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州是中國南北朝到明朝的一個州。
南北朝時北齊設置西汾州,577年,北周滅北齊,改稱石州。治所在離石縣。607年,隋朝郡制施行,石州改為離石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為石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為昌化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石州。舊領五縣,戶三千七百五十八,口一萬七千四百二。天寶時,戶一萬四千二百九十四,口六萬六千九百三十五。領離石縣、平夷縣、定胡縣、臨泉縣、方山縣。地處三川河、湫水河流域。
元代屬冀寧路。明代屬太原府。洪武初廢州治離石縣,改為散州。隆慶元年更名永寧州,萬曆二十三年五月(1595年)屬汾州府[1]。
- 唐朝石州刺史
- 王儉(618年—619年)
- 劉季真(620年)
- 董剛(貞觀年間)
- 王師忠(635年—641年)
- 李道素(貞觀年間)
- 杜正倫(貞觀末年)
- 李元名(649年—669年)
- 陸仁儉(683年—687年)
- 裴大感(武周時)
- 劉穆之(712年)
- 雲遂(713年)
- 崔琨(開元年間)
- 盧見象(開元年間)
- 吳仁歡(765年—766年)
- 元韶(795年之前)
- 盧肅(貞元年間)
- 李友諒(貞元年間)
- 武昭(820年)
- 康某(822年之前)
- 石雄(會昌初年)
- 王鄴(唐昭宗時)
- 楊守業(唐昭宗時)
- 李存進(906年—907年)
註釋
參考資料
| | | | | | | | | | | | 注釋 | | 注1:列出後梁 龍德三年( 923年)、後唐 清泰三年(936年)、後晉 天福十一年( 946年)、後漢 乾祐三年(950年)、後周 顯德六年(959年)各政權實領的節度使及府、州、軍。曾置後廢、改名、改隸他區或為他國勢力所佔領者,於字中以劃線表示。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節度使、府、州,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在前標明曾用名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