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錘40000

戰鎚40000
Warhammer 40,000
戰鎚40000第四版規則書的封面
廠商 Games Workshop
設計者 Rick Priestley、安迪·錢伯斯[1]
插圖家 John Blanche、Jes Goodwin 等
發行商 Games Workshop
活躍時期 1987年至今
玩家數目 2人或更多
適用年齡 11+
遊戲時間 根據遊戲大小而變化,通常1-6小時。
運氣成分 擲骰子
所需技巧 戰術算術
網站 http://www.games-workshop.com/

戰鎚40000》(英語:Warhammer 40,000)或非官方俗稱為《戰鎚40K》(英語:Warhammer 40K)、WH40K,是桌上戰棋遊戲,由英國遊戲公司遊戲工坊製作。玩家需要購買軍隊模型及規則書進行遊戲。遊戲中有大量不同的種族,而每一個種族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故事背景,而且充滿科幻及宗教色彩,因此產生了小說、漫畫和電子遊戲等大量衍生作品。《戰鎚40000》已成為世上最受歡迎的微型兵棋遊戲。

歷史

《戰鎚40000》的第一版《Rogue Trader》最初發行於1987年。遊戲的背景和規則設計者是Rick Priestly。遊戲裡的一些要素,比如說「Bolters」(爆彈槍)或「Dreadnaught」(無畏機甲)可以在一個由Tabletop Games製做的叫「Laserburn」的遊戲裡找到。最初的版本《Rogue Trader》是以小規模戰鬥為主題的遊戲,而由骰子決定兵種的構成。

第二版在1993年發行,並贏得了「Best Miniatures Rules of 1993」(1993年最佳模型戰爭規則獎)的「Original Award」(原創設計)獎。這個版本和以後的開發都是編輯員安迪·錢伯斯製作的,遊戲的圖畫和造型是由Games Workshop的藝術指導John Blanche和創作人Jes Goodwin提供的。遊戲的核心由使用28毫米的微型模型代表的士兵、車輛和生物來戰鬥。遊戲的整個主題是科學幻想,但是在遊戲中的很多科技和設定上卻強調神秘主義或宗教信仰的力量,因此也有人說《戰鎚40000》是科幻皮、奇幻骨。多年以來《戰鎚40000》在不斷的擴大和完善,並且有時會增加其他同背景遊戲裡的內容。

Rogue Trader(1987)

遊戲的第一版:Warhammer 40,000: Rogue Trad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在1987年發行。[4]遊戲設計者Rick Priestley創造了這原創的規則組(以同時期的戰鎚奇幻戰役第二版為基礎)和《戰鎚40000》的遊戲世界。Rogue Trader的遊戲進行相當地角色扮演取向,而非嚴謹的戰爭遊戲。這個原創版本有一本相當詳細,不過有點雜亂的規則書,這讓遊戲相當適合於打一場小規模衝突戰。[5]單位的組成多由擲骰子隨機決定,其中某些設定的元素(爆彈槍、雷射槍、破片手榴彈、終結者裝甲)可以在之前一個叫作Laserburn的戰爭遊戲規則中找到(該遊戲由現今已經倒閉的Tabletop Games公司生產),該規則由 Bryan Ansell 撰寫。這些規則後來由Ansell與Richard Halliwell一同擴充(他們最後在Games Workshop工作),但是這些規則並不是 Rogue Trader 的前身。[6]

第二版(1993)

《戰鎚40000》的第二版在1993年後半推出,包含星際戰士歐克蠻人微縮模型、場景、骰子以及主規則。一個名為Dark Millennium的擴充盒裝組在稍候發行了,其中加入了靈能的規則。遊戲的另一個發展是對於擁有超乎常人的能力或裝備的「特殊人物」的關注(較早的版本對每個軍隊只有三種通用的「英雄」簡述:冠軍、次要和主要英雄)。

第三版(1998)

第三版遊戲在1998年出版,如第二版一樣注重於令大型戰鬥的規則更加流暢。[1]第三版顯著地變得更加簡潔了,並較少只以擲骰決定人物的能力。[7]規則書可以單獨的購買到,也包含在一組星際戰士對抗新引入的暗黑神靈族的盒裝組裡面。軍隊聖典(Codex,這是屬於各軍隊的規則書)的系統在第三版中被延續下來。

在第三版的最後加入了四支新的軍隊聖典:外星人死靈族鈦星人以及審判庭的惡魔審判庭(Ordo Malleus,又稱為聖錘修會)和異端審判庭(Ordo Hereticus,又稱為討逆修會);後兩者的元素曾出現在增補性的資料中(例如「Realm of Chaos」、「戰鬥修女聖典」中)。這兩者後來又以全新的模型和軍隊列表重新釋出。鈦星人釋出時遊戲在美國也逐漸有了名氣。[8]

第四版(2004)

《戰鎚40000》第四版在2004年釋出。[9]這版不像前版一樣有許多重大改變,它與每支軍隊的第三版規則書「向後相容」。第四版以三種方式釋出:其一是獨立販售的精裝版,其上有關於塗裝、場景建築、背景資料的額外資訊。其二是包含在Battle For Macragge盒裝組裡,其中有平裝規則書、場景、骰子、蓋版以及星際戰士泰倫蟲族微縮模型。其三則是一個有限的收藏版。Battle For Macragge是「一盒包了整個遊戲」(game in a box)的設計,主要注重於新手玩家,其內容根基於泰倫蟲族入侵極限戰團的家鄉馬克拉格(Macragge)。另有一個叫作The Battle Rages On!的擴充,其中有新的場景和單位,例如泰倫蟲族戰士。

第五版(2008)

第五版在2008年1月12日釋出,雖然第四和第五版間有些不同,不過大體上規則是相同的。為了第五版規則設計的「聖典」仍然相容,只有少數關於軍隊動作的地方改變。[10]取代前一版起始盒組Battle for Macragge的是《黑峽突襲》(Assault on Black Reach),其中有一本輕薄短小的規則書(僅包含完整規則,但是比起完整版省略了背景和其他設定)以及歐克獸人與星際戰士。每支軍隊都有指揮部(HQ)的選擇,歐克有戰爭頭目,星際戰士有連長。

這個版本新增的規則包含步兵模型受敵火時可以臥倒,爭取掩蔽但是犧牲移動力。射擊敵人時需要檢測模型的視線。還有能選擇以奔跑取代射擊以加快移動速度。單位變得更容易獲得掩蔽。對載具造成的損傷減少了,步驟也較為簡易,而且載具可以進行衝撞。[10]這其中某些規則曾在第二版中出現,不過在第三版中被刪去了。

第六版(2012)

第六版主規則書在2012年6月30日釋出。[11]整體來說規則沒有太大的變動,但是有不少增補或調整。主要的改變包含了新的靈能規則,增加了同盟的規則以及新的單位類型,例如戰車(Chariot)和飛行器(Flyer)。除此以外,各種建築、要塞可以當成軍隊的一部份佈署在戰場上。關於地形、廢墟和建築的規則也變得更加複雜。

配合這版主規則的遊戲起始盒組《暗黑復仇》(Dark Vengeance)在9月1日釋出,裡面包含了星際戰士暗黑天使戰團(Dark Angels)和混沌星際戰士兩支軍隊的模型,可以讓玩家進行小規模的遊戲。另外還有一本和5版相似的小規則書以及各種蓋板、骰子等遊戲用具。[12]

和前幾版一樣,第五版或第四版時期的軍隊規則書仍然可以在第六版主規則下使用。

第七版(2014)

2014年5月24日總規則正式升級至第七版。新的規則書套裝分為三冊——介紹模型和塗裝的《戰爭銀河》(A Galaxy of War),講述遊戲背景的《黑暗千年》(Dark Millennium)和對戰用的規則手冊(The Rules),便於玩家攜帶。部隊的編成模式更加自由,新增的靈能階段和多種戰術目標卡片令戰鬥方法變得多種多樣。

第八版(2017)

2017年6月17日戰鎚40000 八版做了重大修訂,使新玩家更容易進入遊戲,核心規則集已簡化為14頁,可以在Games Workshop網站上免費下載PDF手冊,更複雜的規則保留在更新的精裝規則書中。八版提供了開放模式、劇情模式、競爭賽制。遊戲場景的敘述也已更新:一條猩紅之路從恐懼之眼湧出撕裂了銀河。

基因原體羅伯特‧基里曼(Roprime Guilliman)復活後返回以帝國攝政王的身份領導帝國,他將帶一批原鑄星際戰士來增加星際戰士戰力,還有帝國防衛軍(Imperial Guard)重新編為星界軍(Astra Militarum),由於猩紅之路貫穿東西把銀河切為南北,北部朦朧星域和半個極限星域基本上都失聯了,但在猩紅之路上有少數幾個航道較穩定的星系即將成為重點戰區。

第九版(2020)

遊戲本身

大綱

每個玩家須要從官方的種族(請看下面的介紹)裡建立一支用模型代表單位而組成的軍隊。建立軍隊的規則由總規則書提供,而各個種族獨特的規則則須要相應的聖典(Codex),或稱「規則書」。某些種族擁有不止一本「聖典」來解釋他們的規則。聖典紀錄了一支軍隊的背景資料、專屬於這支軍隊的特殊規則、可以運用的部隊單位和他們的素質、單位可用的升級選項、每個單位和升級所需的遊戲分數(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遊戲分數,多數單位可以「升級」他們的武器或能力,不過這樣也會使那支單位有更高的遊戲分。一支軍隊裡所有單位的遊戲分以及升級帶來的額外分數加總起來,就得到這支軍隊的總遊戲分。一場遊戲會規定每個玩家的軍隊不得超過一定量的遊戲分,以確保各個玩家的軍隊大致上是實力相當的)、著名的人物以及一些塗製模型的資訊。

