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州,中國古代設置的一個州,治所在今山東省濟南市。
北魏皇興三年(469年)改冀州置齊州,治所在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隋朝大業初改為齊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又改為齊州。唐玄宗時,天下州改郡,又名齊郡。天寶元年(742年),更名臨淄郡,五年(746年),又更名濟南郡。土貢:絲、葛、絹、綿、防風、滑石、雲母。戶六萬二千四百八十五,口三十六萬五千九百七十二。下領六縣:歷城縣、章丘縣、臨邑縣、臨濟縣、長清縣、禹城縣。轄境約當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濟陽縣、禹城市、齊河縣、臨邑縣等地。
北宋政和中升為濟南府。
- 唐朝齊州刺史
- 崔同(武德初年)
- 王薄(619年—622年)
- 李勣(622年—623年)
- 宋昶(624年)
- 賀若孝義(武德、貞觀年間)
- 李恪(633年—636年)
- 李祐(636年—643年)
- 長孫操(貞觀年間)
- 韋彤(貞觀年間)
- 李道立(貞觀末年)
- 封言道(655年—656年)
- 劉玄意(658年)
- 薛寶積(669年)
- 李孝廉(678年之前)
- 杜萬(唐高宗時)
- 崔恭禮(唐高宗時)
- 王福畤(唐高宗時)
- 李沖寂(唐高宗時)
- 崔承福(唐高宗時)
- 鄧武(唐高宗時)
- 楊德干(唐高宗末年)
- 皇甫胤(唐高宗、武后時)
- 武攸歸(武周時)
- 鄭懷隱(武周時)
- 封某(武周時)
- 李構(武周時)
- 張沛(武周后期)
- 徐彥伯(武周末年)
- 韋湜(唐中宗時)
- 楊元亨(唐中宗、唐睿宗時)
- 王志愔(711年)
- 楊元禧(712年)
- 高仲舒(開元初年)
- 李述(720年)
- 馮光嗣(開元年間)
- 王悌(開元年間)
- 張守志(開元年間)
- 盧全義(736年)
- 臨淄郡太守
- 濟南郡太守
- 能元皓(758年—759年)
- 張抱麟(廣德年間)
- 劉寡悔(大曆前期)
- 皇甫胤(大曆年間)
- 田朝(790年)
- 李惟誠(貞元年間)
- 高士榮(818年)
- 嚴篡(819年)
- 張士階(820年)
- 劉約(821年)
- 傅良弼(828年,未任)
- 支竦(會昌年間)
- 劉某(851年)
- 王晏實(851年)
- 徐鄑(854年)
- 李弘讓(大中年間)
- 李肱(大中、咸通年間)
- 張歸弁(890年)
- 朱威(893年)
- 朱瓊(895年)
- 朱玭(895年)
- 楊師厚(903年)
- 張歸弁(903年)
- 徐懷玉(904年)
注釋
參考資料
| | | | | | | | 京兆地區 | | | 中原地區 | | | 河東地區 | | | 西北地區 | | | 西南地區 | | | 北齊故地 | | | | |
| | | | | | | | | | | | 注釋 | | 注1:列出後梁 龍德三年( 923年)、後唐 清泰三年(936年)、後晉 天福十一年( 946年)、後漢 乾祐三年(950年)、後周 顯德六年(959年)各政權實領的節度使及府、州、軍。曾置後廢、改名、改隸他區或為他國勢力所佔領者,於字中以劃線表示。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節度使、府、州,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在前標明曾用名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