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
![]() 福建歷史系列條目 | ||||||||
---|---|---|---|---|---|---|---|---|
史前福建 曇石山文化 七閩 · 古閩人 · 閩越人 | ||||||||
閩越 334 BC – 111 BC 秦 閩中郡 222 BC – 209 BC | ||||||||
兩漢 揚州刺史部 會稽郡 | ||||||||
孫吳 揚州 會稽郡 會稽南部都尉 建安郡 | ||||||||
兩晉、南朝 揚州 江州 陳氏政權 550 – 564 閩州 557 – 564 豐州 建安郡 晉安郡 南安郡 | ||||||||
隋唐 江南道 嶺南道 江南東道 福建道 建州 泉州 (711年前) 閩州 福州 武榮州 泉州 (711年後) 漳州 汀州 長樂郡 建安郡 清源郡 漳浦郡 臨汀郡 福建觀察使 威武軍(王氏政權) 893 – 909 | ||||||||
閩 909 – 945 福州 長樂府 932 – 945 泉州 漳州 汀州 建州 鎮安軍 941 鎮武軍 941 – 943 鏞州 鐔州 殷 943 – 945 建州 鏞州 鐔州 威武軍(李仁達政權) 945 – 947 清源軍 949 – 978 泉州 南州 漳州 南唐 永安軍 945 – 956 忠義軍 956 – 976 吳越 威武軍 947 – 951,977 – 978 彰武軍 951 – 977 | ||||||||
兩宋 福建路 985 – 1278 福州 建州 泉州 漳州 汀州 南劍州 邵武軍 興化軍 建寧軍 建寧府 福安府 興安州 | ||||||||
元 泉州行宣慰司 福建等處行中書省 泉州分省 建寧分省 興化分省 泉州行中書省 江西等處行中書省 福建道宣慰司 江浙等處行中書省 福建平海等處行中書省 福建江西等處行中書省 亦思巴奚政權 1357 – 1366 | ||||||||
明 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1376 – 1646 南明 隆武政權 1645 – 1646 明鄭政權 1646 – 1680 | ||||||||
清 福建省 1647 – 1911 耿精忠政權 1674 – 1676 廈門英租界 1852 – 1930 鼓浪嶼公共租界 1902 – 1943 | ||||||||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福建省 1912 – 1949 閩南護法區 1918 – 1920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閩西特區 1930 – 1932 福建省 1932 – 1935 閩浙贛省 1932 – 1935 中華共和國 1933 – 1934 福州特別市 廈門特別市 閩海省 興泉省 龍汀省 延建省 現狀 1949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 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馬地區) |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析福州、撫州置,治所最初在「新羅古城」(今福建省上杭縣北某處,一說是在該縣臨城鎮九州村),後移治所至長汀縣(今屬福建省)。屬江南東道。天寶、至德間改名臨汀郡。《元和郡縣誌》汀州:「因長汀溪以為名。」轄境當今福建省武夷山脈以東,三明、永安、漳平、龍巖、永定等市縣以西地區。大曆後轄境東南部縮小,因為龍岩縣改屬漳州。
宋朝時,汀州屬福建路。北宋時常每歲秋冬,田事既畢,往往數十百為群,持甲兵旗鼓,往來虔、汀、漳、潮、循、梅、惠、廣八州之地,所致劫人穀帛,掠人婦女,與巡捕吏鬪格,至殺傷卒吏,則起為盜。[1]南宋時丘文通、晏彪等人於此發動農民起義。元朝屬福建道,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為汀州路。
唐朝汀州轄縣 | |
---|---|
736年 | 新羅縣[2]、長汀縣[3]、黃連縣[4] |
742年 | 新羅縣(改名龍巖縣)、長汀縣、黃連縣(改名寧化縣) |
768年 | 長汀縣(治所[5])、龍巖縣、寧化縣 |
777年 | 長汀縣[6]、寧化縣(龍巖縣改屬漳州,沙縣[7]來屬) |
884年 | 長汀縣、寧化縣、沙縣[8] |
- 唐朝汀州刺史
- 元自虛(開元年間)
- 臨汀郡太守
- 林披(唐肅宗、唐代宗時)
- 陳劍(769年)
- 鄭易(809年)
- 源寂(元和年間)
- 韓曄(815年—821年)
- 蔣防(824年)
- 張又新(827年)
- 牛僧孺(844年)
- 劉岐(大中年間)
- 孫瑝(870年—871年)
- 孫碧(咸通年間)
