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斯

納斯
Nas
Nas July 2014 (cropped).jpg
2014年於巴黎嘻哈音樂節(Paris Hip Hop)演出
歌手
暱稱 Nasty Nas
出生 Nasir bin Olu Dara Jones
1973年9月14日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
職業
音樂類型 嘻哈
演奏樂器
活躍年代 1991年至今
唱片公司
網站 nas.defjam.com
相關團體 AZ尚恩·庫姆斯, 奧盧·達拉(Olu Dara)、The Firm組合Bravehearts組合GameGroup Therapy組合Jay-Z凱莉絲饒舌酷基Mobb Deep瑞空達米安·馬萊

納西爾·本·奧盧·達拉·瓊斯(英語:Nasir bin Olu Dara Jones,發音為/nɑːˈsɪər/,1973年9月14日),藝名「納斯」(Nas/ˈnɑːz/,全稱Nasty Nas)。其父為爵士樂音樂人奧盧·達拉(Olu Dara)。納斯成長於紐約市皇后區皇后橋(Queensbridge)的公共房屋中,儘管中學時便選擇輟學,但他創作的歌詞仍反映出較高的文學功底。他的出道專輯是1994年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發行的《Illmatic》。 該專輯廣受好評,其後仍為推崇為該類型的經典之作。納斯曾是嘻哈超級樂團「The Firm」的成員,該樂團曾發布過一張專輯。

2001年到2005年,納斯同饒舌歌手Jay-Z爭奪紐約第一而結怨,兩人都在各自的歌曲中攻擊對方,但公認納斯先生壓倒性勝利。兩人最後在一場由紐約市地區嘻哈電台贊助的音樂會上共同演唱,結束了敵對狀態。2006年,納斯簽約Def Jam唱片公司,當年發布了專輯《Hip Hop Is Dead》(嘻哈已死),製作群中有跟Jay-Z關係匪淺的Kanye West,專輯中也有一首歌曲也有Jay-Z做合作,其後又在2008年發布了一張同名專輯<<Nas>>。

早年

納斯生於紐約布魯克林王冠高地(Crown Heights),出生時起名為納西爾·本·奧盧·達拉·瓊斯(Nasir bin Olu Dara Jones)。[2]其父奧盧·達拉是一名來自於密西西比州爵士樂藍調音樂人。其母凡尼·安·瓊斯(Fannie Ann Jones),是一名美國郵政職工。他還有一名兄弟賈巴里·弗雷特(Jabari Fret),在嘻哈說唱團隊Bravehearts中化名Jungle。納斯4歲時,當時他家還住在布魯克林王冠高地,他已經會在家中的門廊吹奏小號。他們全家在70年代末搬到了皇后區皇后橋居住。[4]納斯在9歲時便開始寫詞。[5]他的鄰居威利·格雷厄姆(Willy "Ill Will" Graham)給納斯播放自己製作的專輯,對於納斯建立對嘻哈音樂的興趣起了巨大作用。[4]納斯的父母於1985年離婚[4] 他在8年級時選擇輟學。[2]他通過百分之五民族開始自學和研讀非洲文化和文明史、以及古蘭經[6]

音樂生涯

年少時,納斯讓好友、樓上鄰居威利擔任自己的DJ。他最初用的藝名是Kid Wave,稍後採用了他現在為人熟知的藝名Nasty Nas。[7]

1991年,納斯在嘻哈樂團Main Source的「Live at the Barbeque」上表演,展現了自己傑出的音樂才華。1992年中,第三貝斯樂團的MC·瑟奇(MC Serch)開始接觸納斯,擔任了他的經紀人,並在同年為他拿到了一份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的合約。納斯以「Nasty Nas」的名字發布了出道單曲《Halftime》,該曲本是瑟奇為電影《斑馬頭》(Zebrahead)錄製的。[2]該單曲使得議論納斯的聲音漸起,而當年稍晚些時候發布的瑟奇個人專輯,納斯在其中的《Back to the Grill Again》中出色的表演更是激發了人們的興趣。他被人們譽為拉基姆(Rakim)第二,[8]而他的說唱技巧也吸引了嘻哈社群的大量關注。

