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州,中國南北朝時設置的州。
西魏廢帝二年(553年)平蜀,次年改青州為眉州,治所在通義縣(北周改安樂縣,後改齊通縣,隋名廣通,復名通義,宋改眉山縣。今四川省眉山市)。隋朝大業初年廢。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復置。下轄通義縣、隆山縣(先天元年改為彭山縣)、青神縣、丹稜縣、洪雅縣、南安縣(今四川省夾江縣木城鎮,武德五年省)。天寶、乾元時曾改通義郡。轄境相當今四川省眉山、彭山、丹稜、洪雅、青神等縣地。
宋朝時,屬成都府路。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州治眉山縣入州。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降為縣,十三年(1380年)復升為州,治據今眉山縣。直隸四川布政司[1]。清朝時,屬四川省。1913年廢州為眉山縣。
- 唐朝眉州刺史
- 李普定(武德年間)
- 杜德致(武德年間)
- 徐正則(武德年間)
- 錢九隴(貞觀初年)
- 鄭筠(貞觀年間)
- 裴思莊(638年)
- 劉英(644年)
- 劉辟惡(650年—653年)
- 徐敬業(682年)
- 馮元常(684年)
- 李義節(武周時)
- 蘇味道(神龍初年)
- 韋岳(唐睿宗時)
- 韋皛(開元初期)
- 馬正會(開元前期)
- 崔景(731年)
- 趙冬曦(733年)
- 裴楚璧(開元年間)
- 通義郡太守
- 李岑(唐肅宗、唐代宗時)
- 崔廣(唐代宗時)
- 岑臾(唐代宗時)
- 李滈(建中末年)
- 韋袞(貞元初期)
- 姜荊寶(貞元年間)
- 裴察(貞元年間)
- 崔玄亮(元和年間)
- 鄭某(元和年間)
- 李自昌(元和年間)
- 穆某(開成年間)
- 裴鎰(844年)
- 李某(大中、咸通年間)
- 崔亞(大中、咸通年間)
- 高仁厚(882年—884年)
- 宋挺(光啟年間)
- 山行章(888年—889年)
- 徐耕(891年)
- 馮涓(大順年間,未任)
- 周德權(乾寧年間)
- 王宗侃(乾寧年間)
- 王宗弼(乾寧年間)
- 王宗翰(唐昭宗時)
- 張琳(900年)
- 張勍(唐末)[2]
注釋
- ^ 《明史·志第十九·地理四》東川軍民府......眉州元屬嘉定府路。洪武九年四月降為縣,仍屬嘉定州。十三年十一月復為州,直隸布政司......
- ^ 《唐刺史考全編》
外部連結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眉州部》,出自蔣廷錫《古今圖書集成》
| | | | | | | | | | | | 注釋 | | 注1:列出後梁 龍德三年( 923年)、後唐 清泰三年(936年)、後晉 天福十一年( 946年)、後漢 乾祐三年(950年)、後周 顯德六年(959年)各政權實領的節度使及府、州、軍。曾置後廢、改名、改隸他區或為他國勢力所佔領者,於字中以劃線表示。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節度使、府、州,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在前標明曾用名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