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戰爭

西南戰爭
Seinansenso snou.jpg
鹿兒島武士出陣圖 月岡芳年
日期 1877年
地點
結果 官軍勝利
參戰方
Merchant flag of Japan (1870).svg大日本帝國政府 Maru juji.svg薩摩藩
指揮官與領導者
有栖川宮熾仁親王
山縣有朋
川村純義
西鄉隆盛 
西鄉從道
兵力
約60,000人 約30,000人
傷亡與損失
6,400人死亡 6,800人死亡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西南戦争
假名 せいなんせんそう
平文式羅馬字 Seinan Sensō

西南戰爭日本語せいなんせんそう,1877年2月—10月),又稱西南戰役西南之役西南事變,是發生在今日本熊本縣宮崎縣大分縣鹿兒島縣地區,以西鄉隆盛為新政大總督、征伐大元帥的士族清君側之名義發動的起事,也是日本至今最後一場內戰

西鄉隆盛自1873年(明治六年)返回鹿兒島後,廣收子弟,設立「私學校」大興教育,傳揚武士道,集結了大批志趣相投之士。作為日本明治維新後對政府施政的一大反對集團,西鄉隆盛時常抗議明治新政府的命令,引發政府的忌恨、迫害,故而被迫起事,並遭到政府全數殲滅。

戰爭導火線

西鄉隆盛旗下的私學校板垣退助立志社均屬反政府組織,是維新政府的二大敵對勢力,神風連之亂後,西鄉被舊薩摩藩士族推為首領,明治政府派遣中原尚雄等多名密探前往鹿兒島,查探私學校與西鄉隆盛等人的動向,並計劃伺機暗殺西鄉隆盛以打擊薩摩藩士族,同時欲將鹿兒島陸軍火藥庫內的武器彈藥撤到大阪,但此舉被激進的私學校學生察覺;明治十年一月三十一日夜裡,私校學生襲擊鹿兒島草牟田陸軍火藥庫,不久磯集成館,上之原等火藥庫也遭襲擊,鹿兒島市內亦有多處遭縱火,騷亂一發不可收拾,當時西鄉隆盛不在鹿兒島上,獲悉此事後,雖知不是舉兵的時刻,但眼下學生陸續被殺或被捕,為阻止政府行動,西鄉隆盛只好乘勢以「清君側」為名,質問政府,舉兵起義。

戰爭經過

鹿兒島戰事圖。

當時薩摩軍有一萬二千人,還有來自九州各地不滿的士族,合計四萬多人,薩軍編制為七個大隊,在正式舉兵以前的2月6日,薩軍就召開了一次作戰會議,會中否決了西鄉隆盛之弟西鄉小兵衛提出:佔領長崎以確保物資供應、阻止官軍從水路攻擊,並趁熊本鎮台援救長崎時佔領熊本,以期完全控制九州的提案,決議直接強攻熊本城。 政府方面陸軍卿山縣有朋密令熊本鎮台防備鹿兒島暴動,又與伊藤博文(政府參議、工部卿)、川村純義(海軍大輔)商議出兵,經太政大臣三條實美同意後進行整備。19日天皇頒布敕令,任命有棲川宮熾仁親王為征討總督,山縣有朋陸軍中將、黑田清隆陸軍中將、川村純義海軍中將任參軍。後征討軍團規模又擴增。 2月21到23日的熊本攻略戰中薩軍受挫,於是決定分兵包圍熊本,在此期間政府軍已逐漸完成出兵準備。在熊本外圍,薩軍警戒部隊與自小倉來援的政府軍第十四聯隊(代理聯隊長乃木希典少佐)在植木,木葉一帶爆發遭遇戰,結果政府軍戰敗,聯隊旗被奪。

田原坂會戰圖。左為官軍(警視拔刀隊),右為西郷軍。

薩軍包圍熊本後,企圖北上控制馬關和長崎,然而此時政府軍已經從福岡南下,雙方於高瀨展開激戰,最後薩軍敗戰。3月,雙方又進行了吉次、田原坂兩次交戰,在最關鍵的田原坂會戰(3月3日至17日)中,雙方的損失都接近各自兵力的四成,同時物資消耗也十分驚人。

結局

城山之戰

田原坂戰役仍在進行的同時,政府又派軍在熊本以南的日奈久、八代登陸,薩軍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局面,政府軍解除了熊本之圍。同日薩軍全線撤退,政府軍持續追擊。9月兵至西鄉的總部鹿兒島城山,經過23天的圍城惡戰,城山終於被政府軍攻破,西鄉中彈後「徐徐跪坐,儼然正襟,向東遙拜」,請別府晉介擔任介錯,斬下了自己的頭顱。

西南戰爭的結束,亦代表明治維新以來的倒幕派正式收尾,此戰驗證了明治軍事改革的成果,顯示了建設「四民皆兵」的國民軍隊的正確性和西化的成果,也宣告了武士時代的結束。

相關作品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