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氣候

Hkgeo.png
本條目為香港地理系列之一
自然地理:
地形 地質 生態
氣候 自然災害 地震
陸地:
島嶼 半島 海岬 海角
山峰 山坳 谷地
高原 平原 濕地 植被
水文:
河流 山澗 湖泊 水庫
海峽 港灣 海灣 海灘
人文:
人口
能源
規劃 土地利用
土地供應 填海
農業 漁業 礦業 工業
鄉村 新市鎮
行政區劃 地方
自然保育及康樂設施:
環境保護
公園 主題公園
休憩處 遊樂場 寵物公園
郊野公園 地質公園
濕地公園 特別地區
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
郊遊路徑
自行車道
其他香港系列
文化 - 經濟
歷史 - 政治 - 教育
香港主題首頁

香港位於中國華南地區,北上靠近中國大陸,南下靠近南中國海,形成典型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和高地的溫帶季風氣候春季會較為清涼但相當濕潤及多霧,夏季炎熱至酷熱並多,有時遭受熱帶氣旋侵襲;秋季較為涼爽、乾燥及陽光充沛;冬季則寒冷乾燥,若是因為大陸性氣候的冷空氣南下,氣溫則會降至嚴寒的水平,但市區甚少會有雨夾雪凍雨、結及結(但較常會在高地和新界內陸地區出現)天氣現象,降機會更是極低,而2000年代有雨夾雪的紀錄年份則有2005、2014及2016年。不過因極地旋渦、阻塞高壓帶來的強烈寒潮而令香港冬季出現異常寒冷的天氣近年並不罕見。另外香港市區年雨量超過2,300毫米,為大中華地區年雨量最多的地區之一。

香港市區高樓大廈密佈、人煙稠密,相反新界不少鄉郊地區仍綠草如茵、人跡罕至。因此,市區和部份新界地區(如元朗屯門等高密度新市鎮)和位於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容易受熱島效應影響。

另外,香港及鄰近地區汽車及工業排放的廢氣導致全球暖化,極端天氣更頻密出現,使香港夏季變得更炎熱、春季變得乾旱、秋季陰暗及潮濕日子將逐漸增多(2011年11月起至2018年連續8年出現)、前香港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在2008年3月12日記者招待會上表示,煙霞密佈的日子還越來越長,曾預計香港可能於2030年後無冬天。[1]

四季變化[2]

春季約在3至5月,初期天氣大致相當穩定但少日照,通常以陰天及大霧或薄霧為主,並偶爾受強的冷空氣影響,天氣會變為天晴乾燥。受氣候變化、聖嬰現象(聖嬰)影響關係,近年3月來偶爾會出現數天秋高氣爽的天氣,主要為陰時多雲的天氣,天氣持續清涼至和暖而且潮濕,平均相對濕度為81%。進入4月,東北季候風開始減弱,戰後至今只有3次在4月出現寒冷天氣,分別為1969年(低溫9.9度,為有紀錄以來4月份最低氣溫[3])、1974年及1996年,鋒面降水活動旺盛及南海季風會開始爆發,經常有雷電現象及間中有大雨,市區日平均溫度常大約由20-25℃不等;低壓槽時常帶來平流霧及有雨的天氣,以致能見度降低,並偶然造成航空渡輪服務中斷。風向方面,香港在春季時多受微弱的溫暖而潮濕的東或東南風影響,但偶爾因冷鋒橫過香港地區而帶來清涼,天晴及乾燥天氣的北風或東北風。另外春季後段亦偶爾因低壓槽自北向南橫過香港地區,帶來有雨天氣,低壓槽過境後轉吹東至東北風,帶來稍涼天氣,雨勢減弱,正因為這樣,5月份本港仍可能會跌至20℃以下,且並非罕見,戰後至今共出現23次(80年代起5月曾出現低過20℃的年份有1981-1982、1984、1987、1990-1991、1999、2004、2008、2011、2013-2014、2019、2022年,多在5月上旬出現,1981年及2011年更於5月下旬出現20℃以下低溫,平均每3年有一次,當中3次在東北季候風及持續有雨情況而達清涼水平(最低氣溫17℃或以下),2022年5月2日低溫16.4度及2013年5月2日低溫16.6度及1999年5月6日低溫17.0度,分別為有紀錄以來5月第2及第3及第5低溫,所以本港在5月仍然屬於春季。

夏季約在6月至8月,主要受到溫暖潮濕的南至西南風(即是西南季候風)所影響,天氣炎熱和潮濕,早晚濕度可上升到80-90%之間,配合日照,日間可降至50-65%;間中出現驟雨和雷暴(通常於上午出現)。香港夏季大部分時間天晴炎熱至酷熱。氣溫下午放晴和最為酷熱,以7月為甚,在副熱帶高壓脊影響下,香港經常出現長時間日照及風勢微弱的天氣,而且會持續多天。這段時間市區平均氣溫超過30℃,新界內陸地區更超越33℃,而在持續強烈日照及風勢微弱下令感覺溫度更高。在熱帶氣旋影響香港或其東北面地區前最為酷熱,而黃昏及晚間可能有熱對流雨影響香港,有時甚至出現冰雹龍捲風的極端天氣現象。平日晚間市區下降至25-30℃水平,新界北部、內陸及高地則下降至20-25℃之間水平。偶然受熱帶氣旋影響而出現暴雨暴風

秋季約在9月至11月,這時本港的濕度及溫度均較夏季低。而9月則為香港全年最有可能受熱帶氣旋影響的月份,通常本港在9月初便會開始受入秋第一波微弱的東北季候風影響,隨後市區的最低氣溫會維持23-27℃,最高氣溫維持28-32℃。而在10月之後,因為本港開始受強烈乾燥的東北季候風影響,市區的最低氣溫就由23-27℃逐漸下降至15-20℃左右,至於市區的最高氣溫則由28-32℃逐漸下降至20-25℃左右,但新界內陸及高地秋季一般因早晚會受輻射冷卻影響下氣溫較早下降至只有15℃以下,有時甚至在10℃或以下,尤以11月為主。然而雨量均較夏季明顯減少,濕度與雲量同步下降,使本港天氣會變得非常穩定,不過近數年來受全球暖化、聖嬰影響關係增加受到潮濕偏東氣流機會及高空受偏南氣流影響,可能增加出現陰暗潮濕天氣的機會,尤其2011至2018年11月持續八年出現此情況。另外,全球暖化亦令雨季變得較遲完結,自2014年起,10月仍需要發出暴雨警告情況變得十分常見,當中2016年及2021年更因受東北季候風及熱帶氣旋的東南風在珠江口匯聚而需要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而2020年亦曾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另外,自2016年起,10月發出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情況變得頻密,2016-2017及2020-2021年10月曾發出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為1974-1975年來連續兩年發出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冬季約在12月至2月,氣溫較低,近年漸趨反覆及趨向極端,由初冬晴朗乾燥,隨著季風厚度變細,雲量逐漸變多,1月則為過渡期,不過近年來受氣候暖化、聖嬰影響關係會偶爾本港出現12月份的陽光偏少情況,或冬季首個寒冷日子(最低氣溫12.0度或以下)延至翌年1月才出現的情況(戰後至今共有13次,90年代後有如1994、1996-1998及2019年,2019-20年冬季要到2020年1月27日才出現冬季首個寒冷日子,是有紀錄以來最遲[4]),冬季最低氣溫多在1或2月出現,間中在上一年12月出現(如1981、1990-1991、1999、2001-2002、2010、2013、2018年)(1987年更早在11月30日出現[5]),甚少在3月(如1986年及2007年)出現。當冷鋒經過本港時,寒冷的北風致使氣溫急降,當晚上、清晨時份,或陰天雨天時,天氣變得寒冷或嚴寒,市區氣溫可以下降至10℃或以下,新界內陸和北部以及如大帽山等高地,每年都有機會降至0℃以下,出現結、結等現象。而本港偶然也會出現降雨夾雪凍雨的冬季特殊天氣現象,如,2016年1月北半球寒流中香港廣泛地區(包括港九市區)便出現以上各種天氣情況。

倘若沒有冷鋒橫過本港,日間又持續強烈日照的話,市區則普遍維持在約18℃,新界內陸地區甚至可能高達22-25℃以上。例如2014年2月便出現這現象,2月3日,市區錄得最高24.6℃,普遍地區錄得逾26℃,淺水灣更一度達31℃[6];但約一星期後,氣溫便急降至市區最低7.5℃,昂坪更低至1.8℃[7]

香港天文台總部歷年最高氣溫於2017年8月22日錄得36.6℃,而歷年最低氣溫於1893年1月18日錄得0.0℃;至於香港境內歷年最高氣溫於2017年8月22日在濕地公園錄得39℃,而歷年最低氣溫於2016年1月24日大帽山錄得−6.0 ℃。

冬季 春季 夏季 秋季
溫度 通常清涼至和暖 13 - 22 °C (55 - 72 °F)

偶然寒冷,8 - 12 °C(46 - 54 °F)

極少嚴寒,<= 7 °C(<= 45 °F)或溫暖,23 - 27 °C(73 – 81 °F)

通常清涼至炎熱, 13 - 32 °C (55 – 90 °F)

偶然寒冷,8-12°C(46-54°F)或酷熱,>=33°C (>=91 °F)

日間炎熱至酷熱 ,>=28 °C (>=82 °F)

晚間溫暖至炎熱 ,23 - 32 °C (73 - 82 °F)

通常溫暖, 23 - 27 °C (73 - 81 °F),

偶然清涼,13-17。C(55-63。F)、和暖, 18 - 22°C(64 - 72 °F)、炎熱,28 - 32°C (82 - 90 °F)

