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屬利比亞
|
義屬利比亞 | |||||||||||||
|---|---|---|---|---|---|---|---|---|---|---|---|---|---|
| 1934–1943 | |||||||||||||
旗幟
徽章
(1940-1943) | |||||||||||||
|
| |||||||||||||
| 地位 | 義大利王國的殖民地 | ||||||||||||
| 首都 | 的黎波里 | ||||||||||||
| 常用語言 |
義大利語(官方) 利比亞阿拉伯語、柏柏爾語、多姆語 |
||||||||||||
| 宗教 | 伊斯蘭教、科普特正教、猶太教、天主教 | ||||||||||||
| 政府 | 殖民地管理 | ||||||||||||
| 君主 | |||||||||||||
• 1934–1943 |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 | ||||||||||||
| 總督 | |||||||||||||
• 1934–1940 |
伊塔洛·巴爾博 | ||||||||||||
• 1940–1941 |
魯道夫·格拉齊亞尼 | ||||||||||||
• 1941 |
伊塔洛·加里波第 | ||||||||||||
• 1941–1943 |
埃托雷·巴斯蒂科 | ||||||||||||
• 1943 (acting) |
喬瓦尼·梅塞 | ||||||||||||
| 歷史 | |||||||||||||
| 1934年1月1日 | |||||||||||||
| 1939年1月9日 | |||||||||||||
• 義大利統治終結 |
1943年5月13日 | ||||||||||||
• 義大利放棄宣稱 |
1947年2月10日[a] | ||||||||||||
| 面積 | |||||||||||||
| 1939[1] | 1,759,541平方公里 | ||||||||||||
| 人口 | |||||||||||||
• 1939[1] |
893,774 | ||||||||||||
| 貨幣 | 義大利里拉 | ||||||||||||
| |||||||||||||
| 今屬於 |
利比亞 查德 尼日 |
||||||||||||
義屬利比亞(Libia italiana)是義大利王國在北非建立的一個殖民地,由義屬的黎波里塔尼亞、義屬昔蘭尼加、義屬費贊三部分殖民地統合誕生。它成立於1934年,一直存在到1943年2月被同盟國完全軍事占領為止。
1934年至1943年之間,它由義大利人統一為一塊殖民地。義大利在1911年至1912年的義大利-土耳其戰爭中從奧斯曼帝國手中奪走的昔蘭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亞殖民地,1934年義大利總督伊塔洛·巴爾博將其合併,並以的黎波里為首府。
從1911年直到1934年建立統一的殖民地,這兩個殖民地的領土有時被稱為「義屬利比亞」或義屬北非(Africa Settentrionale Italiana或ASI,其範圍最大時還包括現在的突尼西亞及埃及的部分地區。)。統一後兩個名字也都被使用,義屬利比亞成為合併後殖民地的正式名稱。大概有15萬義大利移民。[2]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利比亞成為北非戰役焦點。儘管1943年義大利人被盟軍擊敗,但許多義大利殖民者仍留在利比亞。利比亞由英國和法國管理直到1951年獨立,儘管義大利直到1947年《巴黎和平條約》才正式放棄其主張。
參見
注釋
- ^ 義大利在利比亞的統治隨著同盟國占領利比亞事實上結束,法理統治在1947年的巴黎和約中宣告終結。
參考文獻
- ^ Istat. I censimenti nell’Italia unita I censimenti nell’Italia unita Le fonti di stato della popolazione tra il XIX e il XXI secolo ISTITUTO NAZIONALE DI STATISTICA SOCIETÀ ITALIANA DI DEMOGRAFIA STORICA Le fonti di stato della popolazione tra il XIX e il XXI secolo (PDF). Annali di Statistica. XII. December 2010, 2: 269 [24 December 201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8-03).
- ^ 2.0 2.1 Libya - History, People, & Government. Britannica.com. [11 Jan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