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隋朝時始置,轄區在今山西省境內。今山西省忻州市由此得名。
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年)設置忻州,治所在秀容縣(今山西省忻州市)。隋煬帝時,天下改州為郡,廢。義寧元年(617年),以樓煩郡的秀容縣置新興郡。唐朝初年,天下改郡為州,復為忻州。武德四年(621年),析秀容縣置定襄縣(今山西省定襄縣),忻州曾改名為定襄郡。土貢:麝香、豹尾。戶萬四千八百六,口八萬二千三十二。下領兩縣:秀容縣、定襄縣[1]。唐朝時忻州相當於今忻州市、定襄縣等地。
明朝廢秀容縣入忻州,屬太原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改為忻州直隸州[2]。民國初年,廢州改為忻縣。1983年,設立忻州市。
- 唐朝忻州刺史
- 杜舉(貞觀年間)
- 趙玄極(貞觀年間)
- 李遷(貞觀年間)
- 張禮(貞觀年間)
- 靳師(655)
- 唐嘉會(674年—676年)
- 馬琮(700年)
- 張嘉祐(開元初年)
- 房渙(730年)
- 裴會(785年—789年)
- 崔弘禮(816年)
- 論倚(元和年間)
- 姚泌(820年)
- 論倚(821年)
- 李寰(822年)
- 李丕(843年—844年)
- 李戎(大中年間)
- 伊廣(中和末年)
- 薛志勤(890年—891年)
- 李克寧(乾寧初年—903年)
- 符存審(906年—907年)
- 李漸
注釋
- ^ 《新唐書·志第二十九·地理三》
- ^ 《清史稿》卷六十 志三十五/地理七/山西/忻州直隸州
參考文獻
| | | | | | | | | | | | 注釋 | | 注1:列出後梁 龍德三年( 923年)、後唐 清泰三年(936年)、後晉 天福十一年( 946年)、後漢 乾祐三年(950年)、後周 顯德六年(959年)各政權實領的節度使及府、州、軍。曾置後廢、改名、改隸他區或為他國勢力所佔領者,於字中以劃線表示。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節度使、府、州,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在前標明曾用名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