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鄭屋邨

李鄭屋邨
Lei Cheng Uk Estate
Lei Cheng Uk Estate (full view and better contrast).jpg
概要
類型 租者置其屋計劃
地區  香港深水埗區
地址 長沙灣發祥街10號[1]
座標 22°20′N 114°10′E / 22.34°N 114.16°E
承建商 Logo of Hong Kong Housing Authority.svg 香港房屋委員會
入伙年份 1984年
1989年
1990年
技術細節
座數 10
其他資訊
單位數目 單位總數4,826伙[1]
當中有800個剩餘單位可出售(截至2021年9月30日)
單位面積 231-700 呎(ft²)
住戶數 800(不包括已於租者置其屋計劃出售的單位)
認可人口 1,800(不包括已於租者置其屋計劃出售的單位)
地圖

李鄭屋邨(英語:Lei Cheng Uk Estate)是香港公共屋邨,位於香港九龍長沙灣鴉巢山南面,與蘇屋邨為鄰,與白田邨石硤尾邨隔山(喃嘸山)相望,是香港其中一個歷史悠久的公共屋邨,於1980年代全面重建,新建樓宇於1984年入伙,其後於2002年於租者置其屋計劃第5期把邨內部份單位出售予租戶,現由業主立案法團管理屋邨事務,法團委任了香港房屋協會負責屋邨日常管理及房屋署則負責邨內出租單位的租約管理。由於屋邨部份位於舊啟德機場的高度限制圈內,所以李鄭屋邨孝廉樓及孝慈樓雖是Y4型設計,但比一般同型樓宇減少11層樓,以及不設1樓,故此24樓已為頂樓 , 此兩座亦是所有Y型大廈中, 層數最少的兩座。

寶麗苑(英語:Po Lai Court)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與市政局合作發展的建屋計劃。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區長沙灣,前身是1983年清拆的木屋區,[2]是戰前蘇屋村的原址。佔地6000平方米,住宅發展面積:37426平方米,政府及社團發展面積:19020平方米;共有三座9層高樓宇,共378個單位。上面是個平台花園,建有三幢設計獨特的居者有其屋樓宇。寶麗苑由伍振民建築師(香港)有限公司設計,由於屋苑落成時機場尚未搬遷,故此地皮有高度限制,加上地盤細小,要採用非標準的特別設計才把地盤的發展潛力用盡,間隔主要為兩房兩廳單位及極少量三房兩廳設計,部份位於轉角位的單位更是鑽石形設計。單位一般設有一至兩個的花槽,而部份單位花槽外建有混凝土裝飾板而上面更設有圓形的洞,這成了寶麗苑之一大建築特色。寶麗苑在1986年的第8期乙居屋計劃中發售,在1987年落成入伙,屋苑基座為保安道市政大廈,大廈內設有街市,熟食檔位,圖書館,自修室,室內運動場及壁球場等[3]

寶麗苑
Po Lai Court
Po Lai-Court.jpg
寶麗苑 (2011年)
概要
類型 居者有其屋計劃
地區  香港深水埗區
座標 22°20′N 114°10′E / 22.34°N 114.16°E
承建商 Logo of Hong Kong Housing Authority.svg 香港房屋委員會
入伙年份 1987年
技術細節
座數 3
單位數目 378
單位面積 38至45 m2
410至480 sq ft 呎(ft²)
地圖

寶熙苑(英語:Po Hei Court)前身是李鄭屋邨第十二座,是其中一座雙H型的第一型徙置大廈(另一座雙H型的第一型徙置大廈為大坑東邨第九座),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的居者有其屋屋苑,於14期乙居屋計劃發售,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區長沙灣新九龍內地段6117號,由利安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設計,振華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康業服務有限公司管理,由於屋苑落成時啟德機場尚未搬遷,故此地皮有高度限制,加上地盤細小,要採用非標準的特別設計才把地盤的發展潛力用盡,屋苑共有2座14層高的住宅,每層15伙,間隔分兩房兩廳(佔單位總數的53%)及三房兩廳兩廁(佔單位總數的47%)設計[4],基座為寶熙苑商場、園林及上落貨車位,前方為李鄭屋漢花園,毗鄰的李鄭屋邨停車場預留了65個車位供寶熙苑居民使用,屋苑共有單位390個,在1993年落成,鄰近李鄭屋漢墓。