氣壓
  • 高氣壓在中亞增強並形成反氣旋
  • 形成冷鋒
  • 中亞的大陸性反氣旋減弱,沿岸的大陸性反氣旋增強
  • 本港會受溫暖潮濕海洋氣流所影響
  • 低壓槽在中國大陸形成
  • 開始產生在中亞低氣壓
  • 低壓區在中亞形成
  • 高壓脊開始在中亞建立
  • 在中亞的低壓區減弱
  • 反氣旋開始在香港建立
相對濕度 相對較低
  • 有時變得乾燥(西伯利亞和中亞寒潮帶來寒冷而乾燥的北至東北風)
  • 有時潮濕(由東海和台灣海峽帶來和暖及潮濕的東風潮或西伯利亞和中亞寒潮帶來濕凍的北風潮)
開始上升
  • 有時變得乾燥(冷鋒或低壓槽過境後帶來乾燥的東北季候風或偏東氣流)
  • 有時潮濕(南海帶來潮濕的南至東南風)
非常高,甚至超過80%(赤道和印度洋帶來潮濕的西南季候風) 開始下降(中國大陸帶來清涼及乾燥的東北季候風)
降水和凝結
  • 12月晴朗和暖,但1、2月天氣較冷,平均溫度介乎12-20℃之間,隨著季風厚度變薄,上空大氣開始潮濕,冬季後期雲量會逐漸增加,天氣會轉陰暗沉沉到陣陣細雨
  • 新界內陸、北部及高地幾乎每年會有結霜和結冰現象,偶然有降雪、雨夾雪及凍雨現象
  • 天朗氣清的晚上散熱較快主要在新界北部
  • 市區則降至12℃左右
  • 間中有冷鋒過境
  • 當受到低壓槽影響,香港水域地方會產生幾陣平流霧或薄霧
  • 天色以多雲及有微雨為主
  • 4月至5月開始轉為陰晴各半,經常會受低壓槽影響而出現驟雨及雷電
  • 偶然有冰雹
  • 天氣清涼至溫暖,而且大致多雲,降雨量開始增多,平均氣溫在18-26℃之間
  • 天色是以藍天白雲為主,間中在新界局部地區而產生短暫性的強烈對流雨
  • 通常會有大雨
  • 七月會有一至兩星期的晴朗天氣,有時會更長時間出現
  • 偶然會受熱帶氣旋吹襲
  • 有時有龍捲風、水龍捲及冰雹
  • 狂風雷暴則以每小時六十公里以上陣風吹襲香港
  • 天氣炎熱,平均氣溫介乎26-32℃之間
  • 本港的雲量及雨量則較夏季相對明顯減少
  • 受華南沿岸地區乾燥的東北季候風影響,普遍晴朗
  • 2011年至2018年11月陰雨天日子異常比平均值還要多,晴朗日子則維持百分之60左右
  • 冷鋒過境時有鋒面雨,熱帶氣旋進入奎明範圍時或會有陣雨
  • 有時幾陣微雨或一兩陣微雨
  • 天氣溫暖至和暖,偶爾清涼,平均氣溫乎介22-28℃之間
由西伯利亞、中亞及中國大陸帶來的清涼至嚴寒,乾燥有時潮濕且強烈的北至東北風 偶然受溫暖而微弱的南至東南風及寒冷而乾燥的東北風影響 由赤道海洋帶來溫暖及潮濕的南至西南風 風將會更清涼及乾燥,並逐漸轉吹東至東北風
總結 氣溫比較反覆及趨向兩極,有時會受寒潮及冷鋒影響而變得寒冷或嚴寒,有時會受偏東氣流影響而變得和暖
  • 初期受東或東南風影響,天氣會變得溫暖及潮濕,日照少
  • 冷鋒帶來清涼及乾燥的天氣
  • 天氣開始會變得愈來愈不穩定
  • 日照充足
  • 熱帶氣旋、西南季候風及低壓槽帶來多變的天氣例如暴雨及狂風雷暴
  • 天氣則不穩定

日照也非常充足

  • 天氣會變得相對穩定
  • 秋高氣爽、風和日麗
月份
  • 12月至2月
  • 3月至5月
  • 6月至8月
  • 9月至11月
術語/報文 早晚天氣寒冷
  • 天晴乾燥。
  • 多雲,潮濕有霧,有幾陣雨。
  • 部分時間有陽光, 有幾陣驟雨。
  • 多雲, 有驟雨及幾陣狂風雷暴。
  • 天晴乾燥。
香港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地區

氣象災害

2006年5月掠過華南沿岸的颱風珍珠衛星圖
2005年8月強烈熱帶風暴珊瑚掠過香港時的景象

熱帶氣旋

香港是5月至11月期間會遭受不同強度的熱帶氣旋吹襲,數據顯示9月為熱帶氣旋最多的月份。每年平均有30-32個熱帶氣旋於北太平洋西部、南海上形成,其中超過一半達颱風強度,最高風速逾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當中,每年平均會有5-6個接近香港。

當熱帶氣旋距離香港東南至東北約700至1,000公里,其外圍氣流會把內陸較熱及污濁的空氣帶到華南一帶(當地稱為「下沉氣流」),天氣通常晴朗及酷熱,黃昏局部地區亦有機會出現雷暴,空氣也較為污濁。並非所有帶來這種天氣的熱帶氣旋均會影響香港,影響台灣或華東地區的也會帶來這種天氣(例如2017年的颱風納沙熱帶風暴海棠),但它們通常不會影響香港。當熱帶氣旋中心繼續移近,香港風力可逐漸增強,廣泛地區出現持續數日的大雨,更可能引致山泥傾瀉水浸,以生活帶來不便。

旱澇

香港各區年平均降雨量差別很大。例如平洲年平均雨量約1,400毫米,大帽山附近則超過3,000毫米。5月至9月期間錄得的雨量佔全年雨量的80%左右,其中以6月雨量最多,全月平均有18天下雨,平均雨量為491.5毫米。相反1月份平均降雨量最少,只有24.7毫米,而降雨日數最少則為12月,平均只有4至5天下雨。降雨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夏季副熱帶高壓的強度。

其他

影響香港之惡劣天氣,還有因為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於夏季及冬季出現的季候風季風槽。在冬季,西伯利亞或蒙古而來的冷空氣一般從東,北或東北面抵達香港,因此會形成東北季候風。而在夏季,印度洋南海溫暖潮濕的空氣則一般從東南,南或西南面抵達香港,因此會形成西南季候風。

此外,於4月至9月內出現狂風雷暴亦為香港帶來惡劣天氣,全年平均有逾40天錄得有雷暴。有機會出現水龍捲陸龍捲則十分罕見。

降雪

由於香港地理位置上偏處亞熱帶地區降雪在香港相當罕見。香港人普遍認為香港下雪是奇蹟,但真相並非如此:香港偶有降雪紀錄,最早記錄在1893年1月,港島太平山、九龍、港島和新界都有下雪,之後在二十世紀亦有數次記錄,在2000年起至今也有3次記錄,另外在1975年12月的寒潮影響下當時大帽山山頂植物結霜,新界廣泛地區有輕微降雪現象。最近一次香港出現疑似降雪現象則是在2016年1月25日,當時香港受到一股非常強烈的寒潮影響,導致天文台錄得3.1℃,為59年來最低溫度,1月23至26日期間香港廣泛地區(例如錦田、沙田、粉嶺)皆有市民報告有小冰粒及雪丸()從天而降,流浮山、粉嶺及大帽山等地更出現疑似降雪現象。[8]。在此前香港冬季仍間中有攝氏零度以下低溫和結霜現象出現,可是除2005年及2014年以外似乎並沒有任何降雪或下霙(雨夾雪)的跡象

統計數值

香港(1981-2010年平均值)
氣候圖表()
 
 
25
 
 
19
15
 
 
54
 
 
19
15
 
 
82
 
 
21
17
 
 
175
 
 
25
21
 
 
305
 
 
28
24
 
 
456
 
 
30
26
 
 
377
 
 
31
27
 
 
432
 
 
31
27
 
 
328
 
 
30
26
 
 
101
 
 
28
24
 
 
38
 
 
24
20
 
 
27
 
 
20
16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攝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毫米(㎜)
資料來源:香港天文台 [9]


香港(1991-2020平均值)
氣候圖表()
 
 
33
 
 
19
15
 
 
39
 
 
19
15
 
 
75
 
 
22
18
 
 
153
 
 
26
21
 
 
291
 
 
29
25
 
 
492
 
 
31
27
 
 
386
 
 
32
27
 
 
453
 
 
31
27
 
 
321
 
 
31
26
 
 
120
 
 
28
24
 
 
39
 
 
25
20
 
 
29
 
 
20
16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攝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毫米(㎜)
資料來源:香港天文台 [10]

(1981-2010平均值)

氣溫

  • 平均氣溫:23.3°C
  • 平均每日最高氣溫:25.6°C
  • 平均每日最低氣溫:21.4°C
  • 最高氣溫:36.6°C (2017年8月22日)
  • 最低氣溫:0.0°C (1893年1月18日)

相對濕度

  • 平均相對濕度:78%
  • 最高相對濕度:100%
  • 最低相對濕度:10% (1959年1月16日)

降雨量

  • 每年平均降雨量:2398.5毫米
  • 每年平均降雨時數:934.0小時
  • 最高時雨量:145.5毫米 (2008年6月7日上午8時至9時)[11]
  • 最高日雨量:534.1毫米 (1926年7月19日)
  • 最高月雨量:1346.1毫米 (2008年6月)
  • 最高年雨量:3343.0毫米 (1997年)
  • 最低年雨量:901.1毫米 (1963年)

熱帶氣旋及強烈季候風

  • 每年平均1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懸掛/發出日數:15.80日
  • 每年平均3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懸掛/發出日數:7.50日
  • 每年平均8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懸掛/發出日數:2.00日
  • 每年平均9號或10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懸掛/發出日數:0.27日
  • 每年平均強烈季候風信號懸掛/發出日數:35.57日

閃電、雷暴、霧

  • 每年平均閃電日數:52.30日
  • 每年平均雷暴日數:38.60日
  • 每年平均有霧日數:4.63日

雲量及日照

  • 平均雲量:68%
  • 平均日照:1835.6小時(48%)
  • 平均每日太陽總輻射:每平方米12.85百萬焦耳

風向及風速

  • 盛行風向:090°
  • 平均風速:11.0公里/小時
  • 最大陣風:香港天文台錄得260公里/小時;
大老山錄得每小時285公里/小時(1962年9月1日颱風溫黛襲港期間)

氣壓

  • 平均氣壓:1012.9百帕斯卡
  • 最高氣壓:1037.7百帕斯卡 (2016年1月24日)
  • 最低氣壓:953.2百帕斯卡 (1962年9月1日)


(1991-2020平均值)

氣溫

  • 平均氣溫:23.5°C
  • 平均每日最高氣溫:26.0°C
  • 平均每日最低氣溫:21.6°C
  • 最高氣溫:36.6°C (2017年8月22日)
  • 最低氣溫:0.0°C (1893年1月18日)

相對濕度

  • 平均相對濕度:78%
  • 最高相對濕度:100%
  • 最低相對濕度:10% (1959年1月16日)

降雨量

  • 每年平均降雨量:2431.2毫米
  • 每年平均降雨時數:993.0小時
  • 最高時雨量:145.5毫米 (2008年6月7日上午8時至9時)[12]
  • 最高日雨量:534.1毫米 (1926年7月19日)
  • 最高月雨量:1346.1毫米 (2008年6月)
  • 最高年雨量:3343.0毫米 (1997年)
  • 最低年雨量:901.1毫米 (1963年)

熱帶氣旋及強烈季候風

  • 每年平均1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懸掛/發出日數:15.87日
  • 每年平均3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懸掛/發出日數:7.43日
  • 每年平均8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懸掛/發出日數:2.43日
  • 每年平均9號或10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懸掛/發出日數:0.40日
  • 每年平均強烈季候風信號懸掛/發出日數:34.07日