收集

這個興趣即使對於忠實的玩家而言也是相當貴的。對於遊戲的評論里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這個遊戲叫做『戰鎚40000』是因為你在這上面要花40000英鎊。」新玩家一般要花200~300美圓於購買一個中等大小的軍隊(1000~2000遊戲中的軍隊點數),包括規則書和塗料。一個普通的單模型包須要5~30美圓,而套裝則會因內容而把價格定在20~100美圓左右。

製作

所有的模形都是被漆塗過和玩家自行收集的,玩家一般會製作自己的噴漆和標誌,和使用書上已存在的。玩家還可以使用其他工具來修改自己的模型(俗稱Bitz),或者使用現存的材料來做簡單的更改。這些修改一般會在競技專案中展出和用來比賽。

地形也是遊戲中重要的一部份,雖然Games Workshop提供官方的地形模板,不過很多玩家喜歡自己製做地形。一般家用的可樂罐、咖啡杯或泡沫塑料可以花一點時間和技術做成建築物和廢墟。

現時的狀況

截止自2018年4月,大部分勢力已更新到第八版規則。

Vassal40k與智慧財產權爭議

Vassal引擎是一個由JAVA寫成的遊戲引擎,可以在個人電腦上執行各類的桌上遊戲,其中一個模組Vassal40k可以讓玩家們透過網路連線在電腦上模擬一場《戰鎚40000》遊戲。[13]在2008年9月24日,GW以智慧財產權受侵害為由,要求此模組的開發者停止開發此模組。[14]不過此模組目前仍可使用並且持續更新。

背景

《戰鎚40000》的背景大都是歌特式的科學幻想。遊戲的核心元素,也是最受歡迎的元素是星際戰士(Space Marines)——人類帝國的精英戰士,在一個反烏托邦和落後宇宙里的未來版的騎士。

遊戲本身是《戰鎚幻想》(Warhammer Fantasy)的一個分支,裡面有著很多原遊戲的要素,包括40000版的魔法——靈能(Psychic)。《戰鎚40000》從很多材料里受到啟發,有科學幻想、恐怖和幻想的電視和電影、著名的奇幻類作家、中世紀、巴洛克、超現實藝術、著名的歷史背景(比如世界大戰、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蒙古帝國羅馬帝國納粹德國蘇聯)。直到遊戲第七版,故事的時空背景都被刻意地的描述在公元40999年─一個人類位處危亡之秋,終末之戰一觸即發的時刻;不過2017年出版的第八版卻打破了這個不成文的規定,在故事跨過第41個千年的同時,預想中的惡劣狀況將人類帝國一分為二,人類必須在一名時隔一萬年重返的神皇之子的帶領下迎向永無止盡的戰火。

遊戲的戰場分為兩個世界:

  • 物質世界(The Materium)
  • 亞空間/異次元空間(Immaterium,又稱Warp),能夠反映物質世界生物的思維與情緒,並且可能經長久時間匯聚成強大的實體,比如惡魔或者邪神。最有名的是因靈族隕落(the Fall)而生的四大邪神之一──色孽(Slaanesh,或譯「沙歷士」)。

勢力/種族/派系

人類帝國(Imperium of Man)

人類帝國的軍事力量由三個部分組成:

  • 星界軍(Astra Militarum),第八版之前稱之為帝國防衛軍(Imperial Guard)。
  • 帝國海軍(Imperial Navy),從帝國軍(Imperial Army)中分離出來,主管不屬於星際戰士機械神教的一切航空/航天飛行器。
  • 星際戰士(Space Marines),又稱阿斯塔特修士太空陸戰隊

帝國也建立了3個宗教審判庭(Inquisition)的軍隊:

  • 異型審判庭(Ordo Xenos),又稱異族獵人(Alienhunter),包括了星際戰士的「死亡守望」戰團(Death Watch)。
  • 惡魔審判庭(Ordo Malleus),又稱惡魔獵人(Daemonhunter),包括了灰騎士(Grey Knight)——星際戰士的一分支。
  • 異端審判庭(Ordo Hereticus),又稱女巫獵人(Witchhunter),包括了戰鬥修女(Sisters of Battle)。

此外效命於帝國的軍隊還有:

  • 機械神教(Adeptus Mechanicus),所管的泰坦軍團(Titan Legion)和技術衛隊(Tech Guard)。
  • 刺客殿堂(Officio Assassinorum)
  • 禁軍(Adeptus Custodes),負責維護地球和皇宮安全。只會聽從帝皇和原體的命令。
  • 寂靜修女(Sisters of Silence),由擁有「無魂者」特性的女性組成,這一特性能有效的克制靈能者。只會聽從帝皇和原體的命令。

混沌勢力(Forces of Chaos)

  • 迷失和被詛咒者(The Lost and the Damned)——被混沌腐化而背叛人類帝國的帝國軍成員。
  • 混沌星際戰士(Chaos Space Marines)——在何魯斯叛亂中背叛帝皇並參與叛亂的9個星際戰士軍團。
  • 混沌惡魔(Chaos Daemons)

異形(Xenos)

異形(Xenos)是人類帝國(Imperium of Man)對其他外星種族的蔑稱。在戰鎚40000的故事背景中,銀河系中存在著許多非人類智慧生物,彼此之間相互廝殺來爭奪銀河的控制權。在人類帝國(Imperium of Man)的帝國國教(the Ecclesiarchy)教義中規定身為異形是一種罪過,所有異形都是帝國的敵人,需要被清除。

靈族(The Eldar)

艾達靈族是一個古老種族,具有極度發達的高科技和高超強大的靈能力量,曾經擁有一個強大的宇宙帝國。但由於過度追求奢逸和享受而變得靈魂腐化,導致了四大混沌邪神之一色孽誕生,直接釀就了靈族帝國的隕落而勢力開始衰弱。靈族分為幾個派系:

  • 神靈族
    • 方舟靈族(Craftworld Eldar):靈族帝國的倖存者和直系繼承人,搭載「方舟世界」(Craftworld)週遊宇宙以延續靈族帝國的殘光。方舟靈族為了生存有時會與人類帝國結盟,但是為了利益隨時都可以背叛協約,甚至反戈一擊。
    • 出逃者(Eldar Exodites):靈族中大衰敗之前就預視到奢華腐化苦果的有識之士,但是由於當時勢單力薄、無力回天不得不選擇遠走他方。靈族出逃者由於很早就離開靈族帝國,技術相比方舟靈族相對落後,但是卻保留了許多靈族輝煌時期的技術,比如「無限迴路」(Infinity Circuit)。
    • 丑角 :靈族笑神(Laughing God)的侍者和黑書館(Black Library)的保管者。丑角自視為協調靈族各個派系的中保,被所有靈族所敬畏,通常是戰鬥的先鋒。
    • 棄民與海盜(Eldar Outcasts & Pirates)
  • 黑暗靈族(Dark Eldar):靈族中鍾情於搶奪、奴役、折磨的一支,有極端的施虐情結。暗靈族是原靈族帝國中享樂派邪教的殘黨,也是導致色孽誕生的元兇。他們在殺戮其他「下等生物」(包括自己的靈族同胞)中收割靈魂以滿足欲望的需求以及向色孽獻祭以逃避它的魔掌,並且通常以海盜和傭兵的身份出現。
歐克獸人(Orkoid)

一支基因上近似於菌類的野蠻種族。因為體內動物細胞與菌類細胞的共生現象,獸人的皮膚通常是綠色,因此被人類帝國蔑稱為「綠皮」(Greenskins)。歐克獸人受一種叫做「Waaagh!」的特殊行為意識影響(其特徵綜合了大規模遷移、群毆、搶劫、聖戰、大屠殺等等),這種集體意識所形成的盲目精神能量常會令歐克有出人意表的表現(如集團狂熱、組裝出理論上毫不科學但仍能運作的怪異武器,甚至完全由破銅爛鐵組成卻能橫越星系甚至進行次元跳躍的太空船),並使他們會下意識的追隨周圍體能最強的個體。獸人性格極度好戰而且喜歡製造破壞,甚至如果長時間沒有作戰對手就會發展成為自相殘殺。

  • 獸人(Orks):獸人族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形體上相當於西方奇幻故事中的半獸人。獸人軍隊中的主要力量。
    • 軍閥
    • 大技霸
    • 砍刀小子
    • 特戰小子
    • 瘋醫
  • 地精(Gretchins):獸人族中身型弱小、膽小怕事的一支,相當於西方奇幻故事中的哥布林,被普通獸人稱為「格羅特」(Grots)。地精在獸人群中經常是被虐待的對象,充當奴隸和出氣筒的角色。一般而言地精有著較普通獸人更靈巧的手藝,因此多半負擔打造與維護獸人的武器與戰鬥機械。
  • 跳跳

歐克獸人(Orkoid)將人類帝國(Imperium of Man)的星界軍(Astra Militarum)稱為蝦米,將星際戰士(Space Marines)稱為鐵皮罐頭。

太空死靈(Necrons)

