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警總團

財政部稅警總團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宋子文組建的一支軍事武裝護衛團體。

財政部稅警總團歷史

1929年,財政部長宋子文用每年攤還八國銀行團借款鹽稅餘款,在江西九江建立兩個稅警總隊,總隊長分別是:趙君邁、古鼎華

1930年,稅警總團在上海成立,總團部設於徐家匯,總團長溫應星,曾錫圭任參謀長。下轄三個分團:

  • 第一分團:駐徐家匯。團長趙君邁
  • 第二分團:駐南翔。團長古鼎華(保定軍校第八期)
  • 第三分團:駐閘北。團長張遠南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宋子文的妻兄

1931年,王賡接任總團長。1932年初以第5軍第88師獨立旅名義參加一二八事變抗戰。淞滬停戰協定簽訂後,稅警總團調離上海,駐蘇北兩淮地區。「王賡投敵案」(1932年6月30日王賡被軍法處判了兩年六個月的有期徒刑[1])後,莫雄接任第三任總團長。莫雄在宋子文和納粹德國顧問團的支持下,在海州郊區建立了一個軍官隊和軍事總隊,輪流抽調軍官、士兵,加強射擊訓練。1932年10月,孫立人就任稅警總團新組建的第4分團團長駐清東。

1932年12月,溫應星復任第四任總團長,此時稅警總團有四個團及十個獨立的步兵營。1933年4月,宋子文辭去財政部長職務,孔祥熙繼任,掌控稅警總團。

1936年軍事委員會接管稅警總團,駐徐州的第二師師長黃杰中將調任總團長,各個獨立步兵營組編為第5分團和第6分團,團長由桂永清從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介紹任職。1937年淞滬會戰,稅警總團配屬張治中第九集團軍:

  • 副總團長梁愷(黃埔一期)
  • 第一支隊:司令何紹周(副總團長兼)
    • 第1團
    • 第2團
    • 第3團
  • 二支隊:司令王公亮(副總團長兼,黃埔一期)
    • 第4團
    • 第5團團長丘之紀(黃埔三期)
    • 第6團團長鍾寶勝

淞滬會戰後,稅警總團因傷亡巨大,從原有的6個步兵團另2個獨立步兵營,縮編為四個團,再以稅警總團的補充團和河南師管區的新兵予以充實。1938年1月稅警總團調往陝西寶雞整訓。稅警總團同二十五師合編為第八軍黃杰中將任軍長。1938年初根據蔣介石侍從參謀部代電及機密甲188號令「稅警總團改為陸軍第四十師,以黃杰兼任師長,編制為三團制,歸第八軍指揮。」經費由軍委會軍需署向財政部領取。所轄三個步兵團番號依次為第235、236、237團。稅警總團歷史終結。第八軍下轄的黔軍出身的中央旁系第102師,有原稅警總團編餘的一個步兵團調入。徐州會戰撤退階段,黃杰率第八軍和臨時配屬的第24師、第187師在碭山商丘一帶阻擊日軍西進。第八軍兩個師下屬6個步兵團在撤到商丘時僅餘6個營。黃杰被撤職查辦,第八軍撤編,第102師則劃歸第4軍。胡宗南推薦羅歷戎就任第40師師長,但該師已被第74軍軍長俞濟時整編為2旅4團制(第235、236、239和240團),2位旅長分別為方日英和廖齡奇。1938年8月,任師長不到兩個月的羅歷戎被迫調離,第40師由第74軍軍長俞濟時兼任師長,實際負責的是副師長李天霞。1938年秋,雜牌詹忠言調來當師長,陳式正為副師長,吳祺英為參謀長。參加武漢會戰,在南潯線阻擊日軍。1938年12月初,第40師被編入第29軍建制,駐江西東鄉,旅部撤銷,四團制又被改為三團制,其中240團改為補充團。1938年12月24日顧祝同在電報中稱:「第40師與第29軍軍長陳寶安未有深切關係,以致人事發生隔閡,若勉強編成建制,部隊必難發生良好之戰鬥力。」該師成為第三戰區的獨立師。1939年2月,第40師編入第25軍建制,詹忠言升任第25軍副軍長併兼任第40師師長。1939年7月,該師原副師長陳式正調回第58師任副師長,方日英升任副師長。1939年12月,冬季攻勢作戰。戰後,第25軍副軍長詹忠言不再兼任第40師師長,師長一職由副師長方日英接任,而副師長由40師下屬第118團團長陳士章升任。隨後,40師便駐紮在皖南貴池一帶與日軍對峙。至1940年底,第40師基本都是在皖南一帶與日軍作戰。1940年12月,40師換防至後方皖南涇縣一帶。1941年1月參加「皖南事變」。後參加了皖南作戰、浙贛會戰、粵贛邊區作戰、贛西追擊作戰。[2]