閃電、雷暴、霧

  • 每年平均閃電日數:55.37日
  • 每年平均雷暴日數:42.27日
  • 每年平均有霧日數:3.70日

雲量及日照

  • 平均雲量:68%
  • 平均日照:1829.3小時(47%)
  • 平均每日太陽總輻射:每平方米13.23百萬焦耳

風向及風速

  • 盛行風向:090°
  • 平均風速:9.9公里/小時
  • 最大陣風:香港天文台錄得260公里/小時;
大老山錄得每小時285公里/小時(1962年9月1日颱風溫黛襲港期間)

氣壓

  • 平均氣壓:1012.9百帕斯卡
  • 最高氣壓:1037.7百帕斯卡 (2016年1月24日)
  • 最低氣壓:953.2百帕斯卡 (1962年9月1日)
香港 (1981-2010mean)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26.9
(80.4)
28.3
(82.9)
30.1
(86.2)
33.4
(92.1)
36.1
(97.0)
35.6
(96.1)
35.7
(96.3)
36.6
(97.9)
35.2
(95.4)
34.3
(93.7)
31.8
(89.2)
28.7
(83.7)
36.6
(97.9)
平均高溫 °C(°F) 18.6
(65.5)
18.9
(66.0)
21.4
(70.5)
25.0
(77.0)
28.4
(83.1)
30.2
(86.4)
31.4
(88.5)
31.1
(88.0)
30.1
(86.2)
27.8
(82.0)
24.1
(75.4)
20.2
(68.4)
25.6
(78.1)
日均氣溫 °C(°F) 16.3
(61.3)
16.8
(62.2)
19.1
(66.4)
22.6
(72.7)
25.9
(78.6)
27.9
(82.2)
28.8
(83.8)
28.6
(83.5)
27.7
(81.9)
25.5
(77.9)
21.8
(71.2)
17.9
(64.2)
23.3
(73.9)
平均低溫 °C(°F) 14.5
(58.1)
15.0
(59.0)
17.2
(63.0)
20.8
(69.4)
24.1
(75.4)
26.2
(79.2)
26.8
(80.2)
26.6
(79.9)
25.8
(78.4)
23.7
(74.7)
19.8
(67.6)
15.9
(60.6)
21.4
(70.5)
歷史最低溫 °C(°F) 0.0
(32.0)
2.4
(36.3)
4.8
(40.6)
9.9
(49.8)
15.4
(59.7)
19.2
(66.6)
21.7
(71.1)
21.6
(70.9)
18.4
(65.1)
13.5
(56.3)
6.5
(43.7)
4.3
(39.7)
0.0
(32.0)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24.7
(0.97)
54.4
(2.14)
82.2
(3.24)
174.7
(6.88)
304.7
(12.00)
456.1
(17.96)
376.5
(14.82)
432.2
(17.02)
327.6
(12.90)
100.9
(3.97)
37.6
(1.48)
26.8
(1.06)
2,398.5
(94.43)
平均降水天數(≥ 0.5 mm) 5.6 6.4 8.7 12.0 15.4 18.6 16.8 15.4 13.2 7.4 4.7 5.2 129.4
平均相對濕度(%) 74 80 82 83 83 82 81 81 78 73 71 69 78
月均日照時數 143.0 94.2 90.8 101.7 140.4 146.1 212.0 188.9 172.3 193.9 180.1 172.2 1,835.6
數據來源:https://www.hko.gov.hk/tc/cis/climat.htm
香港(1991-2020mean)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26.9
(80.4)
28.3
(82.9)
30.1
(86.2)
33.4
(92.1)
36.1
(97.0)
35.6
(96.1)
35.7
(96.3)
36.6
(97.9)
35.2
(95.4)
34.3
(93.7)
31.8
(89.2)
28.7
(83.7)
36.6
(97.9)
平均高溫 °C(°F) 18.7
(65.7)
19.4
(66.9)
21.9
(71.4)
25.6
(78.1)
28.8
(83.8)
30.7
(87.3)
31.6
(88.9)
31.3
(88.3)
30.5
(86.9)
28.1
(82.6)
24.5
(76.1)
20.4
(68.7)
26.0
(78.8)
日均氣溫 °C(°F) 16.5
(61.7)
17.1
(62.8)
19.5
(67.1)
23.0
(73.4)
26.3
(79.3)
28.3
(82.9)
28.9
(84.0)
28.7
(83.7)
27.9
(82.2)
25.7
(78.3)
22.2
(72.0)
18.2
(64.8)
23.5
(74.3)
平均低溫 °C(°F) 14.6
(58.3)
15.3
(59.5)
17.6
(63.7)
21.1
(70.0)
24.5
(76.1)
26.5
(79.7)
26.9
(80.4)
26.7
(80.1)
26.1
(79.0)
23.9
(75.0)
20.3
(68.5)
16.2
(61.2)
21.6
(70.9)
歷史最低溫 °C(°F) 0.0
(32.0)
2.4
(36.3)
4.8
(40.6)
9.9
(49.8)
15.4
(59.7)
19.2
(66.6)
21.7
(71.1)
21.6
(70.9)
18.4
(65.1)
13.5
(56.3)
6.5
(43.7)
4.3
(39.7)
0.0
(32.0)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33.2
(1.31)
38.9
(1.53)
75.3
(2.96)
153.0
(6.02)
290.6
(11.44)
491.5
(19.35)
385.8
(15.19)
453.2
(17.84)
321.4
(12.65)
120.3
(4.74)
39.3
(1.55)
28.8
(1.13)
2,431.2
(95.72)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5.70 7.97 10.50 11.37 15.37 19.33 18.43 17.50 14.90 7.83 5.70 5.30 139.9
平均相對濕度(%) 74 79 82 83 83 82 81 81 78 73 72 70 78
月均日照時數 145.8 101.7 100.0 113.2 138.8 144.3 197.3 182.1 174.4 197.8 172.3 161.6 1,829.3
數據來源:https://www.hko.gov.hk/tc/cis/normal/1991_2020/normals.htm


大帽山(1997–2019)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22.4
(72.3)
23.2
(73.8)
24.2
(75.6)
27.4
(81.3)
28.8
(83.8)
28.9
(84.0)
28.8
(83.8)
29.4
(84.9)
28.0
(82.4)
27.5
(81.5)
25.2
(77.4)
23.7
(74.7)
29.4
(84.9)
平均高溫 °C(°F) 13.9
(57.0)
15.0
(59.0)
17.0
(62.6)
19.8
(67.6)
22.1
(71.8)
23.5
(74.3)
24.3
(75.7)
24.6
(76.3)
23.7
(74.7)
21.3
(70.3)
18.3
(64.9)
14.8
(58.6)
19.9
(67.8)
日均氣溫 °C(°F) 10.6
(51.1)
11.8
(53.2)
14.1
(57.4)
17.4
(63.3)
20.0
(68.0)
21.7
(71.1)
22.2
(72.0)
22.2
(72.0)
21.1
(70.0)
18.5
(65.3)
15.3
(59.5)
11.5
(52.7)
17.2
(63.0)
平均低溫 °C(°F) 7.9
(46.2)
9.2
(48.6)
11.8
(53.2)
15.4
(59.7)
18.2
(64.8)
20.1
(68.2)
20.4
(68.7)
20.4
(68.7)
19.3
(66.7)
16.5
(61.7)
13.1
(55.6)
8.9
(48.0)
15.1
(59.2)
歷史最低溫 °C(°F) −6.0
(21.2)
−1.8
(28.8)
−2.0
(28.4)
5.6
(42.1)
9.3
(48.7)
14.0
(57.2)
16.8
(62.2)
16.8
(62.2)
13.3
(55.9)
5.7
(42.3)
−0.3
(31.5)
−3.3
(26.1)
−6.0
(21.2)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42.3
(1.67)
44.6
(1.76)
90.0
(3.54)
160.0
(6.30)
340.3
(13.40)
509.6
(20.06)
432.4
(17.02)
404.1
(15.91)
278.6
(10.97)
100.5
(3.96)
37.0
(1.46)
26.7
(1.05)
2,466.1
(97.09)
平均相對濕度(%) 83 88 91 93 94 96 95 93 91 87 84 78 89
數據來源:香港天文台[13][14][15][16]


鳳凰山 (934m)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F) 13.6
(56.5)
14.8
(58.6)
16.5
(61.7)
18.4
(65.1)
20.3
(68.5)
21.4
(70.5)
21.9
(71.4)
22.9
(73.2)
22.6
(72.7)
20.6
(69.1)
17.9
(64.2)
14.4
(57.9)
18.8
(65.8)
日均氣溫 °C(°F) 9.9
(49.8)
11.8
(53.2)
14.0
(57.2)
16.5
(61.7)
19.1
(66.4)
20.5
(68.9)
20.8
(69.4)
21.2
(70.2)
20.4
(68.7)
17.7
(63.9)
15.1
(59.2)
11.0
(51.8)
16.5
(61.7)
平均低溫 °C(°F) 7.5
(45.5)
9.5
(49.1)
11.8
(53.2)
15.0
(59.0)
17.8
(64.0)
19.5
(67.1)
19.7
(67.5)
19.7
(67.5)
19.0
(66.2)
16.1
(61.0)
13.1
(55.6)
8.8
(47.8)
14.8
(58.6)

歷史天氣記錄

2020年

1月27日,天文台錄得最低氣溫11.5℃,是天文台總部有紀錄以來入冬後氣溫最遲首次跌至12℃或以下的寒冷日。

由於本月大部分時間受去年12月起於南海建立的強高空反氣旋影響,2020年1月份本港遠較正常溫暖,平均最高氣溫21.2℃及平均氣溫18.6℃,分別較其正常值高2.6℃及2.3℃,兩者皆刷新1月份最高紀錄,成為1885年有紀錄以來最暖的1月份;本月平均最低氣溫16.8℃,較正常值高2.3℃,是有紀錄以來1月份的其中一個第二高。雖然到了本月下旬農曆年初三起(1月27日至31日)出現寒冷天氣,但由於上半月氣溫偏高,故難以抵消高溫。

2月13日,受高空擾動影響,天文台在10時10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訊號,為有紀錄以來第二早發出(僅次於2016年1月5日)。

2月16日,天文台午夜錄得最高氣溫22.4℃,但受到強烈冬季季後風影響,引致天文台氣溫一日內急跌11.8℃,降至當晚最低的10.6℃,是繼2018年5月3日以來再次出現單日10℃以上溫差,同時亦為15年來和紀錄第三大溫差(僅次於2005年3月12日的12.2℃溫差),然後在翌日早上錄得10.3℃,為入冬以來最低紀錄。

2月26日,天文台錄得最高氣溫28.1℃,是有紀錄以來2月份的第二高(僅次於2009年的28.3℃),其中大美督更錄得31.4℃高溫。

由於影響華南沿岸的東北季後風持續偏弱,2019-2020年冬季異常溫暖,平均最高氣溫達21.5℃,是同期最高紀錄,而平均氣溫及平均最低氣溫亦分別達18.7℃及16.8℃,兩者均是有紀錄以來同期的第二高(僅次於2018-2019年冬季的最高紀錄)。同時,連續兩個冬季沒有出現低於10℃的日子,而寒冷日數(天文台最低氣溫在12.0℃或以下)為8天(1月27日至31日及2月16日至18日)。

