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親共主義
香港親共團體(英語:Pro-Communist groups),簡稱親共團體,左派團體(英語:Leftist organisations),泛指一些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上支持及擁護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香港社會團體。支持者稱其為「愛國愛港團體」及「穩定香港社會的力量」等,反對者則稱其為土共、左仔、老共、保皇黨、「西環契仔契女」等。
過往親共團體是指與親近中國國民黨和中華民國政府的香港親台團體處於對立陣營,但隨著香港主權移交後,親台勢力逐漸消退,與香港的民主派對立[1][2]。不少親共團體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香港的支部組織,例如左派的香港工會聯合會、國貨公司及具中資背景的國有企業。
歷史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投降,英國收復香港,1949年,中國國民黨因為國共戰爭敗退到台灣,香港的親共和親台勢力,逐漸透過工會運動,形成壁壘分明的兩個陣營,親共團體以成立於1948年的香港工會聯合會(工聯會)最具代表性,而親台團體代表則有成立於1948年的港九工團聯合總會(工團)。[1][2]香港的親共和親台陣營過去曾多次爆發衝突,其中以1956年的雙十暴動最為轟動,但總體上當時親台團體勢力一直處於上風。[3]
香港的親共團體,受毛澤東思想和文化大革命的極左思潮影響,[4]被民主派及反共媒體等非建制派陣營貶稱為「土共」、「左仔」等。[5]1967年,左派藉著多宗政治工潮引發六七暴動。期間他們發起連串示威和罷工行動,其後更在全港各處放置真假土製炸彈、殺害香港商業電台播音員林彬,嚴重影響社會秩序。[6]此外,左派與警方爆發多場衝突,大批左派支持者被捕,一些左派報章也受到當局查封。[6]暴動並不獲社會輿論支持,六七暴動最後以失敗告終,此後香港的親共團體勢力一落千丈,長期遭受社會排斥,為香港回歸後的中港矛盾埋下了伏線。[7][8]香港人的反共和本土意識因而興起,並延續至今。
隨著1984年簽訂的《中英聯合聲明》確認,香港的主權將於1997年由英國移交中國,香港親共團體作為親中派一員,勢力逐漸抬頭。有感於工聯會不能吸納香港政府及企業的支持,甚至要支持一些被認為違反勞工權益的政策,親共團體在主權移交前1992年正式成立政黨民主建港聯盟,以參加本地的三級議會選舉。
1997年後,香港親共團體成為建制派及執政聯盟之一,而民建聯及工聯會更長期在香港行政會議和香港立法會佔有席位。因長期作為執政聯盟成員,與工商界政黨香港經濟民生聯盟、自由黨和新民黨組成執政聯盟,即使擁有左派背景,但支持政府的大部分政策。
參見
參考資料
- ^ 1.0 1.1 Hong, N., and Warner, M., China's Trade Unions and Managemen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pringer, 1998, p.128.
- ^ 2.0 2.1 Mathews, Gordon, Lü, Dale, and Ma, Jiewei, Hong Kong, China: Learning to Belong to a N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aylor & Francis, 2008, p.26.
- ^ Grantham, Sir Alexander, Via Ports: From Hong Kong to Hong Kon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2, pp.191-192.
- ^ 張家偉,《六七暴動: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12年,頁31至32。
- ^ 陸恭蕙,《地下陣線:中共在香港的歷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香港大學出版社,2011年,129頁。
- ^ 6.0 6.1 陸恭蕙(2011年),頁119至130。
- ^ 張家偉(2012年),頁187至190。
- ^ 陸恭蕙(2011年),頁135至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