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淙斌(1939年10月14日-),上海人,中國氣候學家,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南京大學教授,國際START全球變化東亞區域研究中心主任,「973」項目「中國生存環境演變和北方乾旱化趨勢預測研究」和「北方乾旱化和人類適應」首席科學家。
生平
196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氣象系,1967年中國科學院研究生畢業。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6年5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七屆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第七屆委員會,他當選為副主席[2][3]。
參考文獻
| | 生物學地學部 | | | 地學部 | 1980年 | | | 1991年 | | | 1993年 | | | 1995年 | | | 1997年 | | | 1999年 | | | 2001年 | | | 2003年 | | | 2005年 | | | 2007年 | | | 2009年 | | | 2011年 | | | 2013年 | | | 2015年 | | | 2017年 | | | 2019年 | | | 2021年 | | | | | |
| | 2006年5月-2011年5月 | | 名譽主席 | | | 主席 | | | 常務副主席 | | | 副主席 | | | 常務委員 | | | 書記處第一書記 | | | 書記處書記 | | | 榮譽委員 | | | 顧問 | | |
| | 2011年5月-2016年6月 | | 主席 | | | 常務副主席 | | | 副主席 | | | 常務委員 | | | 書記處第一書記 | | | 書記處書記 | | | 榮譽委員 | | | 顧問 | | |
| | 歷史 | | 100px | | 教學 | | | 研究 | 實驗室 | - 固體微結構物理
- 計算機軟體新技術
- 現代配位化學
- 醫藥生物技術
- 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
- 內生金屬礦床成礦機制研究
| | 學術 | | | | 影響 與服務 及應用 | | | 人物 | 校長 | 中央大學及其前身 | 繆荃孫(三江師範學堂總稽查) → 陳三立(三江師範學堂總稽查) → 李瑞清(兩江師範學堂監督) → 江謙(南京高等師範學校) → 郭秉文(南京高師、東南大學) → 張乃燕(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中央大學) → 朱家驊(中央大學) → 羅家倫(中央大學) → 顧孟余(中央大學) → 蔣中正(中央大學) → 吳有訓(中央大學) → 周鴻經(中央大學) | | 金陵大學及其前身 | 見 | | 南京大學 | | | | 黨委書記 | | | 學術 | 知名學者 | |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 人文社會學科資深教授 | | | 人文社會學科榮譽資深教授 | | | | 校友 | | | | 學校 組織 | | | 附設 機構 | 獨立學院 | | | 現今附屬及實驗學校 | | | 史上附屬及實驗學校 | | | 附屬醫院 | | | 設計院 | - 南京大學都市計畫設計研究院
- 南京大學建築規劃設計研究院
| | 各類企業 | | | | 建築 風物 | 校園·環境 | | | 現址 | | | | | | | | | 舊址 | 南京舊址: 四牌樓,丁家橋(農學院、醫學院),牛首山麓(抗戰前建設,未完工) 抗戰時期:重慶沙坪壩(抗戰時期主校區)、柏溪(一二年級新生校區),成都華西壩(醫學院及農學院畜牧獸醫學系,後遷步後街) | | | 校園 文化 | 史上社團 | - 教授會(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會 國立東南大學教授會 中央大學教授會)
- 學生自治會(南京高師學生自治會 東南大學學生自治會 中央大學學生自治會)
- 南高史地研究會
- 潛社
| | 其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