由於影響華南的東北季候風持續偏弱,加上高空反氣旋異常偏強,2020年3月仍遠較正常溫暖,平均氣溫達21.3℃,與1987年3月並列為有紀錄以來第三暖(僅次於2021年3月的22.0℃及2002年3月的21.5℃),而平均最高及平均最低氣溫亦分別為23.8℃及19.7℃,分別是3月份有紀錄以來第六高及第三高。此外,3月5日早上錄得全月最低氣溫16.5℃,是有紀錄以來3月份最低氣溫之最高值(打破1981年3月的15.9℃)。

4月6日錄得本月最低氣溫16.1℃,為有紀錄以來第十次4月錄得的最低氣溫較3月低,亦是自1980年以來首次。4月13日的16.4℃為10年來最低溫之4月中旬。此外,由於本月影響華南的東北季候風較正常強,氣溫較正常稍涼,平均氣溫為22.0℃,比正常值22.6℃稍低0.6℃,該月是自2013年以來首次低於正常值。另外,由於影響華南大氣低層的偏南氣流較弱及水氣較少,本月較正常少雨,全月錄得的雨量為77.8毫米,較正常值174.7毫米少約55%。

5月8日錄得最低氣溫28.2℃,是有紀錄以來第二早出現的熱夜,僅次於2012年5月3日出現28.0℃的最早紀錄。

5月1至15日的平均氣溫為27.9℃,打破了2012年27.7℃的舊紀錄,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5月上半月。

由於缺乏冷空氣補充及上半月持續受高空反氣旋支配,再加上月內大部分時間吹偏南盛行風,2020年5月是有紀錄以來第五個最暖的5月,本月平均氣溫為27.7℃,比正常25.9℃高1.8℃,僅次於1977年的27.8℃。而平均最低氣溫及平均最高氣溫分別為25.9℃及30.4℃,分別為5月其中一個第二及第五高紀錄,較各自正常值高1.8℃及2.0℃。

鸚鵡外圍下沉氣流令香港出現6月12日最高氣溫紀錄(35℃),但5日至8日受活躍季風槽影響,令香港天氣繼2014年後需連續兩日發紅色暴雨警告訊號,6月6日凌晨更發出了3年以來首個長達2小時45分鐘的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為2013年5月22日以來最長的一次。儘管月初受惡劣天氣影響,但由於全月絕大部分時間雨量稀少,加上下半月持續炎熱及晴朗,本月仍較正常少雨,全月雨量只有397.2毫米,較正常456.1毫米少約13%。

受副熱帶高壓脊長時間支配下,加上月內大部分時間吹西南盛行風,本港經歷了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第二熱的6月,平均氣溫及平均最高氣溫分別為29.6℃及32.3℃,前者僅次於2015年6月的29.7℃,後者與2015年6月的32.3℃平紀錄,分別較各自正常值高1.7℃及2.1℃,兩者皆是6月份有紀錄以來第二高,而平均最低氣溫達到27.8℃,較正常值高1.6℃,打破了2015年6月27.7℃的舊紀錄,是歷年所有月份平均最低氣溫之最高值(此紀錄已在本年7月再被打破)。全月總熱夜日數達到破紀錄的18日,與1993年7月並列為最多熱夜日數的單一月份(全月最多熱夜日數已在本年7月再被打破),反映熱夜異常嚴重。此外,6月19日至7月1日期間出現了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長連續熱夜日數(13日),其中22至26日的連續5日最低氣溫更達到29℃或以上。

2020年上半年異常溫暖,1月至6月的平均氣溫為23.0℃,與2019年並列為有紀錄以來上半年平均氣溫的最高紀錄(已被2021的23.3℃打破)。此外,平均最高氣溫亦達到25.7℃(已被2021年的26.3℃打破),刷新上半年最高紀錄,而平均最低氣溫21.1℃(已被2021年的21.3℃打破)是同期有紀錄以來第三高。

由於較正常強的副熱帶高壓脊及於本月大部分時間持續影響華南,引致影響本港的高空反氣旋持續偏強,本港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炎熱的7月份,同時亦是本港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炎熱的月份,本月平均氣溫、平均最高氣溫及平均最低氣溫分別高達30.2℃、33.3℃及28.3℃,分別較正常值高1.4℃、1.9℃及1.5℃,全部皆是歷年所有月份的最高值。全月酷熱天氣日數及熱夜日數分別多達20日及21日,兩者同樣是歷年所有月份的最高值。此外,7月5日至15日的連續11日均錄得熱夜,亦刷新了7月最長連續熱夜紀錄。由於天氣持續晴朗,本月遠較正常少雨,全月雨量只有125.4毫米,是正常值376.5毫米的三分之一。

7月30日傍晚,受季風低壓影響,持續生效長達467小時的酷熱天氣警告終於取消,是自2000年酷熱天氣警告設立以來的最長紀錄,同時亦打破了2018年5月18日至6月1日生效348小時的舊紀錄。

受季風低壓影響,天文台7月31日早上發出強烈季候風信號,至晚上季風低壓發展成熱帶氣旋森拉克後,天文台改發三號強風信號取代強烈季候風信號,是1993年9月25日颱風黛蒂以來首個由強烈季候風信號轉為三號強風信號的熱帶氣旋[187]

總的來説,2020年7月份破紀錄的高溫天氣事件包括:[188]

  • 最高月平均氣溫:30.2℃
  • 最高月平均最高氣溫:33.3℃
  • 最高月平均最低氣溫:28.3℃
  • 最多單月酷熱天氣日數:20日
  • 最多單月熱夜日數:21日
  • 最長7月份連續熱夜日數:11日
  • 最長酷熱天氣警告生效時間:467小時

8月19日凌晨受颱風海高斯影響,香港需懸掛繼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後首個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在海高斯襲港期間,長洲在8月19日早上曾經錄得108公里/小時的十分鐘平均風速,而最高陣風更達129公里/小時,風速是兩年來最高。颱風海高斯在不足22小時由一號戒備信號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是1979年超強颱風荷貝以來最短的一次[189]。另外,颱風海高斯是1997年颱風維克托以來首個在南海生成的熱帶氣旋令香港發出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

由於較正常強的副熱帶高壓脊及高空反氣旋自6月起持續影響華南沿岸,連同6月及7月的極端高溫天氣,本港經歷了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炎熱的夏季。2020年6月至8月平均氣溫高達29.6℃,打破了2015年同期錄得29.4℃的舊紀錄,而平均最高及最低氣溫亦分別達32.6℃及27.7℃,均是同期有紀錄以來最高。本年夏季的酷熱天氣日數共有42日,打破了2016年同期37日之舊紀錄。此外,8月份酷熱天氣日數共有16日,亦打破了1962年15日之舊紀錄。

雖然本月本港沒有因熱帶氣靠近而發出熱帶氣旋警告,然而受活躍低壓槽頻繁影響,加上大氣低層偏南氣流活躍,使水汽源源不絕輸送到華南沿岸,加上下旬東北季候風與偏南氣流疊加的鋒面系統,引致2020年9月本港天氣極其惡劣,天文台在本月共錄得708.8毫米雨量,是本年至今最高雨量的單一月份,亦是2002年以來最多雨的9月份,為正常數值327.6毫米兩倍以上,而雷暴及閃電日數亦分別達15天及19天,兩者均是有紀錄以來9月份最多。降雨日數更達26天,是有紀錄以來9月份最多,打破1960年24天的舊紀錄。此外,受微弱東北季候風相關冷空氣於9月30日晚抵達所致,迎月夜晚上大雨滂沱,天文台更需發出年內第二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為有紀錄以來第三晚發出(僅次於2016年10月19日及2021年10月8日),亦是2014年以來發出最多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的一年。

一道與冷鋒相關的強雷雨帶於10月5日橫過香港,天文台單單在一個早上已經錄得106.1毫米雨量,比整個10月正常值的100.9毫米還要多,而當日早上天文台一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另外,天文台在當日早上的一小時雨量超過80毫米,亦打破了2016年10月19日78.7毫米的紀錄。此外,截至10月全年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的次數已平了2006年11次的最高紀錄。9月及10月5日的充足雨水完全彌補了本年首8個月雨量不足的情況,情況與2002年相似。另外,在9月21日至10月5日,天文台有3日的日雨量超過100毫米。

10月13日受熱帶風暴浪卡影響,香港需懸掛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而浪卡距離香港約450公里天文台已改發八號信號,成為繼1960年以來距離香港最遠的一個八號風球[190] ,打破2014年9月颱風海鷗襲港時的370公里紀錄。 此外,本月亦是繼2017年之後,再次在10月發出的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亦是有紀錄以來第八遲發出該訊號。

11月7日,受熱帶氣旋艾莎尼下沉氣流影響,天文台下午錄得最高氣溫30.2℃,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立冬,而將軍澳的氣溫更上升至32.6℃,接近酷熱水平。

11月22日,天文台下午錄得最高氣溫28.2℃,與1960年並列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小雪,而元朗公園的氣溫更上升至32.1℃。

由於大部分時間受較正常弱的東北季候風所支配,加上月上中旬受熱帶氣旋艾莎尼相關的下沉氣流影響,本港經歷了有紀錄以來第二暖的11月。本月平均氣溫為23.5℃,較正常值高1.7℃,為有紀錄以來第二高,僅次於2015年11月的24.0℃。而本月平均最低氣溫為21.7℃,較正常高1.9℃,亦是有紀錄以來第二高,僅次於2015年11月的22.4℃。而平均最高氣溫達26.4℃,較正常高2.3℃,是有紀錄以來最高(破了1966年的26.2℃舊紀錄)。同時,本月亦遠較正常少雨,只錄得5.1毫米雨量,只約正常值37.6毫米的七分之一。

此外,由於10月之後影響華南的東北季候風明顯較正常弱,直至接近11月底才有較強冷空氣補充南下,本港錄得有紀錄以來秋季最遲的「入秋日」(氣候定義上日平均氣溫<=22.0℃),為11月28日的20.4℃。

受冬季季候風相關的強烈寒潮影響,12月30日氣溫顯著下降,由當日凌晨1時的21.6℃顯著下降至當晚午夜約10.6℃,降溫達11℃,是自2020年2月16日以來最大溫度跌幅。而在12月31日除夕早上天文台錄得最低氣溫8.1℃,是自2018年2月6日7.9℃以來最低紀錄,亦是相隔兩年多以來再次錄得10℃以下,反映過去兩年冬季異常溫暖的程度極其嚴重。此外,這亦是有紀錄以來第五最冷的除夕,以及自2012年除夕7.1℃以來最低。而大帽山亦錄得-1.2℃,是在2018年2月後該站再跌破0℃。

