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家堂
| 聖家堂 Sagrada Família | |
|---|---|
|
2021年施工進度
| |
| 基本資訊 | |
| 位置 |
|
| 坐標 | 41°24′13″N 2°10′28″E / 41.40361°N 2.17444°E |
| 開光 | 2010年11月7日 |
| 傳統稱號 | 1969, 1984 |
| 領導 | Lluís Martínez i Sistach總主教 |
| 官方網站 | sagradafamilia |
| 建築詳情 | |
| 建築師 | 安東尼·高第 |
| 建築風格 | 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 |
| 奠基 | 1882年 |
| 竣工 | 2026年(預計) |
| 詳細規格 | |
| 正立面朝向 | 東北 |
| 容納人數 | 9,000 |
| 長度 | 90公尺(300英尺)[1] |
| 寬度 | 60公尺(200英尺)[1] |
| 中殿寬度 | 45公尺(148英尺)[1] |
| 尖塔 | 18(已完成8個) |
| 尖塔高度 | 170公尺(560英尺)(計劃) |
| 地圖 | |
| 世界遺產 | |
|---|---|
|
聖家堂的誕生立面
| |
| 官方名稱 |
Works of Antoni Gaudí(英文) Œuvres d’Antoni Gaudí(法文) |
| 位置 |
|
| 標準 | 文 (i) (ii) (iv) |
| 編號 | 320 |
| 登錄年份 | 1984年(第8屆大會) |
| 擴展年份 | 2005年 |
| 網站 | UNESCO的記錄(英文) |
聖家宗座聖殿暨贖罪殿(加泰隆尼亞語:Basílica i Temple Expiatori de la Sagrada Família),一般簡稱為聖家堂(Sagrada Família),是位於西班牙加泰隆尼亞首府巴塞隆納的一座未完工的天主教教堂,由安東尼·高第設計。其高聳與獨特的建築設計,使得該教堂成為巴塞隆納最為人所知的觀光景點。
聖家堂從1882年開始修建,因為是贖罪教堂,資金的來源主要靠個人捐款,捐款的多少直接影響到工程進度的快慢,所以至今還未完工,是世界上唯一尚未完工就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建築物。雖然該教堂並非主教座堂,但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10年11月7日造訪此教堂時將其冊封為宗座聖殿[2]。
建造歷史
背景
聖家堂的靈感來自於一位書商,Josep Maria Bocabella i Verdaguer,宗教團體Asociación Espiritual de Devotos de San José的創始人。[3]
在1872年訪問梵蒂岡後,Bocabella從義大利回來,打算建造一座受聖家聖殿啟發的教堂。[3]地下聖堂由宗教團體Asociación Espiritual de Devotos de San José出資,由建築師Francisco de Paula del Villar設計,於1882年3月19日聖若瑟節上開始建造,其計劃是建造標準形式的哥特復興式建築。[3]在Villar於1883年3月18日辭職之前,地下聖堂已經完成了建造,然後31歲的高第接手了接下來的設計工作,並對規劃做出了徹底的調整,把原先設計的新哥德式教堂改為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建築。[3]高第於1883年開始在教堂工作,但直到1884年才被任命為建築師。
建造
