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灣河

2005年的西灣河一帶

西灣河粵語轉調讀若「可」,英語:Sai Wan Ho)位於香港東區,位於鰂魚涌之東,筲箕灣之西。

地理位置

嘉亨灣是西灣河最高大廈;
圖右臨海大廈為鯉景灣

西灣河範圍包括西至英皇道與康山道交界靠近康山道天橋,東至筲箕灣道與愛秩序灣道交界的地區。而太安樓以北新填海區,一般稱之為鯉景灣

名稱由來

鰂魚涌、西灣河、筲箕灣一帶的建築物

西灣河是鰂魚涌黃角嘴與筲箕灣之間的一條小村落,昔日有一條小河由柏架山流經今天的太安街。村落位於小河的西面,而且小河將筲箕灣區分為東西兩部分,因村落位於筲箕灣區西面,故名為西灣河[1][2]

歷史

早期發展

西灣河文娛中心

清代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刊行的《新安縣志》沒有關於西灣河的任何記載。

根據相關資料,西灣河於1901年已有420名居民,並設有街市屠場。街市是用紅磚造外牆,分裡外兩個部份,外面有個茶檔,位於現時西灣河文娛中心。另在街市外人行道有幾間店舖,包括一間粉麵舖和一間棉胎舖。

其後太古公司為其太古船塢興建工人宿舍,選址西灣河,並於1909年落成,劃分為1、2、3街即現時太安樓之處,樓高4層,每個單位又分為4至5個已婚員工房間,房外擺放3至4張3格碌架床,是提供給船塢單身員工住宿的。至於廁所和廚房是整個單位共用,爐灶是燒柴,可容納人數逾10000人。

戰後開發

太安樓

到了1960年代,筲箕灣連同西灣河同被開發。先在麗灣樓後面興建太祥/太順/太富/太康4棟11層樓高,每層有18個單位的宿舍,用來安置1、2、3街的員工搬遷到新宿舍。因太古船塢有自己的水塘關係,所以宿舍自來水是船公司免費供應的。而由太古發展,1968年落成,位於當時海傍的太安樓,一度成為當地的地標。

太安樓是H型設計,樓高28層,地下是大型商場還有油站和戲院(兩者中間是小型工廠)工廠外停車位,還有一個水站是供淡水給漁船用(當時太安樓外面已是海邊)。商場裡有鮮魚、肉舖和士多、雜貨店,向電車路一面還有酒樓,地下電梯附近有公眾電話方便住戶,一樓向海平台是公眾休憩花園,太安樓落成後曾是亞洲最大的商場。

住宅興建

西灣河以住宅為主

直到1979年,太安樓仍然位於海傍。不過踏入1980年代,由於筲箕灣碼頭的多次搬遷,加上東區走廊的興建,使西灣河的海傍不斷北移。及至現在,整個鯉景灣的範圍都是從填海得來的土地。

由成安街往上走,在1980年代以前是木屋區,包括成安村、聖十字徑村、澳貝龍村等[3]。但在1989年政府收地並且興建公共屋邨——耀東邨及興東邨

現況

從香港海防博物館望向西灣河;
圖中可見嘉亨灣及逸濤灣

西灣河區內有不少居屋公共屋邨,如興東邨、東熹苑、東欣苑、東霖苑、東濤苑和康東邨。海旁一帶屬於私人屋苑住宅區,例如嘉亨灣逸濤灣鯉景灣。鯉景灣沿路有商店及餐廳,形成一個飲食好去處,叫作蘇豪東

教育

公共運輸

主要幹道

交通路線列表
港鐵
巴士
專線小巴
渡海小輪

著名地點

區議會議席分佈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柴灣道康山支路以東至新成街、東區走廊、愛德街以西為範圍。

年度/範圍 2000-2003 2004-2007 2008-2011 2012-2015 2016-2019 2020-2023
新成街以北、東區走廊太安街以南、英皇道柴灣道康山支路以東、惠亨街以北
西灣河選區
柴灣道康山支路以東、英皇道以北、太安街以北
鯉景灣選區
惠亨街以南
興東選區

註:以上主要範圍尚有其他細微調整(包括編號),請參閱有關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地圖及條目。

2019年示威者被開槍制服事件

2019年11月11日,有香港支持反修例網民發起罷工、罷課及罷市,其間一名交通警員在西灣河太安樓對開清理示威者路障期間,21歲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分校男學生周柏均遭連開三槍,傷及肝臟和腎臟,子彈卡在背脊,須切除右腎及部份肝臟,經手術後取出子彈。[4]警方事後表示警長感到生命受威脅,擊中其中一名男子右腹,且警長「在電光火石間沒辦法給予任何警告」。[5]。被開槍擊中的周柏均否認企圖搶槍。

參考文獻

  1. ^ 西灣河簡史﹕小河以西 百年村落[永久失效連結]
  2. ^ Hong Kong - 1845 and 1930
  3. ^ 約1980年代西灣河一帶航空照片. [2019-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5). 
  4. ^ 「熊仔餅」中槍夢魘 骨折、劇痛難久站. Apple Daily (Next Digital). 2021-01-27 [2022-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0). 
  5. ^ 【西灣河21歲男中彈】警方稱有示威者圖搶槍 警員受威脅下開槍. 明報. 2019-11-11 [2019-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1). 

參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