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路街道
江川路街道 | |
---|---|
街道辦事處 | |
| |
坐標: 31°00′41″N 121°24′48″E / 31.01125°N 121.4132°E | |
國家 |
![]() |
上級行政區 | 閔行區 |
建立 | 2000年10月 |
政府駐地 | 鶴慶路258號 |
村級區劃單位數 | |
政府 | |
• 辦事處主任 | (空缺) |
面積 | |
• 總計 | 30.27 平方公里(11.69 平方英里) |
人口 | |
• 戶籍人口(2011年) | 13.2萬人 |
• 常住人口(2011年) | 18.6萬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行政區劃代碼 | 31 01 12 001 |
郵政編碼 | 200240 |
電話區號 | +86 (0)21 |
毗鄰 | 閔行區馬橋鎮、顓橋鎮、吳涇鎮、奉賢區莊行鎮、南橋鎮 |
網站 | 江川社區 |
江川路街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閔行區下轄的一個街道辦事處,即原先的閔行衛星城。上海人習慣將江川路街道所轄區域稱之為「老閔行」,或直接稱作「閔行」。而大致以今北街居委會所轄區域為閔行老街,但隨著自1980年代起的改造和開發,閔行老街的歷史風貌已基本消失。面積30.27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3.2萬人。
歷史沿革
閔行,亦稱敏行[4],處於原上海縣的南界、原松江府的東北面[5],得名似與黃浦江在此水流湍急有關。因其地勢較高、不遭水患,傳有「三世修來住在閔行前」之諺[6][7]。該鎮至今已約500年;但從元延祐七年和至正三年分別建有洞真道院、度門寺及明洪武六年利用民居建立黃浦巡檢司署推斷,元末明初該地已具集鎮雛型,距今約近700年[8]。至清朝晚期,這裡已是商貿興盛之地。1928年市縣分治後,閔行鎮為上海縣首鎮,店鋪林立,市面繁榮,人稱「小上海」。1950年代,上海市開始建設閔行工業區;1980年代,閔行衛星城大開發,老鎮因此被拆毀[7],留下的項家老宅舊址、節孝坊等遺址,現均為閔行區文物保護單位[9]。在1991年新的閔行區建立後,原來的閔行鎮區域被對應稱為「老閔行」。2000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下發文件,批准撤銷華坪路、碧江路兩個街道辦事處,成立江川路街道辦事處[10]。
行政區劃
北街居委會、河東居委會、華江新村第一居委會、華江新村第二居委會、高華新村第二居委會、高華新村第三居委會、東風新村第一居委會、東風新村第三居委會、新閔新村居委會、滄源新村第一居委會、滄源新村第二居委會、滄源新村第三居委會、蘭坪新村第一居委會、蘭坪新村第二居委會、汽輪新村第一居委會、汽輪新村第三居委會、瑞麗新村居委會、電機新村第一居委會、電機新村第二居委會、電機新村第四居委會、電機新村第五居委會、紅旗新村居委會、紅旗新村第三居委會、紅旗新村第四居委會、紅旗新村第五居委會、紅旗新村第七居委會、昆陽新村第一居委會、昆陽新村第三居委會、鶴北新村第一居委會、鶴北新村第三居委會、鶴慶新村第一居委會、鶴慶新村第二居委會、紫藤新園居委會、富仕名邸居委會、紅旗新村第六居委會、安寧路第一居委會、鶴北新村第四居委會、金平新村居委會、南洋博士欣居居委會、好第坊文馨苑居委會、假日景苑居委會、合生城邦城第一居委會、合生城邦城第二居委會和合生城邦城第三居委會。
道路命名
江川路街道內1949年後新建的道路大多以雲南地名命名,例如江川路、劍川路[12]。此外,這些道路另有編號,其中單數道路為東西向,雙數道路為南北向。
- 一號路:江川路
- 二號路:華寧路
- 三號路:劍川路
- 四號路:臨滄路
- 五號路:景谷路
- 六號路:昆陽路
- 七號路:鶴慶路
- 十號路:瑞麗路
- 十二號路:蘭坪路
文物保護單位
江川路街道共有2處閔行區文物保護單位[13]:
臨滄路:節孝坊
新閔路:項家宅院
文物保護點
江川路街道共有16處閔行區文物保護點[14]:
臨滄路:積翠牌坊、八棱石井欄、崇德橋
建設路:李園舊址
新閔路:慕蓮精舍、清淨庵舊址、中孚化學製造染料廠股份有限公司閔行廠舊址
閔東路:亦廬舊址
華寧路:上海鍋爐廠舊址、上海重型工具機廠舊址
麗江路:閔行發電廠舊址
賓川路:電機新村舊址
江川路:上海汽輪機廠舊址、上海電機廠舊址、上海重型機器廠舊址
蘭坪路:閔行飯店
注釋
- ^ 例如上海公交徐閔線,稱其南端終點站在「閔行」。
參考文獻
- ^ 2021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闵行区.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1.
- ^ 《老闵行》. 萬方數據.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3).
- ^ 3.0 3.1 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街道网站>社区概况>人文历史. [2015-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4).
-
^ 郭經; 唐錦. 卷2《镇市》. 弘治《上海县志》. 上海市通志館. 1937: (影印明弘治本)23.
敏行市在十六保
- ^ 《松江府志·卷一》:上海縣在府東北……南至閔行鎮、華亭縣界七十二里
- ^ 顧翰《松江竹枝詞》:「春申江上浪滔天,劫火燒來斷水邊。妾苦今生修未到,郎家不住閔行前。」評註:傳有「三世修來住在閔行前」之諺,人以為無水旱之患也。庚申郡城失守,粵匪南北騷擾,獨不渡浦,而閔行果依然無恙,前言始驗。前人都務農最怕水旱,而居閔行則無憂。前人皆務農,最怕水旱之患,閔行無憂,故有是諺。
- ^ 7.0 7.1 人文历史. 上海市閔行區江川路街道辦事處. [2018-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6).
- ^ 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政府. 行政区域. 上海市闵行区地名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1: 23.
- ^ 市文廣影視局. 闵行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 2011-10-28 [2018-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2).
- ^ 时间的刻度 历史的脚步. 閔行報. 閔行報社. 2017-10-14 [2017-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4).
- ^ 2021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江川路街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1.
- ^ 閔行報社. 隐藏在闵行大街小巷的“秘密”,是该让你们知道了. [2019-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3).
- ^ 上海市閔行區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 闵行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要求责任告知函. [2019-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4).
- ^ 上海市閔行區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 闵行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要求责任告知函. [2019-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4).
![]() |
||
---|---|---|
前任: 碧江路街道 |
江川路街道 | |
前任: 華坪路街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