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coat of arms.png
新加坡國大校紋
創辦時間 1905年
學校類型 國立大學
捐贈基金 S$31.20億 [1]
校監 新加坡總統(現任:哈莉瑪
校長 陳永財教授
副校長 何德華教授 高級常務副校長兼教務長
陳祖翰教授 常務副校長(研究與科技)
梅彥昌教授 常務副校長(創新與企業)
鄭文輝先生 常務副校長(行政)
王建忠副教授 高級副校長(衛生教育與資源)
陳建宇先生 高級副校長兼財務長
黃聿立教授 高級副校長(衛生創新與轉化)
楊啟源教授 高級副校長(衛生事務)
許燕龍先生 副校長(校園基礎建設)
李慧潔女士 副校長(捐贈與機構發展)
教務長 何德華教授 高級常務副校長兼教務長
副教務長 劉斌教授 高級副教務長(教研人員與體製發展)
陳清賢教授 高級副教務長(本科生教育)
何建鴻教授 國大副教務長(本科生教育)
梁菁副教授 副教務長(學生生活)
梁慧思教授 副教務長(專碩課程與終身教育)
林俊賢副教授 副教務長(教學創新與素質)
Tulika Mitra教授 副教務長(學術事務)
沈佐偉教授 副教務長(研究生教育與特別職務)
教師人數 5,550[2]
大學部人數 27,975[2]
研究生人數 9,997[2]
校址  新加坡中區女皇鎮肯特崗
1°17′44″N 103°46′36″E / 1.29556°N 103.77667°E
校區 郊區
代表色 橘色和藍色    
隸屬 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
環太平洋大學聯盟
Universitas 21
GEM4
AUN
ASAIHL
網站 www.nus.edu.s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svg
位置
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英語: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縮寫NUS),簡稱國大,是新加坡的第一所高等學府,也是亞洲乃至世界的頂尖學府,其前身是一所成立於1905年的海峽殖民地醫學學校。發展至今,新加坡國大已是一所共有16個學院的綜合型研究大學。2021年,新加坡國大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為世界第25名,QS世界大學排名為世界第11名,亞洲第一名,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為世界第80名,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為世界第32名。

校園

新加坡國立大學主校園位於肯特崗(Kent Ridge),位於新加坡西南部,離市中心12公里,距東郊樟宜機場(Changi Airport)30分鐘車程,為凹凸不平的丘陵地形,校內以免費公車為主要交通方式。校園北界是亞逸拉惹高速公路(AYE),南界為巴西班讓路(Pasir Panjang Rd),西臨金文泰路(Clementi Rd),東瀕南波那維斯達路(South Buona Vista Rd)。校區占地150公頃,前身是殖民地時代英軍駐新加坡巴西班讓(Pasir Panjang)空軍基地。校區被肯特崗大致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部為學區,行政樓,和康樂設施;後部主要是研究所和學生公寓,校園內,任意兩棟建築物間可以透過走廊、空橋連接,無需離開遮蔽物。校區毗鄰新加坡科學園(Singapore Science Park),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和國立大學醫院(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科研條件十分便利。校區南臨巴西班讓貨櫃港口,可以俯瞰港區風光。

新加坡國立大學另一個校園則坐落在武吉知馬前教育學院院址,在2006年九月開始,法律系(Faculty of Law)和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開始在武吉知馬校園(Bukit Timah Campus)運作,兩個校園之間有免費內部專線巴士聯繫。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第三個校園位於歐南園(Outram Park),是2007年由美國杜克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創辦的杜克-國大醫學研究生學院(Duke-NUS Graduate Medical School),毗鄰新加坡中央醫院(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

校史

  • 1905年,七州府醫學堂[註 1][註 2]成立。
  • 1912年,該校改名為英皇愛德華七世醫學院
  • 1928年,萊佛士學院成立。
  • 1949年,英皇愛德華七世醫學院與萊佛士學院合併為馬來亞大學
  • 1955年,新加坡華人社團組織創立了南洋大學
  • 1962年,馬來亞大學位於新加坡的校區獨立為新加坡大學
  • 1980年,新加坡大學和南洋大學合併,校名定為新加坡國立大學

