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鈾元素
超鈾元素在化學上指的是原子序數大於92(鈾)的重元素,皆具有放射性。
概覽
原子序數從1到92的元素中,除了鎝、鉕、砈和鍅之外,都可以在地球上檢測到相當的量,它們大多具有穩定或長半衰期的同位素,或者是鈾和釷的普遍衰變產物。鎝、鉕、砈和鍅雖然也存在於自然界中,但在地殼中僅有痕量的存在。砈和鍅只存在於鈾衰變鏈和釷衰變鏈的非常小的分支中,不但難以被生成,半衰期也極短,會很快衰變成其他元素;而原子序數較小的鎝和鉕只能由鈾-238的自發裂變以及由鉬/釹分別發生中子俘獲而產生。
原子序數92以上的超鈾元素由於半衰期較短,從地球誕生至今早已衰變殆盡,且在自然界中大多無法以較多的量穩定存在,因此都是以人工合成的方法產生的,僅有兩個原子序最小的超鈾元素在地球上被發現自然生成:錼和鈽,不過皆為痕量的存在。例如我們可以在富鈾的礦石中檢測到鈽的痕跡,在核試驗後也有少量生成,它們是鈾礦石經過中子俘獲緊接著兩次β衰變而成的:(238U → 239U → 239Np → 239Pu)。原子序大於103(鐒)的超鈾元素又稱為超重元素,其半衰期更短,非常不穩定,只能在人工環境中少量製成,目前所發現原子序最大的超重元素是118號的
。
超鈾元素現在可以用核反應爐或者粒子加速器人工合成。這些元素的半衰期有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而縮短的趨勢,然而也有例外:例如𨧀和鋦的一些同位素的半衰期就比預料中的還要長。格倫·西奧多·西博格預言了在這一系列元素中有更多的反常元素,並且把它們歸類於「穩定島」,即質子數或中子數為幻數的原子核具有特別的穩定性。
越重的超鈾元素生產難度越大,成本越高,價格隨原子序數增大而快速上漲。截至2008年,武器級鈽的價格約為每克4,000美元[1],而每克鉲的價格超過6,000萬美元。[2]鑀是目前產量能以肉眼所見的最重元素。[3]
原子序數≥99(鑀以後)的超鈾元素由於半衰期極短,非常不穩定,無法大量生產,因此在科學研究之外目前沒有實際用途。
超鈾元素中未發現的元素及已發現但尚未命名的元素,皆使用IUPAC元素系統命名法。超鈾元素的命名曾引起很大的爭論,104到109號元素命名的爭論從1960年代開始一直到1997年才解決。
電子分佈
| 序號 | 元素 | 電子在每能級的組態 |
|---|---|---|
| 93 | 錼 | 2,8,18,32,22,9,2 |
| 94 | 鈽 | 2,8,18,32,24,8,2 |
| 95 | 鋂 | 2,8,18,32,25,8,2 |
| 96 | 鋦 | 2,8,18,32,25,9,2 |
| 97 | 鉳 | 2,8,18,32,27,8,2 |
| 98 | 鉲 | 2,8,18,32,28,8,2 |
| 99 | 鑀 | 2,8,18,32,29,8,2 |
| 100 | 鐨 | 2,8,18,32,30,8,2 |
| 101 | 鍆 | 2,8,18,32,31,8,2 |
| 102 | 鍩 | 2,8,18,32,32,8,2 |
| 103 | 鐒 | 2,8,18,32,32,8,3 |
| 104 | 鑪 | 2,8,18,32,32,10,2 |
| 105 | 𨧀 | 2,8,18,32,32,11,2 |
| 106 | 𨭎 | 2,8,18,32,32,12,2 |
| 107 | 𨨏 | 2、8、18、32、32、13、2 |
| 108 | 𨭆 | 2、8、18、32、32、14、2 |
| 109 | 䥑 | 2, 8, 18, 32, 32, 15, 2 |
| 110 | 鐽 | 2, 8, 18, 32, 32, 16, 2 |
| 111 | 錀 | 2, 8, 18, 32, 32, 18, 1 |
| 112 | 鎶 | 2, 8, 18, 32, 32, 18, 2 |
| 113 | 鉨 | 2, 8, 18, 32, 32, 18, 3 |
| 114 | 鈇 | 2, 8, 18, 32, 32, 18, 4 |
| 115 | 鏌 | 2, 8, 18, 32, 32, 18, 5 |
| 116 | 鉝 | 2, 8, 18, 32, 32, 18, 6 |
| 117 | 鿬 | 2, 8, 18, 32, 32, 18, 7 |
| 118 | 鿫 | 2, 8, 18, 32, 32, 18, 8 |
參見
參考資料
- ^ Morel, Andrew. Elert, Glenn , 編. Price of Plutonium. The Physics Factbook.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 October 2018).
-
^ Martin, Rodger C.; Kos, Steve E. Applications and Availability of Californium-252 Neutron Sources for Waste Characterization (Report). 2001. CiteSeerX 10.1.1.499.1273
.
- ^ Silva, Robert J. Fermium, Mendelevium, Nobelium and Lawrencium. Morss, Lester R.; Edelstein, Norman M.; Fuger, Jean (編). The Chemistry of the Actinide and Transactinide Elements Third.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2006. ISBN 978-1-4020-3555-5.
- Transuranium Elements [超鈾元素].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03)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