太空死靈(Necrons),或譯作太空骷髏,一支殭屍般的機器人種族,全宇宙最古老的種族之一,其前身懼亡者(Necrontyr)因為嫉妒古聖(Old Ones)的長生而引發了上古大戰「天堂之戰」(War in Heaven),懼亡者雖藉星神(C'tan)之力獲勝,卻也在對方的詭計下成為了無魂的機械。死靈族的技術發達且戰鬥力極強,但也因轉化為機械而動作、思想遲鈍。直到第四版的背景故事,太空死靈都被描述成一支被星神所支配,無思想的為之收割其他種族生命能量的亡靈軍團。但2011年更新的第五版則改為,死靈族已消滅了他們的主人,並在少數仍保有心智的領主階層的領導下向宇宙中的其他種族主張他們古老的統治地位。死靈族通常集體以墳墓世界的形式處於沉眠狀態,但是一旦被生命體打擾便會甦醒。死靈族相當於西方奇幻故事中的不死族和戰鎚中的古墓王。並在故事中被唯一知曉其來歷的靈族視為死敵。


鈦星人(Tau)

鈦星人(Tau),一支位居人類帝國東部的高科技新興種族。鈦星人沒有溝通亞空間能力,因此不具備超時空遠程飛行技術。鈦星帝國人口主要分為「火」(Shas)、「土」(Fio)、「水」(Por)、「氣」(Kor)、「空」(Aun,或稱乙太)五個種姓階級,崇尚被稱為「上上善道」(the Greater Good)的一種共同體思想。鈦星人經常利用人類帝國戰亂時期(比如與混沌、歐克獸人交戰的時候)渾水摸魚蠶食領土擴張勢力,是讓人類帝國頭疼的體膚之患。鈦星人與人類帝國另一個顯著的差異是對異星民族持較寬容的態度(當然,這必須以遵從由鈦星人主導的上上善道秩序為前題),因此其軍隊同時還擁有許多其他種族的盟軍和僱傭兵。

火氏:戰士

土氏:工程師

水氏:外交官、商人

氣氏:飛行員

以太:祭祀

鈦帝國盟友

  • 克魯特(Kroot):鈦星人的盟軍,來自Pech星球的樹居原始食肉種族。由鈦星人經獸人手中解放之後加入鈦星人,主要充當肉搏兵種,在一定程度上替不擅長近身戰的鈦星人彌補了近身戰上的缺點。有一些克魯特人也受傭於人類帝國。
  • 維斯比(Vespid):鈦星人的盟軍,來自於氣體巨星維斯比星的類昆蟲種族,被鈦星人稱為「Mal'kor」(鈦星語「昆蟲」和「氣」的結合)。主要是從事近戰任務。
  • 古維薩(Gue'vesa):鈦星人中人類傭兵的俗稱。
泰倫蟲族(Tyranids)

泰倫蟲族(Tyranids),一支類似社會性昆蟲集合體的遷徙性有機生物種族,因為在「泰倫」星球(Tyran)首次被人類帝國所遇而得名。蟲族的習性近似於蝗蟲,是一種以蟲巢艦隊進行星際遊蕩尋找食物資源的獵魂性種族,但是卻統一由集體意識「蟲巢意志」(Hive Mind)領導。蟲族擁有極高的基因生物工程技術,可以在吞噬生物質的過程中吸收基因資訊,用以改進自我的技術。蟲族入侵的方法通常是先由母艦向目標星球的表面投放數以百萬計的孢子,孵化後的蟲兵會大規模繁殖、擴散、污染水土資源、盜取遺傳資訊和屠殺當地原有的生物群,同時「蟲巢意志」的影像會阻斷通訊;待等抵抗完全被清除後,蟲兵和脈管塔和會把該星球的生物質和深層資源全部吸取,最終包括大氣層之內的生物圈會被蟲艦完全吞噬,整個過程根據目標大小可以在數天到數月的時間內完成。

  • 基因竊取者
次要種族
  • 古聖:靈族和歐克獸人的創造者,網道的建設者。
  • Demiurg
  • Nicassar
  • Slaan
  • Hrud
  • Squats
  • 冉丹(Rangdan):冉丹滅絕是帝國在大遠征中進行的和異形種族冉丹的大規模戰爭。
已被取消的種族
  • 太空矮人

著名人物

人類帝國(Imperium of Man)

  • 帝皇(God-Emperor of Mankind)
基因原體
  • 萊恩·艾爾莊森 (Lion El'Jonson)

第一軍團「暗黑天使(Dark Angels)」的基因原體,嬰兒時期降落到了卡利班,在被卡利班騎士團發現之前獨自在充滿野獸的森林生活了十年,導致性格深沉孤僻難以捉摸。軍團在大遠征之前就因為冉丹之戰而損失慘重,所以勢力較其他軍團稍弱。大叛亂時期與基里曼、聖吉列斯建立第二帝國,發現帝皇仍然存活後立即前往泰拉。叛亂結束後回到母星卡利班,卻發現養父盧瑟和留守部隊已經叛變,因此率領部隊轟炸整顆星球,並親自前往修道院擊殺盧瑟,因一念之仁而被盧瑟重創,在卡利班毀滅之後沉睡在星球的殘骸之中。

  • 察合臺.可汗(Jaghatai Khan)

第五軍團「白色傷疤(Whits Scars)」的基因原體。性格高傲不羈特立獨行,童年降落於以蒙古帝國為藍本的星球察高里斯,因此相當擅長游擊戰。可汗在大叛亂剛開始時沒有立即歸邊,而是帶領軍團去探索叛亂的真相。在了解混沌的本質後決定加入忠誠方,後與前往招攬的死亡守衛原體莫塔利安進行對決並成功突圍參與了泰拉保衛戰。叛亂結束後對於基里曼的戰團政策表示贊成。後在帶隊追擊攻擊自己星區的黑暗靈族部隊時,追進了該世界的一個網道入口,之後再也沒有出來過。

  • 黎曼.魯斯(Leman Russ)

第六軍團「太空野狼」的基因原體。並未參與人類帝國與混沌間的戰役。叛亂結束後對於基里曼的戰團政策提出了反對,僅僅從自己的軍團中象徵性的組建了一個戰團,其餘部分仍舊維持著大遠征時期的12個大連。進入亞空間後失蹤,臨走前告知子嗣們自己終有一天會回來進行最後的戰鬥,相傳魯斯的行動目的是為尋找救活帝皇的方法。

  • 羅格·多恩 (Rogal Dorn)

第七軍團「帝國之拳(Imperial Fists)」的基因原體。與帝皇重遇前在大叛亂時期作為泰拉皇宮的禁衛總管活躍,並斬殺阿爾法瑞斯。叛亂結束後對於基里曼的阿斯塔特聖典提出反對,但理性上明白必須防止大規模叛亂的再度發生而最終妥協。在組建戰團前給予自己的基因子嗣們下達了一個名為「最終高牆(The Last Wall)」的保險措施,以應對哪天發生足以威脅帝國的終極威脅。後在帶隊襲擊混沌戰艦「褻瀆之劍(Sword of Sacrilege)」的行動中,不明原因的消失,生死不明,只留下了一隻被砍下的手掌,該手掌後來以「多恩之手(Hand of Dorn)」之名成為了戰團聖物,並被存放於靜置力場之中。

  • 聖吉列斯

第九軍團聖血天使(Blood Angels)的基因原體,繼承了帝皇的強大預言能力,武技在原體之中無人能出其右。軍團塗裝以紅色為主。童年降落於充滿輻射與變異人的星球巴爾並長出了如天使一般的雙翼。對自己的基因子嗣有著無與倫比的愛,甚至差點為了解決軍團的基因缺陷而犧牲自已與混沌交易。為荷魯斯最好的朋友,被包括荷魯斯在內的基因原體和星際戰士認為是「比荷魯斯更有資格擔任戰帥的人選」。曾一度被基里曼和萊恩推舉為「第二帝國」的領袖,期間在馬庫拉格打敗自不屈理性號逃脫的午夜領主基因原體科茲並將其彈射出宇宙之中,但這第二帝國建立沒多久便解散了。在大叛亂中帶領軍團抵禦住混沌勢力對永恆之牆的攻擊,憑藉靈能預知能力知曉在最終決戰會為帝皇而犧牲但依然慷慨赴義,在最後被荷魯斯斬殺。整個第九軍團受到原體死亡的影響產生了「黑色狂怒」,聖血天使的星際戰士們會在戰鬥時會在幻象中看到他們原體死亡的景象,無法分辨虛幻與現實的他們會失去理智進行不分敵我的攻擊。

  • 費努斯.馬魯斯(Ferrus Manus)

第十軍團「鋼鐵之手」的基因原體。軍團塗裝以黑色配上白色徽記為主。鋼鐵之手最大的特色是他們的星際戰士多少都會接受機械改造,不但擅長重火力打擊,對於機械技術也有深入的研究和應用。本人已經在伊斯塔萬三上遭到福格瑞姆斬首,是目前唯二確認死亡的忠誠派原體。據傳有人曾在帝皇的咒縛軍團中看到這位原體的身影。

  • 羅伯特·基里曼(Roboute Guilliman)

奧特拉瑪之主、五百世界之王、復仇之子、團結之刃 秩序之主宰、第十三軍團領袖、第十三軍團極限戰士(Ultramarines)的基因原體,五百世界之主理性且精於政治的帝皇之子。他在大叛亂後撰寫的阿斯塔特聖典 (Codex Astartes)成為往後一萬年星際戰士組織作戰的圭臬,但在大清洗時期遭惡魔原體福格瑞姆(Fulgrim)以惡魔之刃重傷,被迫進入靜滯力場休眠,直至一萬年後才在在靈族死神軍的伊芙蕾妮(Yvraine)和機械大賢者貝利薩留•考爾合作下復活並穿上命運之鎧。並在前往黃金王座面見帝王後自封攝政王。第八版帶來的故事發展使基里曼成為了一名核心人物,他必須帶領人類帝國在第十三次黑暗遠征成功產生的絕望局勢中掙扎求存。曾被差點被莫塔里安腐化,帝皇即時降臨並附身在基里曼身上後火燒納垢花園。

