筲箕灣
筲箕灣(英語:Shau Kei Wan)位於香港島,是香港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最早在明萬曆年間,已經有漁民在此居住,地區行政上隸屬東區。
地理位置
筲箕灣位於西灣河以東,柴灣以西。東至香港海防博物館、筲箕灣官立中學,西至筲箕灣道與愛秩序灣道交界的地區。東區走廊以北的筲箕灣北部填海區,一般被稱為愛秩序灣,名稱源於愛秩序將軍及原筲箕灣避風塘所在地的愛秩序灣[2];阿公岩道一帶的筲箕灣東部,一般被稱為阿公岩,而該處亦為東區走廊噪音重災區。
氣候
筲箕灣 (2008-2022)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26.6 (79.9) | 27.5 (81.5) | 29.9 (85.8) | 33.4 (92.1) | 36.2 (97.2) | 35.0 (95.0) | 37.2 (99.0) | 36.8 (98.2) | 35.9 (96.6) | 34.8 (94.6) | 32.2 (90.0) | 28.6 (83.5) | 37.2 (99.0) |
平均高溫 °C(°F) | 18.6 (65.5) | 19.0 (66.2) | 21.3 (70.3) | 24.6 (76.3) | 28.2 (82.8) | 30.6 (87.1) | 31.4 (88.5) | 31.6 (88.9) | 30.7 (87.3) | 27.9 (82.2) | 24.6 (76.3) | 20.5 (68.9) | 25.8 (78.4) |
日均氣溫 °C(°F) | 15.9 (60.6) | 16.3 (61.3) | 18.9 (66.0) | 22.0 (71.6) | 25.8 (78.4) | 28.0 (82.4) | 28.6 (83.5) | 28.5 (83.3) | 27.9 (82.2) | 25.3 (77.5) | 21.9 (71.4) | 17.6 (63.7) | 23.2 (73.8) |
平均低溫 °C(°F) | 13.9 (57.0) | 14.4 (57.9) | 17.0 (62.6) | 20.2 (68.4) | 23.9 (75.0) | 26.0 (78.8) | 26.3 (79.3) | 26.1 (79.0) | 25.8 (78.4) | 23.4 (74.1) | 20.0 (68.0) | 15.3 (59.5) | 21.1 (70.0) |
歷史最低溫 °C(°F) | 2.4 (36.3) | 6.3 (43.3) | 7.4 (45.3) | 12.3 (54.1) | 14.9 (58.8) | 20.0 (68.0) | 21.8 (71.2) | 21.6 (70.9) | 22.3 (72.1) | 15.4 (59.7) | 9.3 (48.7) | 6.2 (43.2) | 2.4 (36.3) |
數據來源:香港天文台[3][4][5][6][7][8] |
地名起源

筲箕灣本來是一個海灣,因為水域很圓,像一個大筲箕而名。不過坊間亦有兩個筲箕灣地名起源的傳說。第一個傳說指於南宋末年,有一個叫張進的人隨海軍船艦到九龍半島一帶,經過現時的筲箕灣時,他不小心將他祖先給他的家傳之寶筲箕跌到海中,所以這個海灣就稱為筲箕灣。
而另一個傳說則是於清朝初期,有一個叫朱蒂的漁民,結婚後不久丈夫就去世,並誕下一個遺腹子,取名作阿蝦。他雖然是一個好孩子,但後來因感染了天花而變盲。到了阿蝦15歲時,母親亦感染重病。為了養活母親,他便用筲箕於現時的筲箕灣行乞為生。後來有一日天氣異常惡劣,阿蝦被海浪沖走,只留下筲箕於岸邊。為紀念阿蝦的事跡,當地居民將這個海灣改名為筲箕灣。然而由於稍箕灣這個地名,早於明朝萬曆年間編寫的地方志《粵大記》中出現[1],故第二個傳說的可信性有限。
此外筲箕灣亦曾被稱為餓人灣。傳說明朝時期,有一隊商船因颱風而被逼於現時的筲箕灣登陸。當他們找尋食物時,但卻無法找到,連當地居民也無法找到。結果他們在離開前都無法充饑,因此而戲謔這個海灣為餓人灣。但比較有根據的說法是香港開埠初年,筲箕灣一帶對外交通十分落後,只靠班次極疏的舢舨聯繫中環[2]。餓人灣指若被困在該處,遲早會餓死。當時有一句俗語:「英雄被困筲箕灣,不知何日到中環」,就是形容筲箕灣交通落後的情況。
歷史
最遲在明朝中葉,筲箕灣海面已經有漁民聚居(證據是明朝萬曆年間刋行的《粵大記》沿海圖已經清楚標示有「稍箕灣」)[1]