1994:Illmatic

1994年,納斯的出道專輯《Illmatic》終於登場。《The Source》雜誌給它5分的評價。[9]其中還收錄了大教授皮特·洛克Q-TipL.E.S.DJ普雷米亞,另外納斯的朋友AZ及納斯的父親奧盧·達拉也客串獻聲。該專輯囊括了眾多單曲,包括《The World Is Yours》(世界是你們的)、《It Ain't Hard to Tell》(並不難說)和《One Love》(一份愛)。MTV新聞的沙赫姆·里德(Shaheem Reid)稱《Illmatic》是1994年的「第一部經典的LP」。[10]納斯還為電影《街頭霸王》演唱了歌曲《One on One》。[11]1995年,納斯在AZ的《Doe or Die》、Mobb Deep的《The Infamous》、瑞空的《Only Built 4 Cuban Linx》和饒舌酷基的《4,5,6》等專輯中友情參演。

1996–1998:《It Was Written》和《The Firm》

哥倫比亞唱片公司開始敦促納斯效仿The Notorious B.I.G.涉足更加商業化的話題,後者藉由多首極具流行吸引力的街頭單曲獲得成功。納斯更換了新經紀人史蒂夫·斯托特,開始著手準備自己的第二張專輯《It Was Written》,這張由Trackmasters雙人組Tone(讓-克勞德·奧利維,英語:Jean-Claude Olivier)和Poke(塞繆爾·巴恩斯,英語:Samuel Barnes)操刀的專輯於1996年夏天發行。其中的兩支單曲《If I Ruled the World (Imagine That)》和《Street Dreams》,還包括和R·凱利合作的重混音版,成為了打榜歌曲。這幾首歌都拍攝了大成本的MV進行宣傳,這些MV均由海普·威廉斯指導,並使得納斯成為主流嘻哈的紅人。The Firm組合也在《It Was Written》中首次登場,該組合由納斯、AZ、福斯·布科梅加組成。[2]

在和德瑞博士Aftermath娛樂公司簽約後,The Firm開始籌備自己的第一張專輯。在製作中途,史蒂夫·斯托特因科梅加不願和自己的經紀公司簽約,將他開除出組合。科梅加之後成為納斯的一大對頭,製作了大量地下嘻哈單曲,羞辱納斯、斯托特和取代自己在組合位置的Nature[3]《Nas, Foxy Brown, AZ, and Nature Present The Firm: The Album》終於在1997年發布,但得到的評價不一。儘管創下了白金銷量,但專輯的銷售並未達到預期,樂團成員因此分道揚鑣。

在這段時間,納斯成為嘻哈超級組合Group Therapy的一員(其他人為B-Real德瑞博士KRS-OneRBX),出現在德瑞博士專輯《Dr. Dre Presents the Aftermath》中的《East Coast West Coast Killas》一曲中。[12]1998年,納斯協助並參演了海普·威廉斯當年的電影《Belly》。[2]

1999–2000:《I Am...》和《Nastradamus》

1998年,納斯開始籌備一張雙碟專輯,名為《I Am... The Autobiography》,他的前兩張專輯分別描繪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而他希望這張專輯是兩者的中間地帶。[2]專輯於1999年初完成,並為主打歌曲《Nas Is Like》拍攝了MV。該曲由DJ普雷米亞製作,其中包含《It Ain't Hard to Tell》的聲音片段。音樂評論人M·F·迪貝拉(M.F. DiBella)注意到納斯在該專輯中,除了自傳性質的歌詞外,還涵蓋了「他對政治、嘻哈現狀、2000年問題、種族問題以及宗教問題的思考」。[13]該專輯中的大量歌曲以MP3格式被大量泄露到網際網路上,納斯和斯托特迅速錄製了足夠的替代歌曲,最終發布了一張單碟專輯。 [14]

該專輯的第二支單曲為《Hate Me Now》,尚恩·庫姆斯(吹牛老爹)在其中獻聲,這首歌常被評論界當作向商業題材轉移的例子。在該曲的MV中,納斯和庫姆斯像耶穌一樣被釘在十字架上;當MV完成後,庫姆斯要求將自己的這個片段從中剪輯掉。但是未剪輯版的《Hate Me Now》錄影最終在MTV上播放。在播出後不久,庫姆斯據稱帶著保鏢闖入史蒂夫·斯托特的辦公室並襲擊了他。史考特提起訴訟,但最終兩人在當年6月達成庭外和解[14]

