
- ^ 英聯邦運動會開幕 揭香港運動員哀歌. 852郵報. 2014-07-24 [2020-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3).
- ^ Natalie sets world recor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RAND SOUTH AFRICA,2006年3月17日
外部連結
- 大英國協運動會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運動會的博客
- 運動會的旗幟和徽章 - 運動會不同時期的徽章
- 大英國協運動會 - 一個大英國協運動會非官方的網站
- 節目名:The Empire Strikes Back - 2002年澳洲廣播電台做的一個關於大英國協運動會的歷史和未來的節目(錄音文字紀錄)。
官方網站
- 2018年澳洲黃金海岸,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2014年格拉斯哥,官方網站
- 2010年印度德里,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2006年墨爾本,官方網站
- 2002年曼徹斯特,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