早期香港原居民中的漁民主要集中於柴灣一帶。18世紀中葉漁民發現筲箕灣為避風良港,所以陸續吸引漁船停泊於筲箕灣,19世紀中葉逐漸發展成小商埠,並成為香港島、九龍和惠州、潮州等地的漁穫集散地[9]。同時亦有一些來自惠州的客家人於筲箕灣山頭開採花崗岩,並在岸邊建簡陋房屋。據1841年的人口普查,筲箕灣人口約1,200人,佔香港島人口 (4,350人) 約28%[10],大部份居於艇中。其後海盜問題嚴重,1860年,香港總督麥當奴決定整頓該區,拆毀凌亂蓋搭的房屋,重新建屋辟路,是為筲箕灣東大街,並設立派出所方便警察打擊海盜。
1911年統計顯示,筲箕灣人口增至七千人。1920年代一些小型工業在筲箕灣出現,視為本區工業之始。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批中國大陸的難民踴入筲箕灣,建立了13條山村。山村多以簡陋的鐵皮屋組成,衛生環境普遍差劣。
日佔時期日本政府在筲箕灣海旁設立漁業組合市場。1945年後,港府大力發展漁業,並設立筲箕灣魚類批發市場[9]。
1960年代政府大規模開發筲箕灣,興建大量公共房屋(如1962年落成的明華大廈等),並進行大規模填海工程。於1967年起,政府開始清拆山上的簡陋房屋,但是進度一直緩慢;而《讀者文摘》、《星島日報》、《成報》和《新報》亦於1979至2007間遷入該處紮根,直至1983年,筲箕灣山邊的聖十字徑村發生大火,燒毀不少居民的家園,亦使政府決心整頓,開始全面清拆所有木屋及石屋,並且在原址開山,興建耀東邨及興東邨等公共屋苑。這些改變和發展塑造了今天筲箕灣的面貌。
交通發展

早期港島道路網絡並不發達,加上筲箕灣距離中環、灣仔等地甚遠,故交通非常不便。區內一直都靠英皇道連接對外,同時位於柴灣的居民亦依靠柴灣道經筲箕灣前往港島心臟地段(即中環、灣仔和銅鑼灣)。直到1904年,電車才將筲箕灣與當時香港政府的行政中心維多利亞城連繫起來。因此昔日有一句俗語說,「英雄被困筲箕灣,不知何日到中環」來形容當時的交通不便;但亦有傳此乃當時黑社會分子的「背語」,自嘲落泊此地,未能一朝飛黃騰達;在舊日此語不能公開隨便亂說,有會被警方拘捕之嫌。
直到二次大戰後港島人口劇增,筲箕灣一帶才多了人居住,同時工廠大廈亦多選在筲箕灣設立,所以2號巴士線亦由太古船塢延長至筲箕灣。隨著筲箕灣不斷發展,車流逐漸增多,引致路面非常擠塞。於1982年首季興建地鐵港島綫時尤為惡劣。當時小輪公司甚至要開辦渡輪,由筲箕灣開往中環疏導人潮。這個情況直至1985至1989年港島綫及東區走廊相繼建成後,才得以大大改善。
著名地點

公共房屋

公共屋邨
居屋屋苑
學校
專上學院

中學
小學
- 筲箕灣崇真學校
- 慈幼英文學校 (小學部)
- 筲箕灣官立小學
- 聖馬可小學
- 勵志會梁李秀娛紀念小學
- 香港中國婦女會丘佐榮學校
- 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 (愛蝶灣)
- 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
- 愛秩序灣官立小學
交通
主要交通幹道
途經的公共運輸服務
區議會議席分佈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新成街、東區走廊、愛德街以東至大潭道、鯉魚門公園以西為範圍。
年度/範圍 | 2000-2003 | 2004-2007 | 2008-2011 | 2012-2015 | 2016-2019 | 2020-2023 |
---|---|---|---|---|---|---|
阿公岩選區 | ||||||
筲箕灣選區 | 筲箕灣選區 | |||||
愛秩序灣選區 | ||||||
註:以上主要範圍尚有其他細微調整(包括編號),請參閱有關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地圖及條目。
參看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見明代地方志《粵大記》已標有「稍箕灣」
- ^ 2.0 2.1 題目: 「英雄被困筲箕灣,問君何日到中環」是否形容塞車?. 俗語趣談齊齊講 (香港電台) (中文(繁體)).[永久失效連結]
- ^ 筲箕灣每年數據摘錄. 香港天文台. [January 1,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9).
