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富國教育學院

羅富國教育學院
Northcote College of Education
Logo of Northcole College Of Education Logo.svg
地址  英屬香港薄扶林沙宣道21號
其它名稱 香港師資學院、羅富國師範專科學校
類型 師範學院
創辦日期 1939年
關閉日期 1994年9月1日(學院主體)
1997年10月(學院建築物)
創始人 香港政府教育司署(延續教育部助理署長統管)
學區 南區

羅富國教育學院(英語:Northcote College of Education)是一所曾經在香港提供專職教師專業培訓的院校,1939年創立,1994年被合併為香港教育學院(現已正名為香港教育大學)。該學院為香港第一間專門培訓教師的院校,原定名為香港師資學院,之後才以提倡設立該院的當時的香港總督羅富國命名,並以羅富國的家族徽章作為校徽。

歷史

1939年,香港師資學院成立,校址選定於西營盤般咸道拔萃男書室舊址,並暫設校於附近的醫院道,成為香港第一所全日制師範院校。

1941年,香港師資學院正式校址啟用,並易名為羅富國師範專科學校;同年12月,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波及香港,學院停辦至1946年3月才復辦。

1947年,羅師開始與政府商討遷校事宜,以方便學院發展,直至1958年正式定址於沙宣道,同年立項動工。

1950年代,由於教師需求大增,本校先後在1952-59年間,開設兼讀制及全日制小學教師培訓課程,以及兼讀制中學教師培訓課程,並以中英語文教育為主,奠定羅師專責語文教育的定位。

1962年,羅師遷往薄扶林沙灣沙宣道21號新校,上環原來校舍用作中文大學聯合書院校址至1972年。

1967年,因應政府要求,包括羅師在內的三所師範專科學校,均易名為「師範學院」[1]

1971年開始,包括羅師、葛師及柏師三所教育學院,改用聯合收生制度,並設招生委員會,由三所教育學院院長輪任。

1972年,羅師於第一代校址設立分校。

在1970年代後,羅師再陸續增設諸如家政及數學教育培訓、高級師資培訓課程等新科目。

1989年,羅師50週年金禧校慶。

羅富國教育學院於1994年9月1日起,被合併為香港教育學院的一部份(現已正名為香港教育大學)。初期,本校仍為教育學院的校舍之一。1996年,香港大學宣佈在羅師舊址上建造香港大學醫學院新綜合大樓,並於同年立項;因此,羅師校舍在1997年10月遷入大埔教育學院永久校舍後,旋即被拆卸重建。

特色與人員作風

由於羅富國教育學院長期由英國人領導,因此在作風上傾向開明,例如在行政方面,收生事務下放至講師層面全權負責(尤其是韓敦出任院長時期,其作風為師生稱道);而在校規方面,羅師亦傾向較為自由(例如不設校服)。另外,羅師學生亦多來自英文中學,加上在1960-1980年代初,主要由英國教育專家出任講師,而學生亦必修英語教育課程。因此,羅師英語化程度極高,而在英中學生心目中的聲譽僅次於香港大學。

歷任院長

如無特別指明,下述任期年份均由8月1日開始,7月31日結束;併入教院後則由9月1日開始,8月31日結束。

羅富國師範專科學院院長

  • 柳惠露(前譯羅威爾)(T. R. Rowell)(1939-1941 第一任,戰後升任教育司)
  • 惠柳新(J. M. Wilson)(1941年9-12月(署任))
  • 博德(前譯波特)(A. L. Potter)(1946年3-10月、1949-1950(兩次均為署任))
  • 富嘉新(J. Ferguson)(1946年10-12月(署任))
  • 戴雅(W. J. Dyer)(1947-1949 第二任、1951-1953年2月 第三任)
  • 戴維時教授(Prof. S. G. Davis)(1950-1951(署任))
  • 鄭震寰(1953年3-11月(署任)、1955-1960 第五任,首位本地出身院長)
  • 顏季諾(K. J. Attwell)(1953-1955 第四任)
  • 吳廣源(1960-1961(署任),後調任柏立基教育學院首任正式院長)
  • 盧家禮(C. J. G. Lowe)(1961-1963 第六任)
  • 田柏士博士(Dr. A. Deans Peggs)(1963-1966年6月 第七任)
  • 張伯倫(T. McC. Chamberlain)(1966年7-8月(署任),後調任伊利沙伯中學第三任校長及柏立基教育學院第四任院長)
  • 麥禮義(亦作麥尼路)(H. N. McNeill)(1966-1967(署任),後調任伊利沙伯中學第四任校長)