  • 伏爾甘(Vulkan)

火龍之主、第十八軍團火蜥蜴(Salamanders)的基因原體,繼承了帝皇的「永生者」體質。膚色烏黑,在原體中最為高大且力量最強,卻也最富於慈悲心與憐憫凡人。帝皇授與其軍團後亦命他「以善良統領自己的軍團」,使得火蜥蜴軍團成為大遠征時期最避免平民傷亡的軍團。沃坎在大叛亂之初一度於降落點大屠殺被擒,但之後逃脫並在泰拉攻防戰中替帝皇抵禦後方亞空間惡魔的進攻。一如他的兄弟,伏爾甘在叛亂後在討伐混沌的過程中失蹤。不過他在千餘年後野獸戰爭的危機時歸來,再度站上了守護人類的第一線奮戰,卻在第一次烏蘭諾遠征中,為掩護落敗的遠征軍撤退而與獸人領袖同歸於盡,下落不明。


  • 科拉克斯

救贖者、暴政解放者、烏鴉之王、陰影領主、第十九軍團暗鴉守衛(Raven Guard)的基因原體,童年降落於鑄造星球卡瓦哈(後更名為拯救星)被該星球的工人階層收養,成年後領導反抗勢力成功推翻了原來的統治者,擁有從匪夷所思的陰影中現身的能力而得名「陰影之主」。叛亂結束後對於基里曼的戰團政策表示贊成,在大叛亂中被阿爾法破壞了自己軍團的基因組,並被迫殺害自己被轉化的子嗣,因而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創傷,並將自己鎖進軍團要塞中長達一年的時間,最後選擇獨自一人駕駛飛船進入恐懼之眼中,開始以一己之力追殺藏匿其中的叛變原體,從此再也沒有被帝國勢力所目擊到。

大遠征/荷魯斯叛亂
  • 魔紋馬卡多(Malcador the Sigillite)

與帝皇同為永生者的帝國宰相,擁有僅次於帝皇和馬格努斯的強大靈能,也是極少數被帝皇視作友人的凡人,就連強大的基因原體都以「叔叔」稱呼他。馬卡多在荷魯斯叛亂的最高潮代替帝皇座上黃金王座直至枯竭而死,帝皇則因他的高貴犧牲而追封他為「英雄馬卡多(Malcador the Hero)」。

  • 墮天使塞佛(Cypher)
  • 巴拉巴斯.丹提歐克(Barabas Dantioch)

叛變軍團鋼鐵勇士的戰爭鐵匠,是該軍團中的忠誠派戰士。原本是鋼鐵勇士的一名高階指揮官,因得罪鋼鐵勇士的原體而被懲罰了禁止露臉與降職,並發配至偏遠星球,後在大叛亂時期以自身憤怒的鐵拳打退叛亂軍團,之後加入極限戰士,協助基里曼對於異形科技的研究。最後在面對午夜領主的攻擊時,犧牲性命超載了異形科技,此行為對叛軍造成了相當巨大的打擊,並在死後被基里曼追封為了「帝國英雄」。十分諷刺的是,因他超載了異形科技的關係,導致人類帝國迎來了強大的泰倫蟲族。

  • 加維爾•洛肯(Garviel Loken)

叛變軍團影月蒼狼的10連長,忠誠派。原本是荷魯斯的私人顧問之一,由始至終都保持著對帝皇的忠誠而在伊斯特凡三號被遭到清洗但倖存,之後加入馬卡多的遊俠騎士進行各種任務。泰拉圍城之前洛肯被透露將成為灰騎士的創始人,看到帝皇時,他明白這不是他的命運。

  • 康斯坦丁·瓦爾多(Constantin·Valdor)

禁軍首領,「帝皇之矛」,萬夫首座(The First of the Ten Thousand)。對帝皇絕對忠誠,武藝高超,甚至能在某些程度上媲美原體。現今下落不明。

野獸紀元
  • 庫蘭德(Koorland)

帝國之拳的二連長,所屬戰團被日漸衰落的高領主議會派去處理誤闖泰拉核心區域的鉻星人時,意外得知獸人入侵一事,且成為了該戰團唯一的阿施塔特倖存者,並在審判庭與刺客殿堂的協助下成為了新任帝國統帥,在之後組織了一支隸屬審判庭,名為「死亡守望」的戰團。後戰死於第二次烏蘭諾遠征。

  • 馬克西姆斯.塞恩

典範之拳的戰團長,也是庫蘭德於野獸戰爭期間的副手。在庫蘭德戰死後,接替他成為新任帝國統帥,後在第三次烏蘭諾遠征中消滅烏蘭諾上的獸人軍隊。在萬戈里奇發瘋並開始亂來時親自帶兵將其擊殺。

  • 維瑞圖斯

審判庭(Inquisition)的審判長,同時也是帝皇在大遠征時期的帝國真理宣講者。對帝國十二人議會面對威脅時的態度感到憂心,但由於審判庭已經在議會中失去投票權,因此選擇協助庫蘭德篡奪帝國統帥之位,後在野獸戰爭協助庫蘭德找回沃坎和寂靜修女們。最後在萬戈里奇為統一政權時,被萬戈里奇的刺客毒殺身亡。

  • 萬戈里奇

刺客殿堂的大導師,好戰程度絲毫不輸給星際戰士。在發瘋前支援庫蘭德組建死亡守望戰團。

  • 庫比克將軍

機械神教在十二人議會的代表。後因違反摧毀烏蘭諾的命令,私自將烏蘭諾傳送至其它區域而被萬戈里奇的刺客刺殺身亡。

叛教時代
  • 高治.范迪爾(Goge Vandire)

叛教時代的罪魁禍首,作為內政部高領主的他利用了此前數百年間國教與泰拉政院間的分裂,建立了集政治與宗教大權於己一身的獨裁恐怖統治,並以帝皇之女(Daughters of the Emperor,戰鬥修女會的前身,范迪爾時代一度更名帝皇新娘)為核心組織屬於自己的私人武裝,他長達數十個泰拉年的暴政被後世稱為血腥統治(Reign of Blood)。

  • 塞巴斯蒂安.索爾(Sebastian Thor)

偏遠星球迪曼瑪爾(Dimmamar)的帝國國教修士,在夢中聆聽帝皇的真言後起身挑戰范迪爾的權威,並成為國教團體光明同盟(The Confederution of Light)的領導人;在阿斯塔特修士、機械教與一場後世稱為「帝皇之怒(Emperor's Warth)」的強大亞空間風暴的幫助下,索爾所發起的泰拉遠征(Terran Crusade)終結了范迪爾的瘋狂暴政。而後他以第292任教皇的身分對國教進行了影響深遠的改革。

  • 朗基努斯(Longinus)

禁軍百夫長,在泰拉遠征戰爭的高潮現身在多米妮卡等一眾帝皇新娘面前,並引領她們至黃金王座面見帝皇使之理解遭到利用的真相。

  • 帝皇新娘們
    • 阿莉希亞.多米妮卡(Alicia Dominica)
帝皇新娘(Brides of the Emperor)的首領,在泰拉遠征期間為捍衛范迪爾而戰,但跟隨朗基努斯面見帝皇后知悉范迪爾的罪行,下令將組織重新改回帝皇的女兒後親自斬殺範迪爾,為血腥統治畫上句點。後在索爾組建的「戰鬥修女會(Adepta Sororitas)」中,擔任分支機構「烏檀聖杯修會(Order of the Ebon Chalice)」的領袖,並被封為活聖人。
    • 阿拉貝拉(Arabella)
跟隨朗基努斯面見帝皇的帝皇新娘之一,動亂後成為「戰鬥修女會」之一的「神聖玫瑰修會(Order of the Sacred Rose)」的創始者,逝世於修會正式建立前。
    • 凱瑟琳(Katherine)
跟隨朗基努斯面見帝皇的帝皇新娘之一,動亂後成為「戰鬥修女會」之一的「熾熱之心修會(Order of the Fiery Heart)」的創始者,該修會凱瑟琳戰死後更名為「殉教聖女修會(Order of Our Martyred Lady)」。
    • 西爾瓦娜(Silvana)
跟隨朗基努斯面見帝皇的帝皇新娘之一,動亂後成為「戰鬥修女會」之一的「銀白壽衣修會(Order of the Argent Shroud)」的創始者,據傳遭叛變軍團阿爾法刺殺身亡。
    • 露西亞(Lucia)
跟隨朗基努斯面見帝皇的帝皇新娘之一,動亂後成為「戰鬥修女會」之一的「戰鬥修女會」中的分支機構「無畏之心修會(Order of the Valorous Heart)」的創始者。
    • 米娜(Mina)
跟隨朗基努斯面見帝皇的帝皇新娘之一,動亂後成為「戰鬥修女會」之一的「血腥玫瑰修會(Order of the Bloody Rose)」的創始者,逝世於修會正式建立前。
  • 紅衣主教布加里斯(Cardinal Bucharis)

Gathalamor星區的主教,野心勃勃且瘋狂的他利用血腥統治所帶來的混亂建立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微型帝國,這場被稱為不信之瘟(Plague of Unbelief)的叛亂通常被視為叛教時代的尾聲。

贖罪紀元
漸衰紀元
  • 太陽領主馬卡裏烏斯(Lord Commander Solar Macharius)

