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
陶行知 | |
---|---|
陶行知
| |
出生 |
陶文濬 1891年10月18日 大清安徽歙縣 |
逝世 | 1946年7月25日(54歲) 中華民國上海 |
國籍 | 中華民國 |
職業 | 教育家 |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字世昌,安徽省歙縣人,中國著名教育家,本名陶文濬,因欣賞王陽明「知行合一」學說改名為知行,後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又改名為行知。
生涯
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出生於安徽歙縣西鄉黃潭源村一個貧寒的教師之家,父位朝,南京匯文女校教師。[2]出身新安陶氏,為會稽陶氏正德五年(1510年)遷歙的分支。其始祖來徽採辦石料,因病去世,家人遂定居於此。其先祖家境本來殷實,但祖父陶允祿子嗣多,其父僅分到一畝薄田。[3][4] 1897年,歙縣秀才方庶咸看中文濬聰慧,免費為他啟蒙。後又師事秀才程朗齋、貢生王藻。1906年,就讀內地會傳教士唐俊賢在歙縣小北街興辦的崇一學堂,開始學習西方科學文化知識。1908年,考入了杭州廣濟醫學堂,但因這所教會學校歧視非入教的學生,他不願意自己思想受外國人的隨意擺布,入學僅三天,他即憤而退學。1909年,陶行知考入美以美會在南京所辦的匯文書院博習館(即預科)。次年,匯文書院合併宏育書院更名金陵大學,從匯文書院預科升入金陵大學文科。曾任《金陵光》中文版主筆。1914年,陶行知從金陵大學畢業,畢業論文題為《共和精義》。全家從歙縣遷南京,與汪純宜結婚。
1914年,陶行知赴美國留學,先入伊利諾大學攻讀市政學,次年獲政治學碩士學位。1915年,入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其間哲學家、教育家約翰·杜威「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觀點對陶行知產生了很大的影響。[5]
教育生涯
1917年8月,陶行知應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郭秉文之聘,提前回國,在南京高師主講教育學、教育行政、教育史、教育心理等。1917年底,與蔡元培等發起成立中華教育改進社,主張推動教育改變。1918年3月,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長;5月,南京高師成立教育專修科,任教育科主任。1919年,與劉伯明等組織南京學界聯合會籌備會,同年當選為會長;作為南京高師代表參與新教育改進社、《新教育》月刊。1919年2月,發表《教學合一》,同年在南京高師將「教授法」改為「教學法」,不久為全國教育界所採用。4月,發表《第一流的教育家》,率先提出創造精神的教育思想。1920年夏,在南高師舉辦第一次暑期學校,為中國高等學校開辦暑期學校之始。1921年,參加組織實際教育調查社;11月,從事全國教育聯合會「中國新學制」起草工作。
1922年2月,陶行知任中華教育改進社主任幹事。同年任中華教育改進社機關刊物《新教育》主編,並發表《我們對於新學制草案應持之態度》、《評學制草案標準》、《中國建設新學制的歷史》。1923年7月,致函國立東南大學(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於1921年改為國立東南大學)代理校長劉伯明,辭別東南大學,專任中華教育改進社總幹事。參與發起成立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被安徽旅寧同鄉會、同學會所辦南京安徽公學推為校長。先後謝絕被聘任為武昌高等師範學校(1928年改為國立武漢大學)校長、金陵大學校長的邀請,專事中華教育改進社工作及促進平民教育運動。1925年3月,還創刊了中國第一份專為農民發行的報紙《農民旬刊》。1926年,在其創辦的明陵小學召開的中華教育改進社第一次鄉村教育聯合研究會上,宣讀《我們的信條》,提倡「生活教育」。
1927年,在南京北郊曉莊創辦曉莊師範。1930年4月,曉莊師範被查封。逃往日本。1931年春,陶行知回國,在上海先後創辦「山海工學團」、「報童工學團」、「晨更工學團」、「流浪兒工學團」等。
1939年,陶行知在陪都重慶的合川縣古聖寺創辦育才學校。1946年1月,創辦重慶社會大學;4月,籌備將育才學校遷滬及籌辦上海社會大學。1946年7月25日,因腦溢血在上海去世,葬於南京曉莊。[6]
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
-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7]
言論
-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 「以教人者教已,在勞力上勞心。」
-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 「吃自己的飯,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
- 「要把教育和知識變成空氣一樣,瀰漫於宇宙,洗盪於乾坤,普及眾生,人人有得呼吸。」
- 「每天要四問:一問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二問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三問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四問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
歷史評價
紀念地
參考文獻
- ^ 李盛平主編. 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89.04: 604. ISBN 7-80035-227-7.
- ^ 从阡陌中走出伟人 — 陶行知.
- ^ 凌文,林文勝. 黄潭源新安陶氏族谱考. 中國知網.
- ^ 陶行知年谱简编.
- ^ 趙焰. 《千年徽州夢.老徽州》. 安徽文藝出版社. 2017年6月1日. ISBN 9787539660288.
- ^ 迷寂地. 《天生的領袖範兒》. Hyweb Technology Co. Ltd. 2012.
- ^ 何平華. 中共開國後第一文化罪案考 (PDF).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二十一世紀》網絡版 2003年2月號 總第11期. 2003年2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
外部連結
{Authority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