羅富國教育學院院長

  • 韓敦(亦作韓頓)(A. Hinton)(1967-1974年2月 第八任,曾出任伊利沙伯中學校長)
  • 譚寶珍(M. R. Templeton, Mdm)(1974年2月-1981年5月 第九任,最後一位英國教育系統公務員出任院長)
  • 何兆倫(1981年5月-1988年8月 第十任)
  • 趙蘇麗珍(1988-1990 第十一任,後調任葛量洪教育學院院長)
  • 鄭丘淑琦(1990-1993 第十二任)
  • 麥陳尹玲(1993-1994年9月1日 第十三任)

香港教育學院羅富國分校院長

  • 麥陳尹玲(1994年-1995年6月1日,後離開教院出任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首任校長)
  • 陳關坤德(1995年6月1日-1995年8月31日(署任))
  • 劉煒堅博士(1995-1996年8月31日 第十四任,末任院長)
  • 馮志揚(1996年1月2日-7月20日(署任))

香港教育學院羅富國分校課程組別統籌主任

  • 劉煒堅博士(1996年9月1日-1997年10月)

1994年9月1日,羅富國教育學院併入香港教育學院(教院),各師範學院初期暫行類似書院聯邦制的管理制度。1995年9月1日起,則統一改由教院院長領導;而三分之二按教育署公務員條款聘用、並通過教院轉職面試的教職員,亦於同日起改為受聘於教院。1997年10月尾,教院遷入大埔永久校舍工作完成,各分校課程組別統籌主任職位宣告撤銷,亦象徵各前教育學院正式結束。

校園

在羅師併入教院前,共設有兩個校園:沙宣道正校及般咸道分校。其中,後者為羅師第一代校址。

沙宣道校園(1962年)

沙宣道校園(香港教育學院羅富國第一分校)

正校於1958年立項興建,1962年建成,由主樓、圖書館、學生及舍監宿舍組成,後期亦增建5層高新翼。所有行政及教學單位均設於樓高7層的主樓(現港大醫學院蒙民偉樓位置)內,而主樓外觀採國際風格設計。而圖書館則設於校門左側,只有一層,下方為教職員停車場。3層高的學生宿舍(現醫學院實驗室樓位置)共設有192個宿位(女生128個,男生64個),呈V字形,可享鋼綫灣一帶海景,但已於1983-1986年間改建為教室,以應付學院發展。新翼則設於圖書館對出空地(現醫學院正門標誌式觀星台),約於1990年代初完工。所有建築物已於1997年11月騰空,翌年拆卸重建。

本校園的設計曾獲《Hong Kong and Far East Builder》建築雜誌刊登,是工務司署建築設計中較為優秀的一個項目。

般咸道校園(香港教育學院羅富國第二分校)

此校園是羅師第一代校舍,於1962年遷出。1972年聯合書院遷入馬料水後,翌年羅師即再使用此校園,並在此開設分校,以應付學生人數增加。1997年,隨著大埔永久校址的啟用,本校舍亦告關閉,並於三年後改為般咸道官立小學

著名校友

外部連結

維基共享資源上有關羅富國教育學院的多媒體資源

  1. ^ 三間師範學校 改稱師範學院. 香港工商日報. 1967-10-18: 7 [2022-03-16]. 
  2. ^ 存档副本 (PDF). [2022-02-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