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水樓 鹹水樓在香港是指於1960年代,因為當時的淡水供應不足而釀成的成本問題,部份承建商在建造樓宇時以海水(即鹹水)拌和混凝土興建,而海水中的鹽分是會加速鋼材料的鏽蝕,其後造成樓宇結構問題,油塘高超道邨是其中一個因爲鹹水樓問題而提早清拆的公共屋邨。 有問題的公共屋邨樓宇因為鋼筋嚴重鏽蝕於1982年被陸續發現,當中亦有牽涉到收受利益問題;其中26座及後於1987年至1990年間全面清拆的公共屋邨。[1];華富邨等情況較輕微的樓宇則需要加固。 注釋 ^ http://www.housingauthority.gov.hk/tc/com問題而需要提早请拆mon/pdf/about-us/housing-authority/ha-paper-library/SHC6404.pdf 另見 海砂屋 26座問題公屋醜聞 聖公會李炳中學:由於課室走廊部份石屎強度不及格,需要加入鋼架支撐 2013年深圳海砂樓事件[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這是與香港社會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這是一篇與香港建築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九龍塘學校(中學部)危房女强人家變 (1977年電視劇)白田邨葵芳邨黃金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