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圓
日圓 | |||||
---|---|---|---|---|---|
日本円 (日語) | |||||
| |||||
標準代碼 | |||||
ISO代碼 | JPY | ||||
數字代碼 | 392 | ||||
使用地區 | |||||
使用地 | ![]() ![]() | ||||
貨幣單位 | |||||
1/100 | 錢 | ||||
1/1000 | 厘 | ||||
貨幣符號 | ¥ | ||||
發行面額 | |||||
硬幣 | ¥1、¥5、¥10、¥50、¥100、¥500 | ||||
紙幣 | |||||
- 常用: | ¥1000、¥5000、¥10000 | ||||
- 少用: | ¥1、¥5、¥10、¥50、¥100、¥500、¥2000(只在沖繩縣流通) | ||||
發行製造 | |||||
中央銀行 | 日本銀行 | ||||
- 網址: | www | ||||
印鈔機構 | 獨立行政法人國立印刷局 | ||||
- 網址: | www | ||||
造幣機構 | 獨立行政法人造幣局 | ||||
- 網址: | www | ||||
貨幣估值 | |||||
通脹率 | 0.4% | ||||
- 數據來源: | 世界概況,2017年 | ||||
即期匯率 | |||||
1 USD= | 127.0 JPY | ||||
1 EUR= | 135.3 JPY | ||||
1 GBP= | 158.6 JPY | ||||
1 CNY= | 19.04 JPY | ||||
1 HKD= | 16.28 JPY | ||||
(2022年5月25日) |
日圓是日本的官方貨幣,正式名稱圓(日語:円〔圓〕/えん〔ゑん〕,日語羅馬字:Yen),全稱為日本圓,亦稱作日元、日幣,貨幣符號為¥(與人民幣相同,如果人民幣和日元同時出現,則在人民幣的符號"¥"前添加CNY字樣,以及在日元¥前加入JPY字樣,加以區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4217的貨幣代碼為JPY。其發行機構為日本銀行,紙幣稱為「日本銀行券」,由國立印刷局所印製。其在儲備貨幣的國際構成比例僅次於美元與歐元,列於第3位。
字源
「円」字在晚清傅雲龍所著《游歷日本圖經·卷二十·日本文學 上·日本文表附錄日本異字》中指為「圓」的俗字。另,江戶時代中期日本人太宰純於《倭楷正訛》遺稿例舉俗字即有外「囗」內「丨」之形[3],可見「円」其來有自。另一邊廂,「丹」字也有異體寫作「円」,但只是巧合同形,跟日圓所使用的此字無關。
中國的硬幣曾於江戶時代在日本廣泛使用,因而早期的日文漢字與中文漢字的「圓」寫法、意義相同,並與韓文的「圜」(원)為同源字。相較而言,現代日語書寫採用新字體的「円」字,而中文在非正式場合則通常使用筆畫較少的一個同音字「元」[4]。
標準日語將「円」的羅馬字寫作「en」,但英語中的拼法卻是「yen」。其最大的原因被認為是幕末過渡到明治期間,英美人將其串標為「yen」並流通國際。史上首部正規的英和和英辭典──赫本所著的『和英語林集成』(初版1867年)中,將「e」「we」[je]音開頭的單語全部寫作「ye」[je],即效仿了英國漢學家麥都思所著,混合了使用「e」和「ye」的『英和和英語彙』(1830年)。因為麥都思並沒有造訪日本也沒有與日本人交流過,而是在雅加達(舊名巴達維亞)結合和荷辭典及從去過日本的人群獲得的信息編寫而成。其後赫本發現日文中的「e」除了一部分的地方之外,並不是發[je]音而是[e]音後,在完成了赫本式羅馬字的第三版(1886年版)中,除了「圓」和格助詞的「へ」以外,所有的「エ」開頭都改成「e」了。顯然此時為了將此貨幣名稱進行區別,已將其定形為「yen」,也是因為在西洋語言中「yen」比較不會和其他詞語混淆(例如法語的前置詞en等)且連讀時也容易發「yen」[jen]音。
歷史
現在使用的日本貨幣單位「圓」,是在1871年6月27日(明治4年5月10日)制定的,以取代當時的四進位的二分金。「圓」的名稱源於18世紀時,由西班牙和其殖民地墨西哥所發行的「銀圓」,後來在明治年間,由英國殖民地香港造幣局所發行的「香港壹圓」開始流入日本,與其同時「銀圓」的名字也一併傳入日本。日本政府於1870年,仿照當時的港幣以同品位,同量的銀貨製造貨幣,首次發行了銀本位制的貨幣,從此時起日本貨幣名爲圓。後來伊藤博文有鑑於當時的國際情勢,把貨幣制度改爲金本位,仍然以圓為單位,一圓與1500毫克純金等值,並設有輔幣單位錢及厘,兌換比例為十進位,即1圓=100錢=1000厘。[5]