百年校慶

百年校慶紀念郵票

2005年,新加坡國立大學迎來她的百歲生日暨新加坡大學教育一百周年。國大百年校慶的口號是「思想任馳騁,生活顯姿彩」("Unleashing Minds, Transforming Lives")。為慶祝百年校慶,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新加坡郵政於2005年4月20日聯合發行了首日封和紀念郵票

學科院系

楊潞齡醫學院 (Yong Loo Lin School of Medicine)

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科門類齊全,設有人文和社會科學、理學、工學、商學、法學、建築學、電腦學、牙醫學、楊潞齡醫學院和楊秀桃音樂學院。另有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東亞研究所等研究機構。校園內還分布著淡馬錫生命科學研究所(TLL)和屬於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數據存儲研究所(DSI),信息研究所(I2R),材料研究和工程研究所(IMRE),分子細胞生物研究所(IMCB),量子科技中心(CQT)等高級研究機構。

新加坡國大共有16所學院,以及3所研究院:

  • 文學暨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院
  • 商學院
  • 理學院
  • 量子科技中心
  • 工程學院
  • 設計與環境學院
  • 牙科學院
  • 楊潞齡醫學院
  • 楊秀桃音樂學院
  • 陳愛禮護理學中心
  • 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
  • 國大博學計劃
  • 雅麗國大書院
  •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
  • 國大綜合科學及工程研究生院
  • 杜克-國大醫學研究生學院
  • 系統科學學院

其中文學暨社會科學院和理學院從2021年起整合為人文與理學院,統一招生,但兩所學院仍維持獨立運作[6]。工程學院和設計與環境學院則從2022年起合併成設計與工程學院[7]

資源服務

理學院 (Faculty of Science)
  • 國大校園內有四通八達網際網路,主幹速度可達每秒24GB。35,000個有線網絡插口和400個無線網絡發射器。
  • 國大的總圖書館、中文圖書館、醫學圖書館、科學圖書館、許春裕法律圖書館、韓瑞生紀念圖書館、音樂圖書館和耶魯—國大學院圖書館,共計1,228,130冊圖書,擁有62345個會員,年外借122萬冊次(2004年6月)。

住宿

現在目前有大約六千個宿位分布在學校公寓以及學生宿舍。除此之外,每天都有免費的穿梭巴士服務讓學生們快速地到達他們的教室和演講廳。
學校公寓以及學生宿舍分別有單或雙人房讓學生們任選。幾乎所有的房間已裝備了床,衣櫃,書桌,書櫃和風扇,還有一些房間具有個人廁所和冷氣。除此之外,每個房間也有電話,電視和網絡的插座。每一個宿舍里都配備了有洗衣機和乾燥機的洗衣房。

學生宿舍

國大目前有六個學生宿舍分布在學校內,共有大概三千個空缺讓學生們居宿。因為這些學生宿舍有許多充滿活力的課程輔助活動,歷史和文化,很多學生們都被它們吸引而入住。
每個學生宿舍都有一個由校長和教授組成的委員會,專門照顧學生們的利益和一個由當選的學生們組成的委員會,把學生宿舍豐富的學生生活推廣給更多的學生們。

肯特崗宿舍(Kent Ridge Hall)

那六個學生宿舍分別是:[8]

  • 尤索夫宿舍 Eusoff Hall(前身為1958年成立的尤索夫女學院[註 3];1988年改制;345單人房;70雙人房)
  • 肯特崗宿舍 Kent Ridge Hall(1980年成立;507單人房)
  • 英王愛德華七世宿舍 King Edward VII Hall(1957年成立;1988年遷往現址;350單人房;60雙人房)
  • 萊佛士宿舍 Raffles Hall(1958年成立;1983年遷往現址;213單人房;128雙人房)
  • 薛爾思宿舍 Sheares Hall(前身為1952年成立的杜尼安律宿舍;1982年改名;509單人房)
  • 淡馬錫宿舍 Temasek Hall(1988年成立;345單人房;70雙人房)