高第一生中43年的心血都花在這個教堂的設計與建造上,1925年後還乾脆搬到教堂的工地去住,全心全意設計教堂。在極長的建設周期中,有人疑問為何此教堂的建造如此漫長且久未完工,高第說:「我的客戶並不急」[4]。他所說的客戶,其實指的是「天主」。當高第於1926年去世時,大教堂完成了約15%至25%。,[5][6]
高第去世後,建設工作在Domènec Sugrañes i Gras的指導下繼續工作,直到1936年被西班牙內戰中斷。加泰隆尼亞無政府主義者在戰爭期間摧毀了部分未完工的大教堂和高第的模型和車間,工程也停頓到1954年才再次動工。目前的設計基於在火災中燃燒建築的重建以及現代改編。
大部分的設計都未在高第生前真正建成。地下聖堂建於1889 - 1892年,「誕生立面」建於1892 - 1930年,「受難立面」建於1954 - 1977年,中殿在2000年完成,從那時起主要任務變為建造偏殿拱頂和後殿。截至2006年,工作集中在耶穌基督主尖塔的交叉和支撐結構,以及中央教堂中殿的南部圍牆。
電腦輔助設計技術已被用於加速聖家堂的建造。目前的技術允許石材在數控工具機內加工成型,而在20世紀,石頭是手工雕刻的。[7]
目前狀態
從高第以後,截至2013年,建築師Jordi Faulí i Oller已是第四代負責人,三個立面已建好「誕生立面」和「受難立面」,「榮耀立面」依舊建造中,十八座高塔已建好「誕生立面」的四座鐘塔和「受難立面」的四座鐘塔,還差十座高塔,其中六座高塔還未動工。整個建築完成了將近50%。
Jordi Fauli在2015年10月宣布,施工完成了70%,並已進入最後階段,即提升六個巨大的尖頂。尖塔和大部分教堂的結構將於2026年完成,即高第逝世一百周年;裝飾元素應該會在2030年或2032年完成。訪客入場費為15-20歐元,每年的建設預算為2500萬歐元。[8]
2019年6月7日,聖家堂獲得了巴塞隆納市議會頒發的合法施工許可證。[9][10]
2020年3月11日,由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聖家堂暫停開放所有的參觀行程,同時也暫停目前的施工進度。[11]同年7月25日,聖家堂重新對外開放所有民眾入場參觀。[12]
2021年11月29日,一顆7米長的十二角星被安裝在聖家堂[13]。
西班牙高速鐵路隧道
從2013年開始,西班牙高速鐵路列車從巴塞隆納市中心聖家堂旁邊的地下隧道穿梭通行。
該隧道的建設始於2010年3月26日,但仍存在爭議。西班牙公共工程部(Ministerio de Fomento)聲稱該項目對聖家堂沒有任何風險。[14][15]但是聖家堂的工程師和建築師不同意,並表示不能保證隧道不會影響建築物的穩定性。聖家堂董事會與社區協會AVE pel Litoral針對該高鐵線路發起了一項反對運動,但是沒有成功。
2010年10月,潛盾機掘進到了教堂的主要立面下方。[14]該高鐵線路於2013年1月8日通車。[16]隧道中的軌道嵌入了彈性材料,以抑制振動。[17]迄今為止,還沒有聖家堂因此受到損害的報導。
祝聖
2010年中,聖家堂中殿封頂,並安裝上了管風琴,使得這個未完工的教堂可以開始進行宗教活動。[18]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10年11月7日在6500名教徒面前為聖家堂進行了祝聖[19][2],並且在教堂外面有超過50,000參加了祝聖彌撒,有100多位主教和300名司鐸在場共祭。[20]
從2017年7月9日開始,主日或當守瞻禮的上午9點,聖家堂都會舉行公眾開放的國際彌撒儀式(直到教堂滿員)。彌撒偶爾也會在其他時間慶祝,並需要邀請才能出席。在安排群眾時,獲取邀請的說明會在大教堂的網站上公布。此外,遊客可以在聖禮和懺悔的禮拜堂祈禱。當有計劃中的彌撒活動時,獲取邀請的說明會在大教堂的網站上公布。此外,遊客可以在聖禮和懺悔的禮拜堂祈禱。[21]
起火
2011年4月19日,一名縱火犯在聖器收藏室放火,迫使遊客和建築工人撤離[22];聖器收藏室遭到破壞,大火耗時45分鐘才得到控制。[23]