銀本位與金銀複本位
在日本國內,白銀的價值相對較高。因而其黃金與白銀比價要低於國際市場,這就使得國際投機商有利可圖。他們將銀兩運入日本,換成黃金,再到其他國家賣出。此舉擾亂了日本經濟,到1874年,日本實際上轉向了銀本位制。[6]雖然白銀的價格相對於黃金仍然在下跌,但出於貿易結算的考慮,日本對外貿易多以銀幣計算。
金本位
1897年,隨著日本貨幣法的發布,日元的金本位制度第二次以法律形式被確立下來。該法律規定一日元與750毫克黃金等價。1931年英國取消金本位之後,日本也在同年12月31日由大藏省宣布停止黃金輸出,禁止金幣與鈔票之間的兌換。
與美元的匯率

由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日元在戰後極度貶值。1946年2月,日本制訂《金融緊急措施》,規定將超額銀行券存入銀行,限制存款的提取。該措施取得短期效果,但由於日本政府為了促進經濟恢復而採取赤字政策,大量發行貨幣、不加限制地向企業發放貸款人為引發通貨膨脹,所以日本的通貨膨脹率並沒有下降。[7]為了恢復日本經濟,美國在日本實行了道奇計劃。作為其計劃的一部分,1948年12月10日美國政府向駐日盟軍總司令部(GHQ)發表了《日本經濟穩定計劃》,也就是所謂的經濟九項原則,實行限制貸款、穩定物價、穩定工資、減少財政赤字等措施。1949年4月25日,日本開始實行固定匯率制,本來美國方面的計劃是將匯率設置在330日元兌1美元,但考慮到日本可能會出現通貨膨脹而最終確定為360:1這一數值。[8]1日元的含金量為2.46852毫克。[9]
隨著日本的崛起和經濟的復甦,日本對美國出口逐步擴大,美國方面開始感覺到了壓力並希望日元升值。另一方面,隨著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放棄美元對黃金的固定比價,布雷頓森林體系被破壞,日元開始升值。日本政府為了維持日元匯率,約投入27億美元,將其升值控制在6%的範圍之內。日本政府的干預行為給貨幣市場打響了「日元還會進一步升值」的信號。[10]同年12月8日,已開發國家財政部長達成史密森協議,協議規定日元升值16.88%,新匯率為308:1並可以在5%的範圍內上下浮動。[11]事實上史密森協議不過是一種在小範圍內變化的固定匯率制,同時日元升值之後的日本仍然保持著大量的出口額,1972年日本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還是達到了40多億美元。[12]受第八次美元危機進一步影響,1973年2月14日日元開始進入第二輪升值,3月時隨著各國放棄史密森協議而採用浮動匯率,日元匯率已經達到265日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但這一價格實際被高估,此後日元開始貶值,到1974年時下跌到300日兌換比1美元。[10]
進入1975年之後,日本對美貿易又開始出現擴張趨勢,1977年6月美國財政部長維納·麥可·布魯門塔爾表達對日元停留在低價位的不滿。 [13][14]隨後市場預計日元將要上漲,於是大量買入日元,導致日元在1978年達到了170兌1美元左右的高價。這之後,由於第二次石油危機導致石油價格上漲,美國開始出現通貨膨脹。當時的美聯儲主席保羅·沃克採取提升利率、控制貨幣發行的措施以期降低通貨膨脹率。這一行為雖然抑制了通貨膨脹,但另一方面也導致美元升值。同時,在貿易順差中掌握著大量外匯儲備的日本企業和金融機構為了追求高利率,紛紛將多餘的美元存入美國的銀行,因而日本的美元儲備大量外流。[15]這兩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日元在1979年到1985之間相對於美元貶值,1985年5月日元兌美元匯率大約在250比1。[14]

然而由於美國所採取的緊縮型貨幣政策,美國的對外貿易逆差仍然在增大,1984年時達到了1090億美元。1985年6月中美元又經歷了小幅上漲,[15]在美國政府的主持之下,日本、聯邦德國、英國、美國和法國的財政部長及央行行長於1985年9月22日在美國紐約的廣場飯店召開會議,達成了聯合干預外匯市場的協議。[14]該協議史稱廣場協議,主要內容為5國集團(G5)共同促進美元的貶值。[16]協議簽訂之後3個月,日元便升值20%,達到200日元兌1美元的水平,1987年時更是達到120日元兌1美元。為遏制日元升值帶來的負面影響,日本央行將貼現率由5%下調至2.5%。然而受J曲線效應的影響,日本對美國的出口不但沒有出現預期中的降低,反而有所上升。