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州,中國南北朝時設置的州。
北周在今河南省信陽市設立申州。隋朝大業二年(606年),改申州為義州,大業三年(607年)改義州為義陽郡,治所在義陽縣(今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管轄五縣:義陽縣、鐘山縣、羅山縣、禮山縣、淮源縣。唐朝復為申州,屬淮南道,轄三縣:義陽縣、鐘山縣、羅山縣。宋朝屬於淮南西路,北宋初,申州先後改稱義陽軍、信陽軍,軍治所不變,轄信陽縣(義陽縣、鐘山縣合併)、羅山縣。
信陽沿革:
- 申州 577年-606年,618年-742年,757年-960年
- 義陽軍 960年-976年
- 信陽軍 976年-1277年
- 信陽州 1278年-1382年,1475年-1913年
- 信陽府 1277年-1278年
- 信陽縣 1382年-1475年,1913年-1998年
- 信陽專區 1952年-1970年
- 信陽地區 1970年-1998年
- 信陽市 1998年-
刺史
- 唐朝申州刺史
- 周寶(唐初)
- 胡演(634年—636年)
- 高士廉(637年)
- 龐廓(644年—646年)
- 趙方海(貞觀年間)
- 爾朱義琛(貞觀、永徽年間)
- 李素節(659年—666年)
- 長孫渙(唐高宗時)
- 陳元凱(唐高宗時)
- 竇義節(唐高宗時)
- 李融(685年—688年)
- 殷仲容(689年—694年)
- 竇思仁(武周末年)
- 祝欽明(706年)
- 王熊(景龍年間)
- 姚崇(711年)
- 裴趍玄(開元年間)
- 李尚詞(開元年間)
- 郭味丘(唐玄宗時)
- 義陽郡太守
| - 李鳳(大曆年間)
- 閻宷(建中初年)
- 李佐(建中年間)
- 張伯元(787年)
- 王徵(798年)
- 吳少陽(806年—810年)
- 殷彪(817年—819年)
- 盧拱(大和年間)
- 張又新(835年)
- 崔駢(843年)
- 陸紹(851年)
- 裴紳(855年)
- 崔揆(大中年間)
- 李當(873年)
- 盧槃(879年)
- 趙德諲(中和年間)
- 李珽
|
參考資料
| | | | | | | | | | | | 注釋 | | 注1:列出後梁 龍德三年( 923年)、後唐 清泰三年(936年)、後晉 天福十一年( 946年)、後漢 乾祐三年(950年)、後周 顯德六年(959年)各政權實領的節度使及府、州、軍。曾置後廢、改名、改隸他區或為他國勢力所佔領者,於字中以劃線表示。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節度使、府、州,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在前標明曾用名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