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邨

彩虹邨
Choi Hung Estate
Choi Hung Estate 2018.jpg
彩虹邨西北面(2018年7月)
概要
類型 租住屋邨
地區  香港黃大仙區
地址 牛池灣:紫葳路5-19號
黃菊路2號
綠柳路2-8號
青楊路2、11號
紅梅路1-5號
座標 22°20′06″N 114°12′24″E / 22.335091°N 114.206529°E
承建商 Logo of Hong Kong Housing Authority.svg 香港房屋委員會
入伙年份 1962年-1964年
技術細節
座數 11
其他資訊
單位數目 7,455伙[1]
單位面積 230 - 745 呎(ft²)
住戶數 7,400
認可人口 18,600
地圖
興建中之彩虹邨(1963年)
彩虹邨開幕的典禮牌匾,其右上方掛有1965年的前香港建築師公會銀牌獎獎牌
彩虹邨內的羽毛球及籃球場,近年成為遊客最愛拍攝的香港景點之一

彩虹邨(英語:Choi Hung Estate)是香港最早期興建之公共屋邨之一,佔地逾5.1公頃,位於九龍黃大仙區牛池灣,由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發展,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有限公司設計,融入包浩斯風格元素。因為設計獨特,彩虹邨榮獲了香港首個建築獎項——1965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年度最高榮譽「銀牌獎」。現時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

位置、概要與歷史

彩虹邨位於牛池灣,由多條東九龍區主要幹道包圍:龍翔道以南,太子道東以北,觀塘繞道以東及清水灣道以西,鄰近彩虹交匯處,因此交通十分便利。

彩虹邨在興建時曾被稱為彩虹新村,得名於牛池灣鄉的彩虹村,毗鄰的港鐵彩虹站亦因彩虹邨得名。屋邨的前身為九龍十三鄉牛池灣、沙地園元嶺坪頂之間的屋舍田地,1960年清拆。[6]政府於1958年批出該地給屋宇建設委員會興建大型屋邨,隨即展開工程,各樓宇由1962年至1964年間分期落成。是由香港總督柏立基爵士於1963年12月18日為彩虹邨主持開幕典禮,有關牌匾仍擺放於金碧樓下的藍鐘路(彩虹邨邨內入口通道)[7]。自該邨在1965年獲得香港建築師公會(今香港建築師學會)年度最高榮譽「銀牌獎」後,該邨開幕牌匾便掛有該獎牌,上面寫有的表揚對象為巴馬丹拿的Ian J. Campbell及Dick N. Pang[註 1]

屋邨早期亦成為不少外國官員來港探訪的其中一站,包括前美國副總統尼克遜(1964年)、英國瑪嘉烈公主(1966年)、雅麗珊郡主伉儷(1980年)及港督麥理浩,尼克遜到訪時更加與居民打羽毛球。

彩虹邨入伙時,所有七層高相連式低座住宅大廈均沒有升降機,房屋委員會其後在2010-2011年為這些樓宇安裝升降機。

屋邨資料

彩虹邨為當年區內較有規劃的單一屋邨工程,佔地27英畝,共有8幢20層高長型高座及3幢7層高相連式低座住宅大廈,每座高座大廈2-5樓有40個單位,1樓(其中有2個空號為各單位信箱及委員會會址)及6樓以上樓層有38個單位,並設有4部升降機服務各層,由六樓起大廈內部各翼設遊樂空間一個。

屋邨近年成為港人和遊客最愛拍攝的香港景點之一[8];亦有Seventeen本月少女等韓國偶像團體在邨內羽毛球及籃球場拍攝音樂錄影帶

樓宇

樓宇名稱(座號) 門牌號碼 樓宇類型 落成年份 層數 每層伙數 每座單位總數(伙) 建築師 承建商 提供升降機的廠商 期數
紫薇樓(第1座)
(英語:Chi Mei House
紫葳路9號 舊長型

(中央走廊式,高座)

1962年 20 (待補) 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有限公司[3] 德榮建築 英國奇異-快而安 1
丹鳳樓(第2座)
(英語:Tan Fung House
紫葳路5號
綠晶樓(第3座)
(英語:Luk Ching House
紫葳路15號 1963年 2
白雪樓(第4座)
(英語:Pak Suet House
黃菊路2號
翠瓊樓(第5座)
(英語:Tsui King House
青楊路2號 1964年 3
紅萼樓(第6座)
(英語:Hung Ngok House
紅梅路5號 4
碧海樓(第7座)
(英語:Pik Hoi House
綠柳路2號 1963年 2
錦雲樓(第8座)
(英語:Kam Wan House
紅梅路1號 1964年 5
金碧樓(第9座)[註 2]
(英語:Kam Pik House
綠柳路8號 舊長型

(中央走廊式,低座)

1963年 7 三菱電機 6
金華樓(第9座)[註 2]
(英語:Kam Wah House
紫葳路19號
金漢樓(第9A座)[註 2]
(英語:Kam Hon House
青楊路11號 1964年 3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但由於情況並不嚴重,故此一直未列入「整體重建計劃」。