[17]同時,弱勢美元對於美國吸收國外投資不利,因此美國希望阻止美元的進一步貶值。1987年2月美國又號召7國財長在法國巴黎羅浮宮召開會議,會議達成了制止美元進一步貶值的諒解,這一協議被稱為羅浮宮協議。[17][18]此後日元發生了一定幅度的貶值,日本中央銀行因此又多次調整貼現率至6%的水平。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日本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仍然存在,特別是在高技術產業和汽車工業等方面。柯林頓政府通過種種方式,干預日元升值。[15]另一方面,美國自身的赤字政策也使得美元發生貶值,國際資本也將手中的美元兌換成堅挺的日元。 [17][19]這一輪升值使得日元在1995年中達到了80日元兌換1美元的高價。1998年後,日元因為亞洲金融危機下跌到145兌換1美元。之後,隨著俄羅斯金融危機等原因,日元開始升值,2000年後日元又開始恢復貶值。雖然在2001年美國經歷911事件後美元開始貶值,但是由於日本銀行的干預,之後的日元仍然保持著下跌趨勢,到2002年底時日元兌美元的匯率約為130比1,[20]之後至2008年前,日圓匯率約在1美元兌100至120日圓間波動。
2008年金融海嘯後,日圓因為避險資金再度進駐,強勁升值。2011年10月31日,日元一度升至75.57兌1美元,成為二次世界大戰戰後以來的最高記錄。在此後約近一年間,日圓仍持續於1美元兌80元以下的高檔震盪,強勁已久的日圓危及日本出口,因此在安倍晉三上任後,採行更激進的貨幣寬鬆政策以刺激日本出口產業,由於寬鬆政策奏效,半年內日圓對美元即貶值達20%,2015年7月,日元一度跌至125兌1美元。然而由於英國脫歐公投,作為規避風險,日元被大量外幣買入而升值,兌美元匯率立即上升超過4%,[21]直到2016年8月目前1美元約可兌換約100日圓。
國際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日圓的兌換處在嚴格的管制之下。1964年之後隨著日本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國之後,日圓才開始有規模的被使用在國際貿易結算中。1970年代之後,日本對外貿易的繁榮和經濟的復甦,日圓交換自由化的壓力開始增大。1980年,日本修改了外匯法,日圓進入了初步的自由化交換階段。美國由於存在著較大的對日貿易逆差,希望日圓匯率能夠更加自由。1984年,日圓-美元委員會成立,被視為日圓邁向國際化的開始。[22]
目前日圓是國際貨幣中,交易量排名第三者,次於美元及歐元。
流通紙幣
![]() ![]() | ![]() ![]() | ![]() ![]() |
---|---|---|
日圓鈔票「D券」(2000年)[23] | |||||||
---|---|---|---|---|---|---|---|
圖片 | 面額 | 尺寸 | 主要顏色 | 描述 | 發行日期 | ||
正面 | 反面 | 正面 | 反面 | ||||
![]() | ![]() | ¥2000 | 154 × 76 mm | 綠色 | 守禮門 | 紫式部、源氏物語繪卷(光源氏、冷泉帝) | 2000年(平成12年)7月19日 |
新版紙幣
2019年4月9日,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宣布了¥1000、¥5000和¥10000紙幣的新設計,將於2024年開始使用。[24] 新日圓鈔票「F券」包括10000、5000和1000日圓,鈔票正面更換了人物,分別是「日本資本主義之父」澀澤榮一、推動女子教育的津田梅子以及醫學家北里柴三郎。至於鈔票背面,新10000、5000和1000日圓的背面圖案分別是東京車站丸之內側站房、多花紫藤和《富嶽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裏。由於流通量低,財務省決定不重新設計2000日圓紙幣。
日圓鈔票「F券」(預計2024年開始使用) | |||||||
---|---|---|---|---|---|---|---|
圖片 | 面額 | 尺寸 | 主要顏色 | 描述 | 發行日期 | ||
正面 | 反面 | 正面 | 反面 | ||||
![]() | ![]() | ¥1000 | 150×76毫米 | 藍色 | 北里柴三郎 | 《冨嶽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裏 | 預計2024年開始使用 |