學校公寓

新加坡國立大學也有三個單獨的學校公寓,其中每層樓被分割成11至15個單人間或雙人間,月租價格約一千新幣,多數房間不配備空調。每層的廚房和衛生間為公用,廚房中配有基本的用品、廚具和冰箱。每個學校公寓都有由大三和大四的學生、部分教授和專職管理人員共同組織的委員會,定期組織課外活動,並來協助需要幫助的學生們。

那三個學校公寓是:[9]

  • Prince George's Park Residences(2,854單人房)
  • Ridge View Residences(593單人房;72雙人房)
  • Kuok Foundation House(203單人房)

大學城

大學城 (University Town)

2011年8月,新加坡國立大學正式開放大學城(University Town)。大學城提供教學和生活雙重設施,供約2400位本科生、1700位研究生和1000位研究學者居住與學術研究。
大學城的學院共有五座。除了研究生學院(Graduate College),其他四座學院的名字以新加坡本地植物名和人名命名,分別為桂樹(Cinnamon)、香灰莉木(Tembusu)、非洲楝樹(Khaya)和 陳愛麗絲與彼德學院(College of Alice & Peter Tan)。[10]目前,已經有四座學院建成並開放入住(桂樹學院Cinnamon College,香灰莉木學院Tembusu College,陳愛麗絲與彼德學院College of Alice & Peter Tan,以及研究生學院Graduate College),楝樹學院Khaya College仍在建設中。

桂樹學院

桂樹學院(Cinnamon College)是大學城首批開放的本科生居住院校之一,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學計劃(University Scholar's Program)的主樓,在大學城開放後,博學計劃由肯特崗校區搬遷至此。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學計劃在行政上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一個院系。此計劃每年只招收180人,屬於榮譽學位。博學計劃的願景是提供學生自由的學習目標,提供跨學科,跨學院的博學課程。博學計劃的申請要經過成績選拔,英語作文選拔以及面試等環節。錄取的標準綜合學生的學術潛能和課外活動成果,以及學生的激情,意志等方面指標。值得注意的是,博學計劃不是獎學金計劃,博學計劃的本科生可以申請國立大學的獎學金或者其他的獎學金。除了專業文憑外,博學計劃的學生畢業還將拿到博學計劃的證書。現任院長是東亞歷史學權威王賡武教授。

周邊同時建有西葉學習樓(West Learning lobe),南葉學習樓(south learning lobe)以及一個多功能活動中心-Cinnamon Mutipurpose Hall。其中國大博學計劃的辦公室位於西葉學習樓。

香灰莉木學院

香灰莉木學院(Tembusu College)是大學城首批開放的本科生居住學院之一。住在這裡的學生大多是本科生。新生進入新加坡國立大學可以同時申請入住此學院。但是申請非常具有競爭性,申請要經過英文作文以及面試等環節。一年只能容納200到230人入住。Tembusu College提供5個跨學科課程。現任的學院院長是原新加坡大使,前聯合國大使以及前國大法學院院長Prof. Tommy Koh。

周邊同時建有西葉學習樓(west learning lobe)以及一個多功能活動中心-Tembusu Mutipurpose Hall。

陳愛麗絲與彼德學院

陳愛麗絲與彼德學院(college of Alice & Peter Tan)前稱青龍木學院(Angsana College),是大學城第二批開放的本科生居住學院。已經於2012年8月迎接首批入住學生和教職員工。

思學院

思學院(Residential College 4)原名為楝樹學院(Khaya College),是大學城第3批開放的本科生居住學院。於2014年8月迎接首批30名入住學生和教職員工,2015年8月正式搬遷於6 College Ave East,並在2016年8月接受了全員600名學生。

排名聲譽

大學 排名
新加坡國立大學
全球排名
《泰晤士》世界排名[11] 25名(2021)
《QS》世界排名[12] 11名(2021)
《US NEWS》世界排名[13] 32名(2021)
《ARWU》世界排名[14] 80名 (平頭)(2020)

新加坡國大在眾多主要的大學排名里位列亞洲三甲,新加坡第一:

