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香港特別行政區代表團 | |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區 | |
![]()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範圍 | |
選舉單位 | 香港特別行政區 |
選舉人數量 | 1,989人(選舉會議成員) |
類型 | 職位[*] |
人口數 | 732萬人(2016年普查) |
現有選區 | |
設置時間 | 1997年7月1日 |
席次 | 36 |
代表團團長 | 馬逢國 |
前身選區 | 廣東省代表團 |
選舉方式 | 由選舉會議間接選舉產生 |
![]() |
香港政治系列條目 |
政府 |
---|
憲制文件
|
政治 |
對外事務 |
軍事: |
其它香港系列條目 香港主題首頁 · 圖集 政治主題 |
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簡稱港區人大代表)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香港特別行政區代表,組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代表團參與全國人大會議,港區人大佔全國人大代表的1.2%。
根據《香港基本法》,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均須為香港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他們的另一職責是參與選舉行政長官(見選舉委員會)。目前每屆港區人大代表成員由上屆港區人大代表、港區全國政協及選舉委員會成員中的中國公民,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訂立的當屆選舉辦法選出。
第一至八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是由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間接選舉產生其中的香港人成員出任(見歷史)。
歷史
香港籍全國人大代表的歷史始於1954年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此後的一到八屆均由出自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擔任。人數由一到三屆全國人大(1954年至1975年)的兩名代表到四到八屆全國人大(1975年至1998年)的十到二十名代表左右。[1]
香港回歸後,1998年的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始,香港全國人大代表才不再作為廣東省代表團的一部分,而以香港特別行政區代表團的身分參與全國人大。
選舉方式
組成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會議,然後接受年滿18歲的香港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報名參選、需要由10名以上選舉會議成員為其填寫候選人提名信始得登記為代表候選人,選舉會議成員亦可登記。最後再由選舉會議從代表候選人中選出36名正式代表。
歷屆選舉會議的組成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會議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中規定的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中的中國公民,以及不是推選委員會委員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中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立法會議員中的中國公民組成。但本人提出不願參加的除外。[2]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會議由參加過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會議的人員,以及不是上述人員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中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二任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中的中國公民組成。但本人提出不願參加的除外。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會議的成員。[3]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會議由參加過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會議的人員,以及不是上述人員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中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三任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中的中國公民組成。但本人提出不願參加的除外。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會議的成員。[4]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會議由參加過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會議的人員,以及不是上述人員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中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中的中國公民組成。但本人提出不願參加的除外。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會議的成員。[5]