- ^ 筲箕灣月最高氣溫 (攝氏度). 香港天文台. [January 1,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9).
- ^ 筲箕灣月平均日最高氣溫 (攝氏度). 香港天文台. [January 1,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9).
- ^ 筲箕灣月平均氣溫 (攝氏度). 香港天文台. [January 1,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9).
- ^ 筲箕灣平均月最低氣溫 (攝氏度). 香港天文台. [January 1,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9).
- ^ 筲箕灣月最低氣溫 (攝氏度). 香港天文台. [January 1,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9).
- ^ 9.0 9.1 筲箕灣魚市場簡介及歷史 (PDF) (第11期). 魚類/蔬菜統營處簡訊. 2011年12月.
- ^ 香港歷史博物館:紅香爐與紅香爐天后廟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6-04-24.
延伸閱讀
- 黃佩賢(2005年)。漁村今昔—筲箕灣的變遷。載於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考察香港-文化歷史個案研究》(241-261頁)。香港:三聯。ISBN 9789620424717。
|
|
![]() | 西灣河 | 愛秩序灣 | 鯉魚門 | ![]() |
![]() | 亞公岩 | |||
| ||||
![]() | ||||
柏架山 | | 白沙灣(杏花邨) |
#
- 1874年香港
- 1900年香港
- 1911年香港
- 1933年香港
- 1945年香港
- 1949年香港
- 1955年香港
- 1956年香港
- 1957年香港
- 1964年太平洋颱風季
- 1964年香港
- 1966年香港
- 1967年香港
- 1976年香港
- 1982年5月29日香港暴雨
- 1982年香港
- 1985年香港
- 1986年香港
- 1988年香港
- 1992年香港
- 1997年香港
- 2003年香港
- 2004年香港
-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香港區火炬接力
- 2010年香港
- 2012年11月香港
- 2014年香港解款車遺落錢箱案
- 2015年9月香港
- 2015年香港
- 2016年香港
- 2017年香港
- 2018年
- 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疫情相關安排
- 2020年香港
- I·UniQ
- I·UniQ 譽·東
- I·UniQ 譽都
- L Cinema
- SIL
- 七姊妹 (香港)
- 三家村 (九龍)
- 上官小寶
-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大廈
-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
- 中環 (選區)
- 中環及灣仔繞道
- 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
- 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
- 中華汽車 (香港)
- 中西區 (香港)
- 九龍巴士意外列表
- 亞拔高比報告
- 仁濟醫院 (香港)
- 佐敦道碼頭