咸認是人類自大遠征後最傑出的軍事天才,他所領導的「馬卡裏烏斯遠征(Macharian Crusade)」在第41個千年的短短數載裡為帝國重新征服了近千個世界,其兵鋒甚至一度延伸至帝國星矩外的未知之地。然而,這片帝國的新疆土在他戲劇性的神祕死亡後陷入長期的混亂。

40K時代
  • 貝利薩留·考爾(Belisarius Cawl)

機械教賢者。考爾曾在一萬年前受基里曼之託著手兩個極機密的研究,一百個世紀後,他的研究令帝國迎來了歸來的原體與原鑄星際戰士。

  • 馬里烏斯·奧古斯都斯·卡爾加(Marneus Augustus Calgar)

極限戰士在第41個千年之交的戰團長,因其領導能力與極限戰士強大的動員力,卡爾加是當下帝國最重要的統帥之一,他因對抗第一次蟲巢艦隊的馬庫拉格保衛戰與在警戒星之戰抵禦掠奪者阿巴頓的表現而聞名。他所創立的反蟲潮艦隊組織「泰倫戰爭老兵」更是在之後為人類帝國與蟲潮艦隊間的戰爭提高了不少勝算。

  • 但丁(Dante)

聖血天使在第41個千年之交的戰團長,頭戴聖吉列斯死亡面具的他以遠超過阿斯塔特修士常識的1,500歲高齡而聞名;在他的指揮下,聖血天使的母星巴爾難以置信的在強大蟲潮艦隊的進攻下倖存,戰後但丁被攝政王基里曼指定為帝國暗面的執政官。

  • 阿斯忒裏翁.莫洛克(Asterion Moloc)

牛頭人戰團的戰團長。以偏執兇猛聞名,最為聞名的事蹟為在阿瑪拉之戰中重創了太空死靈王朝「美娜克王朝」中的戴冠將軍。莫洛克從不以真面目示人,且曾於多次從失蹤與瀕死重創中回歸,因此被懷疑其名是該戰團歷代戰團長的襲名。

  • 提柏羅斯(Tyberos)

長期游離於銀河邊緣的神祕戰團噬人鯊的戰團長,因剛猛而血腥的戰鬥風格而被稱為「猩紅血路(the Red Wake)」,巴達布戰爭期間,他與他飄忽不定的的戰團的現身助戰扭轉了帝國的劣勢,但過於殘忍的作風甚卻讓並肩作戰的阿斯塔特們難以苟同。

  • 烏薩卡.克里德(Ursarkar E. Creed)

卡迪亞星球上卡迪安突擊隊的第8團團長,於第41個千年中殲滅了叛變的沃斯卡尼鐵甲團士兵,並在之後被推舉為「卡迪亞至高堡主(Lord Castellan of Cadia)」。

  • 塞弗

神秘的阿斯塔特,沒人知道他從何而來,也沒人知道他有什麼目的,只知道他是黑暗天使的一員,以及被稱為「帝皇之聲」。後在基里曼回歸並遭到千子俘虜後,與丑角一同救出基里曼和其他帝國士兵。

  • 安傑羅.加百列 (Gabriel Angelos)

RTS遊戲《戰鎚40000:破曉之戰》系列中的原創戰團血鴉的戰團長,在他擔任戰團長期間,血鴉的家園世界先後遭到了泰倫蟲族與渾沌勢力的入侵。

靈族(The Eldar)

  • 瑪查

RTS遊戲《戰鎚40000:破曉之戰》系列中的靈族先知,在最後關卡帶著血鴉戰團長加百列,以及獸人領袖戈古茲一同對抗甦醒的亞空間惡魔。

歐克獸人(Orkoid)

  • 戈古茲

RTS遊戲《戰鎚40000:破曉之戰》系列中的獸人領袖,在最後關卡協助血鴉戰團長加百列,以及靈族先知瑪查一同對抗甦醒的亞空間惡魔,並在擊敗惡魔,加百列和瑪查離開後,自己也帶著已經失去力量的靈族聖物離去。

  • 瓦茲卡馬

RTS遊戲《戰鎚40000:破曉之戰》系列中的獸人工程師,遊戲中的毛哥金剛「大美人」便是由他所製作。

鈦星人(Tau)

太空死靈(Necrons)

混沌(Chaos)

叛亂原體
  • 福格瑞姆

第三軍團「帝皇之子」的基因原體,色孽的惡魔王子。在獲得一把封印了色孽惡魔的劍後不斷被腐蝕,再加上自己對完美的追求而倒向混沌後升魔。用自身的惡魔之刃將基里曼重創而使得基里曼休眠一萬年。

  • 佩圖拉博(Perturabo)

第四軍團「鋼鐵勇士(Iron Warriors)」的基因原體,現為不分派系的惡魔王子。是所有原體中最擅長攻城,善於使用重火力武器的一位,其修築堡壘的能力與其兄弟羅格·多恩不相上下。在領導了自己的軍團後因為使用「十一抽殺」而惡名昭彰。因為長久以來的功勞不受重視,再加上因自己的母星奧林匹亞反叛而對其使用了「滅絕令」並失手殺死了自己的養姐後,他明白自己在帝國中已經再無容身之處。升魔後成為不分派系的惡魔王子。鋼鐵勇士是在背叛後所有軍團中最多忠誠派的一團。

  • 康拉德·科茲(Konrad Curze)

第八軍團「午夜領主(Night Lords)」的基因原體。因為自身不穩定的預知能力而飽受折磨,預見了自己的反叛而加入叛亂方。極其擅長暗殺,對折磨拷問有著變態一般的喜愛,曾用無數種手段折磨沃坎,差點將他逼至發瘋。過於相信自己所預知的片段。實力因為預視能力的不穩定而差距極大。後在看到自己在預知中被刺客庭刺殺後自願被殺。

  • 安格隆

第十二軍團「吞世者」的基因原體,現為恐虐的惡魔王子。安格隆在被帝皇尋回前曾淪為角鬥奴隸,並被奴隸主植入永遠改變其性格的植入物「屠夫之釘」,使他變的殘暴且充滿仇恨,這使他成為荷魯斯在大叛亂期間最為瘋狂的盟友之一,也使得他在無意中將荷魯斯的叛變計畫延後。

  • 莫塔里安

第十四軍團「死亡守衛」的基因原體,現為納垢的惡魔王子。擅長生化戰術,極端的巫術及靈能厭惡者,對帝皇並無好感。在尚未被腐化前就參與了大叛亂,後在手下星際戰士泰豐斯的影響下投靠納垢。曾在試圖腐化基里曼時導致帝皇火燒納垢花園。

  • 馬格努斯(Magnus the Red)

第十五軍團「千子(Thousand Sons)」的基因原體,現為奸奇的惡魔王子。墮落前因全身通紅的巨軀被稱為「紅魔」,繼承了帝皇出色的靈能天賦。馬格努斯原本並非叛亂原體,但因低估亞空間的危險、沉迷於靈能,以及過度渴望知識的行為遭到了利用。 他為了警告帝皇荷魯斯的叛亂而傳送的靈能訊息無意間破壞了帝皇使人類遠離亞空間威脅的網道計畫,最後在遭荷魯斯扭曲帝皇命令,令太空野狼前往征討、無路可退的情況下投身混沌。並未參與在伊斯塔萬五的戰鬥。之後在基里曼回歸時出手阻攔,並意圖腐化基里曼,後在基里曼被靈族「丑角」及塞弗救出時追擊至月球,卻在面臨塞弗、丑角、基里曼與泰拉援軍的夾攻下中計並逃入網道大門,最後在網道中迷失。

  • 荷魯斯·盧佩卡爾(Horus Lupercal)

第十六軍團「影月蒼狼(Luna Wolves)」的基因原體,帝國戰帥,曾為帝皇最信任和寵愛的兒子,大叛亂的領導者。荷魯斯是帝皇在大遠征時期第一位被找到的原體,這是由於其所在的星球克蘇尼亞距離太陽系較近,不需要進行亞空間航行就能到達。 三十年間,荷魯斯是帝皇身邊唯一的兒子,青年時期的他在帝皇身邊長大成人,兩人關係既是摯友也是父子。當更多的原體被發現並領導他們各自的軍團時,荷魯斯開始扮演大哥的角色,努力和自己的兄弟們打好關係,而他高超的指揮能力使影月蒼狼成為大遠征中收復星球最多的軍團亦讓他受到其他原體的敬重。在烏蘭諾與強大的獸人帝國戰爭中,影月蒼狼用出色的戰略擊敗了數量眾多的獸人,荷魯斯更是拯救被獸人們圍攻的帝皇(有說法是其實是帝皇為了獲取信任而假裝陷入危險),更親自在決鬥中斬殺龐大的獸人皇帝。這次勝利被視為大遠征中最偉大的戰役,這個戰功讓荷魯斯得到了帝皇親授的無上獎賞,他被封為戰帥,擁有對帝國軍隊僅次於帝皇的指揮權。隨著荷魯斯成為戰帥,其軍團亦被更名為荷魯斯之子(Sons of Horus)。當帝皇返回泰拉時,荷魯斯被授予統率所有星際戰士軍團完成餘下的大遠征,雖然帝皇刻意孤立原體們在泰拉上進行秘密計劃,還成立地球議會讓凡人們騎在星際戰士頭上,儘管荷魯斯感到不滿,但這也從未動搖戰帥對帝皇的忠誠。然而在鎮壓達文星叛亂的戰鬥中,戰帥被古老武器宿敵劍刺傷,劍上的劇毒令他一直昏迷不醒,而此武器正是由邪神納垢親自打造。早已投靠混沌並策劃這一系列陰謀的懷言者艾瑞巴斯說服絕望的軍團高層把瀕死的戰帥放到一個叫蛇窟的神秘地方進行醫治,其實此處正是混沌邪神的神殿,當戰帥接受所謂的治療時,邪神們進入他的腦海向他展示了一幅可怕的未來圖景,帝皇封神統治銀河,而原體和星際戰士鳥盡弓藏慘遭滅絕。由於混沌四神的不斷腐化,戰帥最終墮落了,他已經確信帝皇是一個一心封神,棄兒子於凡人的腐朽暴君,導致其與混沌勢力結盟並帶領半數的星際戰士軍團和許多其他帝國軍隊叛亂推翻帝皇統治,後稱為「荷魯斯之亂」,該次叛亂幾乎顛覆了整個人類帝國。 於叛亂的前夕,戰帥首先把忠於帝皇的軍團派去帝國邊緣星系執行任務來分散忠誠方軍力,然後策動普羅斯佩羅之焚使兩個軍團自相殘殺以逼反千子加入叛亂方,接著在伊斯塔萬三清洗叛亂軍團內的忠誠派,最後在伊斯塔萬五背叛和屠殺三個忠誠軍團,這使叛軍在叛亂初期掌握主導權並佔有優勢。荷魯斯最後在泰拉圍城時與帝皇的決鬥中兩敗俱傷,神形俱滅。