簡而言之,該選舉會議的選民資格由參加過上一屆港區人大代表選舉會議的人員、上一屆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本屆港區行政長官本人及其選舉委員會委員其中的中國公民所組成。
2022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選舉會議由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選舉委員會委員中的中國公民組成。但本人提出不願參加的除外。上屆選舉會議成員不再自動成為下屆選舉會議成員。[6]
選舉工作
按照憲法第六十條規定,在每屆全國人大任期屆滿的兩個月以前,要完成下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的選舉,全國人大代表的選舉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主持。在每屆全國人大任期屆滿一年以前的3月,全國人大會通過關於下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名額、選舉問題的決定和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XX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規定下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應於下一屆全國人大任期開始年份的1月選出。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選舉高度重視,從每屆全國人大任期屆滿前一年上半年開始,全國人大常委會即按照法律規定開始了有關選舉工作的各項準備。同年7月到九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依照選舉辦法的規定,在香港向發放選舉會議成員登記表,徵詢他們是否可以併合格的參加選舉會議並接受登記;8月到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會根據符合選民資格並同意參加的代表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下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會議成員名單並予以公布,選舉會議宣告成立。11月,選舉會議正式開始工作。
根據選舉辦法的規定,選舉會議的工作大致分為三個階段:[7][8][9][10]
第一階段,召開選舉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按照慣例,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意見,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該職務在慣例上負責選舉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工作)會主持第一次全體會議,並推選若干名選舉會議成員組成主席團,此後的選舉會議將由主席團主持。主席團主要職責包括:確定選舉日期;確定代表候選人的提名時間;公布代表候選人名單;提出總監票人和監票人的人選,由選舉會議通過;宣布選舉結果;接受與選舉代表有關的投訴,轉報全國人大常委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處理等。[11]
隨後,主席團召開第一次會議,從主席團成員中推選常務主席1人,此後的主席團會議將由常務主席主持。按照慣例,選舉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皆由港區行政長官出任。該主席團會議會確定港區人大代表候選人的提名時間(一般來說在11月到12月)以及主席團新聞發言人。
第二階段,選舉會議成員依法提名「代表候選人」並確認「正式代表候選人」。要成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候選人需要由選舉會議成員十人以上聯名提出,且每名選舉會議成員參加聯名提出的代表候選人不得超過三十六名。因此在港區人大代表候選人的提名時間前,有意參選者需領取、填寫、送還參選人登記表並附加十名以上選舉會議成員的提名信以獲得參選資格從而成為代表候選人。主席團召開第二次會議,匯總並公布代表候選人名單和簡介,將代表候選人名單及其簡介印發選舉會議全體成員。
若代表候選人數較多時則進行預選,得票較多者成為「正式代表候選人」。從第九屆開始至今,由於選舉港區人大代表時必須按照差額選舉的原則,即候選人數量必須比應選名額多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差額比例。若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候選人人數超過二分之一的比例,均須通過預選才能成為正式候選人,例如2002年第十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中,港區共有78名代表候選人,多於應選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二分之一,則進行了預選並最終留下了54名「正式代表候選人」。[12]
第三階段,召開選舉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確定一名總監票人和若干名監票人。進行投票選舉,選舉採用全票制,選舉會議成員可以投出最多共計三十六票給不同正式代表候選人的選票(投出小於三十六票的選票依然有效)。投票結束後,總監票人向選舉會議主席團報告計票結果。主席團召開第三次會議,決定發布選舉結果的公告,並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報送關於選舉結果的報告。一般來說,如果沒有平票,獲得最多得票的36名正式代表候選人成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而在這之後的落選者若獲得不少於選票總數的三分之一則依然可以成為後補代表。
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具體安排,將在主席團產生後,由主席團研究決定,並發布公告。
全國人大常委會將根據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提出的報告,確認代表資格,公布代表名單。