一位藝術家在石膏車間工作

建築工人們和AWP's在中殿(nau)

在一座塔上戴著攀登裝備的建築工人們

在榮耀立面的一座塔上方的吊車

鷹架包圍中的榮耀立面

位於受難立面的幻方

從下往上仰望中殿的屋頂景觀
設計
這個教堂的設計帶有強烈的自然色彩,高第以很多動植物的形態為藍本來設計教堂,更以《聖經》中的各個場景在整個建築中如同圖畫一樣逐幅展現,使這個教堂成為每個來訪者都可以讀到的一本天主教要理。
設計計劃
雖然從未打算成為一座主教座堂,但聖家堂從一開始就被規劃為一座主教堂大小的建築。它的地面計劃與早期的西班牙大教堂有明顯的聯繫,如布哥斯主教座堂、雷昂主教座堂和塞維亞主教座堂。與加泰隆尼亞和歐洲其它地區的哥德式大教堂一樣,聖家堂並沒有特別寬大,卻具有極其複雜的建築結構與裝飾,包括兩條側廊,帶七個祭室的半圓形後殿及迴廊,多個尖頂和三個出入立面,每個立面都有不同的結構和裝飾。儘管像西班牙的許多大教堂一樣被許多教會建築所包圍,聖家堂有一個不同尋常的特點:一個有頂棚的長方形迴廊包圍了整個教堂,連接了它的三個出入口。整個教堂內外沒有直角,也鮮少有直線。[24][25]
尖塔
高第的原始設計總共有十八個尖塔,從低到高代表十二宗徒、聖母瑪利亞、《聖經》四大聖史(瑪竇、馬爾谷、路加和聖史若望)和最高的耶穌基督。有八個尖塔在2010年已經建成,包括誕生立面的代表四位宗徒的高塔,和受難立面的代表四位宗徒的高塔。尖頂的完工將使聖家堂成為世界上最高的教堂建築。
代表十二宗徒的十二座高塔的高度介於98.4米到117米,代表福音書作者的四座高塔為120米,代表聖母瑪利亞的高塔為120米,代表耶穌基督的高塔則為170米,比巴塞隆納市的蒙特惠奇山略低,因為高第認為自己的創造力不應超過天主。
代表聖經四福音書的作者的尖塔上將會刻有代表他們各自的雕像:有翼的公牛(路加)、天使(瑪竇)、鷹(聖史若望)和有翼的獅子(馬爾谷)。較低的尖塔上則會刻上帶著小麥捆的聖體聖事的主持人和盛著葡萄串的聖杯,代表聖體聖事。
高第計劃將管狀鍾放置在尖頂內,由風力驅動,並將聲音傳送到教堂內部。為此,高第進行了一系列的聲學研究,以求在教堂內取得合適的聲學效果。[26]但是,目前只有一個鐘被安放到位。[27]
根據項目官方網站2005年的「工程報告」,在市檔案館發現的由高第署名的圖紙表明,高第原本的意圖是代表聖母的尖塔要比代表《聖經》四聖史的作者的尖塔要矮的。根據報告,尖塔的高度將遵循高第的意圖。
立面
聖家堂將會有三個宏偉的立面:東部的誕生立面(Façana del Naixement),西部的受難立面(Façana de la Passió),和南部的榮耀立面(Façana de la Glòria,尚未完工)。 誕生立面是在1935年建築工作中斷之前建造的,受到了高第最直接的影響。立面以基督的誕生為題,牆上的雕塑展現了由童貞瑪利亞懷胎到基督成長的故事,因是歡迎慶祝基督誕生,以歡喜愉悅的雕塑為主。 受難立面按照高第於1917年的設計,從1954年開始建造,並於1976年完工。立面以基督的死亡為題,以其簡樸、憔悴、受折磨的角色而引人矚目,高第為了表現受難的痛苦,設計了有稜有角的現代線條,形似因痛苦繃緊的神經與肋骨。立面包含了包括受鞭刑的耶穌基督、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這些有爭議的設計是荷西·瑪利亞·蘇比拉克斯(Josep Maria Subirachs)的作品。 2002年開始建造的榮耀立面將是三個立面中最大和最具紀念意義的,將代表耶穌基督的升天。它還將描繪一系列諸如地獄、煉獄之類的各種場景,將包括七宗罪和七美德等元素。

Model of the completed Temple; the Glory Façade is on the foreground.

Model showing the entrance as wished by Gaudí.

Ground model, showing Carrer de Mallorca running underground.

Glory Façade under construction (in 2016).

The Glory Façade from inside.
內部
- Interior of the Sagrada Família

Standing in the transept and looking northeast (2011)

Detail of the roof in the nave. Gaudí designed the columns to mirror trees and branches.[28]



