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汲清(1904年3月30日-1995年3月22日),字德淦,男,四川仁壽人,中國地質學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曾任地質部石油局總工程師,創立多旋迴構造運動學說和陸相生油論,對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事業產生重大影響。
生平
黃汲清出生於四川省仁壽縣青崗場。1921年至1924年,黃汲清在北洋大學預科學習。 1924年考入北大地質系,大三寫出震動業界的論文,首創大地構造理論,讓中國人找到了玉門油礦、大慶油礦。1932年夏,黃汲清受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的選派,赴瑞士留學。先在伯爾尼大學(University of Bern)學習半年,1933年春轉入納沙泰爾大學(University of Neuchâtel)地質系,在大地構造學家E.Argand教授親自指導下深造。 1933年和1934年,在阿爾卑斯山的素女峰一帶進行地質調查並填制地質圖。 1935年,以法文寫成博士論文《瑞士華萊縣素女峰—破金瓜峰地區之地質研究》,獲理學博士學位。 1936年春季回到祖國,任前實業部南京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主任。 1937年春,黃汲清任前中央地質調查所代理所長。同年7月,赴莫斯科參加第17屆國際地質大會。 12月正式就任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1]。
文革中,他先被關入地下室180天,後流放五七幹校。回來時驚發現自己的成果大慶油田竟被冠於李四光名下,於是寫信要求正名——為那些曾經的付出而正名[2]。1986年6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選舉產生第三屆全國委員會。6月28日,第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推舉其為榮譽委員[3][4][5]。2009年建國60年中央電視台《奠基者》即為黃汲清正名。
家庭
女兒黃潔生。兒子黃浩生、黃渝生(兒媳詹敏利)。孫女黃婉(渝生之女)。
參見
參考文獻
- ^ 黃汲清 逝世院士一覽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央研究院
- ^ 《大慶油田發現真相》 四川人民出版社
- ^ 中國科協研究室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中國科協研究室. : 94–96.
- ^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附卷4 中华人民共和国群众团体组织 1949.10-1997.9.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0: 408. ISBN 7-80136-318-3.
- ^ 陳建新等主編.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10: 609. ISBN 7-5351-1355-9.
外部連結
| |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當選 | | 數理組 28人 | | | 生物組 25人 | | | 人文組 28人 | | | | |
| | 生物學地學部 | | | 地學部 | 1980年 | | | 1991年 | | | 1993年 | | | 1995年 | | | 1997年 | | | 1999年 | | | 2001年 | | | 2003年 | | | 2005年 | | | 2007年 | | | 2009年 | | | 2011年 | | | 2013年 | | | 2015年 | | | 2017年 | | | 2019年 | | | 2021年 | | | | | |
| | | | 1958年9月-1966年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主席團委員 | | | 書記處書記 | | | 候補書記 | | | 委員 | | | 顧問 | | | 標註:任內逝世 | | | | 1986年6月-1991年5月 | | 名譽主席 |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常務委員 | | | 榮譽委員 | | | 標註:任內逝世 | | | |
| | | | 1952年9月-1956年2月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常務委員 | | | 委員 | | | 候補委員 | | | 秘書長 | | | 副秘書長 | | | | | 1956年2月-1958年12月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常務委員 | | | 委員 | | | 候補委員 | | | 秘書長 | | | 副秘書長 | | | | | 1958年12月-1979年10月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常務委員 | | | 委員 | | | 候補委員 | | | 秘書長 | | | 副秘書長 | | | | | 1983年12月-1988年12月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常務委員 | | | 秘書長 | | | 標註: 任內逝世 - ^ 注1:九三學社七屆三中全會接受許德珩辭去主席職務的請求,推舉周培源為主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