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吉爾古德 |
 Gielgud在1973年 Allan Warren攝 |
出生 | 亞瑟·約翰·吉爾古德 1904年4月14日
英國倫敦南肯辛頓 |
逝世 | 2000年5月21日(96歲)
英國白金漢郡Wotton Underwood |
職業 | 演員,歌手,導演 |
伴侶 | 馬丁·亨斯勒 |
演藝生涯 |
活躍年代 | 1924–2000 |
|
獎項 |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男配角 1981年 《二八佳人花公子》 | 英國電影學院獎 | 最佳男主角 1953年 《凱撒大帝》 最佳男配角 1974年 《東方快車謀殺案》 Academy Fellowship 1992年 | 艾美獎 | 短劇或電視電影最佳男主角 1990年 《夏季的租賃》 | 金球獎 | 最佳電影男配角 1981年 《二八佳人花公子》 最佳電視劇、連續短劇與電視電影男配角 1988年 《戰爭與回憶》 | 葛萊美獎 | 最佳朗讀專輯 1979年 《Ages of Man》 | 勞倫斯奧利弗獎 | 終身成就獎 1985年 終身成就獎 | 東尼獎 | 最佳外地製作 1948年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特別獎 1959年 his contribution to theatre for his extraordinary insight into the writings of Shakespeare as demonstrated in his one-man play, 'Ages of Man' 最佳舞台劇導演 1961年 《Big Fish, Little Fish》 | |
|
約翰·吉爾古德爵士(英語:Sir Arthur John Gielgud,1904年4月14日-2000年5月21日),英國資深演員,導演和製片人,藝術生涯跨越八十年。擅長表演莎士比亞戲劇。 吉爾古德是為數不多的演藝圈大滿貫(獲得過艾美獎、葛萊美獎、奧斯卡獎、東尼獎的競賽類單元大獎)獲得者。
出生和家庭背景
約翰·吉爾古德出生於倫敦的南肯辛頓。是女演員凱特·特里的外孫。[3]。吉爾古德的父親是信仰天主教的弗朗齊歇克·吉爾古德,出生於1880年,是一個波蘭貴族家庭的後裔。居住在蓋爾高迪什基斯。吉爾古德在他的自傳中多次明確,他的父親是波蘭天主教徒,並提到他的祖籍是那裡,他的家人和他們的姓氏起源於蓋爾高迪什基斯。 他的哥哥瓦爾·吉爾古德在BBC廣播電台工作。弟弟劉易斯是一位學者,作家,情報人員和人道主義工作人員。侄女馬伊納·吉爾古德是一名舞蹈演員,是澳大利亞芭蕾舞團,丹麥皇家芭蕾舞團的藝術總監。[3][4]
個人生活
吉爾古德1953年曾因同性戀行為被警方逮捕。[5]他一生中很少公開談論自己的感情生活。 2000年5月約翰·吉爾古德死於呼吸道感染。
獎項和榮譽
1985年:特別獎
1981年:最佳男配角
1991年:短劇或電視電影最佳男主角
1961年:最佳導演(戲劇)
1979年:
1977年:最佳男主角 1981年:最佳男配角
1981年:最佳男配角 1985年:最佳男配角
1981年:最佳男配角
作品
- Who Is the Man? (1924)
- Insult (1932)
- The Good Companions (1933)
- 《間諜》(Secret Agent) (1936)
- Julius Caesar (1953)
- Richard III (1955)
- 《環遊世界八十天》(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Days) (1956)
- Saint Joan (1957)
- The Barretts of Wimpole Street (1957)
- Becket (1964)
- Hamlet (1964)
- 《夜半鐘聲》(Chimes at Midnight) (1965)
- The Loved One (1965)
- 《解碼謎情》(Sebastian )(1968)
- The Charge of the Light Brigade (1968)
- Oh! What a Lovely War (1969)
- Julius Caesar (1970)
- Eagle in a Cage (1972)
- Lost Horizon (1973)
- Frankenstein: The True Story (1973)
- 11 Harrowhouse (1974)
- 《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1974)
- Gold (1974)
- Aces High (1976)
-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1976)
- Providence (1977)
- 《羅馬帝國艷情史》 (1979)
- The Human Factor (1979)
- The Orchestra Conductor (1980)
- 《象人》(The Elephant Man )(1980)
- The Formula (1980)
- Lion of the Desert (1981)
- 《二八佳人花公子》(Arthur) (1981)
- 《烈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 (1981)
- 《甘地傳》(Gandhi) (1982)
- Wagner (1983)
- 《邪惡拜金女》( The Wicked Lady) (1983)
- The Scarlet and The Black (1983)
- The Master of Ballantrae (1984)
- The Far Pavilions (1984)
- The Shooting Party (1985)
- Plenty (1985)
- The Canterville Ghost (1986)
- 《兩世奇人》(Time After Time) (1986)
- The Whistle Blower (1986)
- 《死亡約會》(Appointment with Death )(1988)
- War and Remembrance (1988)
- 《二八佳人花公子續集》(Arthur 2: On the Rocks) (1988)
- 《最佳女友》(Getting it Right) (1989)
- 《魔法師的寶典》(Prospero's Books) (1991)
- 《愛在戰火蔓延時》(Shining Through) (1992)
- Swan Song (1992)
- 《小子要自強》(The Power of One )(1992)
- Scarlett (1994)
- 《第一武士》(First Knight) (1995)
- 《穿梭陰陽戀》(Haunted) (1995)
- 《伴我一世情》The Portrait of a Lady (1996)
- 《哈姆雷特》(Hamlet) (1996)
- 《閃亮的風采》(Shine) (1996)
- 《梅林》Merlin (1998)
- 《伊莉莎白》(Elizabeth) (1998)
- 《魔劍奇兵》(Quest for Camelot) (1998)
- Catastrophe (2000)
參考資料
- ^ Robertson, Nan. "A Reticent Alec Guinness Awaits a Movie Tribute;" The New York Times, 27 April 1987. Retrieved 22 May 2008.
