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州,隋朝時設置的州。
開皇三年(583年)改東義州置,治所在盧氏縣(今河南省盧氏縣)。大業初年廢。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復置,貞觀中移治弘農縣(宋改名虢略縣,今河南省靈寶市)。天寶元年(742年)改為弘農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虢州。轄境相當今河南省西部靈寶、欒川以西、伏牛山以北地。宋朝後略縮。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廢入陝州。產澄泥硯,唐代列為第一。
刺史
- 唐朝虢州刺史
- 張士貴(621年)
- 阿史那咄苾(630年,未任)
- 李元曉(635年)
- 李鳳(636年—644年)
- 李愔(644年—650年)
- 高季通(651年)
- 於立政(656年)
- 唐同仁(顯慶年間—661年)
- 李明(664年—666年)
- 史訶耽(666年)
- 李明(669年)
- 封道弘(唐高宗時)
- 竇義節(唐高宗時)
- 高敬言(唐高宗時)
- 宋君明(唐高宗時)
- 盧玢(武周時)
- 韋承慶(聖歷年間)
- 姚珽(700年)
- 薛元宗(武周時)
- 楊思景(武周時)
- 陳憲(武周末年)
- 韋岳(唐中宗時)
- 張少師(唐中宗、唐睿宗時)
- 馬懷素(開元初年)
- 李守禮(714年—715年)
- 李范(715年—716年)
- 李邕(716年)
- 李濬(716年—717年)
- 李撝(717年—718年)
- 李業(718年—720年)
- 王琚(721年—722年)
- 韓休(724年—725年)
- 許景先(725年—726年)
- 鄔元崇(726年)
- 蕭(言歲)(開元年間)
- 龐景劄(開元年間)
- 屈突紹先(開元年間)
- 蕭恕(開元年間)
- 張袞(開元年間)
- 元瑰(開元年間)
| - 王奇光(759年)
- 李勉(763年)
- 龐充(766年)
- 李椅(767年—769年)
- 宋晦(770年—774年)
- 王冰(大曆年間)
- 盧杞(大曆末年)
- 李紓(780年—781年)
- 李若初(建中年間)
- 李堅(貞元初年)
- 張式(793年)
- 崔衍(794年—796年)
- 於頔(796年)
- 馬錫(貞元年間)
- 王顏(797年—801年)
- 薛苹(802年—805年)
- 元義方(806年—808年)
- 王播(808年—809年)
- 裴向(811年—811年)
- 鄭敬(811年—812年)
- 劉伯芻(812年—815年)
- 胡珦(元和年間)
- 韋屺(元和年間)
- 韋纁(816年)
- 錢徽(817年—820年)
- 蕭祐(長慶年間)
- 盧士玫(長慶年間)
- 陸亘(825年—828年)
- 楊歸厚(830年—831年)
- 王質(831年—833年)
- 崔玄亮(833年)
- 楊敬之(839年—840年)
- 李景讓(842年)
- 張文規(會昌年間)
- 李褒(會昌末年)
- 庾簡休(847年—850年)
- 崔某(大中年間)
- 柳仲郢(862年)
- 薛廷望(咸通年間)
- 袁郊(咸通年間)
- 劉瞻(咸通末年—874年)
- 崔某(乾符年間)
- 滿存(光啟年間)
- 張存(光啟年間)
- 陳義感
- 宋倚
- 李丹
|
參考資料
| | | | | | | | | | | | 注釋 | | 注1:列出後梁 龍德三年( 923年)、後唐 清泰三年(936年)、後晉 天福十一年( 946年)、後漢 乾祐三年(950年)、後周 顯德六年(959年)各政權實領的節度使及府、州、軍。曾置後廢、改名、改隸他區或為他國勢力所佔領者,於字中以劃線表示。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節度使、府、州,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在前標明曾用名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