2020年是有紀錄以來第三溫暖的年份,全年平均氣溫及平均最低氣溫分別達到24.4℃及22.5℃,兩者皆較正常值高1.1℃(平均氣溫僅次於2021年的24.6℃、2019年的24.5℃,平均最低氣溫僅次於2021年及2019年的24.5℃及22.6℃),兩者皆是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第三高。而全年平均最高氣溫達到27.2℃,較正常值高1.6℃,則是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第二高(平均最高氣溫僅次於2021年的27.5℃)。此外,下半年平均最高氣溫達到28.7℃,刷新下半年最高紀錄(與2021年下半年平均最高氣溫平紀錄)。另外,本年共錄得酷熱天氣日數及熱夜日數分別為47日及50日,兩者皆是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相關項目數量的最高,分別打破2016年38日及2019年46日的舊紀錄。(此紀錄已被2021年的54日及61日所打破)

2021年

1月持續受冬季季候風影響,首10天平均氣溫只有14.4℃,較1月上旬同期正常值16.9℃低2.5℃[191] ,是自2011年1月以來最低。而1月1日元旦日早上天文台錄得最低氣溫8.6℃,是自2005年以來元旦錄得的最低溫度(6.4℃),亦與1914年及1924年的元旦並列為有紀錄以來第六最冷的元旦,打鼓嶺及大隴僅錄得2℃及2.8℃,而大帽山更錄得0.7℃。1月5日天文台氣溫一度回升至21.9℃,但另一股強烈冬季季候風抵達華南,導致天文台氣溫在1月8日跌至7.7℃,是入冬以來最低氣溫,隨後數日天文台總部低溫亦只有10℃以下。1月13日早上,北潭涌打鼓嶺氣溫分別只有-0.5℃及-0.9℃,創下該兩站有紀錄以來氣溫新低,而廣泛新界內陸地區低溫普遍只有0至3℃出現明顯的結霜結冰現象。跟1994年1月,2009年1月,2014年1月一樣,2021年1月只錄得微量雨量。

到了2月,持續的高空反氣旋引致風勢微弱,加上陽光充沛,天文台於2月2日錄得全月最高氣溫27.6℃,打破了1月31日至2月4日的極端值26.7℃ (於1966年2月4日錄得),亦是有紀錄以來2月上旬之最高值及有紀錄以來2月最高氣溫的第六高紀錄。另外,2021年2月上旬(首十天)的平均最高氣溫達23.2℃,是有紀錄以來最高。但在2月10日,香港受高空擾動影響,當日雨量(32.2毫米)打破了香港年廿九最高雨量的紀錄。(上一紀錄為2004年1月20日的30.7毫米)

持續受較正常弱的東北季候風影響,加上高空反氣旋較正常強令日照偏多,致使2021年2月異常溫暖及晴朗。本月平均氣溫達19.8℃,較正常值高2.7℃(或較1981-2010平均氣溫高3.0℃),是有紀錄以來第三暖的2月。而平均最低氣溫及平均最高氣溫分別達到17.5℃及23.5℃,較各自正常值高2.2℃(或較1981-2010平均最低氣溫高2.5℃)及4.1℃(或較1981-2010平均最高氣溫高4.6℃),分別是有紀錄以來2月的第四高及第二高。2月沒有寒冷日,其中2月11日錄得全月最低氣溫15.3℃,為有紀錄以來2月最低氣溫的第二高紀錄(僅次於2009年的15.8℃)。而全月總日照時間達205.1小時,為正常兩倍以上,是有紀錄以來2月的第四高。然而,主要受2月10、26、27日相關降雨影響,2月較正常多雨,總雨量為62.1毫米,較正常數值38.9毫米高23.2毫米(或較1981-2010總雨量高7.7毫米)。

受高空反氣旋及鋒前增溫效應所致,天文台於3月20日下午錄得本月最高氣溫29.7℃,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春分」,亦與1960年3月並列有紀錄以來3月最高氣溫之第二高紀錄(僅次於1973年3月的30.1℃)。其中上水更錄得31.4℃高溫。而3月22日錄得本月最低氣溫15.8℃,為3月份的最高月絕對最低氣溫的第三位。(第一位為2020年3月的16.5℃;第二位為1981年3月的15.9℃。)受偏南氣流及高空反氣旋影響,3月底本港異常溫暖,天文台於3月30日及31日早上錄得最低氣溫達25.3℃,是有紀錄以來3月份日最低氣溫之最高紀錄,打破1999年3月19日及2019年3月22日24.8℃的舊紀錄。此外,3月30日的平均氣溫達到26.6℃,是有紀錄以來最高3月份日平均氣溫。

由於影響華南的東北季候風偏弱及月中下旬和月底期間受高空反氣旋所影響,本港經歷了有紀錄以來最暖的3月,本月平均氣溫、平均最低氣溫及平均最高氣溫分別達22.0℃、20.2℃及24.8℃,較各自正常值高2.5℃、2.6℃及2.9℃(或較其各自1981-2010年正常值高2.9℃、3℃及3.4℃),三者皆是有紀錄以來3月的最高,打破2002年3月平均氣溫21.5℃及平均最低氣溫20.0℃的舊紀錄,以及1960年和2018年3月平均最高氣溫24.4℃的舊紀錄(此紀錄再被2022年3月的25.0℃所打破)。而3月下半月平均氣溫及平均最高氣溫分別為23.2℃及26.5℃,同樣創下其各自最高紀錄,分別比各自上一個紀錄遠遠拋離達0.9℃(2019年3月下半月平均氣溫為22.3℃)及1.1℃之多(2018年3月下半月平均最高氣溫為25.4℃)。此外,全月雨量亦只有3.5毫米,不足正常5%,是有紀錄以來3月的第四低。

天文台於4月9日錄得本月最低氣溫19.7℃,是有紀錄4月最氣低氣溫的第二高紀錄(僅次於2016年4月的19.8℃)。

受高空反氣旋影響下,4月23日風勢微弱及陽光充沛,天文台於當日下午錄得本月最高氣溫達32.6℃,是有紀錄以來4月的第二高(僅次於1956年4月的33.4℃)。

由於持續缺乏冷空氣補充南下,以及影響華南的高空反氣旋較正常強,4月仍然明顯較正常溫暖,本月平均氣溫為24.1℃,較正常高1.1℃(或較1981-2010年正常值高1.5℃),是有紀錄以來4月的第九高。而平均最低氣溫及平均最高氣溫分別為22.4℃及27.0℃,較其各自正常值高1.3℃及1.4℃(或較其各自1981-2010年正常值高1.6℃及2.0℃),分別為有紀錄以來其中一個第五高及第七高。

5月21日,天文台錄得的最低氣溫及平均氣溫分別為29.5℃及30.7℃,同時創下有紀錄以來最高5月份的日最低氣溫,「小滿」之日最低氣溫,以及「小滿」之日平均氣溫。5月16至21日連續6日的最低氣溫均維持在28℃或以上,創下有紀錄以來5月份最長連續熱夜日數。

受高空反氣旋影響,本港風力微弱,5月23日天文台錄得全年最高氣溫36.1℃,刷新5月份單日絕對最高氣溫之最高紀錄,並打破1963年5月錄得35.5℃的舊紀錄,其中大美督更錄得37.1℃高溫。此外,當日的平均氣溫高達31.4℃,是有紀錄以來5月份最高。

5月30日,打鼓嶺錄得最低氣溫28.6℃,是自2004年以來首次岀現熱夜。

總括而言,由於持續受高空反氣旋影響,整個5月份陽光充沛及雨量稀少,本港經歷了有紀錄以來最熱的5月份,月平均氣溫為29.0℃,較正常高2.7℃(或較1981-2010年正常值高3.1℃),以高達0.7℃之差打破2018年28.3℃之舊紀錄。而本月平均最低氣溫達到27.0℃,較正常高2.5℃(或較1981-2010年正常值高2.9℃),亦是有紀錄以來5月的最高,以高達0.9℃之差打破2018年26.1℃之舊紀錄。而本月平均最高氣溫亦達32.1℃,較正常高3.3℃(或較1981-2010年正常值高3.7℃),是有紀錄以來5月的第二高,僅次於1963年的32.5℃。另外,本月的熱夜及酷熱天氣日數分別達14日及12日,前者刷新5月最高紀錄,並以多達8日之差破了2018年5月6日的舊紀錄。而後者則為有紀錄以來5月第三高紀錄,僅次於2018年的16日及1963年的13日。此外,本月亦遠較正常少雨,全月只錄得65.0毫米雨量,約只有正常值的百分之二十二,而本年一月至今雨量只有163.1毫米,是同期有紀錄以來第二低。

由於3月份及5月份的平均氣溫均為歷年之冠,本港在3月至5月期間經歷了有紀錄以來最暖的春季,平均氣溫25.0℃、平均最高氣溫28.0℃及平均最低氣溫23.2℃,全是有紀錄以來同期的最高。

隨著受低壓槽影響,本港持續多天的高溫少雨天氣最終在5月底結束,6月1日天文台更需發出本年首個紅色暴雨警告訊號。

由於受活躍低壓槽及西南氣流影響,6月1日及下旬大雨連場,其中6月28日天文台更發出本年首個黑色暴雨警告訊號。總括而言,整個6月錄得總雨量為628.0毫米,較正常值491.5毫米高約28%(或較1981-2010年正常值高約38%),是四年以來最多雨的6月。而本月平均氣溫為28.8℃,較正常高0.5℃(或較1981-2010年正常值高0.9℃),亦是有紀錄以來第七個最暖的6月。縱使本月仍然比正常溫暖,但由於5月氣溫極高,致使本月平均氣溫較5月的29.0℃為低,此乃1963年以來首次出現6月均溫低於5月均溫低的情況。

此外,由於2-5月氣溫大幅高於正常,本年上半年平均氣溫、平均最低氣溫及平均最高氣溫分別達23.3℃、21.3℃及26.3℃,打破了2019年及2020上半年同期平均氣溫23.0℃,平了2019年同期平均最低氣溫21.3℃,及破了2020年上半年同期平均最低氣溫25.7℃,成為有紀錄以來最暖的上半年。

受煙花外圍下沉氣流影響,7月22-28日香港出現嚴重霧霾,持續時間達7日,為有紀錄以來熱帶氣旋外圍下沉氣流影響之最長時間。

由於高空反氣旋於上半月持續影響,以及下旬受煙花外圍下沉氣流持續影響,本月遠較正常炎熱。本月平均氣溫、平均最低氣溫及月平均最高氣溫分別為29.7、27.7℃及32.6℃,分別為有紀錄以來七月的第四高(平了1967年紀錄及僅次於2020的30.2℃、2014及2016的29.8℃)、第二高(平了2019年紀錄了,僅次於2020年的28.3℃)及第三高(平了1967、2014及2016年紀錄及僅次於2007年的32.9℃及2020年的33.3℃)。