![]() | ![]() | ¥5000 | 156×76毫米 | 紫色 | 津田梅子 | 多花紫藤 | |
![]() | ![]() | ¥10,000 | 160×76毫米 | 棕色 | 澀澤榮一 | 東京車站丸之內側站房 |
流通硬幣
日圓硬幣由日本銀行發行,日本造幣局製造。日本硬幣的鑄造年份不是用公元紀年的,而是採用年號標示,例如2019年鑄造的硬幣是標示「令和元年」。
各類流通硬幣 [1] | |||||||||
---|---|---|---|---|---|---|---|---|---|
圖像 | 面值 | 技術參數 | 描述 | 首次鑄造 | |||||
直徑 | 厚度 | 重量 | 成份 | 邊緣 | 圖左 | 圖右 | |||
| ¥1 | 20 毫米 | 1.2 毫米 | 1克 | 100% 鋁 | 平滑 | 樹苗,國號及面值 | 面值及鑄造年份 | 1955 |
| ¥5 | 22 毫米 | 1.5 毫米 | 3.75克 | 60–70% 銅 30–40% 鋅 | 平滑 | 稻穗,齒輪,水及面值 | 國號及鑄造年份 | 1959 |
| ¥10 | 23.5 毫米 | 1.5 毫米 | 4.5克 | 95% 銅 3–4% 鋅 1–2% 錫 | 有凹槽 | 平等院內的鳳凰堂,國號及面值 | 常綠樹,面值及鑄造年份 | 1951 |
平滑 | 1959 | ||||||||
| ¥50 | 21 毫米 | 1.7 毫米 | 4克 | 白銅 75% 銅 25% 鎳 | 有凹槽 | 菊花,國號及面值 | 面值及鑄造年份 | 1967 |
| ¥100 | 22.6 毫米 | 1.7 毫米 | 4.8克 | 白銅 75% 銅 25% 鎳 | 有凹槽 | 櫻花,國號及面值 | 面值及鑄造年份 | 1967 |
![]() | ¥500 | 26.5 毫米 | 2 毫米 | 7.2克 | 75% 銅 25%鎳 | 平滑字體("NIPPON ◆ 500 ◆ NIPPON ◆ 500 ◆") | 泡桐,國號及面值 | 面值,竹葉,橘子,鑄造年份 | 1982(已停止流通) |
| 1.81 毫米 | 7 g | 72% 銅 20% 鋅 8% 鎳 | 有斜凹槽 | 面值,竹葉,橘子,鑄造年份(具防偽特徵) [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2000 | |||
![]() | 7.1 g | 75% 銅 12.5% 鋅 12.5% 鎳 | 外緣:鎳黃銅 中心(表層):白銅 中心(內側):銅 | 面值,竹葉,橘子,鑄造年份(具防偽特徵) | 2021 |
由於1982年到1999年發行的舊版500日元硬幣的大小、厚薄、金屬成份等和500韓圓硬幣一樣,但只有重量上比較輕,因此有不法份子把500韓圓的中間打洞,使其重量與500日元相同,從而欺騙日本的自動販賣機等機器,以十分之一的價錢換取商品或找換真幣。最終日本在2000年發行新版500日元硬幣,除新增防偽功能外亦改變硬幣的金屬成份,使機器設備可用導電係數判斷硬幣真偽,才解決問題。
過往發行紙幣
以下面值的紙幣均已停止發行,但其中部分紙幣仍可流通。
根據Google財經: |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HKD TWD USD |
根據雅虎財經 |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HKD TWD USD |
根據雅虎香港財經: |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HKD TWD USD |
根據Yahoo奇摩股市: |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HKD TWD USD |
根據XE.com |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HKD TWD USD |
根據OANDA |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HKD TWD USD |
歷史匯率
年 | 月間平均值 | 年間最高最低值 |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最高值 | 日期 | 最低值 | 日期 | ||
