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州,中國古代的州。
北魏天興四年(401年)以鄴行台所轄六郡(魏郡、陽平、廣平、汲郡、頓丘、清河)改設為相州,位於河南北部安陽市一帶和臨漳縣。州治在安陽(今河南省安陽市)。
北周末,楊堅平定相州總管尉遲迥之亂,毀舊鄴城,遷相州於安陽(今河南省安陽市南郊)。隋代又北移到今安陽市。金、元、明、清為彰德府。安陽市所轄彰德府城即為新鄴城。
刺史
- 唐朝相州刺史
- 呂珉(618年—619年)
- 雙士洛(619年—621年)
- 房晃(621年)
- 獨孤徹(622年)
- 張道源(624年之前)
- 唐懿(武德年間)
- 李道彥(貞觀初年)
- 李厚德(631年)
- 李泰(636年—643年,遙領)
- 張亮(633年—637年)
- 杜某(貞觀年間)
- 侯莫陳肅(貞觀年間)
- 路德准(貞觀年間)
- 薛德充(貞觀年間)
- 鄭玄范(貞觀年間)
- 李貞(643年—653年)
- 許圉師(666年)
- 李惲(總章、咸亨年間)
- 李景恆(672年)
- 李貞(咸亨年間—683年)
- 楊德干(唐高宗末年)
- 陶大舉(688年)
- 弓志元(689年)
- 于敏直(武周前期)
- 來同敏(693年)
- 吉頊(698年)
- 房潁叔(聖歷年間)
- 獨孤思莊(武周時)
- 楊承緘(武周時)
- 源修業(武周時)
- 李玄挺(武周時)
- 宇文敞(武周時)
- 韋嗣立(706年)
- 裴懷古(707年)
- 柳沖(唐中宗時)
- 采泰眷(唐中宗時)
- 尹正義(709年)
- 宋璟(709年—710年)
- 王希俊(710年)
- 屈突季將(景雲年間)
- 張說(713年)
- 徐孟嘗(開元初年)
- 賀蘭務溫(721年之前)
- 竇思仁(721年—723年)
- 徐知仁(724年之前)
- 崔玄同(725年)
- 李暢(730年,未任)
- 鄭溥(開元年間)
- 李擇言(開元年間)
- 崔珪(開元年間)
- 王休名(開元年間)
- 王琇(開元年間)
- 桓臣范(開元後期)
- 侯莫陳涉(735年之前)
- 張嘉祐(737年—741年)
- 鄴郡太守
| - 薛嵩(757年—773年)
- 薛崿(773年—775年)
- 薛擇(775年)
- 李承昭(775年—776年)
- 田廷玠(大曆末年—782年)
- 吳子晁(貞元初年)
- 薛揖(貞元年間)
- 朱卨(貞元年間)
- 王澤(貞元年間)
- 李仲昌(807年—812年)
- 田融(813年—819年)
- 崔弘禮(819年—820年)
- 邢楚(821年)
- 王承林(821年—822年)
- 韓某(寶曆、大和年間)
- 樂從訓(888年)
- 王道堅
- 李某
- 朱希玉
|
注釋
參考資料
| | | | | | | | 京兆地區 | | | 中原地區 | | | 河東地區 | | | 西北地區 | | | 西南地區 | | | 北齊故地 | | | | |
| | | | | | | | | | | | 注釋 | | 注1:列出後梁 龍德三年( 923年)、後唐 清泰三年(936年)、後晉 天福十一年( 946年)、後漢 乾祐三年(950年)、後周 顯德六年(959年)各政權實領的節度使及府、州、軍。曾置後廢、改名、改隸他區或為他國勢力所佔領者,於字中以劃線表示。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節度使、府、州,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在前標明曾用名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