- 何明華 (主教)
- 余少華 (香港)
- 佳宝食品超級市場
- 信和廣場
- 健康村
- 元創方
- 八珍甜醋
- 冠榮車行
- 劉桂芳
- 北角政府合署
- 十年 (2015年電影)
- 協成行
- 南亞路德會
- 南區 (香港)
- 南豐新邨
- 友邦廣場
-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中的人鏈活動
-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期間的相關行動
-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過程 (2021年6月)
- 古惑仔角色列表
- 古董電扇博物館
- 史蜜夫糖果廠
- 史超域
- 司徒惠
- 吳明德
- 呂樂
- 和義堂
- 唐季禮
- 唐樓
- 商務印書館(香港)
- 啟德環保連接系統
- 啟業巴士總站
- 喜雅
- 嘉禾院線
- 嘉諾撒書院
- 土瓜灣
- 土瓜灣站
- 坪石公共運輸交匯處
- 城巴
- 城巴20線
- 城巴529線
- 城巴592線
- 城巴780線
- 城巴788線
- 城巴8X線
- 城巴97A線
- 城巴機場快線
- 城市花園
- 大昌集團
- 大潭水塘
- 大潭童軍中心
- 大潭郊野公園
- 大潭郊野公園(鰂魚涌擴建部份)
- 大老山隧道
- 天后 (香港)
- 天與地 (無綫電視劇)
- 太古站
- 太安樓
- 太安街
- 安達臣道發展計劃
- 家園便利店
- 容国团
- 富臨生日宴群組
- 寶文街8號
- 寶血女修會
- 將軍澳綫
- 將軍澳隧道巴士轉乘站
- 小一學校網
- 居者有其屋計劃
- 屯門海戰
- 山翠苑
- 山邊台
- 市區改善計劃
- 希慎廣場
- 師奶MADAM
- 康山花園
- 廖啟智
- 廣安銀行
- 張保仔
- 張偉基 (香港)
- 張達明 (演員)
- 強烈熱帶風暴林茵 (1981年)
- 彩雲巴士總站
- 徙置事務處
- 必列啫士街街市
- 快線周報
- 思健學院
- 恆河餐廳
- 愛秩序灣 (選區)
- 愛秩序灣綜合服務大樓
- 愛秩序街
- 慈幼
- 慈幼學校
- 慈幼英文學校
- 成報
- 拔萃男書院
- 新世界第一巴士
- 新世界第一巴士事故總覽
- 新世界第一巴士事故總覽
- 新光酒樓集團
- 新十字型大廈
- 新報 (香港)
- 新巴720A、720P、720X線
- 新巴84線
- 新巴8P線
- 新巴8號線
- 新馬師曾
- 新馬師曾家族爭產事件
- 方奕輝
- 方樹泉
- 方潤華
- 方育平
- 旭輝臺
- 明星海鮮酒家
- 明星海鮮酒家(集團)
- 星光實業
- 曾壽超
- 曾近榮
- 杜本文
- 東區 (香港)
- 東區區議會
- 東區海底隧道
- 東周刊
- 東華三院
- 東華三院教育服務
- 東華三院方樹泉社會服務大樓
- 東角
- 林國璋
- 林希靈
- 林德祿
- 柴灣坳
- 柴灣站公共運輸交匯處
- 栢蕙苑
- 梁國雄
- 梁詠詩
- 楚留香酒樓
- 業餘無線電組織列表
- 樂融軒
- 模範邨
- 欣景花園
- 歐陽偉豪
- 民安隊少年團
- 气死风灯
- 永泰地產
- 江艷珊
- 油蔴地小輪
- 洪永城
- 浩園
- 渣打香港馬拉松
- 港島北
- 港島北海濱長廊
- 溫碧霞
- 漁農自然護理署
- 灣仔北公共運輸交匯處
- 為食一條街
- 無間道
- 熱血公民
- 爆炸品處理課
- 牛頭角
- 牛頭角碼頭
- 猛獅NL系列巴士
- 理文商業中心
- 環翠商場
- 甲戌風災
- 白沙灣 (港島東區)
- 白沙灣炮台
- 社會工作者註冊局
- 秧歌舞事件
- 程介明
- 端午節 (華人)
- 第一手真相
- 筲箕湾镇
- 筲箕灣 (消歧義)
- 筲箕灣 (選區)
- 筲箕灣福德廟
- 紅磡
- 綠寶村
- 維多利亞公園
- 翠華餐廳集團
- 耀東邨及興東邨
- 聖保祿中學
- 聖十字架堂
- 聯英社
- 舒巷城
- 舒文 (音樂人)