歷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廣東省代表團香港籍代表
選舉 | 屆次 | 代表 | 名額 |
---|---|---|---|
1954 | 第一屆 | 徐四民、張振南 | 2 |
1959 | 第二屆 | 莊世平、鄭鐵如 | 2 |
1964 | 第三屆 | 莊世平、鄭鐵如 | 2 |
1975 | 第四屆 | 李菊生、鄭鐵如(當選後去世)、費彝民、王寬誠、湯秉達、莊世平、李崧、石慧、吳康民、楊光、郭添海、蘇友、張泉、黃燕芳、郭增愷(補選) | 14 |
1978 | 第五屆 | 李菊生、費彝民、王寬誠、湯秉達、莊世平、李崧、石慧、吳康民、楊光、陸達兼、蘇友、張金水、張泉、黃燕芳、郭增愷、胡九、方善桂 | 17 |
1983 | 第六屆 | 方善桂、石慧、莊世平、湯秉達、李菊生、吳康民、陸達兼、費彝民、楊光、黃燕芳、唐治安、秦暉、陳植桂、李連生、陳紘、梁燊 | 16 |
1988 | 第七屆 | 方善桂、汪明荃、李連生、吳康民、陳有慶、陳紘、許家屯(罷免)、湯秉達、霍英東、徐是雄、唐治安、陸達兼、黃光漢、廖瑤珠、張建華、費彝民(任內去世)、鄭耀棠、曾德成(補選)、曾憲梓(補選)、周南(補選) | 16 |
1993 | 第八屆 | 王敏剛、李連生、李偉庭、李澤添、吳康民、何耀棣、汪明荃、周南、唐治安、韋基舜、陸達兼、陸達權、徐是雄、陳永棋、陳有慶、陳紘、黃光漢、黃建立、黃滌岩、梁愛詩、曾德成、曾憲梓、蔡渭衡、廖瑤珠(任內去世)、鄭耀棠、薛鳳旋、霍英東、簡福飴 | 16 |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代表團
選舉 | 屆次 | 代表 | 名額 |
---|---|---|---|
1998 | 第九屆 | 王英偉、王敏剛、李宗德、李連生、李偉庭、李澤添、李鵬飛、吳康民、吳清輝、范徐麗泰、姜恩柱、馬力、袁武、倪少傑、陸達兼、陳永棋、陳有慶、黃光漢、黃宜弘、黃保欣、曹宏威、鄔維庸、曾德成、曾憲梓、溫嘉旋、費斐、楊耀忠、廖烈科(當選後去世)、鄭耀棠、劉佩瓊、薛鳳旋、盧重興、簡福飴、羅叔清、譚惠珠、釋智慧、梁秉中(遞補) | 36 |
2003 | 第十屆 | 王如登、王英偉、王敏剛、朱幼麟、李宗德、李連生、李澤添(任內去世)、李鵬飛、吳亮星、吳康民、吳清輝、范徐麗泰、林廣兆、馬力(任內去世)、馬逢國、袁武、高寶齡、陳有慶、曹宏威、黃宜弘、黃國健、葉國謙、溫嘉旋、費斐、楊耀忠、鄭耀棠、劉佩瓊、劉柔芬、譚惠珠、羅叔清、曾憲梓、曾德成、簡福飴、鄔維庸(任內去世)、薛鳳旋、釋智慧、梁秉中(遞補)、黃保欣(遞補)、何鍾泰(遞補) | 36 |
2008 | 第十一屆 | 王如登、王英偉、王敏剛、田北辰、史美倫、李宗德、吳亮星、吳清輝、何鍾泰、范徐麗泰、林順潮、馬逢國、馬豪輝、袁武、高寶齡、陳智思、曹宏威、梁秉中、黃玉山、黃國健、葉國謙、溫嘉旋、費斐、楊耀忠、雷添良、蔡素玉、廖長江、鄭耀棠、劉佩瓊、劉柔芬、劉健儀、霍震寰、盧瑞安、譚惠珠、羅范椒芬、羅叔清 | 36 |
2013 | 第十二屆 | 王庭聰、王敏剛、田北辰、史美倫、李少光、李引泉、吳秋北、吳亮星、林順潮、范徐麗泰、胡曉明、馬逢國、馬豪輝、姚祖輝、陳勇、陳振彬、陳智思、張明敏、張鐵夫、黃友嘉、黃玉山、葉國謙、楊耀忠、雷添良、廖長江、鄭耀棠、蔡素玉、蔡毅、劉佩瓊、劉柔芬、劉健儀、霍震寰、盧瑞安、顏寶鈴、羅范椒芬、譚惠珠 | 36 |
2018 | 第十三屆 | 王庭聰、王敏剛(任內去世)、田北辰、朱葉玉如、李引泉、李君豪、李應生、吳秋北、吳亮星、林順潮、林龍安、胡曉明、洪為民、姚祖輝、馬逢國、馬豪輝、陳亨利、陳勇、陳振彬、陳曼琪、陳智思、張俊勇(辭職)、黃友嘉、黃玉山、葉國謙、雷添良、廖長江、鄭耀棠、蔡素玉、蔡毅、霍震寰、盧瑞安、鄺美雲、顏寶鈴、譚志源、譚耀宗、陳曉峰(遞補)、黃均瑜(遞補) | 36 |
參考文獻
- ^ 全國人大信息中心. 概况. 中國人大網. 全國人大信息中心. [2020-10-12].
- ^ 全國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 中國人大網. 人大公報. [2020-10-12].
- ^ 全國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 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公報. [2020-10-12].
- ^ 全國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选举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 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公報. [2020-10-12].
- ^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 ^ 兩會|人大通過港區人代新選制 選委獨攬投票權 約200泛民除名. 香港01. 2022-03-11 [2022-03-31].
- ^ 顏昊. 香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 新華社 (中國人大網). 新華社. [2020-10-12].
- ^ 張綿綿.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会议主席团公告. 新華社香港 (中國人大網). 新華社. 2017-12-20 [2020-10-12].
- ^ 沈娟.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会议主席团公告. 新華網 (中國人大網). 新華社香港. 2017-11-23 [2020-10-12].
- ^ 曹志.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会议成员名单(草案)》的说明. 中國人大網. 人大公報. [2020-10-12].
- ^ 錢中兵.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说明. 新華網. 新華社. [2020-10-15].
- ^ 何椿霖. 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情况的书面报告. 中國人大網. 人大公報. [2020-10-12].
外部連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