  • 洛加·奧瑞利安(Lorgar·Aurelian)

第十七軍團「懷言者」的基因原體,現為不分派系的惡魔王子。因生長地的關係而一度將帝皇視為神供奉,並為了帝皇建造了「完美之城」並撰寫了「聖言錄」,卻因違背了帝皇所推行的「帝國真理」而遭到嚴厲的訓斥,「完美之城」也被毀滅。這導致了他在接收到來自混沌四神的蠱惑後成了人類帝國第一位叛變原體,也成為誘使荷魯斯墮落的禍首。十分諷刺的是,他墮落前宣揚崇拜帝皇的著作「聖言錄」在叛亂後成為了帝國精神的支柱,堪稱國教始祖。

  • 阿爾法瑞斯與歐米伽(Alpharius & Omegon)

第二十軍團「阿爾法軍團(Alpha Legion)」的基因原體。 擅長滲透、間諜活動及反間,作風神秘,戰術靈活多變。歐米伽的存在只有軍團高層和帝皇知曉。有說法稱阿爾法瑞斯其實才是帝皇第一個遇到的原體,但正統說法是他是最後一個,而且是被荷魯斯所發現。因為身材較其他原體小,而阿爾法軍團的星際戰士普遍身形較大,阿爾法瑞斯與歐米伽經常混入自己或其他的軍團而讓手下代替自己出現在某些場合中,多恩和基里曼都曾斬殺過阿爾法軍團的原體,但或許他們其實都只不過是星際戰士。幾乎在所有軍團中都有臥底。雖然是叛變原體,但因為其立場過於搖擺不定,有人認為其實阿爾法軍團並沒有叛變,一切都只是「為了帝皇」,但沒人知道真相。

混沌星際戰士
  • 掠奪者阿巴頓(Abaddon the Despoiler)

或譯阿帕頓,影月蒼狼(又名霍拉斯之子)第一連連長。因擁有與荷魯斯極度相似的外貌,而有著「小荷魯斯」的別名。大叛亂後自分崩離析的母團重組黑色軍團,因而往往被視為荷魯斯的繼承者。阿巴頓在大叛亂後的一萬年裡一再挑起意在傾覆帝國的黑色遠征(或譯黑暗十字軍),並在第十三次遠征成功的摧毀扼守恐懼之眼的要衝卡迪亞,創造出將銀河撕裂為二的大裂縫。

  • 背叛者卡恩(Khârn the Betrayer)
  • 阿澤克·阿里曼(Ahzek Ahriman)(Ahriman)

千子的第一連連長、首席智庫長,奸奇神選。尋找黑圖書館未果後回到馬格努斯身邊。

  • 法比烏斯.拜耳(Fabius Bile)

原帝皇之子戰團藥劑師。熱衷瘋狂的人體實驗,他為許多混沌戰幫提供了製造混沌星際戰士的技術,同時也進行著包括荷魯斯在內的一系列原體的複製人實驗。

  • 盧修斯(Lucius the Eternal)

帝皇之子的十三連連長。劍術高超,在色孽的祝福下凡是被盧修斯殺死前感到任何一絲滿足者都會成為盧修斯。

  • 黑心修倫

原名盧福特.修倫,原帝國忠誠戰團「星空之爪戰團」的戰團長。

混沌信徒
  • 聖巴西琉斯(Saint Basillius)

M.37時代的帝國國教聖人,由於他的指控,超過30個星際戰士戰團被迫朝恐懼之眼展開用以贖罪的深淵遠征(Abyssal Crusade),直到數百年後人們才驚覺他其實是一名隱藏的混沌信徒。

其他種族神靈

四大混沌邪神

  • 恐虐(Khorne) :戰爭、暴虐、嗜血之神。
  • 納垢(Nurgle) :腐朽、疾病、墮落之神。
  • 奸奇(Tzeentch):變化、魔幻、欺騙之神。
  • 色孽(Slaanesh):縱慾、淫亂、無度之神。係目前已存在的混沌四邪神中最為年輕的,其之降生係源自靈族的驕傲與欲望。在靈族強盛時期,靈族極盡渴望一切的知識並追求著感官的極度享受,使其無意間在亞空間裡培養出了一個難以想像地污穢、病態的心靈,最終色孽降生帶來了靈族的大墮落(Fallen),亦象徵靈族時代的黃昏及古聖的消亡。
  • 第5個破壞神瑪拉(Malice):所代表的意義是自我毀滅,亦有失落之神(The Lost God)之稱,因其破壞及自我毀滅之本質使之身為混沌也妄想毀滅混沌。係一名被預先預言的邪神,在設定中當帝國滅亡、渾沌吞噬掉整個世界之時...破壞神瑪拉將會降生並毀滅銀河中所有的生命和亞空間生物(包括所有混沌邪神),最終連同本身一起毀滅。但在第四版規則書和官方劇情中已被Games Workshop取消。
  • 死神耶拿:所代表的意義是復仇,是靈族傳說中尚未誕生的神,當所有靈族死去之時耶拿將會誕生並將色孽終結。此神之存在、是不是混沌邪神都還有待討論。

靈族神祇

靈族的神祇即為自己的創造者古聖(The Old Ones,或譯古靈),古聖在世界觀中是目前已知最古老且神祕的種族,其出現之早甚至在混沌諸神之前。他們在許多種族的歷史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包括靈族(Eldar)、歐克蠻人(Orks)等數個重要種族皆誕生自其手,死靈族(Necron)及混沌諸神的出現雖非其所願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該種族天生有著強大的靈能天賦(靈族對靈能的一切知識皆繼承自古聖)且樂於在宇宙中散播生命(從在第一次天堂之戰能培養出歐克蠻人來作為與死靈族及星神作戰的兵器,便不難理解古聖在生物科技的發達)。在古聖強盛時(指在第一次天堂之戰前),他們擁有且寵愛著整個銀河系,直至第一次天堂之戰導致該種族的殞落,亞空間也因戰爭之慘烈而充滿負能量導致混沌諸神的誕生(恐虐、納垢與奸奇),最終古聖讓出銀河系之主的地位,交棒給了其造物靈族。在靈族強盛時期,古聖仍在銀河系中四處現蹤且受靈族崇拜著,期間古聖間甚至爆發內戰(即第二次天堂之戰),一直到靈族的大墮落(Fallen)後,古聖才幾乎自銀河系中絕跡。但直至最新的故事中古聖並未完全絕跡,靈族所崇拜的戰神凱因及神秘的笑神(西樂高)皆是古聖中力量強大且仍存活者(至少靈魂尚存),另外亦有謠言指出帝國高層可能與殘存的古聖有著數次的接觸與協議,但並未有任何證據。 以下為靈族大墮落前的靈族神祇(第四版規則書前):