寶熙苑
Po Hei Court
Po Hei Court (revised).jpg
寶熙苑
概要
類型 居者有其屋計劃
地區  香港深水埗區
地址 長沙灣保安道255號 [5]
座標 22°20′N 114°10′E / 22.34°N 114.16°E
承建商 Logo of Hong Kong Housing Authority.svg 香港房屋委員會
入伙年份 1993年
技術細節
座數 2
單位數目 390 [6]
單位面積 41至58 m2
440至620 sq ft 呎(ft²)
地圖
李鄭屋商場地面東面通道
籃球場
兒童遊樂場及健體區
有蓋行人通道
曬衣架
停車場

歷史

李鄭屋邨前身為李屋村鄭屋村,處於尖山(或稱鷹巢山)及筆架山(畢架山)的山腳交匯,東漢時該地大概已經有居民(因邨內曾發掘出東漢墓)。

早在清代已有長沙灣李屋村的記載,當時以村中大姓命名村名已非常普遍。

1950年代前為西洋菜田及青山道李鄭屋村木屋區[7],1954年10月1日,李鄭屋村與旁邊的長沙灣新村發生火災,災民逾6000人[8],政府及後宣佈在該地興建12幢七層高的徙置大廈[9][10],李鄭屋村大部份木屋於1955年初清拆[11]。1955年8月9日,在把李鄭屋開拓成徙置區時,在原擬興建C座及D座的位置意外地發現一座東漢時期古墓[12],現建有李鄭屋漢墓博物館作永久保存。 所以李鄭屋村落成時是缺去CD兩座。而保育古墓後,餘下的土地改建成官立小學、一個公園和最後的V座。

1980年代,香港房屋委員會決定將李鄭屋徙置區分期重建成當時的新型公共屋邨,興建10幢公屋和一個特別設計的居屋屋苑寶熙苑,歷時接近14年。而寶麗苑前身為木屋區,並不屬於李鄭屋徙置區範圍。公屋並以中國傳統品德人格(主要取自四維八德)命名,例如:忠孝樓、仁愛樓、信義樓、和平樓、和睦樓、廉潔樓、禮讓樓、道德樓、孝廉樓和孝慈樓;以及在原址興建一個公園和在漢墓附近興建漢花園[13]

屋邨資料

現存樓宇

李鄭屋邨

樓宇名稱(座號)[1] 樓宇類型 落成年份 層數 [1] 每層伙數 [1] 單位數目(伙)[1] 建築師 承建商 提供升降機的廠商 期數
忠孝樓(第1座高座)[註 1] 雙連座工字型(第三代設計) 1984年 27 15 404 房屋署建築師 聯星建築有限公司 美善高(通力) 1
仁愛樓(第1座低座)[註 1] 25 374
信義樓(第2座) 舊長型(中央走廊式,連接F) 18 41 738
和平樓(第3座)
道德樓(第4座) 相連長型第一款 1990年 26 14 353 耀榮建築有限公司 通力 3
禮讓樓(第5座)[註 2] 相連長型第三款 1989年 24 20 474
廉潔樓(第6座) 469
和睦樓(第7座) 1990年 23 454
孝廉樓(第8座) Y4型(早期型設計) 1989年 18 414 大韓造船(今STX造船海洋) 迅達 2
孝慈樓(第9座)[註 3] 408

忠孝樓及仁愛樓是深水埗區,甚至是整個九龍西地區中僅有兩幢工字型設計的公屋樓宇;而孝廉樓與孝慈樓為深水埗區和整個九龍西地區中,僅有兩幢採用Y型設計的公屋樓宇。

李鄭屋商場英文名原本為「Lei Cheng Uk Arcade」,2000年代改稱「Lei Cheng Uk Shopping Centre」。商場售予基匯資本牽頭財團後,於2020年進行翻新工程。