哥倫比亞公司原定於1999年下半年,將《I Am...》專輯中被盜版的音樂以專輯《Nastradamus》的名義發布。但納斯在發布前決定製作一張全新的專輯,《Nastradamus》於是在11月發布期之前匆匆完成。儘管評論界對這張專輯並不看好,但它的確催生了一首叫流行的歌曲《You Owe Me》。[2] 該曲由提姆巴蘭製作,節奏藍調歌手吉納文在其中獻聲。《I Am...》被盜版的音樂中,只有同羅納德·艾斯利《Project Windows》收錄進了《Nastradamus》。其他被非法傳播的歌曲和納斯的一些地下歌曲後來都被收錄進哥倫比亞唱片公司2002年9月出品的《The Lost Tapes》。該合輯銷量不錯,也得到了一致好評。[15]

2000年,納斯創立的Ill Will唱片公司出品了專輯《QB's Finest》。[2]該專輯挑選了納斯和其他來自皇后橋公屋區的說唱歌手合作的曲目,包括Mobb Deep、Nature、卡彭Bravehearts組合Tragedy Khadafi、Millennium Thug ,以及和納斯重歸於好的科梅加(Cormega)。該專輯中,來自皇后橋的嘻哈傳奇人物羅克珊·尚特MC·珊以及馬利·摩爾也客串獻聲。珊和馬利·摩爾都在主打歌《Da Bridge 2001》中出場,該曲改編自里那個人1986年的歌曲《The Bridge》。[16]

2001:《Stillmatic》,與Jay-Z的矛盾

2001年,在大量歌曲、即興創作歌曲和混音帶中下意識地互相批評後,納斯和Jay-Z之間的矛盾公開話。[2]Jay-Z在他的歌曲《Takeover》中批評納斯,稱他「虛偽」,他的音樂生涯是「跛腳的」。[17]納斯則以歌曲《Ether》作為回應,在歌中他將Jay-Z比作喜劇《美好時光》中的角色J·J·伊旺斯,以及駱駝牌香菸的吉祥物駱駝老喬。這首歌被收錄進納斯2001年12月發布的第五張專輯《Stillmatic》中。[18]《Stillmatic》發布之初便登上了《告示牌》雜誌專輯榜第五位。

為回擊《Ether》,Jay-Z創作了《Supa Ugly》一曲,並在2001年12月11日由紐約市Hot 97電台主播安吉·瑪汀妮茲首播。[17]在這首歌中,Jay-Z直白地吹噓自己曾和納斯的女友卡門·布賴恩(Carmen Bryan)有過戀情。[19]Hot97電台之後對聽眾進行調查,票選兩人中較好的回應歌曲:納斯贏得了52%的選票,Jay-Z則獲得48%的支持。[20]

2005年10月,兩人終於和平解決了矛盾。在其名為「I Declare War — Power House」的演唱會中,Jay-Z向觀眾宣布:「這比『I Declare War』還重大。上吧,Esco!」納斯隨即上台,同Jay-Z共同演繹了《Dead Presidents》,該曲從納斯的《The World Is Yours》中提取了片段。兩人合作演繹了《Black Republican》,該曲後來收錄進納斯的專輯《Hip Hop Is Dead》中。他們還共同演唱了Jay-Z《American Gangster》專輯中的歌曲《Success》。[21]

2002–2005:《God's Son》和《Street's Disciple》

2007年,納斯在渥太華的表演

2002年12月,納斯發布專輯《God's Son》,主打歌為《Made You Look》,該曲中採用了的奇蹟邦戈樂團的《Apache》降調片段。儘管有大量的網絡盜版,該專輯在Billboard Hot 100榜上排名最高達到12名,在Top R&B/Hip-Hop Albums榜上則位列榜首。[22]時代雜誌》將該專輯稱為當年最佳嘻哈專輯。《Vibe》和《The Source》均給出4分的評分。第二支單曲《I Can》採用了貝多芬的《致愛麗絲》的元素,成為納斯至今最受歡迎的歌曲。《God's Son》還包括多首歌曲是專門獻給納斯2002年患癌症而死的母親的。2003年,納斯還出現在Korn樂團的《Play Me》一曲中。