東北季候風伴隨高空擾動於8月27早上影響香港,引致氣溫下降,天文台錄得全月最低氣溫23.4℃,是前年8月22.9℃的最低,而東部地區溫度更創下8月歷年新低。

在較正常強的副熱帶高壓脊及同月下旬蒲公英外圍下沉氣流影響下,熱帶氣旋無法進入本港500公里範圍內,令天氣持續酷熱少雨,加上整月缺乏冷空氣南下,致此9月天氣異常炎熱,9月平均氣溫29.7℃、平均最高氣溫32.8℃、平均最低氣溫27.8℃、酷熱天氣日數(15日)以及熱夜數目(11日),均為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9月最高,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9月。9月13日錄得最低氣溫29.5℃是有紀錄以來9月份其中一個最高,9月22日錄得34.0℃是有紀錄以來中秋節翌日之最高氣溫,9月23日錄得全月最低的26.0℃,這亦是有紀錄以來最高的9月份絕對最低氣溫。

10月1日錄得最低氣溫28.8℃,同時打破有紀錄以來最高10月份以及國慶日之日最低氣溫。 10月8至13日,受熱帶氣旋獅子山圓規影響,導致下列多項紀錄打破:

  • 10月8日中午發出黑色暴雨警告,是繼2016年後,第二次於10月發出該警告。
  • 10月8日錄得高達329.7毫米雨量,打破10月份單日雨量最高紀錄。
  • 10月9日清晨發出今年首個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是天文台第四遲發出年內首個八號風球(僅次於1972、1974、1975年)。
  • 獅子山襲港期間,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懸掛共22小時,是這個方向的8號風球生效時間最長的一次。
  • 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時,獅子山集結在香港西南超過560公里,成爲60年來最遙遠的8號風球。
  • 八號信號於10月10日上午4時40分取消後,至10月12日下午5時20分天文台再次發出八號信號,兩次八號信號只相隔了60小時40分鐘,成為戰後有紀錄以來不同風暴相隔最短時間的八號信號,打破了1966年相隔75小時30分鐘的舊紀錄。
  • 圓規襲港期間,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懸掛共23小時20分鐘,是懸掛八號或以上風球的10月風暴中第5長,亦是戰後第五長的東北烈風信號,創下1973年以來8號風球單一方向懸掛時間最長的一次。
  • 圓規襲港期間,鰂魚涌及吐露港的海水高度於10月13日凌晨分別上升至海圖基準面以上3.38米及3.53米,風暴帶來的潮水漲幅超過1米,是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以來最嚴重的風暴潮,多區潮汐測量站更打破10月最高潮位或風暴潮紀錄。
  • 自1957年以來首次於一年內兩度直接以三號風球取代強烈季候風信號
  • 戰後以來,繼1974年後,第二次於10月份兩度發出八號風球。

10月下旬受強烈東北季候風影響,天文台在21至25日連續5天最低氣溫低於20℃,是自2017年以來首次10月跌破20℃,亦創下2015年以來最早跌破20度的紀錄。22日早上錄得最低氣溫18.2℃,是自2012年以來最低10月氣溫,同日最高氣溫也只有20.5℃,更是歷年10月份最低日最高氣溫中第9低[192]。23日早上錄得最低氣溫18.3℃,是自1994年以來最凍的「霜降」,亦是天文台有紀錄以來第5冷的「霜降」,雖則日間氣溫回升,但最高氣溫只有22.7℃,是自1981年以來首次「霜降」日最高氣溫低於23℃,亦是有紀錄以來第二低的「霜降」日最高氣溫,僅次於1981年。

總括而言,受熱帶氣旋獅子山及圓規相關降雨影響,10月異常多雨,全月總雨量達631.1毫米,是有紀錄以來10月的第二高,僅次於1974年10月的718.4毫米及打破了2016年的624.4毫米。而氣溫方面,雖然受高空反氣旋影響本月上旬異常炎熱,期間亦令本月現了4天熱夜(與2017年並列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多熱夜的10月),然而這情況被下旬較涼天氣有所抵消,整體來說本月平均氣溫為26.0度,稍高於正常0.3℃(或較1981-2010年正常值高0.5℃)。

11月6日下午天氣炎熱,上水錄得最高氣溫32.6℃是全港最熱。昂坪及九龍城分別錄得最高氣溫28.4℃及32.1℃,打破自建站以來11月最高氣溫紀錄。

12月20日受冬季季候風及熱帶氣旋雷伊共同影響,天文台於上午11時2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這是繼1974年颱風艾瑪後,天文台47年以來兼踏入21世紀後首次於12月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更打破了1974年颱風艾瑪的最晚發出全年最後一個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紀錄。同時打破熱帶氣旋信號生效之下的最低氣溫紀錄,一號戒備信號發出時全港只得14-16℃,當晚新界北部更低至13℃[193]

2021全年的酷熱天氣日數和熱夜數目分別達到54日和61日,兩者均打破去年才創下的47日及50日舊紀錄。

總括全年,由於年內有三個月平均氣溫創新高,2021年平均氣溫、平均最低氣溫、平均最高氣溫分別為為24.6℃、22.6℃及27.5℃,三者皆是自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成為香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打破了剛過去2019年平均氣溫24.5℃、平均最低氣溫22.6℃及2020年平均最高氣溫27.2℃的舊紀錄。

2022年

由於影響華南的冷空氣較正常弱,1月遠較正常溫暖,月平均氣溫為18.0℃,月平均最低氣溫16.5℃,月平均最高氣溫20.2℃,分別是有紀錄以來1月的第五高、第四高及第八高。1月沒有寒冷日,是繼1901年、1996年及2017年以來第四個沒有寒冷日的1月,其中1月30日錄得全月最低氣溫13.2℃,是有紀錄以來1月份絕對最低氣溫的第三高紀錄。但在冬季季候風影響下,自2012年後再於整個農曆新年假期期間須發寒冷天氣警告,同時是2016年後再於農曆新年發寒冷警告。2022年1月,香港天文台沒有發出紅色火災危險警告,為1995年以來首次沒有在1月份發出紅色火災危險警告,以往12月與1月發出紅色火災危險警告較大,2022年1月跟2002年12月的情況在火災危險警告方面有些相似。

受強烈寒潮影響,2月19至23日期間天文台總部連續5日錄得低於10.0℃氣溫,2月20日天文台總部的最高氣溫只有9.8℃,是自2014年以來天文台總部再次於2月錄得日最高氣溫不高於10.0℃的日子。翌日更錄得最低氣溫只有7.5℃,是繼1996年2月21日5.8℃以來2月下旬(21-29日)的最低紀錄。此外,2月19至23日受高空擾動的持續暴雨影響,2月雨量則遠較正常多,儘管並不如2019及2020年般需發出暴雨警告信號及雷暴警告,整月雨量卻高達168.5毫米,為有紀錄以來2月的第6高。2月28日錄得本月最高氣溫22.5℃,為2012年2月22.2℃以來最低紀錄。而整月平均氣溫則為15.2℃,為2008年13.3℃以來最低紀錄。亦是近十年最冷的月份(自2012年1月後最低)。

由於影響華南的冷空氣較正常弱及高空反氣旋較正常強,3月異常溫暖,月平均氣溫為21.5℃,月平均最低氣溫19.2℃,月平均最高氣溫25.0℃,分別是有紀錄以來3月其中一個第二高、第六高及最高。(平均最高氣溫打破了去年24.8℃的最高紀錄,平均氣溫僅次於去年22.0℃及與2002年平紀錄)分別較各自正常值高2.0℃、1.6℃及3.1℃(或較其各自1981-2010年正常值高2.4℃、2.0℃及3.6℃)。 全月絕對最低氣溫及絕對最高氣溫為15.0℃及29.3℃,分別為有紀以來的第七高及第五高。

受東北季候風影響,4月2日錄得最低氣溫13.7℃,為2007,2010年以來最低4月及其上旬,是自前年以來再次出現4月絕對最低氣溫低於3月的情況,亦是有紀錄以來第11次出現。數天後受乾燥的大陸氣流影響,4月8日天文台總部錄得的相對濕度一度下降至22%,是自天文台有紀錄以來4月份最低相對濕度,平了1922年4月17日的紀錄[194]。天文台於4月29日發出酷熱天氣警告,為該警告運作以來最早的紀錄,打破2018年5月3日之紀錄。然而,天文台當日高溫只升至32.0℃,為不達標之酷熱天氣警告,以4月來說則是有紀錄絕對最高氣溫的第五高。整體來說,由於本月上旬持續受乾燥大陸氣流所支配,下旬則持續受高空反氣旋影響,導致輸送到華南沿岸的水汽較少,整月異常晴朗及乾旱,2022年4月是自天文台1884年有紀錄以來雨量最低的4月份,整月只有3.5毫米雨量,而本月相對濕度亦只有73%,同為有紀錄以來的最低。總日照則達191.1小時,較正常值113.2小時多約69%,是有記錄以來4月份第五高。

但只是相隔兩日後,隨著一股強烈東北季候風抵達香港,再加上受高空擾動的持續降雨影響,導致香港出現異常低溫天氣。本港於5月1日錄得最低氣溫17.1℃,是自1917年後最冷的勞動節,亦是天文台有紀錄以來第3冷的勞動節(僅次於1909年的16.7℃及1917年的15.4℃)[195]。翌日錄得最低氣溫更只有16.4℃,是自1917年5月的最低紀錄,亦是二戰後最低,歷年5月最低日最低氣溫中第3低(首2名均於1917年錄得)[196],大帽山只有9.8℃,成全港最冷地區[197]。當日平均氣溫為18.5℃,更是有紀錄以來5月日平均氣溫最低的一天[198]。受強烈東北季候風影響,氣溫由4月29日最高32.0℃跌至5月2日16.4℃,3日氣溫急降15.6℃,為2009年11月11至18日一星期氣溫急降19.1℃後最急速氣溫下降[199]

5月中再有一股東北季候風抵達香港,5月16日跌至18.8℃,是自1984年以來5月中旬(11日至20日)的最低紀錄。翌日亦只錄得19.6℃,是連續兩天低於20℃,以5月中旬來說則是自1980年5月以來前次出現此情況。總括而言,由於受月初及月中的東北季候風所影響,2022年5月較正常清涼,本月平均氣溫為25.0℃,是自1999年5月以來的最低紀錄(24.9℃)。本月沒有酷熱及熱夜,是2017年5月以來首次。