2000年(平成12年) | 106.90 | 110.27 | 105.29 | 106.44 | 107.30 | 105.40 | 109.52 | 106.43 | 107.75 | 108.81 | 111.07 | 114.90 | - | - | - | - | |
2001年(平成13年) | 116.38 | 116.44 | 125.27 | 124.06 | 119.06 | 124.27 | 124.79 | 118.92 | 119.29 | 121.84 | 123.98 | 131.47 | - | - | - | - | |
2002年(平成14年) | 132.94 | 133.89 | 132.71 | 127.97 | 123.96 | 119.22 | 119.82 | 117.97 | 121.79 | 122.48 | 122.44 | 119.37 | - | - | - | - | |
2003年(平成15年) | 119.21 | 117.75 | 119.02 | 119.46 | 118.63 | 119.82 | 120.11 | 117.13 | 110.48 | 108.99 | 109.34 | 106.97 | - | - | - | - | |
2004年(平成16年) | 105.88 | 109.08 | 103.95 | 110.44 | 109.56 | 108.69 | 111.67 | 109.86 | 110.92 | 105.87 | 103.17 | 103.78 | - | - | - | - | |
2005年(平成17年) | 103.58 | 104.58 | 106.97 | 105.87 | 108.17 | 110.37 | 112.18 | 111.42 | 113.28 | 115.67 | 119.46 | 117.48 | - | - | - | - | |
2006年(平成18年) | 117.18 | 116.35 | 117.47 | 114.32 | 111.85 | 114.66 | 114.47 | 117.23 | 118.05 | 117.74 | 116.12 | 118.92 | - | - | - | - | |
2007年(平成19年) | 121.34 | 118.59 | 118.05 | 119.41 | 121.63 | 123.48 | 118.99 | 116.24 | 115.27 | 114.78 | 110.29 | 113.12 | - | - | - | - | |
2008年(平成20年) | 106.63 | 104.34 | 99.37 | 104.05 | 105.46 | 105.33 | 108.13 | 108.80 | 104.76 | 97.01 | 95.31 | 90.28 | - | - | - | - | |
2009年(平成21年) | 89.51 | 97.87 | 98.31 | 97.67 | 96.45 | 95.56 | 95.61 | 92.78 | 89.76 | 91.11 | 86.15 | 92.13 | - | - | - | - | |
2010年(平成22年) | 90.19 | 89.34 | 93.27 | 94.18 | 91.49 | 88.66 | 86.37 | 84.24 | 83.32 | 80.68 | 84.03 | 81.51 | - | - | - | - | |
2011年(平成23年) | 82.04 | 81.68 | 82.84 | 81.60 | 81.60 | 80.42 | 77.59 | 76.58 | 76.70 | 78.00 | 77.00 | 76.00 | - | - | - | - | |
2012年(平成24年) | 82.00 | 83.00 | 80.00 | 78.00 | 80.00 | 78.00 | 79.00 | 78.00 | 80.00 | 83.00 | 87.00 | 92.00 | - | - | - | - | |
2013年(平成25年) | 92.00 | 94.00 | 97.00 | 100.00 | 98.00 | 97.00 | 97.00 | 98.00 | 99.00 | 97.00 | 102.00 | 104.00 | - | - | - | - | |
![]() |
參見
歷史上曾使用
參考資料
- ^ Aung, Htin Lynn. CBM permits border trades in yen and yuan denominations. The Myanmar Times. January 30, 2019.