  • 鳳凰王阿蘇焉:據信為最古老的靈族神祇,靈族諸神之始、諸神之王。於第二次天堂之戰中未傾向任何一派,死於靈族的大墮落(Fallen)。
  • 凱拉·曼沙·凱因(或稱血手凱因(Khaine)):為鳳凰王阿蘇焉之弟,主掌戰爭與謀殺之神,且被認為是靈族在戰爭激情的體現。凱拉·曼沙並非凱因真名的一部分,應視為一種稱呼或形容詞,意旨「滿佈或染滿鮮血的」,傳說在第二次天堂之戰凱因謀殺靈族最偉大的英雄艾達奈什,甚至暴虐的擊碎他的身體。由於鳳凰王阿蘇焉看倦了戰爭,且凱因在第二次天堂之戰期間行徑皆過於殘忍,阿蘇焉因而詛咒凱因,從此之後,凱因的雙手永不停止的滲出艾達奈什的血液,故被稱為凱拉·曼沙·凱因,意指雙手染滿鮮血的凱因,每個靈族都將永遠銘記祂的謀殺。另在第一次天堂之戰期間,凱因與星神擁夜者(Nightbringer)戰鬥並擊碎擁夜者的活體金屬身體,活體金屬的碎片刺進凱因的身體,凱因的身體從此流著金屬血液,據說這是靈族黑暗死神支派武士的由來。凱因是靈族三個仍存在的神之一,其力量僅次於諸神之王鳳凰王阿蘇焉,祂也是最衝動,最魯莽的靈族神,在靈族神話中經常被記述為瓦爾的敵人。靈族大墮落之後,凱因敗給斯拉尼希(色孽)並被俘虜,而血神恐虐,混沌的戰爭之神要求斯拉尼希(色孽)把凱因交出並與凱因展開戰神間的戰鬥,在戰鬥的最後,凱因的軀體被擊碎成千個(亦有說法是無數)碎片並落入物質空間。從此,靈族可以透過祭品作媒介,讓古老強大的戰爭之神通過碎片降臨,這就是戰神化身。靈族的支派武士為了更接近凱因的各種特質而長時間訓練,最終如果戰事不利或需要,他們會犧牲生命以喚醒戰神化身。
  • 瓦爾:靈族的鍛造之神。於神話中協助伊莎及科紐斯,以伊莎之淚製造魂石,讓祂們能偷偷對其子嗣(靈族)傳遞訊息及知識。不幸被凱因發現後,凱因禁錮及拷打伊莎與科紐斯,凱因的殘忍令其他神祇不予苟同,但由於凱因的強大,沒有神祇表態制止。惟有瓦爾為祂們求情,並承諾為凱因鑄造百件神器交換伊莎及科紐斯的自由,然在期限到達之際,瓦爾來不及完成最後一把劍,便用一把未完成品混入其中。一開始凱因在不知情下放了伊莎與科紐斯,後來凱因發現受騙後憤而與此三神開戰,亦為第二次天堂之戰。戰爭的結果為瓦爾戰敗,凱因廢了瓦爾一隻腳並把瓦爾與自己的鐵砧鎖在一起,令其永遠為凱因銹造兵器,死於靈族的大墮落(Fallen)。
  • 伊莎:豐收、生命與生育的女神,夢想與幸運之神蕾雅絲的母親,據信亦是所有靈族的母親,在概念上與癒合,生育及豐收聯系在一起。在鳳凰王阿蘇焉立下靈族與諸神之間的障壁禁止雙方接觸時,祂哭泣所落下的眼淚被瓦爾製成魂石,伊莎通過魂石與靈族溝通。在阿蘇焉發現祂的禁令被違反之後,便把伊莎跟科紐斯交由凱因發落,直到被瓦爾欺騙凱因並將其救出為止,雖是第二次天堂之戰戰敗方但似乎並未被追究其責(或許是因凱因已向瓦爾欺騙之事復仇並得到了領地,且鳳凰王阿蘇焉已對凱因種種戰爭行徑感到不悅使然)。靈族大墮落(Fallen)發生之後,原靈族認為除了凱因與神秘的笑神(西樂高)外自己的神祇都已被斯拉尼希(色孽)所毀滅或吞噬。然有一個方舟世界傳出伊莎仍存活及其在靈族大墮落(Fallen)後的悲慘命運,伊莎在斯拉尼希(色孽)手中的哭泣聲被長久與斯拉尼希爭戰的瘟疫之父納垢聽見。納垢在一次混沌諸神的大戰中擊潰斯拉尼希,並把伊莎救走後將其作為自己的伴侶,生命女神與腐朽之神這樣的一對確實可謂為奇談。在混沌諸神中,惟有納垢本質存在慈愛或真實之愛等概念(從納垢的信徒會稱其為慈愛的父神便可知),但納垢的愛是腐敗且扭曲的。伊莎被囚禁在納垢的瘟疫之屋、納垢的大鍋旁邊。伊莎自身有治癒任何疾病的能力(仍會經歷病痛的折磨),即使是瘟疫之父最為可怕的的造物亦不例外。納垢會逼伊莎吃下祂最新且得意的造物,並以伊莎用多長時間才能痊癒作為判斷,如果造物合意,祂會把造物倒進物質世界,然後某個地方就會出現新的疫病,如果不合意,他會倒回大鍋,再次忙碌工作。而伊莎就會趁這段空檔向物質世界的生物耳語如何醫治瘟疫之父的疾病。
  • 科紐斯:狩獵之神、伊莎的丈夫、夢想與幸運之神蕾雅絲的父親,靈族之父。曾與伊莎一起被凱因所禁閉,後被瓦爾以為凱因鑄造一百把劍為代價換取他們的自由,雖是第二次天堂之戰戰敗方並未被追究其責(理由同伊莎),死於靈族的大墮落(Fallen)。
  • 蕾雅絲:夢想與幸運之神,伊莎及科紐斯之女。其預知夢能力是古聖中最為精準且出名的,蕾雅絲曾夢到凱因將會被靈族所殺,凱因因而曾想消滅靈族,讓鳳凰王阿蘇焉立下靈族與諸神之間的障壁,進而導致後續瓦爾將伊莎眼淚製為魂石及第二次天堂之戰。死於靈族的大墮落(Fallen),其亦可視為預言的成真,因為靈族就是斯拉尼希(色孽)的誕生的根源,所以靈族最終確實導致了凱因的敗亡,即便凱因同靈族一起對抗斯拉尼希(色孽)。
  • 茉瑞.黑格:長壽與命運女神,據信是靈族狂嚎女妖支派武士的創造者。渴望並想得到自己血液中的智慧,然只有凱因的力量足以傷害祂,所以祂讓女兒們用尖嘯纏著凱因,而祂承諾只要凱因斬下祂的手,祂就讓女兒們停止尖嘯,最後茉瑞.黑格得到了自己血液中的智慧,茉瑞.黑格便將狂嚎女妖贈予凱因作為回報,而她被斬下的手指,則被瓦爾鑄造成了5把被稱為「老嫗之劍」的神器。後死於靈族的大墮落(Fallen)。
  • 西樂高(更常被稱神秘的笑神):歡笑之神、偉大的小丑、第一個小丑,是靈族丑角們的信仰中心。在靈族的大墮落(Fallen)發生時大多數靈族神祇都在斯拉尼希(色孽)誕生時那難以言喻的欲望中被吞噬或消逝,祂的嘲笑讓他遠離慾望的腐化,祂在斯拉尼希(色孽)與凱因戰鬥時逃入魍道之中。靈族丑角當中有著名為獨角的成員(角色),是在劇團表演中扮演飢渴女士-斯拉尼希(色孽)的人物。獨角在死後靈魂會被色孽所噬,西樂高不時會與色孽交涉或周旋,並以詭計救回獨角的靈魂,縱然成功的次數不多。
  • 耶拿:復仇與死神,尚未出生。當愈來愈多靈族進入無盡迴路(方舟世界跟流亡世界的核心 儲存死去靈族的靈魂)死神的力量就會不斷增強,靈族預言當所有靈族在對抗大敵(指斯拉尼希(色孽))的終焉之日死去時,耶拿將會誕生,而一些先知認為耶拿將會擁有擊敗大敵的強大力量,此神之存在、是不是混沌邪神都還有待討論。

靈族的大墮落(Fallen)可視為古聖一族正式自銀河系消亡的時間點,其時間點難以追溯,但自烏斯維靈族方舟世界的烏斯維先知 艾爾德拉德·烏斯蘭曰:What do humans know of our pain?We have sung songs of lament since before your ancestor crawled on theire bellies from the sea.(人類怎能理解吾輩的傷痛?吾等唱著悲傷輓歌之時,汝等先祖正用鰭爬上海灘。) 即可知係在非常久遠以前。

星神(C'tan,或譯卡坦、西坦、席坦,死靈族之神)

遠古時活動於銀河中的巨大能量生命體的統稱,以吸取恆星的能量為食,後來轉而食用生靈的靈魂與生命能量,是誘使死靈族成為生體機械的元兇,並與古聖、靈族展開天堂之戰。直到第四版為止,星神都被設定為在天堂之戰後的荒蕪中互相殘殺吞噬並陷入休眠,直到公元40000年才重新甦醒並喚醒他們的死靈奴僕;但第五版則被改為在天堂之戰的末尾遭到發覺受騙的死靈族的憤怒反擊而消亡,第九版更帶出了死靈族操控使役著遭它們撕裂的星神的部分碎片的設定。

以下星神的資料仍以第四版的設定為準:

  • 擁夜者(Nightbringer,或譯致夜者):吃掉其他數位星神後成為死靈族最強的神,仍存活。造型類似西方傳統中的死神(設定中有他的存在造成了銀河中各種族對死神的描述驚人的劃一的說法)死靈族曾經為其建造軀體,但是後來被靈族戰神凱恩(Khaine)擊破從而實力大減並且回到了沒有實體的狀態。
  • 詐欺者(Deceiver):仍存活,長於陰謀詭計,一手造成了死靈族的沉淪與導致星神剩下4位的互相殘殺(可能為奸奇之化身,此為值得懷疑的論點,因為星神沒有實體無法進入異次元空間)。
  • 虛空龍(Void Dragon):是否存在遭到質疑的一位星神,傳說中沉睡於火星上,因沉睡地點位處機械教派總部而被懷疑就是機械教派所崇拜的機器神靈(Machine Spirit)。根據《Horus Heresy》一書所說,虛空龍曾入侵地球,被帝皇打敗之後囚困在火星上的暗夜迷宮之內,而其成為機械神就是為了招募崇拜者以圖東山再起。不過也有玩家認為現在在火星迷宮中的虛空龍不過是他的一部分碎片。
  • 外側者(Outsider):存在銀河的任何角落,休眠中,有說法係靈族神秘的笑神以詭計讓外側者吞食其他星神,並最後將其困於某種球型物體中,丑角的舞蹈中有一種舞蹈重現這一幕,並預示終有一天,外側者將甦醒並逃出其中。

嘎克與摩克(Gork and Mork,或譯搞哥跟毛哥)