  1. ^ 因為當時新界仍未租借予英國,所以官方的天文台可能未有記錄新界區的情況。
  2. ^ 2.0 2.1 2.2 2.3 2.4 僅次於2021年5月

參考資料

安心生活氣候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mJZB_gM4o7PcIZNa29Rpw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 ^ 林超英:香港20年後無冬天 - 香港文匯報. paper.wenweipo.com. [2020-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5). 
  2. ^ 香港各季節的氣溫級別. [2022-03-28]. 
  3.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statistic/erank.htm?timerange=apr
  4.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20&m=1
  5.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1987&m=11
  6. ^ 昨31℃熱辣辣 下周跌至12℃. [2014-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7. ^ 7.5℃ 18年來最冷2月天. [2014-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8). 
  8. ^ 小冰粒 凍雨 香港罕見. [2016-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7). 
  9. ^ 香港氣候平均值(1981-2010). 香港天文台. 2012-01-03 [2020年7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11月25日). 
  10. ^ 香港氣候平均值(1991-2020). 香港天文台. 2021-01-03. 
  11. ^ 存档副本. [2008-06-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27). 
  12. ^ https://www.hko.gov.hk/tc/cis/normal/1991_2020/normals.htm.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13. ^ 大帽山氣象要素月平均值 (1997-2017). 香港天文台. [February 6,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3). 
  14. ^ 大帽山冷熱天氣及雨量統計 (1997-2017). 香港天文台. [February 6,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3). 
  15. ^ 大帽山月最高氣溫 (攝氏度). 香港天文台. [February 6,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3). 
  16. ^ 大帽山月最低氣溫 (攝氏度). 香港天文台. [February 6,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3). 
  17. ^ 此時新界仍屬清廷管治。
  18. ^ 氣象萬千4 - 颱風駕臨. 香港電台新聞部. 2014年4月26日 [2016年7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3月17日). (粵語)
  19. ^ 【專題籽】時光倒流六十年 劉天賜訪天文台:座標縮小了. 香港蘋果日報. 2015-09-29 [2016-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9). 
  20. ^ 《香港6000年》頁186,麒麟書業出版,1998年,ISBN 962-232-123-2
  21. ^ 《香港全紀錄(卷一)》頁89,中華書局出版,1997年7月,ISBN 962-231-890-8
  22. ^ 22.00 22.01 22.02 22.03 22.04 22.05 22.06 22.07 22.08 22.09 22.10 22.11 22.12 22.13 22.14 22.15 香港經典熱浪/異常偏暖事件回顧. [2016-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3). 
  23. ^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气象学上入春夏秋冬的标准温度?. [2017-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2). 
  24. ^ 24.0 24.1 24.2 24.3 美氣象局一度預測 港周日或落雪 天文台稱不會. 蘋果日報 (香港). 2016-01-19 [2016-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4). 
  25. ^ 吳昊. 《回到舊香港》. 1991. 
  26. ^ 26.0 26.1 市區錄21.9°C入秋新低 1999年以來最涼重陽節. [2018-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8). 
  27. ^ 歷年天災的回顧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香港天文台
  28. ^ 存档副本. [2016-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0). 
  29. ^ 29.00 29.01 29.02 29.03 29.04 29.05 29.06 29.07 29.08 29.09 29.10 29.11 29.12 29.13 29.14 29.15 29.16 29.17 29.18 29.19 29.20 29.21 29.22 29.23 29.24 29.25 29.26 29.27 29.28 29.29 29.30 29.31 29.32 29.33 29.34 29.35 29.36 29.37 29.38 29.39 29.40 29.41 29.42 香港經典寒潮和強冷空氣回顧. [2016-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9). 
  30. ^ 1925年的普慶坊災難. 天文台網誌. 2017-05-15 [2018-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3). 
  31. ^ 1925年暴雨沖毁上環豪宅奪75命 單一山泥傾瀉死亡人數最多. 明報. 2018-07-17 [2018-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4). 
  32. ^ 1926年的驚人暴雨. 天文台網誌. 2013-02-25 [2018-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5). 
  33. ^ 33.0 33.1 33.2 11月都掛8號波?試過L路徑直襲. [2016-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34. ^ 34.0 34.1 【迎新歲】近半世紀最暖大除夕 九龍城上水27℃,蘋果日報,2018年2月16日. [2018年2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11月23日). 
  35. ^ 35.0 35.1 35.2 香港元旦天氣回顧. [2017-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7). 
  36. ^ 工商晚報,1956-04-28,第3頁。
  37. ^ 37.0 37.1 37.2 37.3 聖誕天氣話你知 邊一年得7℃大帽山結冰?. [2017-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38. ^ 華僑日報,1957年2月12日,第6頁。
  39. ^ 香港工商日報, 1957-02-12 ,第5頁。
  40. ^ 大公報, 1957-02-12,第4頁。
  41. ^ 華僑日報,1959-01-30,第6頁。
  42. ^ 大公報,1959-01-30,第4頁。
  43. ^ 香港工商日報,1959-01-30,第5頁。
  44. ^ 1963年制水與「慳水歌」. [2016-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7). 
  45. ^ 香港工商日報,1963-06-01,第4頁。
  46. ^ 大公報,1963-06-02,第4頁。
  47. ^ 香港工商日報,1963-06-02,第4頁。
  48. ^ 大公報,1963-09-06,第4頁。
  49. ^ 香港5月份氣溫及雨量的排行. [2016-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9). 
  50. ^ 自1884年(除1940-1946年外)香港天文台錄得的酷熱天氣日數. [2016-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8). 
  51. ^ 51.0 51.1 【帕卡風球】3日半兩次8號風原來未算近 天文台指1966年經驗更近 香港01
  52. ^ 52.0 52.1 不足一周兩氣旋發八號信號天文台:1966年亦試過- RTHK. [2017-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7). 
  53. ^ 53.0 53.1 無綫新聞- 本港- 天文台對上一次短時間內兩發八號信號為1966年. [2017-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6). 
  54. ^ 華僑日報,1968-03-03, 第4頁。
  55. ^ 大公報,1969-04-06,第4頁。
  56. ^ 香港工商日報,1969-04-06 ,第4頁。
  57. ^ 華僑日報,1969-04-06,第4頁。
  58. ^ (繁體中文)四年前「六•一八」雨災 死亡一百五十餘人. 工商日報第一頁. 1976年8月26日. 
  59. ^ 59.0 59.1 今午熱爆32.9℃平44年來最熱大暑紀錄. [2016-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60. ^ 60.0 60.1 60.2 【45年最熱大暑】酷熱天氣警告一度生效 最高33.1℃ 非今年最熱. [2017-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2). 
  61. ^ 大公報,1973-04-01,第4頁。
  62. ^ 香港工商日報,1973-04-01,第12頁
  63. ^ 華僑日報,1973-04-01,第5頁。
  64. ^ 64.0 64.1 罕見10月三連風1974年最勁四連風係咩玩法?. [2016-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1). 
  65. ^ 香港落過雪?有圖有真相!. 蘋果日報 (香港). 2013-12-15 [2016-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06). 
  66. ^ 1976年寒潮. [2016-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8). 
  67. ^ 67.0 67.1 昨錄11.6℃ 38年最凍受難節. [2016-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9). 
  68. ^ 大公報,1978-10-31,第4頁。
  69. ^ 強烈熱帶風暴雲茵 (1984 年) 回顧. [2017-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7). 
  70. ^ 史上最短命8號波 1984年雲茵掛2粒鐘. [2017-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7). 
  71. ^ 1984 熱帶風暴 雲茵 (T.S. Wynne) 風暴消息 6/6. [2017-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7). 
  72. ^ 大公報, 1986-03-02,第1頁。
  73. ^ 華僑日報, 1986-03-02,第5頁。
  74. ^ 華僑日報,1987-12-01,第1頁。
  75. ^ 大公報,1987-12-01,第4頁。
  76. ^ 1989年香港天文台錄得7月最低氣溫21.7℃. [2016-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7). 
  77. ^ 新聞檔案(1996年寒潮)時事多面睇(20161月年寒潮). [2016-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7). 
  78. ^ 香港氣象網- 超級颱風莎莉的回顧. [2017-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5). 
  79. ^ 當年今日之1999年12月22日香港有紀錄以來最寒冷的冬至. [2016年2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3月17日). 
  80. ^ 由香港天文台錄得的冬至氣候資料. [2016-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9). 
  81. ^ 1999年12月天氣回顧. [2016-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82. ^ 昂平零下一度 自動氣象站停運作 元旦6.4℃大帽山結冰. [2016-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83. ^ 2008 年初華南沿岸地區持續寒冷的天氣分析和預報技巧 (PDF). [2016-10-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10-23). 
  84. ^ 124年以來最酷熱九月. [2016-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3). 
  85. ^ 9.7℃昨凍死5長者 22年最冷11月 下周氣溫回升. [2016-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86. ^ 20.4℃  港46年來6月最涼. [2016-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87. ^ 冷空氣侵襲 香港經歷22年最冷10月. [2016-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3). 
  88. ^ 2010年寒潮回顧. [2016-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0). 
  89. ^ 香港迎27年來最冷聖誕‧除夕元旦料回暖. [2017-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2). 
  90. ^ 新聞(2011-12-25)27年來最冷聖誕無礙市民外出慶祝. [2017-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7). 
  91. ^ 9.4℃百年最冷龍年. [2016-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8). 
  92. ^ 天文台警告及信號資料庫,2012年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2016-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7). 
  93. ^ 本世紀最寒冷的平安夜,清晨錄得入冬以來最低氣溫10.1℃,2012年12月24日. [2017年12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3月17日). 
  94. ^ 天文台錄得最低氣溫16.6度,是天文台有紀錄以來5月第二低溫紀錄。. [2016-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0). 
  95. ^ 天文台錄得7.3度 入冬以來最低. [2017-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4). 
  96. ^ 天文台錄得有紀錄以來最冷元宵兼情人節. [2016-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7). 
  97. ^ 1884-1939年及1947-2017年在香港天文台錄得氣溫和雨量的五天極端值. [2018-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2). 
  98. ^ 香港4月份氣溫及雨量的排行. [2018-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4). 
  99. ^ 每月天氣摘要. [2018-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3). 
  100. ^ 一日連破四紀錄 市區錄36.3℃香港史上最熱. [2015-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101. ^ 香港36.3℃破紀錄高溫 截至五時3人疑中暑. [2015-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6). 
  102. ^ 天文台下午錄得30.3℃ 料未來兩三天轉涼
  103. ^ 今日小雪名不副實 錄27.6℃歷來第二熱. [2015-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104. ^ 氣溫-3℃ 大帽山現霧凇. 香港蘋果日報. 2016-01-24 [2016-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105. ^ 天文台下午錄得3.1度 史上第3低溫. 星島日報. [2016年1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9). (繁體中文)
  106. ^ 2016年1月24日天氣摘要及輻射水平資料. 香港天文台官網. [2015年1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1月31日). (繁體中文)
  107. ^ 天文台錄得3.3℃ 1957年以來最低溫. 香港電台. 2015年1月24日 [2016年1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1月30日). (繁體中文)
  108. ^ 寒潮襲港 勁破7大紀錄!. [2016-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6). 
  109. ^ 2016年1月天氣回顧. 香港天文台. 2016年1月24日 [2016年2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7日). (繁體中文)