- 王緒(光啟年間)
- 鍾全慕(892年—907年)
- 汪武(900年,遙領)
參考文獻
- 張正田,《唐宋之際汀州轄區變動與汀江流域開發關係》,《唐史論叢》,第26輯,2018.2,頁112-129。
-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唐代卷》
- 《唐刺史考全編》
注釋
|
|
|
|
#
- 1358年
- 945年
- 三坊七巷
- 上水廖氏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 中国割据政权君主列表
- 中國君主陵墓列表
- 中華民國福建省二級行政區列表
- 乳源話
- 于桂客語
- 于都話
- 五華話
- 伊秉绶
- 伊紹鑒
- 伍正己
- 倫敦傳道會
- 傅連暲
- 傅雲龍 (明朝)
- 元成節
- 元朝民變
- 兴宁行政督察区
- 兴宁话
- 兴安州 (南宋)
- 冯延鲁
- 刘濬 (南汉)
- 劉國軒
- 劉稹
- 南安郡 (南梁)
- 南明内阁辅臣年表
- 南靖县
- 台灣佛教
- 台灣宗教
- 周晉
- 唐朝行政区划
- 四县话
- 四姓 (姓氏)
- 围龙屋
- 國民政府
- 土广东话
- 大溪乡 (龙岩市)
- 太乙救苦天尊
- 宁都话
- 定光佛廟
- 定光古佛
- 客家八音
- 客家山歌
- 客家文化
- 客家民系
- 客家流民拳
- 客家菜
- 客家裔臺灣人
- 客家话
- 客语方言
- 寧化伏虎禪師
- 尋烏話
- 尚之孝
- 岳震
- 平婆話
- 康詠
- 廣東漢樂
- 延祐經理
- 建州 (唐朝)
- 张用
- 张维 (南宋)
- 張恩選
- 彭大順
- 彰化市旅遊景點列表
- 彻里 (燕只吉部)
- 徐中行 (嘉靖進士)
- 徐人龙
- 循衡地區
- 慚愧祖師
- 懷遠話
- 掃墓
- 採茶戲
- 揭西話
- 文天祥
- 文天祥反攻江西之战
- 新客家廣播電台
- 新豐話
- 旗山老街
- 明平定闽广之战
- 明志書院
- 明朝浙閩民變
- 明清战争
- 曲江話
- 曹学佺
- 曾應遴
- 曾鲸
- 朱天麟
- 朱瑞鳳
- 朱瞻墡
- 朵儿只 (札剌亦儿人)
- 李文忠 (明朝)
- 李永茂
- 杨沂丰
- 杨洞潜
- 東河戲
- 松口戰鬥
- 林文察
- 林李成
- 林瑯仙
- 查文徽
- 梅县话
- 梅州客家山歌劇
- 梅州廣播電視台客家生活頻道
- 楊時 (宋朝)
- 殷 (五代十国)
- 民主公王
- 汀州客語
- 汀州府
- 汀州路 (臺灣)
- 汉剧 (客家)
- 江東嘉濟尊王
- 江東橋戰役
- 沐英
- 沙县小吃
- 泉州 (景云)
- 泉州 (隋朝)
- 法主真君
- 海山館
- 淡水福佑宮
- 清明
- 滕姓
- 漳州 (古代)
- 澎湖海战
- 熊和
- 熊尚初
- 熊开元
- 熊緯
- 王埜
- 王審知
- 王延喜
- 王延宗
- 王延翰
- 王彬 (宋朝)
- 王懿德 (道光進士)
- 王稷 (宋朝)
- 王继业
- 王继勋 (闽)
- 王觀國
- 王钫
- 瑞金話
- 白眉派
- 皮光业
- 盛國政
- 石城話
- 石民英
- 福佬
- 福州 (福建路)
- 福州历史年表
- 福建土楼
- 福建地理
- 福建政府
- 福建省 (1912年-1949年)
- 福建省 (中華民國)
- 福建省 (清朝)
- 福建省长汀第一中学
- 福建省长汀第二中学
- 福建等处行中书省
- 粵北客語
- 粵東系
- 粵西客語
- 練姓
- 羅榮 (長汀)
- 羊士諤
- 義寧陳氏
- 耿南仲
- 胡焯猷
- 臺灣人
- 臺灣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
- 臺灣客家語
- 臺灣明鄭時期
- 臺灣歷史
- 臺灣海峽兩岸關係史
- 臺灣義民信仰
- 臺灣話
- 舞麒麟
- 艾儒略
- 花朝戲
- 英德話
- 范树德
- 莲城县
- 董伯華
- 蘇弁
- 虔州
- 裴胄
- 觀音山 (新北市)
- 詔安客語
- 謝祥昌
- 许光达
- 许应龙
- 谢五十
- 豐州 (福建)
- 豐順話
- 賚塔
- 路振飛
- 连城县
- 遂川客家话
- 道明會
- 郑文宝
- 郑权 (唐朝)
- 鄞山寺
- 鄧惟恭
- 鄭成功
- 鄭經
- 釋善慧
- 銅鼓客語
- 銅鼓話
- 钟明亮
- 长乐郡 (唐朝)
- 閩中郡
- 閩南裔臺灣人
- 關捷先
- 闽南民系
- 闽国州县列表
- 阴那山
- 阿撒罕
- 陈亨容
- 陈友谅
- 陈岩
- 陳公博
- 陳敏 (南宋)
- 陳覺 (五代十國)
- 陳邦彥 (明朝)
- 陳顯達 (明朝)
- 陸河話
- 隘丁城
- 韓曄 (唐朝)
- 韩麟符
- 饒平客家語
- 饶平客家人
- 香港客家語
- 香港本土語言保育協會
- 馮協一
- 高僧信仰
- 麼个話
- 黃紹頗
- 黑风峒变乱
- 龔占鼇
- 𠊎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