- ^ 「yen」是日語古音所對應的羅馬字,現代統作「en」。
- ^ 《倭楷正訛·附錄省文集》二十八頁。當時例舉「倭俗所為省文者」、今日本新字體的尚有「沢」(澤)、「釈」(釋)「滝」(瀧)、「払」 (拂)。
- ^ 日本郵政於昭和23年(1948年)3月發行之大阪「遞信展覽会記念」郵票小全張內的單枚面值標註為「5 en 五圓」,而同年5月發行之青森「新聞と切手展览会記念」郵票小全張內的單枚面值則被標註為「200 弍円」
- ^ 日本圆. 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 [2009年9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9月21日) (中文(簡體)).
- ^ 关于日本市场经济. [2009年9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1月6日) (中文(簡體)).
- ^ 日本政府战后初期反通货膨胀政策. 萬方資料庫. [2009年9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5日) (中文(簡體)).
- ^ 道奇计划与日本经济. [2009年9月17日] (中文(簡體)).[永久失效連結]
- ^ 记忆. 今日中國. [2009年9月19日] (中文(簡體)).
- ^ 10.0 10.1 瞿曉華. 固定汇率向浮动汇率转变的历史教训. 價值中國網. 2006-08-29 [2009年9月19日] (中文(簡體)).
- ^ 日元汇率变化与日本经济发展. 中華會計網. 2006-07-07 [2009年9月19日] (中文(簡體)).[永久失效連結]
- ^ 四、走向平等伙伴的日美关系(1972-1980年). 中國歷史教學資源網. [2009年9月19日] (中文(簡體)).[永久失效連結]
- ^ John Tamny. Geithner's China Bashing Bodes Ill for Stocks. realclearmarkets. 2009-01-27 [2009年9月19日] (英語).
- ^ 14.0 14.1 14.2 王虎、王喆、姜超. 升值抑或贬值:透析 1970-1990 年的日元走势 (PDF). 國泰君安證券. 2008-12-03 [2009年9月19日] (中文(簡體)).[永久失效連結]
- ^ 15.0 15.1 15.2 美元政策长镜头. [2009年9月19日] (中文(簡體)).
- ^ 張莉霞. 什么是“广场协议”. 環球時報. [2009年9月20日] (中文(簡體)).
- ^ 17.0 17.1 17.2 广场协议与日本“失去的十年”. 亞太財經與發展中心. [2009年9月20日] (中文(簡體)).[永久失效連結]
- ^ 姜長斌. “广场协议”与日本错估形势. 人民網. 2003-10-11 [2009年9月20日] (中文(簡體)).
- ^ 周溢潢. 日元大幅升值的原因及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環球時事. 1995-06-22 [2009年9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月30日) (中文(簡體)).
- ^ 余永定. 日元对美元汇率走势分析 (PDF).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2002-05-15 [2009年9月28日] (中文(簡體)).[永久失效連結]
- ^ 英国退欧 日元升值为哪般?. 新浪網. 2016年7月23日 [2016-11-01].
- ^ 陳虹. 日圓国际化之路 (PDF).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2004-03-22 [2009年9月29日] (中文(簡體)).[永久失效連結]
- ^ Bank of Japan Notes and Coins Currently Issued. Bank of Japan. [10 December 2015].
- ^ Japan announces new ¥10,000, ¥5,000 and ¥1,000 bank notes as Reiwa Era looms. Japan Times. [9 April 2019].
外部連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