- ^ Clarke, Gerald. "Alec Guinness Takes Off His Masks;" Time, 17 March 1986. Retrieved 22 May 2008.
- ^ 3.0 3.1 "The Gielgud-Terry Family Tree", Gielgud, John and John Miller. An Actor and His Time, p. 180, Legends Series, Hal Leonard Corporation, 2000 ISBN 1-55783-415-6
- ^ Croall, Jonathan. "Gielgud: A Theatrical Life", The New York Times, 12 August 2001, accessed 9 March 2012
- ^ Fine For "Persistently Importuning". The Times (UK). 1953-10-22: 5.
外部連結
| | | | -
- (1936–1940)
- ()
- ()
- ()
- ()
- ()
| |
| | 1943–1960 | | | 1961–1980 | | | 1981–2000 | | | 2001–2020 | | | 2021–2040 | | |
| | 1968–1980 | | | 1981–2000 | | | 2001–2020 | | | 2021–2040 | | |
| | 1935–1950 | | | 1951–1975 | | | 1976–2000 | | | 2001–2020 | | | 2021–現今 | | |
| | 四大獎項均為競賽單元獎項 | | | 四大獎項不全為競賽單元獎項 | | |
| | 繪畫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2000年:Ellsworth Kelly
- 2001年:李禹煥
- 2002年:Sigmar Polke
- 2003年:Bridget Riley
- 2004年:格奧爾格·巴澤利茨
- 2005年:Robert Ryman
- 2006年:草間彌生
- 2007年:Daniel Buren
- 2008年:理察·哈密爾頓
- 2009年:杉本博司
| | 2010年代 | - 2010年:Enrico Castellani
- 2011年:Bill Viola
- 2012年:蔡國強
- 2013年:Michelangelo Pistoletto
- 2014年:Martial Raysse
- 2015年:橫尾忠則
- 2016年:辛蒂·雪曼
- 2017年:詩琳·娜夏特
- 2018年:Pierre Alechinsky
- 2019年:William Kentridge
| | | | 雕塑 | | 1980年代 | - 1989年:Umberto Mastroianni
| | 1990年代 | - 1990年:Arnaldo Pomodoro
- 1991年:Eduardo Chillida
- 1992年:安東尼·卡洛
- 1993年:Max Bill
- 1994年:里查·塞拉
- 1995年: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 1996年:凱撒·巴達奇尼
- 1997年:George Segal
- 1998年:Dani Karavan
- 1999年:路易絲·布儒瓦
| | 2000年代 | - 2000年:妮基·桑法勒
- 2001年:Marta Pan
- 2002年:Giuliano Vangi
- 2003年:Mario Merz
- 2004年:Bruce Nauman
- 2005年:三宅一生
- 2006年:Christian Boltanski
- 2007年:Tony Cragg
- 2008年:Ilya Kabakov
- Emilia Kabakov
- 2009年:Richard Long
| | 2010年代 | - 2010年:Rebecca Horn
- 2011年:Anish Kapoor
- 2012年:Cecco Bonanotte
- 2013年:Antony Gormley
- 2014年:Giuseppe Penone
- 2015年:Wolfgang Laib
- 2016年:Annette Messager
- 2017年:El Anatsui
- 2018年:中谷芙二子
- 2019年:Mona Hatoum
| | | | 建築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 | 音樂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 | 劇場/電影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 | Category: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獲得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