納斯發布《God's Son》後開始幫助The Bravehearts樂團,該樂團由其弟(藝名Jungle)和朋友維茲(Wiz)組建。在他們的出道專輯《Bravehearted》中,納斯、納肖恩(Nashawn)、Lil Jon和穆婭(Mya)友情客串。

納斯於2004年11月30日發布了自己的第7張專輯《Street's Disciple》,這張雙碟專輯廣受好評。其中的首發單曲是《Thief's Theme》和《Bridging the Gap》,其父·奧盧達拉在兩首歌中獻聲。該專輯還收錄了《These Are Our Heroes》,在這首歌中他聲討了像科比·布萊恩特O·J·辛普森這樣的體育明星和演員,他們沒有為崇拜他們的孩子樹立好榜樣,而且漠視自己的出身。儘管該專輯獲得了白金銷量,但是其商業利潤與之前相比下降了。[2]

肯伊·威斯特的專輯《Late Registration》中,納斯同他合作了《We Major》一曲。韋斯特說這是這張專輯中Jay-Z最喜歡的一首,但是韋斯特沒能讓Jay-Z為這首歌的最終版本錄音。他還與達米安·馬萊合作演繹了歌曲《Road to Zion》以及其他一些歌曲,如《Death Anniversary》和《It Wasn't You》。

2006:《Hip Hop Is Dead》

2006年1月,納斯同Def Jam唱片公司簽約,強調同過去的仇敵Jay-Z擺脫爭鬥,加強協作。[2]他的下一張專輯原定名為《Hip Hop Is Dead...The N》[23],後來縮減為《Hip Hop Is Dead》,另在英國發行了一張額外歌曲,名為「The N」。該專輯中收錄了同包括Will.i.am肯伊·韋斯特德瑞博士史考特·斯托奇以及NBA全明星球員克里斯·韋伯合作的作品,此外還包括納斯長期合作夥伴L.E.S.薩拉姆·雷米,以及新人韋德弗。一首名為《Where Y'all At》的街頭單曲與2006年6月面世,該曲由薩拉姆·雷米製作,[24]並包含有納斯《Made You Look》中的聲音片段,[25]但該曲並沒有收錄進《Hip Hop Is Dead》中。[26]

該專輯的同名主打單曲由Will.i.am製作,其中包含了同納斯2004年單曲《Thief's Theme》相同的旋律片段。專輯登上了Billboard 200排行榜頭名,售出35.5萬份拷貝,這是納斯的第三個冠軍專輯,另外兩個是《It Was Written》和《I Am...》。[27]

該專輯的標題(「嘻哈已死」)引起了爭論,許多歌迷和音樂藝人(特別是生長在美國南部的)開始爭論說唱音樂生命力現狀如何。鬼臉煞星在其專輯《Fishscale》中表示贊同,而許多南部藝人比格·鮑伊Lil BoosieT.I.Young JeezyDem Franchize男孩以及D4L則抨擊這個專輯名,認為這是專門對自己地區的攻擊。[28]

納斯為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吉蒙·休斯主演的電影《血鑽》創作了《Shine On 'Em》一曲,該片於2006年12月8日在美國上映。他的《Thief's Theme》還在出現在由馬丁·斯科西斯指導的奧斯卡獎獲獎影片《無間道風雲》當中。[29]

2007:同比爾·奧雷利/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矛盾,《Greatest Hits》

納斯於2007年9月6日在維吉尼亞理工大學進行了一場義演,同時參加的還有約翰·梅爾阿蘭·傑克遜戴夫·馬修斯樂團菲爾·瓦薩。當時距離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槍擊案發生僅過去不足5個月。[30]當宣布納斯將參加演出後,比爾·奧雷利福斯新聞頻道指責演唱會方,要求其將納斯從演出名單中剔出,並引用了納斯諸如《Shoot 'Em Up》、《Got Urself A Gun》和《Made You Look》等歌曲中的「暴力」歌詞作為理據。在2007年8月15日的《Talking Points Memo》中,奧雷利表示,納斯不適合這場音樂會,不僅是因為他的歌詞內容,也和他的持槍犯罪記錄有關,這引發了一場辯論。支持納斯的作家巴克立·科瓦那(Bakari Kitwana)認為,福斯新聞是「有選擇性地」截取了納斯歌曲中的片段來指責他,對此,奧雷利大聲反駁道:「老兄,看看他本人,他因武器被定罪了,是吧?他因武器被定罪了,先生!他有案底!這個學校已經出了一個槍殺多人的兇手——而這個傢伙因武器而被定罪,而你說他合適來表演?得了吧!」在插播廣告之前,奧雷利又5次重複了因武器定罪的說法。[31]