QS世界大學排名

  • 2013年:世界第25位。
  • 2014年:世界第24位。[15]
  • 2015年:世界第22位。
  • 2016年:世界第12位。
  • 2017年:世界第12位。[16]
  • 2018年:世界第15位。
  • 2019年:世界第11位。
  • 2020年:世界第11位。

QS亞洲大學排名

  • 2013年:亞洲第2位。[17]
  • 2014年:亞洲第1位。[18]
  • 2015年,亞洲第1位。[19]
  • 2016年,亞洲第1位。[20]
  • 2017年,亞洲第1位。[21]
  • 2018年,亞洲第2位。[22]
  • 2019年,亞洲第1位。[23]
  • 2020年,亞洲第1位。[24]
  • 2021年,亞洲第1位。[25]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 2013年,世界第29位。
  • 2014年,世界第26位。
  • 2015年,世界第25位。
  • 2016年,世界第26位。
  • 2017年,世界第24位。
  • 2018年,世界第22位。
  • 2019年,世界第23位。
  • 2020年,世界第25位。[26]

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

  • 2015年,亞洲第2位。
  • 2016年,亞洲第1位。
  • 2017年,亞洲第1位。
  • 2018年,亞洲第1位。
  • 2019年,亞洲第2位。
  • 2020年,亞洲第3位。[27]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 2020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80位。[28]

校友列表

馬來西亞第四任及第七任首相馬哈迪·莫哈末及其夫人茜蒂哈斯瑪,均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

參見

註釋

  1. ^ 英文校名:Straits Settlements and Federated Malay States Government Medical School,七州府即叻嶼呷三州府馬來聯合邦四州府。中文又譯海峽和馬來聯合邦政府醫學院。
  2. ^ 於國家古蹟陳德源大樓內有七州府醫學堂碑記
  3. ^ 此宿舍是以馬來亞大學副校監拿督近打司令哈芝莫哈末·尤索夫博士(Dato Panglima Kinta Dr Haji Mohamed Eusoff)命名,而並非建國總統尤索夫·伊薩

參考資料

  1. ^ GIVING 100% (PD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31 MARCH 2015 [2016-04-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2-07). 
  2. ^ 2.0 2.1 2.2 简介. cn.nus.edu.sg. [2018-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7). 
  3. ^ NUS - Welcome from the president. [2013-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7). We began over a century ago as a modest medical school with 23 students... 
  4. ^ NUS - Faculties & School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03). 
  5. ^ 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asian-university-rankings/2022
  6. ^ Amelia Teng. NUS launches new interdisciplinary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s. The Straits Times. 2020-12-08 [2021-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0) (英語). 
  7. ^ NUS Engineering faculty and School of Design and Environment to form new college. CNA. [2022-01-03] (英語). 
  8. ^ NUS Halls of Residenc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10-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09). 
  9. ^ Student Residenc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10-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5). 
  10. ^ 大學城今年將完成第一期工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聯合早報。
  11.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12.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2021.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1 [2018-08-15]. 
  13. ^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14.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15.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3. [2013-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1). 
  16.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6. 2016-08-25 [2018-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6). 
  17. ^ Asian University Rankings 2013. [2013-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3). 
  18. ^ QS University Rankings: Asia 2014. [2014-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8) (英語). 
  19. ^ QS University Rankings: Asia 2015. 2015-11-05 [2018-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2). 
  20. ^ QS University Rankings: Asia 2016. 2015-11-05 [2018-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6). 
  21. ^ QS University Rankings: Asia 2017. 2015-11-05 [2018-10-28]. 
  22. ^ QS University Rankings: Asia 2018. 2015-11-05 [2018-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 
  23. ^ QS University Rankings: Asia 2019. 2015-11-05 [2018-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6). 
  24. ^ QS University Rankings: Asia 2020. 2015-11-05 [2018-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25. ^ QS University Rankings: Asia 2021. 2015-11-05 [2018-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7). 
  26. ^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20-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1). 
  27. ^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16-05-19 [2018-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28. ^ ARWU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0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20 - Top 500 universities - Shanghai Ranking - 2020. www.shanghairanking.com. [2018-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