聖家堂設計形狀是一個拉丁十字架,有五個過道。中央的中殿拱頂高達45米(148英尺),而旁邊的中殿的拱頂高達30米(98英尺)。後殿的地板上有間隙,可以看到下方的地下室。
內飾的柱子是獨特的高第設計。 除了支撐其負載的分支外,它們不斷變化的表面是各種幾何形狀交叉的結果。最簡單的例子是當柱子上升時形成八邊形的正方形基底,然後是十六面形狀,最終變成圓形。 這種效應是螺旋柱的三維交叉的結果。
管風琴
管風琴於2010年被安裝到聖壇上。 為了克服教堂建築和巨大尺寸帶來的獨特聲學挑戰,教堂還會在不同位置安裝幾個額外的管風琴。這些管風琴可以獨立演奏,也可以同時演奏。
埋葬
- Josep Maria Bocabella
- 安東尼·高第
頭銜
西班牙古蹟登錄
聖家堂在1969年7月24日,以「聖家贖罪殿」(西班牙語:Templo Expiatorio de la Sagrada Familia)名義登錄為西班牙文化財產(Bien de Interés Cultural)。
世界遺產登錄
聖家堂的誕生立面與地下聖壇,與高第其他6個位於巴塞隆納的建築作品,在1984年以「安東尼·高第的作品」(英語:Works of Antoni Gaudí)名義共同登錄為聯合國世界遺產。
天主教宗座聖殿
聖家堂於2010年11月7日由教宗本篤十六世祝聖主祭台成為宗座聖殿。之前該教堂有時被人們稱作「Basílica」(即宗座聖殿),實際上在2010年11月7日之前該教堂尚未獲得天主教會的宗座聖殿頭銜,所以理論上當時尚不能稱作「Basílica」。
媒體
參考來源
- ^ 1.0 1.1 1.2 Gómez Gimeno, María José. La Sagrada Familia. Mundo Flip Ediciones. 2006: 86–87. ISBN 84-933983-4-9.
- ^ 2.0 2.1 興建128年 聖家堂啟用. 蘋果日報. 2010-11-09 [2015-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30).
- ^ 3.0 3.1 3.2 3.3 The Gaudí & Barcelona Club Sagrada Famíli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Hornblower, Margo. Heresy Or Homage in Barcelona?. Time. 28 January 1991 [2019-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13).
-
^ Minder, Raphael. Polishing Gaudí's Unfinished Jewel. 3 November 2010 [2019-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1).
|journal=被忽略 (幫助) -
^ Gladstone, Valerie. ARCHITECTURE: Gaudí's Unfinished Masterpiece Is Virtually Complete. 22 August 2004 [2019-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8).
|journal=被忽略 (幫助) - ^ Daniel, Paul (January 2009). Diamond tools help shape the Sagrada Famíli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DF). Industrial Diamond Review. Retrieved 7 July 2010.
- ^ Wilson, Joseph. Barcelona's La Sagrada Familia Basilica enters final years of construction. Toronto Sun. [9 Novem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
- ^ Sagrada Familia gets building permit after 137 years. CNN.com. 9 June 2019 [2019-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6).
- ^ 施工逾百年的西班牙圣家堂可望2026年竣工. 早報. 2019-06-08 [2021-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9) (中文(簡體)).
- ^ Junta agrees to stop works and visits to the Basilica. [11 March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30).
- ^ The Sagrada Família announces that it will open to all visitors starting on Saturday, 25 July. [14 July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 ^ Burgen, Stephen. Huge star atop Sagrada Família rekindles residents' complaints. The Guardian. 29 November 2021 [2021-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3).
- ^ 14.0 14.1 Comorera, Ramon. La tuneladora del AVE perfora ya a cuatro metros de la Sagrada Família [The tunnel boring machine of the AVE is already excavating four meters from the Sagrada Família]. El Periódico de Catalunya. 13 October 2010 [9 Novem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西班牙語).
- ^ ADIF (Administrator of Railway Infrastructures). Madrid – Zaragoza Barcelona – French Border Line Barcelona Sants-Sagrera – high-speed tunnel. [9 Novem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1).
-
^ El AVE alcanza Girona. El Periódico de Catalunya. 8 January 2013 [8 Januar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西班牙語). 參數
|newspaper=與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news}}或|website=) (幫助) - ^ Comorera, Ramon. Doble aislante de vibraciones en las obras de Gaudí [Double Isolation of Vibrations at the Gaudí constructions]. El Periódico de Catalunya. 12 March 2012 [12 March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西班牙語).
- ^ Montañés, José Ángel. La Sagrada Familia se abrirá al culto en septiembre de 2010. El País. 13 March 2009 [19 June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04) (西班牙語). (English t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Pope Benedict consecrates Barcelona's Sagrada Familia. BBC News. 7 November 2010 [2019-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8).
- ^ Visita histórica del Papa a Barcelona para dedicar la Sagrada Família. La Vanguardia. 7 November 2010 [2019-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6).
- ^ Worship at the Basilica. Sagrada Família. [5 Sept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 ^ Woolls, Daniel. Fire in Barcelona church sees tourists evacuated. The Star (Toronto). 19 April 2011 [2019-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4).
- ^ [s.n.] (19 April 2011). Fire by suspected arsonist at Sagrada Famili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Telegraph. Accessed September 2013.
- ^ Strickland, Carol; Handy, Amy. The Annotated Arch: A Crash Course in the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2. Andrews McMeel Publishing. 11 April 2001: 112 [26 October 2018]. ISBN 978074071024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 ^ Gaudí, Antoni; Cuito, Aurora; Montes, Cristina. Gaudí. A. Asppan S.L. 2002: 136 [26 October 2018]. ISBN 9788489439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 ^ Álvaro Muñoz, Mari Carmen; Llop i Bayo, Francesc. Tubular bell. [16 November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2).
- ^ Inventario de campanas de las Catedrales de España. [16 November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8).
- ^ Zerb, p.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