2007年9月6日,納斯在「A Concert for Virginia Tech」中兩次稱比爾·奧雷利「傻瓜」,這引起了人群熱烈的叫好聲。約2周後,納斯接受MTV新聞頻道沙赫姆·里德的採訪時,批評奧雷利沒有教養,為了炒作不惜走極端。[32]

納斯的前東家哥倫比亞唱片公司於當年11月出品了納斯的精選集《Greatest Hits》。該合輯中包括14首歌:12首來自他在哥倫比亞製作的前7張唱片,此外還有2首新錄製的歌曲。[33]

2008:《Untitled album》

2007年10月12日,納斯宣布自己的新專輯將被命名為《Nigger》(黑鬼)。傑西·傑克遜阿爾·夏普頓左翼評論員,以及福斯新聞頻道都表示憤慨;傑克遜呼籲藝人不要效仿戲劇演員麥可·理察斯2006年末所為,應當停止使用蔑稱。[34]隨著發行日期的迫近,矛盾逐漸升級,甚至有謠傳說Def Jam計劃,如果納斯不更改專輯名,就要和他解約。[35]此外,布魯克林格林堡(Fort Greene)議員哈基姆·傑弗里斯(Hakeem Jeffries)表示如果專輯名不改變,他將要求紐約州財務長官托馬斯·迪納波利(Thomas DiNapoli)把州養老金中投資環球唱片及其母公司維旺迪的8400萬美元撤回。而在另一方面,許多娛樂圈的知名人物則表示,他們對納斯使用種族蔑稱作為唱片名的行為表示信任。[36][37][38]在接受Hot 97電台安吉·瑪汀妮茲的採訪時,納斯表示,這個議題已經被抬高到和美國國會一般了。 [39]

納斯的經紀人擔心專輯無法在沃爾瑪之類的連鎖店中出售,從而影響它的銷量。[40]2008年5月19日,納斯決定捨棄專輯名。[41]他隨後表示:

該專輯主打歌《Hero》於2008年6月6日發布,該曲由Polow da Don製作,節奏藍調歌手凱莉·希爾森在其中獻聲。在美國,該曲登上「公告牌百強單曲」排行榜第87位,在「R&B/Hip-Hop Singles & Tracks」榜上則位列87,而在「Hot Canadian Digital Singles chart」最高曾至第39名。[43]這張於2008年7月15日發布的未命名專輯,是納斯與Def Jam唱片公司的第二次合作。客串出場者包括The Game克里斯小子、凱莉·希爾森、The Last Poets以及巴斯達韻

2009:同達米安·馬萊合作的《Distant Relatives》

第51屆葛萊美獎上,納斯證實自己正和雷吉樂手達米安·馬萊合作製作一張專輯,該專輯預定在2009年秋季問世,並且專門為通過百思買Target購買者製作一個特別版本[44]該專輯的一部分收益計劃用來在非洲建一所學校。[45]洛杉磯時報》報導稱,該專輯將被命名為《Distant Relatives》。[46]納斯還透露自己在發布這張專輯後,會開始著手製作自己的第10張專輯。[47]

個人生活

1994年,納斯的前未婚妻卡門·布賴恩(Carmen Bryan)產下他們的女兒丹普西特妮(Destiny)。布賴恩據稱在和納斯分手後,曾和Jay-Z艾倫·艾佛森有過性關係。[48][49][50]納斯也曾和瑪麗·布萊姬短暫約會過。[49]2005年,納斯在和節奏藍調歌手凱麗思相戀2年後,在亞特蘭大結婚。[51][52]2009年4月30日,一名發言人證實凱麗思已提出離婚,認為兩人之間有不可調和的分歧。[53][54]凱麗思於2009年7月21日為納斯產下一子,而這一喜事卻很快變味,納斯不顧凱麗思的心願,在紐約皇后區的一場演唱會上宣布了自己兒子奈特(Knight)的出世。[55]