寶麗苑

樓宇名稱(座號)[5] [註 4] 門牌號碼 [5] 樓宇類型 落成年份 層數[14] 每層伙數 [14] 單位數目(伙)[14] 建築師 提供升降機的廠商
寶福閣(A座) 保安道329號 非標準型
(特別設計)
1987年 8 16 126 伍振民建築師(香港)有限公司 迅達
寶澤閣(B座) 保安道327號
寶康閣(C座) 保安道325號

寶熙苑

樓宇名稱(座號)[5] 門牌號碼 [5] 樓宇類型 落成年份 層數 [6] 每層伙數 [6] 單位數目(伙)[6] 建築師 承建商 提供升降機的廠商
富熙閣(A座)[註 5] 保安道255號 非標準型
(特別設計)
1993年 13 15 195 利安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振華工程有限公司 迅達
榮熙閣(B座)[註 5]

歷代樓宇

樓宇名稱(座號) 樓宇類型 落成年份 拆卸年份 原座號 期數 重建後原地所屬的屋苑/樓宇/建築物 安置屋邨
第1座 第一型 1956年4月 1982年 J 1 和平樓
李鄭屋商場
麗閣邨
大坑東邨改建樓宇
彩雲邨
第2座 K
第3座 L 道德樓
禮讓樓
廉潔樓
和睦樓
第4座 1956年6月-9月 1985年 M 2 (同一屋邨)
信義樓
忠孝樓
仁愛樓
和平樓
第5座 N
第6座 H
第7座 F
第8座 E
第9座 1959年 1991年 V 4 漢花園 (同一屋邨)
道德樓
禮讓樓
廉潔樓
和睦樓
第10座 1956年4月 1982年 G 1 信義樓
忠孝樓
仁愛樓
麗閣邨
大坑東邨改建樓宇
彩雲邨
第11座 1991年 B 漢花園 (同一屋邨)
道德樓
禮讓樓
廉潔樓
和睦樓
第12座 1955年4月 A X 寶熙苑
第13座 1957年3月 O 3 李鄭屋遊樂場
第14座 P
第15座 Q
第16座 R
第17座 1959年 1985年 S 4 孝慈樓
孝廉樓
(同一屋邨)
信義樓
忠孝樓
仁愛樓
和平樓
第18座 T
第19座 U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相關樓宇已納入整體重建計劃下重建

圖片集

教育設施

幼稚園

小學

已結束的學校

  • 艾香德紀念學校(李鄭屋1座天台)
  • 信望學校(李鄭屋2座天台)
  • 靈恩學校(李鄭屋3座天台)
  • 仁愛學校(李鄭屋4座天台)
  • 光愛學校(李鄭屋4座天台)
  • 聖紀文小學(李鄭屋5座天台,後遷往長沙灣填海區幸福街,見聖公會聖紀文小學
  • 輔英小學(李鄭屋6座天台)
  • 證基學校(李鄭屋6座天台)
  • 信義學校(李鄭屋7及8座天台)
  • 智修學校(李鄭屋10座天台)
  • 深培學校(李鄭屋12座天台)
  • 明道學校(李鄭屋13座天台)
  • 常光學校(李鄭屋14座天台)
  • 聖鐸學校(李鄭屋15座天台)
  • 證光學校(李鄭屋16座天台)
  • 宣光學校(李鄭屋17及18座天台)
  • 衛理幼稚園(李鄭屋19座天台)

社會福利或輔導機構

  • 香港心理衛生會 李鄭屋宿舍(位於孝慈樓地下及二樓C翼,C翼盡頭鐵欄處設趟窗區別)