1938年12月財政部長孔祥熙於湖南長沙重新組建了鹽務總局緝私總隊,孫立人任總隊長,轄6個大隊。駐防貴州,在滇黔邊區擔任剿匪工作,另外有一部分部隊用於保護鹽場。後孫立人又升任財政部緝私處副處長,並且繼續任鹽務緝私總隊總隊長。財政部緝私總團在1940年11月又恢復了過去稅警總團的番號。1941年11月,孫立人指揮的稅警總團其中3個團又改編為新編第38師。1942年4月入緬參戰。新38師撤退到印度前的大約有四千餘人。1942年秋,新38師和後來輾轉進入印度的新22師被調往印度蘭姆伽,改編為中國駐印軍。而後調鄭洞國來印度,成立新一軍,下轄新22師和新38師。1944年5月,新22師脫離新一軍編制,並與第14師和50師合編為新六軍,而新一軍則編入新30師,原新38師師長孫立人升任新一軍軍長。1945年6月,新一軍空運回國。日本投降後進入廣州受降。[3]

兩淮稅警總團

1938年由於兩淮鹽場停產,鹽運中斷,中華民國財政部報經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批准,把兩淮鹽務局各區隊分散的稅警武裝,集中編成第八軍游擊隊。首任司令原兩淮稅警局長曾錫圭。後來受到江蘇省主席韓德勤的排擠,第八軍游擊隊司令由89軍軍長兼江蘇省保安司令李守維接任。1938年冬,黃埔一期的第88師副師長陳泰運任魯蘇戰區第八游擊司令。1939年春陳泰運上報財政部後將第八軍游擊隊改名兩淮稅警總團。

1940年5月,軍委會下令組建長江下游挺進軍總指揮部,陳泰運中將任總指揮,兼任淮南行署主任、兩淮稅警總團團長。1940年黃橋事變前,黃逸峰代表陳毅,斡旋陳泰運、李明揚兩部與新四軍組建「聯抗」。黃橋事變中,坐視魯蘇戰區副司令長官韓德勤部全軍覆沒。

1944年後,陳泰運和「聯抗」的分歧加劇,陳泰運撤換了與「聯抗」關係親密的部下,嚴命兩淮稅警總團各部與新四軍保持距離。1944年8月17日,稅警總團與駐時堰的汪偽軍聯合襲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聯抗」部隊,「聯抗」參謀長李華犧牲。1944年9月22日至10月31日,新四軍葉飛部發起作戰,日軍旅團長山本率2000餘日偽軍由姜堰、曲塘分路增援陳泰運部,均被新四軍擊退。稅警總團傷亡上千,俘1300餘人,攻克據點19處。新四軍傷亡營以下指戰員313人。向新四軍投降數百,近千官兵逃往泰州投降日軍,改編為汪偽第二十五軍。陳泰運率300餘人突圍,駐溱潼鎮。1945年7月被蔣介石任命為蘇北挺進軍中將司令。參謀長包毅。

1945年日本投降後,陳泰運奉命率部接管南京。稅警總團因通共嫌疑,被解散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一軍。陳泰運掛職第71軍副軍長。[4]

參考文獻

  1. ^ 「淞滬之戰中真假王賡「投敵」事件」,《文匯報》,2020-8-14
  2. ^ 武月星主編 (編). 《中國抗日戰爭史地圖集》. 北京: 中國地圖出版社. 1995.
  3. ^ 李怡. 抗戰畫史. 台北: 力行書局. 1969.
  4. ^ 劉鳳瀚著,《國民黨軍事制度史》,2008年9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第2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