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賢康

竇賢康(1966年1月),生於安徽泗縣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巴黎第七大學博士,空間物理學家,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2016年12月起任武漢大學校長、黨委常委,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生平

  • 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 1989年10月至1993年6月在法國巴黎第七大學學習,獲碩士、博士學位。1993年6月至1995年2月在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
  • 1995年3月——2016年12月曆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系副主任兼黨總支副書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常務副院長兼黨總支書記、執行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助理、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等職,第十屆安徽省委委員。
  • 長期從事中高層大氣理論、觀測與實驗綜合研究。帶領團隊獨立自主研製了Mie-Rayleigh-Na螢光雙波長雷射雷達和車載都卜勒測風雷射雷達兩種先進的實驗系統,並建立了相應的觀測基地,在國內首次利用雷射雷達實現對流層以上中高層大氣的風場觀測,為中高層大氣動力學研究奠定重要基礎。基於自主研發設備設計觀測試驗,在中層頂區域大氣動力學和光化學等領域的研究取得了系統性和創新性成果,發現中層頂複雜變化與電離層和低層大氣波動之間的對應關係。在JGR等國際權威SCI刊物上發表論文100餘篇,SCI論文總引用800餘次,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9項。2013年起,任中國科學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主任,建立了中高層大氣研究團隊,其中包含3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和1名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2009年獲得中國教育部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獎。竇賢康團隊代表性成果5-35公里車載都卜勒測風雷射雷達獲得201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另一成果量子上轉換測風雷射雷達獲2017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特別金獎。
  • 2016年12月調任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是武漢大學建校百年以來第四位皖籍校長(前三位分別是國立武昌中山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徐謙,1933年至1945年擔任國立武漢大學校長的化學家王星拱教授和1988年至1992年擔任武漢大學校長的數學家齊民友教授),也是第二位出任武漢大學校長的空間物理學家(第一位是1997年至2003年擔任武大校長的侯傑昌教授)。2017年竇賢康當選中科院地學部院士後,也成為1949年以後武漢大學第一位在理學領域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校長(1928年7月--1938年4月擔任國立武漢大學建築籌備委員長的地質學家李四光教授1955年當選首批中國科學院院士)。

參考文獻

教育職務
前任:
李曉紅
武漢大學校長
2016年12月-
繼任:
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