- 英皇國際集團
- 茶果嶺村
- 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
- 莊士敦道炸彈襲擊電車案
- 莫桂蘭
- 華星冰室
- 萃華英文書院
- 葉啟榮
- 葡佔屯門
- 蔡彼得
- 藍田公共運輸交匯處
- 蛇船柴灣沉沒事故
- 街坊廚神
- 街坊福利會
- 街角樓
- 裕記食品
- 西園 (香港)
- 西灣河市政大廈
- 西灣河文娛中心
- 西灣河體育館
- 西環邨
- 西貢公路
- 調景嶺
- 謝月美
- 譚公廟道
- 變調
- 賽龍舟
- 起錨 (口號)
- 跑馬地紙盒藏屍案
- 輕軌運輸系統
- 逸樺園
- 過海隧道巴士112線
- 過海隧道巴士118線
- 過海隧道巴士307線
- 過海隧道巴士606P線
- 過海隧道巴士698R線
- 過海隧道巴士802線
- 過海隧道巴士N106線
- 郭富城
- 郭志聰
- 郭立椿
- 鄭錦滿
- 金華街 (香港)
- 银河广场
- 阮品強
- 阿公岩 (選區)
- 阿公岩村
- 阿公岩村道
- 阿公岩道
- 陳英麟
- 陳鴻平
- 陶大宇
- 陸智夫
- 電度表
- 青木朝郎建設
- 順峰順水
- 颱風哈爾 (1985年)
- 颱風溫黛 (1962年)
- 颱風莎莉 (1964年)
- 養和醫院
- 香島道
- 香港2006年2月
- 香港2006年7月
- 香港2007年4月
- 香港2007年5月
- 香港2010年7月
- 香港20世紀初歷史
- 香港4號幹線
- 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
- 香港中央圖書館
-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列者士街會所
- 香港之路
- 香港交通
- 香港人口
- 香港保衛戰
- 香港保護兒童會
- 香港公共圖書館
- 香港公共屋邨
- 香港公共屋邨列表
- 香港公園列表
- 香港割讓
- 香港半直通巴士路線
- 香港博物館列表
- 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
- 香港圍村
- 香港圖書館列表
- 香港地方列表
- 香港基督少年軍
- 香港填海工程
- 香港大事記
- 香港天后廟列表
- 香港女童軍總會
- 香港家庭福利會
- 香港小型巴士
- 香港島專線小巴66、68線
- 香港島巴士路線列表
- 香港已停辦學校列表
- 香港已取消巴士路線列表
- 香港已消失海灣
- 香港已結業戲院列表
- 香港巴士路線編號
- 香港市政大廈
- 香港平房區
- 香港循環巴士路線
- 香港戲院列表
- 香港房屋協會
- 香港數碼地面電視廣播
- 香港數碼聲音廣播
- 香港日佔時期地名列表
- 香港明愛
- 香港歷史博物館
- 香港洪聖廟列表
- 香港漁業
- 香港澳門米芝蓮星級餐廳列表
- 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 香港特色街道名稱
- 香港私人屋苑列表
- 香港藝術中心
- 香港語文
- 香港資助出售房屋列表
- 香港賽馬會診療所
- 香港過海隧道巴士路線
- 香港避風塘
- 香港郵政局列表
- 香港鄉村列表
- 香港鐵路運輸
- 香港電影資料館
- 香港電話號碼
- 香港電車有限公司
- 香港電車車站列表
- 馬坑邨
- 馬坑邨公共運輸交匯處
- 馬山村
- 馬時亨
- 魔鬼山
- 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
- 鯉魚門公眾騎術學校
- 鯉魚門軍營
- 鯉魚門(三家村碼頭)巴士總站
- 鰂魚涌海濱花園
- 鹹田 (西貢)
- 麥理浩
- 黃色經濟圈
- 黃角咀
- 黃雀行動
- 龍德苑
- 龍虎山雙屍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