專輯

參演影片

電影
年份 片名 角色
1998 《Belly》 Sincere
1999 《In Too Deep 》 毒販(未出現在演職員表上)
2001 《Ticker》 警探Art "Fuzzy" Rice
2002 《John Q》 本人
2003 《Uptown Girls》 知名人士
2009 《Vapors》 饒舌酷基

擴展閱讀

腳註

  1. ^ Pregnant singer Kelis set to divorce rapper Nas. New York Daily News. 2009-05-01 [2009-10-25].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Birchmeier, Jason. Nas — Biography. allmusic. 2008-07-01 [2008-12-23].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allmusic」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3. ^ 3.0 3.1 Birchmeier, Jason. The Firm - Biography. Allmusic. 最後查證於2007年8月13日]
  4. ^ 4.0 4.1 4.2 Cowie, Del F. Battle Ready. [2006-09-16]. 
  5. ^ Fab Five Freddy. Nas: The Genesis. MTV News. 2004-01-05 [2009-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4-05). 
  6. ^ Nas Bio. Yuddy. [2007-08-01]. 
  7. ^ Bridging the Gap (Part 2). The Ave. 2004 [2007-08-10]. 
  8. ^ The Greatest MCs of All Time - 5. Nas. MTV News. 2006. 
  9. ^ Hess 2007,第345頁
  10. ^ Reid, Shaheem. The Year Hip-Hop Was Reborn: A Look Back at 1994. MTV News. 2004-01-05 [2009-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4). 
  11. ^ Street Fighter > Overview. allmusic. [2009-03-06]. 
  12. ^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Dr. Dre Presents...The Aftermath > Overview. allmusic. [2008-09-13]. East Coast/West Coast Killas. allmusic. [2008-09-13]. 
  13. ^ DiBella, M.F. I Am...The Autobiography > Overview. allmusic. 1999-04-06 [2009-03-06]. 
  14. ^ 14.0 14.1 Hess 2007,第347頁
  15. ^ Hess 2007,第348頁
  16. ^ Conaway, Matt. QB Finest > Overview. allmusic. 2000-11-21 [2009-03-06]. 
  17. ^ 17.0 17.1 Century, Douglas. Two of Rap's Hottest Return to the Dis. 紐約時報. 2002-01-06 [2008-08-23]. 
  18. ^ Reid, Shaheem. Nas Disses Jay-Z, Endless List Of Others On New LP. MTV News. 2001-11-26 [2008-08-23]. 
  19. ^ Ashare, Matt. Nas On His Battle With Jay-Z And Its Effects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9-11.. Yahoo! Music: 2002年1月26日.
  20. ^ Reid, Shaheem. Nas vs. Jay-Z: Grade-a-Beef (page 1). MTV News. 2002-01-21 [2008-08-23]. 
  21. ^ Sanneh, Kelefah.A Show of Solidarity, With a Few Surprises.《紐約時報》: 2005年10月29日.
  22. ^ allmusic ((( Nas > Charts & Awards > Billboard Albums )))
  23. ^ Reid, Shaheem. Nas Says Hip-Hop Is Dead — New Album Due In September. MTV:2006年5月19日.
  24. ^ Sunkara, Bhasakar. Nas - "Where Y'all At". About.com. [2008-03-30]. 
  25. ^ Dombal, Ryan. Nas: "Where Y'all At" [Track Review]. Pitchfork Media. 2006-06-28 [2008-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06). 
  26. ^ Radiohead Reveal Tour Plans – Enigmatically; Plus Jordin Sparks, Ashley Tisdale, Amy Winehouse, Deerhunter & More, In For The Record. MTV News. 2007-11-29 [2008-03-30]. 
  27. ^ Hasty, Katie. Nas Scores Third No. 1 Album with 'Hip-Hop Is Dead'. Billboard. 2006-12-27 [2007-08-18]. 
  28. ^ Reid, Shaheem; Dukes, Rahman. Mixtape Monday: Is Hip-Hop Dead? Luda, Big Boi Disagree With Nas. Mixtape Monday (MTV News). 2006-12-18 [2006-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3). 
  29. ^ Soundtracks for "The Departed" (2006). IMDB. 2006 [2008-02-28]. 
  30. ^ A Concert For Virginia Tech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8-23. The Virginia Tech massacre; the bloodiest school massacre in U.S. history, had taken place earlier that year, on April 16, 2007, when student Seung-Hui Cho, killed 32 and wounded more, before committing suicide. Retrieved on August 1, 2007.