  • 歐克獸人之神,分別代表了歐克獸人「暴力而狡猾」與「狡滑而暴力」的特質,其性格為「嘎克會在你不注意的時候拿棍子敲你的頭」和「摩克會當著你的面拿棍子敲你的頭,並會在你倒地後多踹你兩腳」(附帶一提,兩人的名字取自於遊戲的設計師)。

主要星球

星球分類

在戰鎚40000的故事背景中,世界(World)指的是行星(Planet),或稱為星球

  • 按照常規(General)或按約定俗成的分類:
    • 死亡世界或死寂世界(Dead World):被實施了滅絕令或被泰倫蟲族入侵
    • 死亡世界(Death World)
    • 沙漠世界(Desert World)
    • 冰凍世界(Ice World )
    • 叢林世界(Jungle World)
    • 海洋世界(Ocean World)
  • 按照所屬勢力分類

帝國(Imperium)

阿斯塔特母星(Adeptus Astartes Homeworld),或稱為星際戰士母星。

農業世界(Agri-World)

宗教世界或主教世界(Cardinal World):一般會有國教的聖地或者是某些樞機主教的駐地,滿地都是教堂。

墓穴世界(Cemetery World):全是墳墓,或是大戰之後的烈士陵園。

聖衾世界或宗教世界(Shrine World):與墓穴世界類似。

文明世界(Civilised World )

蠻荒世界(Feral World)

封建世界(Feudal World )

被隔離的世界(Forbidden World)

鑄造世界(Forge World)

堡壘世界(Fortress World)

巢都/蜂巢世界(Hive World)

工業世界(Industrial World)

騎士世界(Knight World)

礦業世界(Mining World)

天堂世界或歡樂世界或花園世界 (Paradise World or Pleasure World or Garden World):自然環境適合人類居住也沒有污染過的地方

刑罰世界(Penal World)

研究站(Research Station)

混沌(Chaos)

惡魔世界(Daemon World)

異形(Xenos)

方舟世界(Craftworld):靈族的領地,巨大的宇宙飛船。

Crone World:靈族墮落前的領地

綠皮世界(Ork World) :歐克蠻人的領地

墓穴世界(Tomb World):太空死靈的領地

家門世界(Sept World):鈦帝國的領地

流亡世界(Exodite World):流亡靈族的領地

處女世界(Maiden World):流亡靈族的領地

異形世界(Xenos World):以上外星種族的領地的統稱

星球簡介

阿米吉多頓(Armageddon)

阿提拉(Attila)

芬里斯(Fenris):太空野狼母星。

卡迪安(Cadia)

卡利班(Caliban):黑暗天使戰團母星。已毀滅,據說基因原體萊恩·艾爾·莊森沉睡與星球遺跡之中。

卡塔昌(Catachan):被濃密叢林覆蓋的死亡世界。

普羅斯佩羅(Prospero):千子軍團母星,在太空野狼發動的「普羅斯佩羅之焚」中被夷為平地。

恐懼之眼(Eye of Terror):亞空間的主要入口,一般指混沌大本營。

火星(Mars):機械神教大本營。

馬庫拉格(Macragge):極限戰士戰團母星。

神聖泰拉(Holy Terra):人類帝國首都。原名地球

涉及的科幻和歷史背景

借鑑的歷史背景

以下歷史背景按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羅馬帝國:極限戰士軍團

越南戰爭中的美軍:卡塔昌

一戰的法軍和德軍:克里格死亡兵團

蘇聯:政委

蒙古帝國:白色傷疤軍團

亞瑟王和圓桌騎士:黑暗天使戰團

騎士王國卡美洛:卡利班

吸血鬼文學:聖血天使戰團

二戰時期的德國國防軍:阿米吉多頓鋼鐵軍團

二戰時期的蘇軍:瓦爾哈拉冰雪勇士

法蘭西帝國老禁衛軍:莫迪安鐵衛軍

近代波蘭/斯拉夫軍事文化:沃斯托尼亞長子團

相關作品

基於模型的遊戲

  • 哥特艦隊(Battlefleet Gothic)
  • 史詩 40000(Epic 40,000)
  • Gorkamorka
  • 審判官(Inquisitor)
  • Necromunda
  • 星際聖戰(Space Crusade)
  • 太空戰艦(Space Hulk),或譯作宇宙荒舟
  • 帝國空戰(Aeronautica Imperialis)

電腦遊戲

  • 戰鎚40000:破曉之戰3(Warhammer 40,000: Dawn of War 3)

《戰鎚40000:破曉之戰》系列是由加拿大Relic Entertainment公司製作,由THQ公司於2004年發布的PC平台即時戰略遊戲類,其後又分別發布了《冬襲》、《暗黑聖戰》和《靈魂風暴》三部資料片,分別加入了新種族和新戰役。這款遊戲很好的繼承了戰鎚40000的桌面遊戲規則。 2009年2月已發行此系列的第二部《破曉之戰Ⅱ》(此遊戲將採用《英雄連》「精髓」遊戲引擎的升級版)。

  • 戰鎚40000:渾沌之門(Warhammer 40,000: Chaos Gate)
  • 戰鎚40000:烈焰戰鎚(Warhammer 40,000: Fire Warrior)
  • 戰鎚40000:戰爭儀式(Warhammer 40,000: Rites of War)
  • 戰鎚:殺無雙(Warhammer 40,000: Space Marine)
  • 最終解放:戰鎚傳奇40000(Final Liberation: Warhammer Epic 40000)
  • 宇宙荒舟(Space Hulk),或稱太空廢船
  • 宇宙荒舟:聖血天使的復仇(Space Hulk: Vengeance of the Blood Angels)

在網路上有一些被戰鎚40000背景啟發的遊戲模塊製作組,'WH40K : Rival Species'是一個使用《戰鎚40000》背景的《半條命》的模組。實際上暴雪公司的電腦遊戲《星際爭霸》和《魔獸爭霸》都曾分別受到了《戰鎚40000》和《戰鎚》的影響:《星際爭霸》的種族設定、以及暴雪風格的動力裝甲,還有從《星際爭霸》內部流出的擷圖和資料可以看到人族的兵種陸戰隊員曾經就叫做「Space Marine」。曾有傳聞暴雪其實原想製作《戰鎚40000》的即時戰略遊戲,但是開發中期因為合同談判失敗,出於版權問題不能再使用「戰鎚」名號才改編成為《星海爭霸》。

掌機遊戲

  • 戰鎚40000:小隊指令(Warhammer 40,000: Squad Command)[PSP, DSL]
  • 戰錘40000:自由之刃(Warhammer 40,000: Freeblade)

多平台遊戲

  • 太空廢船(Space Hulk) [PC, MAC]
  • 戰鎚40000:阿瑪吉多頓(Warhammer 40,000: Armageddon) [PC, IOS]

網路遊戲

  • 戰鎚40000:永恆遠征(Warhammer 40,000: Eternal Crusade) [PC, PS4, XBOX ONE]

非戰棋遊戲產品

包括了書籍、漫畫和畫冊,Black Library Books出版的「Gaunt's Ghosts」系列、Dan Abnett的「Eisenhorn三部曲」、William King的「Space Wolf」和Ian Watson的「Inquisition War」。

電影

在2010年12月13日,[15]根據《戰鎚40000》改編的電影《極戰士》以DVD首映的形式釋出。電影是以星際戰士極限戰團(Ultramarines Chapter of Space Marines)的故事,加上電腦影像合成技術(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製作的科幻電影。劇本由丹·阿布涅特(Dan Abnett)撰寫,他也替2000AD、漫威漫畫DC漫畫寫劇本。電影由經遊戲工作室授權的英國公司Codex Pictures製作,使用Image Metrics的先進動畫臉部捕捉技術。這技術在俠盜獵車手IV刺客教條IINBA 2K10和其它電子遊戲或電影中都有使用。

參見

參考資料

  1. ^ 1.0 1.1 Priestley, Rick; et al. Warhammer 40,000 3rd. Nottingham: Games Workshop. 1998. ISBN 1-84154-000-5. 
  2. ^ Top 5 Non-Collectible Miniature Games - Spring 2019. icv2.com. 2019-07-31 [2021-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7). 
  3. ^ Top 5 Non-Collectible Miniature Games - Spring 2020. icv2.com. 2020-08-12 [2021-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9). 
  4. ^ Priestley, Rick. Rogue Trader. Eastwood: Games Workshop. 1987 [1992]. ISBN 1-872372-27-9. 
  5. ^ The High Lords Speak. White Dwarf (UK edition) (Games Workshop). June 2008, (343): 35–36. 
  6. ^ White Dwarf (June, 2008) pp. 34-35
  7. ^ Driver, Jason. Warhammer 40K 3rd edition. RPGnet. Skotos Tech. [2008-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7). 
  8. ^ Guthrie, Jonathon. Games Workshop runs rings around its rivals. Financial Times. July 31, 2002: 20 [2008-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04). 
  9. ^ Chambers, Andy; Priestley, Rick, and Haines, Pete. Warhammer 40,000 4th. Nottingham: Games Workshop. 2004. ISBN 1-84154-468-X. 
  10. ^ 10.0 10.1 in the Pipeline (343). White Dwarf (UK) [editor Mark Latham]. July 2008. 
  11. ^ Warhammer 40,000 released tomorrow!. [2012-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3). 
  12. ^ Warhammer 40,000 Dark Vengeance available to advance order now. [2012-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1). 
  13. ^ About Vassal40k. [2012-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30). 
  14. ^ GW的法律行動. [2012-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1). 
  15. ^ Ultramarines:A Warhammer 40,000 Movie. [2011-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3).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