單位設計

每個單位設有客飯廳、騎樓、廚房、浴室連洗手間及生活空間。四人房及六人房設於高座大廈內,而八人房及十二人房則設於低座大廈內。

在1960年代入伙初期月租48至130港元不等,當時一個毛衣廠工人月入約是150至300港元[9]

設施

金漢樓對出的花棚
青楊路
彩虹邨街市
停車場

邨內設有一所停車場及五所學校,部份低座樓宇地下亦設有商店售賣食物及日常用品,亦設有一所郵政局。邨內亦設有邨內行車道路,連接各樓宇及接駁觀塘道龍翔道彩虹道,附近也設有彩虹交匯處

邨內街道

彩虹邨內七條道路均以慣稱彩虹七色(紅、橙、黃、綠、藍、靛、紫)作首字:

  • 紅梅路
  • 橙花路
  • 黃菊路
  • 綠柳路
  • 青楊路
  • 藍鐘路
  • 紫葳路

公共設施

教育

聖公會聖本德中學

中學

小學

幼稚園

特色地舖

彩虹邨屬早期建設的屋邨,當初沒設有獨立商場,只有一些商店散落在部份樓宇的地下,主要是金碧樓、金華樓、金漢樓、翠瓊樓一帶。這些商店在1962年隨屋邨落成而開設,零售面積接近4,500平方米。2005年房委會將旗下大部份商場及停車場售予領匯,即今日的領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但彩虹邨的商店沒有跟隨售出,至今仍由房委會持有。同時由於這個原因,彩虹邨商店的租金升幅較領展商場的溫和,不少歷史較久的商店都沒有因高昂租金而被迫走[11]

圖片庫

知名住客

交通

區議會議席分布

年度/範圍 2000-2003 2004-2007 2008-2011 2012-2015 2016-2019 2020-2023
紫薇樓及丹鳳樓
池彩選區
池彩選區
綠晶樓及金華樓
彩虹選區
白雪樓、翠瓊樓、紅萼樓、碧海樓、錦雲樓、金碧樓及金漢樓
彩虹選區

註釋

  1. ^ 獎牌全文:「This building was awarded the Silver Medal for the excellence in architecture 1965. Architects: Ian J. Campbell & Dick N. Pang of Palmer & Turner. The Hong Kong Society of Architects.」
  2. ^ 2.0 2.1 2.2 實際上都是同一幢建築
  3. ^ 資料來自香港電台第二台廣播節目《守下留情》於2017年11月20日播出的「南海十三郎謝君豪訪問第一集 + 你識唔識餐桌禮儀,重溫!」訪問。
  4. ^ 資料來自香港電台第二台廣播節目《守下留情》於2017年11月24日播出的「南海十三郎謝君豪訪問最後一集」訪問。
  5. ^ 資料來自香港電台第二台廣播節目《守下留情》於2017年11月24日播出的「南海十三郎謝君豪訪問最後一集」訪問。
  6. ^ 資料來自香港電台第二台廣播節目《守下留情》於2014年7月10日播出的「Hong Kong Rocker系列六 : 嘉賓 劉以達 - 彩虹邨內猛人多 其中一個係達哥」訪問錄音。

參考文獻

  1. ^ 第一輪全面結構勘察計劃. 香港房屋委員會. 2015年4月 [2020-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2. ^ 推動公屋重建研究報告. 經民聯. 2019-09 [2020-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1) (中文(香港)). 
  3. ^ 3.0 3.1 巴馬丹拿與公和洋行 建築與藝術. 信報財經新聞 Lifestyle Journal. [2014-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5). 
  4. ^ 李浩然、黎志邦. 灣仔街市真是包浩斯建築嗎. 香港電台「通識網」. 2018-04-23 [2018-08-22]. [失效連結]
  5. ^ PastAwards.pd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歷屆香港建築師學會年獎一覽表
  6. ^ 大公報. 牛池灣元嶺一片拆遷景. 1960-08-15. 
  7. ^ 1979.jp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照片攝於1979年,從當時英國皇家空軍九龍灣兵房高空俯瞰四順彩雲邨清水灣道坪石邨彩虹邨,可見興建中彩雲邨。版權屬香港公共圖書館所有。
  8. ^ 9個遊客最愛拍攝的 香港景點 !彩虹邨與海山樓. 新假期. 2016-09-24 [2017-03-02]. [永久失效連結]
  9. ^ 舊時香港 Facebook 專頁. 彩虹邨落成初期 六十年代落成廉租屋彩虹邨是平民豪宅. 2018-07-27 [2019-10-17]. 
  10. ^ 二○一九年度第四次校舍分配工作分配結果
  11. ^ 香港房屋委員會:商業樓宇的管理 (PDF). 審計署署長報告書. 香港審計署. [2021-01-3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2-05). 
  12. ^ 陳家強張建宗升任司長呼聲高. 東方日報. 12月13日. 
  13. ^ 【呂宇俊】因「材」施「校」 我就是資質平庸. Oh!爸媽. 2月26日. 
  14. ^ 斌仔手稿戲服陪葬. 東方日報. 11月16日.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