知名住客

  • 葉問,詠春拳一代宗師,1960年代居於第12座

事件

雙十暴動

徙置事務處職員在10月10日(即中華民國國慶)移除懸掛在李鄭屋徙置區中華民國國旗及大型「雙十」徽牌而引起。事件釀成約60人喪生,逾300人受傷,是香港史上死亡人數最高的騷亂暴動事件。事件由罷工示威開始,在三合會介入後迅速演變為嚴重示威活動。

聾女美華事件

2021年11月,無綫電視節目《東張西望》報導聾女美華事件,一名聾女美華喪父後發現,父親早年買下的公屋單位竟轉名給大廈的女保安員,對方更狠心將她趕出家門,讓美華每晚只能抱著一堆家當在家門前露宿,事件引起極大迴響。

據「東張西望」報道,美華在「龍耳」創辦人邵日贊陪同下,和法援及律師會面,並透過律師入稟高等法院控告阿娟。入稟狀資料顯示,原告為陳美華,被告為死者陳國的唯一遺產執行人蕭榮娟。原告陳美華是死者陳國的親生女兒,陳美華為聾人,原與父親陳國二人一同居住在李鄭屋邨第5座禮讓樓2109室。被告蕭榮娟則是禮讓樓的保安員之一,與陳國沒有任何關係。

途徑交通

交通路線列表
港鐵
蘇屋巴士總站/廣利道
保安道
東京街
青山道

參考文獻與註釋

  1. ^ 1.0 1.1 1.2 1.3 1.4 1.5 https://hk.centadata.com/basicinfo.aspx?type=2&code=EGPPWPPJPE&ref=CD2_Detail_Nav
  2. ^ 香港工商日報. 保安道木屋區清拆 興建新型街市商塲. 1983-07-13. 
  3. ^ 寶麗苑. [2015-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3). 
  4. ^ 寶熙苑是首個採用在三房單位配備兩個洗手間設計的居屋屋苑,部分三房單位更採用居屋罕有的鑽石廳設計
  5. ^ 5.0 5.1 5.2 5.3 5.4 https://hk.centadata.com/Result.aspx?search=%E4%BF%9D%E5%AE%89%E9%81%93
  6. ^ 6.0 6.1 6.2 6.3 https://hk.centadata.com/basicinfo.aspx?type=2&code=MXDSIHTAHM&ref=CD2_Detail
  7. ^ 華僑日報. 嚴防宵小及火災 石硤尾及李鄭屋村等村落特組巡邏隊日夜分班值勤. 1954-01-30. 
  8. ^ 華僑日報. 合力賑濟火災賑災 組織兼顧李鄭屋村及天後廟道東兩處. 1954-10-03. 
  9. ^ 華僑日報. 遷拆李鄭屋村 就原地盤興建六層徙置大廈 首批遷拆一五六間居民一六三五. 1954-12-10. 
  10. ^ 華僑日報. 華府計劃在李鄭屋村興建七層徒置大廈 共十二座每座住八百四十伙 港府撥一千四百餘萬元著手. 1955-02-21. 
  11. ^ 大公報. 港府廿一起大拆霸王屋共九千間 分三階段進行 先將李鄭屋村木屋拆清. 1955-03-19. 
  12. ^ 香港工商日報. 李鄭屋村山坵發現古塚. 1955-08-10. 
  13. ^ 華僑日報. 李鄭屋邨第四期重建 房屋署計劃八月展開兼替市局建新遊樂場. 1991-04-12. 
  14. ^ 14.0 14.1 14.2 https://hk.centadata.com/basicinfo.aspx?type=2&code=MXLHTHXVHZ&ref=CD2_Detail
  1. ^ 1.0 1.1 忠孝樓和仁愛樓實際上是同一幢建築
  2. ^ 禮讓樓的英語名稱與同區的麗翠苑麗楊閣相同
  3. ^ 樓宇名稱取自四維八德中的「恥」,但由於意義不佳,故在樓宇命名時,改用讀音相近、且意義正面的「慈」字替代
  4. ^ 所有樓宇實際上是同一幢建築
  5. ^ 5.0 5.1 富熙閣及榮熙閣為同一幢建築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