  110. ^ 3.1℃ 59年最凍 賞霜500人困寒山 消防跣住救 凌晨最後七人脫險. 香港蘋果日報. 2016-01-24 [2016-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5). 
  111. ^ 消防處昨日接獲逾百人求助被困大帽山3人情況嚴重. 香港電台. 2016-01-25 [2016-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31). 
  112. ^ 1月雨量 破132年紀錄. [2016-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9). 
  113. ^ 2016年4月天氣回顧. [2016-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3). 
  114. ^ 今午最高氣溫31.2℃ 28年來最熱母親節. [2016-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7). 
  115. ^ 破紀錄 34.2℃最熱父親節. [2016-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30). 
  116. ^ 史上最熱父親節!今午34.2℃同創今年最高溫. [2016-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30). 
  117. ^ 烈日下錄34.2℃ 有紀錄以來最熱父親節. [2016-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30). 
  118. ^ 沒有最熱只有更熱! 34.4℃今年最高溫. [2016-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119. ^ 超強颱風尼伯特一路向西? 今日34℃ 133年最熱小暑. [2016-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3). 
  120. ^ 今高溫35.6℃ 半世紀最火熱7月天 空氣污染爆錶全黑色警告. [2016-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2). 
  121. ^ 【短片】大埔落雹 天文台料短期內續受冰雹影響 (14:12). [2016-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6). 
  122. ^ 大埔落雹急跌10℃. [2020-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2). 
  123. ^ 今夏酷熱日 勢破132年紀錄. [2016-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1). 
  124. ^ 熱浪趕在鮎魚前端逼港 半世紀最熱9月天 暫最高34.9℃
  125. ^ 今年38日酷熱 53年新高. [2016-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9). 
  126. ^ 歷來首次10月黑雨 生效逾1小時改發紅雨. [2016-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127. ^ 專家指受東北季候風影響 10月受颱風吹襲無常見. [2016-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2). 
  128. ^ 天文台警告及信號資料庫,1974年至2016年10月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2016-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9). 
  129. ^ 海馬襲港42年來最遲掛的8號波. [2016-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2). 
  130. ^ 【10月打風】近21年來首個10月八號波 「海馬」史上第4遲襲港
  131. ^ 遲來的秋天,2016年10月28日,香港天文台. [2016年10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3月17日). 
  132. ^ 平均溫26.8℃兼多雨 132年來最暖最濕10月. [2016-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133. ^ 132年來最熱10月 周一立冬最高29度. [2016-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7). 
  134. ^ 134.0 134.1 極端天氣又熱又濕 今年已破13項紀錄. [2016-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7). 
  135. ^ 冷鋒終殺到 明早料12℃. [2016-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7). 
  136. ^ 【冬天暖洋洋】1月創116年史上最高溫 寒冷天氣警告時數大減, 2017-02-01
  137. ^ 港創史上最高溫1月!連破2紀錄,香港蘋果日報,2017年02月01日. [2017年2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29日). 
  138. ^ 天文台:今年1月是香港有紀錄以來最暖,無綫新聞,2017-02-01. [2017-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6). 
  139. ^ 自1884年(除1940-1946年外)香港天文台錄得的熱夜日數. [2018-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3). 
  140. ^ 18年來最早8號風 早來颱風有玄機?. [2017-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7). 
  141. ^ 6月上旬掛8號波 18年來首次. [2017-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9). 
  142. ^ 苗柏襲港:首個風掛8號 對上一次係幾時?. [2017-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143. ^ 9年來最多雨6月 市民捱貴菜. [2017-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144. ^ 打邊爐都耐過你 洛克成33年短命8號波之一. [2017-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145. ^ 【洛克風球】史上第三短八號波 天文台料晚上有驟雨 夜校復課. [2017-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2). 
  146. ^ 【短命8號波】助理台長指依路徑和安全判斷 聽眾不接受解釋 質疑星期日影響少才掛波. [2017-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2). 
  147. ^ 弱勢8號波8站數據無一達標 天文台再惹質疑. [2017-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148. ^ 洛克襲港:八號波,有冇錯?. [2017-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8). 
  149. ^ 【短片:提防中暑】上水沙田黃大仙跑馬地超過37℃ 明日稍後轉多雲 有狂風雷暴. [2017-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2). 
  150. ^ 打風前夕 香港11區錄37℃以上高溫. [2017-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3). 
  151. ^ 明報新聞網. 颱風襲港現36.6℃高溫 創132年以來新高. 2017年8月22日 [2017年8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4月26日). (繁體中文)
  152. ^ 超強颱風天鴿的報告,香港天文台. [2017-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6). 
  153. ^ 今年4個8號波襲港 連中四元1948年後首次. [2017-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154. ^ 【秋天失蹤】歷來最遲酷熱天氣警告 市區33.5℃小心中暑,香港01,2017年10月3日. [2017年10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0月3日). 
  155. ^ 天文台破紀錄10月發酷熱警告 創1890年以來最高溫,星島日報,2017年10月3日. [2017年10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0月3日). 
  156. ^ 今日酷熱高溫33.5℃ 成第2個最高溫10月,香港經濟日報,2017年10月3日. [2017年10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3月17日). 
  157. ^ 今年「熱夜」特別多 破兩項紀錄,香港經濟日報,2017年10月4日. [2017年10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3月17日). 
  158. ^ 10月中發酷熱警告 史上最遲 今年「熱夜」41天創新高,etnet,2017-10-13. [2017-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7). 
  159. ^ 天文台破紀錄最遲發酷熱警告 香港首度10月出現熱夜,星島日報,2017年10月12日. [2017年10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0月16日). 
  160. ^ 香港連續兩年10月份發出八號熱帶氣旋警告,雅虎香港新聞,2017年10月15日. [2017年10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3月17日). 
  161. ^ 今年5掛8號波 3次在周日,香港蘋果日報,2017年10月16日. [2017年10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0月20日). 
  162. ^ 【狗年到】今午24.8℃ 歷來第二熱年初一 ,明報新聞網,2018年2月16日. [2018年2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2月17日). 
  163. ^ 【農曆新年】狗年到 年初一成史上第二熱 部份地區高達27度,香港01,2018年2月16日. [2018年2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9月12日). 
  164. ^ 母親節最高溫31.5度成33年來最熱 市民熱辣辣外出慶祝,topick.hket.com,2018年5月13日. [2018年5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5月13日). 
  165. ^ 酷熱天氣 第14日超33℃ 天文台錄得35.4℃ 再破今年紀錄. 香港01. 2018-05-30. 
  166. ^ 今午錄34.7℃歷來最熱小滿 史上5月第5高溫,on.cc,2018年5月21日. [2018年5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9月21日). 
  167. ^ 昨高溫34.8℃ 港最熱佛誕. 香港經濟日報. 2018-05-22 [2018-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8). 
  168. ^ 【熱爆佛誕】下午34.8℃成最熱佛誕 刷新5月第五位歷史高溫,星島日報,2018年5月22日. [2018年5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9月19日). 
  169. ^ 熱到乾塘!首5月雨量歷來第2少 天文台話睇定啲,on.cc東網,2018年5月25日. [2018年5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9月21日). 
  170. ^ 1963大旱重臨?水庫乾到見底 林超英:今年旱情突出 勿掉以輕心. 明報. 2018-05-27 [2018-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8). 
  171. ^ 暴雨警告今年未發過 打破最遲發紀錄 天文台有解釋. 香港01. 2018-05-11 [2018-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2). 
  172. ^ 大旱災2.0 ? 歷來首次5月未發黃紅黑雨警告. 東網. 2018-05-31 [2018-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1). 
  173. ^ 史上最熱5月破九紀錄. 東方日報. 2018-06-02 [2018-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3). 
  174. ^ 破紀錄嘅五月終於過去,週末有望降降溫 我哋一齊數吓破咗乜嘢紀錄?. 香港天文台facebook專頁. 2018-06-01 (粵語). 
  175. ^ 山竹外圍下沉氣流影響 下午35.1℃ 歷來9月份第二最熱紀錄,明報新聞網,2018年9月15日. [2018年9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9月16日). 
  176. ^ 【颱風山竹】天文台掛十號風球 連續兩年發最高信號,香港01,2018-09-16. [2018-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6). 
  177. ^ 【01天氣預報】周三起氣溫五連跌兼有雨 昨錄逾27℃勢列史上十大,2018-12-05,香港01. [2018-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30). 
  178. ^ 廿年來最熱冬至!天文台中午錄得逾25℃ 除夕再轉涼咪大意,2018年12月22日,香港蘋果日報. [2018年12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10月9日). 
  179. ^ 【天氣預報】拆禮物日回暖至24℃ 除夕低見11℃或迎寒冷天氣警告,2018年12月23日,香港01. [2019年1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4月15日). 
  180. ^ 50年來最熱「大寒」 天文台下午錄得23.4℃ 預測周二急跌至12℃,2019-01-20,香港01. [2019-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0). 
  181. ^ 【迎豬年】年廿九25.3°C史上第二暖 創近百年紀錄,2019年2月3日,appledaily. [2019年2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2月3日). 
  182. ^ 1953年來最熱年三十 岑智明:冬天去咗邊?,2019年2月4日,星島日報. [2019年2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2月7日). 
  183. ^ 天氣預報:今午達24.9°C破1928年紀錄 歷來最熱年初二,on.cc,2019年2月6日. [2019年2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2月7日). 
  184. ^ 天氣預報:下午錄25.8°C 史上最熱大年初三,on.cc,2019年2月7日. [2019年2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2月9日). 
  185. ^ 【天氣】年初四再破最高溫紀錄 2019豬年三連破勢膺史上最熱,2019-02-08,香港01. [2019-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9). 
  186. ^ 【最暖新正頭】,2019-02-08,香港天文台Facebook. [2019-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5). 
  187. ^ 存档副本. [2020-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7). 
  188. ^ 7 月成本港歷來最熱月份 酷熱日數達 20 天. 立場新聞. 2020-08-04 [2020-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9). 
  189. ^ 存档副本. [2020-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7). 
  190. ^ 浪卡成1960年以來離港最遠八號風. now新聞. 2020-10-13 [2020-10-13]. 
  191. ^ 香港天文台 二零二一年一月每日數據摘錄
  192. ^ 香港天文台氣象站 - 10月歷史最低日最高氣溫排行榜. 香港自動氣象站氣候觀測資料庫. 2021-10-22 [202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2). 
  193. ^ 如果加埋個寒警就真係難得之中嘅難得一見. 香港地下天文台Facebook. 2021-12-20.  參數|newspaper=與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news}}|website=) (幫助)
  194. ^ 極度乾燥! 天文台今錄相對濕度22% 平100年前最乾燥4月紀錄. 香港01. 2022-04-08 [2022-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8). 
  195. ^ 五月天異常冷 跌穿18度成最凍勞動節 近105年最寒5月1日. 香港01. 2022-05-01 [2022-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1) (中文(繁體)). 
  196. ^ 香港天文台氣象站 - 5月歷史最低日最低氣溫排行榜. 香港自動氣象站氣候觀測資料庫. 2022-05-02 [2022-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2). 
  197. ^ 季候風及驟雨夾擊 天文台錄得16.4度 1917年以來5月最低紀錄. 香港01. 2022-05-02 [2022-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2) (中文(繁體)). 
  198. ^ 香港天文台氣象站 - 5月歷史最低日平均氣溫排行榜. 香港自動氣象站氣候觀測資料庫. 2022-05-02 [2022-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2). 
  199.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09&m=1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