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自由主義
政治系列 |
自由主義 |
---|
發展
自由主義思想歷史
古典自由主義歷史 |
區域
全球自由主義
歐洲自由主義 美國自由主義 各國自由主義 |
宗教自由主義
基督教 · 伊斯蘭教 · 猶太教
|
組織
自由主義政黨
國際自由聯盟 國際自由青年聯盟 (IFLRY) 歐洲自由民主改革黨 (ELDR) 歐洲自由民主聯盟 (ALDE) 歐洲自由青年聯盟 (LYMEC) 亞洲自由民主聯盟 (CALD) 非洲自由聯盟 (ALN) 拉丁美洲自由聯盟 (Relial) |
|
政治意識形態 |
---|
系列條目 |
思想流派 |
政治光譜 |
統治體制 |
|
社會自由主義(英語:Social liberalism),又稱新政自由主義(英語:New Deal liberalism)、現代自由主義(英語:modern liberalism)、左翼自由主義(德語:Linksliberalismus)或福利自由主義(英語:welfare liberalism)是一種偏向社會公平及經濟干預的自由主義,接近社會民主主義及進步主義,其學說在經濟上採取凱恩斯主義的消費經濟學,強調政府干預市場經濟;社會哲學上它看重公平多於效率,主張發展福利主義和社會規劃。社會自由主義總是與福利國家相聯繫。
歷史
在英國,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一群被稱為「社會自由主義者」的思想家提出反對自由放任的古典自由主義的主張,主張國家干預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將個人自由視為只有在有利的社會環境下才能實現的自由,屬於中間偏左的政治思想。在羅斯福新政之後,其新政思想結合更早以前的帶社會主義色彩的自由主義,在後來體系化後,即成為社會自由主義。二戰後社會自由主義運動常與和工人階級、工會運動聯繫在一起,代表人物是托馬斯·希爾·格林。
主張
- 作為自由主義的一個分支,社會自由主義主張社會必須保護所有公民的自由和機會。
- 社會自由主義者主張自由市場與福利主義並行,即在自由的市場競爭的前提下,政府進行適當的干預與監督。社會自由主義者主張的是對最低工資和標凖工作時間的立法、自由組織工會的權利、失業與健康保險,為所有人改善並提供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等。
- 在此過程中,它接受一些經濟事務上的限制,例如與經濟壟斷和監管機構作鬥爭的反托拉斯法或旨在確保所有人的經濟機會的最低工資法。它還期望合法政府在稅收的支持下提供基本水平的福利、工作、健康和教育,目的是使人們的才能得到最好的利用,除了捍衛公共利益之外,還能夠防止革命。
- 社會自由主義既拒絕了最極端的資本主義形式,又拒絕了社會主義流派的革命分子,而是強調所謂的「積極自由」,試圖通過政府管制來增強社會中窮人和弱勢社群的「積極自由」。
- 支持具國際主義色彩的外交政策,以保護及推廣人權,並支持有效的多邊主義及國際合作。
- 贊成現世主義和開放社會政策,雖然在這方面程度不盡相同,但皆支持LGBT權利、性別平等和女性自主生育權,部分容許供消遣用的藥物如大麻等,但或會因為政治上的考量而反對。
- 支持移民和多元文化政策,消除種族歧視,以及訂立嚴格的環境保護的法規。[1]
政黨
歐洲
在歐洲的社會自由主義絕大多數是中小型中間偏左或中間派政黨。曾和議會多數黨合作的例子包括英國的自由民主黨,荷蘭的民主66和丹麥社會自由黨。在歐洲大陸政治中,社會自由主義被納入歐洲議會的「復興歐洲」組織,這是議會中的第三大組織。
美國
在美國,社會自由主義一詞用於將其與古典自由主義或自由放任主義區別開來,其中古典自由主義影響美國早期一百多年的政治和經濟思想,直到經濟大蕭條和羅斯福新政,社會自由主義才逐漸發揮影響力,並成為民主黨的主流。自巴拉克·歐巴馬就任總統後社會自由主義在美國的影響力達到巔峰,以民主黨眾議院議長蘭茜·佩洛西為首的國會議員,全力支持包括「健保改革」、「移民改革」等議案,同時他們也支持「開放」的社會政策。[2]
加拿大
加拿大自由黨推崇社會自由主義,其中以擁護個人自由、包容的多元價值觀,樂於接收移民和推動社區種族共融,擴大徵收碳稅範圍、加速發展清潔能源產業等,以及實現《巴黎協議》減排目標是該黨的政策。[3]
參見
註解
^ 註解1:由於中文裡的新自由主義主要指自由市場經濟的neoliberalism,因此本文採用使用頻率第二的「社會自由主義」來稱呼此處所稱之new liberalism。
參考文獻
- ^ Social liberalism. Wikia. [2020-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5) (英語).
- ^ 張鐵志:美國民主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端傳媒. [2020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5) (中文(繁體)).
- ^ 加拿大2019聯邦大選 主要政黨政策比較. 大紀元. [2020-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5) (中文(繁體)).
外部連結
- 崔之元:〈自由社會主義與中國的未來〉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