  31. ^ O'Reilly Factor Talking Points Memo clip on YouTube
  32. ^ Reid, Shaheem; Rodriguez, Jayson; Dukes, Rahman; Kash, Tim. Mixtape Monday: Nas Sounds Off On Bill O'Reilly (Again!); Havoc Finally Drops The Kush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10-01.. MTV: 2007年9月17日
  33. ^ Petipas, Jolene. Nas Preps "Greatest Hits," Records New Material. SOHH.com: August 13, 2007.
  34. ^ Jesse Jackson Calls For Ban Of N-Word. CBS News. 2006-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25). 
  35. ^ Shake (January 23, 2008). Def Jam to Drop Nas?!?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8-01-27. 2008年1月28日查閱.
  36. ^ Reid, Shaheem. Nas Drops Exclusive New Lyrics; Snoop Dogg Insists He Can Out-Sing Diddy. Mixtape Monday (MTV News). 2008-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7). 
  37. ^ AllHipHop.com Interview with Melle Mel about Nigger title. YouTube. 2007-10-24. 
  38. ^ Shaheem Reid (2007年11月1日). Nas' Album Title Gets Support From Jay-Z, Alicia Keys, Bishop Lamont, LL Cool J, GZA, Reverend Run, David Banner MTV News. Accessed November 1, 2007.
  39. ^ Martinez, Angie. Interview with Nas. OnSmash. 2008-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26). 
  40. ^ Ewing, Aliya. Nas Names Album Nothing & Sets Release Date. HipHopDX. 2008-06-10 [2010-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9). 
  41. ^ Reid, Shaheem. Nas Changes Controversial Album Title: 'It's Important To Me That This Album Gets To The Fans'. MTV News. 2008-05-19 [2009-03-07]. 
  42. ^ Nas drops 'Nigger' album title. NME. 2008-03-20. 
  43. ^ Nas - Charts & Awards - Billboard Singles. allmusic. 於2008年9月8日查詢
  44. ^ http://exclaim.ca/articles/multiarticlesub.aspx?csid1=136&csid2=946&fid1=40691
  45. ^ Concepcion, Mariel. Nas Recording Album With Damian Marley. Billboard. Nielsen Business Media. 2009-02-10 [2009-02-10]. 
  46. ^ Weiss, Jeff. Nas and Damian Marley to unveil new songs from 'Distant Relatives' on Friday at L.A. Live. Pop & Hiss. 洛杉磯時報s. 2009-03-26 [2009-03-26]. 
  47. ^ Graff, Gary. Nas' Next Album All About 'Peace And Love'. Billboard. Nielsen Business Media. 2009-07-10 [2009-07-10]. 
  48. ^ Powell, Imani. Kiss and Tell: Carmen Bryan. Essence. 時代華納. 2006-12-11 [2008-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13). 
  49. ^ 49.0 49.1 Reid, Shaheem. Nas' Ex Spills The Beans, T.I. Beats The Bootleggers. MTV. [2008-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11). 
  50. ^ Mooney, Paula. Carmen Bryan says Jay-Z and Nas Started the Public Diss-Fest. California Chronicle. 2006-12-21 [2008-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11). 
  51. ^ Keller, Julie. Nas, Kelis Married. E!. 2005-01-10 [2008-12-11]. 
  52. ^ Nas, Kelis tie the knot in Atlanta. 今日美國報. Gannett Company. 2005-01-11 [2008-12-11]. 
  53. ^ Murphy, Keith. Vibe Exlusive: Nas and Kelis’ Divorce Confirmed. Vibe. Vibe Media Group. 2009-04-30 [2009-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02). 
  54. ^ Aswad, Jem. Kelis Files For Divorce From Nas. MTV News. 2009-04-30 [2009-05-03]. 
  55. ^ Nas Announces Son's Birth to Get Back at Kelis?. idiomag. 2009-07-23 [2009-07-23]. 
  56. ^ Reid, Shaheem. Exclusive: Nas Talks Lost Tapes: Vol. 2 - Music, Celebrity, Artist News. MTV. 2010-09-15 [2011-08-06].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