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
底特律 Detroit | |||
---|---|---|---|
市 | |||
底特律市 City of Detroit | |||
| |||
詞源:法語:détroit(海峽) | |||
綽號:The Motor City, Motown, Renaissance City, City of the Straits, The D, Hockeytown, The Automotive Capital of the World, Rock City, The 313 | |||
格言:拉丁語:Speramus Meliora; Resurget Cineribus (We Hope For Better Things; It Shall Rise From the Ashes) | |||
在韋恩縣和密西根州的位置 | |||
底特律 在美國的位置
| |||
坐標: 42°19′54″N 83°02′51″W / 42.3317°N 83.0475°W[1] | |||
國家 | 美國 | ||
州 | 密西根州 | ||
縣 | 韋恩縣 | ||
成立於 | 1701 | ||
法人地位 | 1806 | ||
政府 | |||
• 類型 | 市長-議會制政府 | ||
• 行政機構 | 底特律市議會 | ||
• 市長 | 邁克·達根(D) | ||
面積[2] | |||
• 市 | 142.87 平方英里(370.03 平方公里) | ||
• 陸地 | 138.75 平方英里(359.36 平方公里) | ||
• 水域 | 4.12 平方英里(10.67 平方公里) | ||
• 市區 | 1,295 平方英里(3,000 平方公里) | ||
• 都會區 | 3,913 平方英里(10,000 平方公里) | ||
海拔[1] | 600 英尺(200 公尺) | ||
人口(2013)[3][4] | |||
• 市 | 688,701人 | ||
• 排名 | 美國第18 | ||
• 密度 | 5,142人/平方英里(1,985人/平方公里) | ||
• 市區 | 3,734,090(美國第11) | ||
• 都會區 | 4,292,060(美國第14) | ||
• CSA | 5,311,449(美國第12) | ||
居民稱謂 | Detroiter | ||
時區 | EST(UTC−5) | ||
• 夏時制 | EDT(UTC−4) | ||
電話區號 | 313 | ||
FIPS編碼 | 26-22000 | ||
GNIS特徵ID | 1617959[1] | ||
網站 | DetroitMI.gov |
底特律(英語:Detroit /dɪˈtrɔɪt/,也譯積彩,位於美國東北中部的五大湖區,底特律河沿岸,隸屬於五大湖區城市群,是美國密西根州最大的城市,也是韋恩縣的縣治所在。城市得名於連接聖克萊爾湖和伊利湖的底特律河,它源自法語「Rivière du Détroit」,意為「海峽之河(River of the Strait)」。
底特律曾經是美國的第四大城市,僅次於紐約、芝加哥,和費城。第二次世界大戰為底特律的工業帶來了極大的發展,是名乎其實的「美國兵工廠」。1940年代,美國第一條高速公路在底特律建成。但在經歷了1967年底特律暴動和1970年代石油危機後,底特律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蕭條期。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010年的統計數據,底特律以713,777的人口位列全美第18大城市。[6]
歷史
早期歷史
法國神父路易·亨內平(Louis Hennepin)乘船沿底特律河航行時發現,河的北岸有一塊理想的定居之地。1701年,法國軍官凱迪拉克爵士安托萬·德·拉·莫特以路易十四的海軍大臣蓬查特蘭伯爵(Louis Phélypeaux, comte de Pontchartrain)為名,在此建立了底特律河畔蓬查特蘭堡(Fort Pontchartrain du Détroit),作為皮毛交易中心,同時也為往來於五大湖的法國軍艦提供保護。
1760年,在法印戰爭期間,英國軍隊控制了該地區並將地名簡化為底特律。當地土著部落大多與法國殖民者關係良好,英軍的到來使他們生存受到威脅。1763年,由渥太華人首領龐蒂亞克酋長(Pontiac)率領的幾個部落,發動了被稱之為龐蒂亞克起義的戰鬥,但最終被英軍擊敗。1796年,根據《傑伊條約》(Jay Treaty),底特律加入美利堅合眾國。1805年,一場大火幾乎燒毀了底特律所有的房屋與建築,僅留下一座倉庫和一個磚制煙囪。這兩處法國統治時期遺留的建築如今在底特律的市旗上仍然可以看到。
從1805年至1847年,底特律一直是密西根州首府。隨著城市的發展,密西根領地的首席法官奧古斯塔斯·B·伍德沃德(Augustus B. Woodward)為底特律制定了都市計畫圖。在1812年戰爭期間,底特律在底特律圍攻戰中落入英軍控制,但隨後又於1813年被美軍重新奪回並於1815年正式建市。由於底特律靠近美加邊境,因此在美國內戰前,這裡成為地下鐵路沿線的重要驛站。
許多底特律人志願參加了美國南北戰爭。在南北戰爭期間,喬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率領由成千上萬底特律人組成的密西根旅(Michigan Brigade)參戰,因作戰勇猛而被稱為「狼獾」。
鍍金時代
19世紀末,底特律建造了大量鍍金時代建築並因此被稱為「美國的巴黎」。由於占據五大湖水路的戰略地位,底特律逐漸成為了一個交通樞紐。隨著航運、造船以及製造工業的興起,底特律自1830年代起穩步成長。1896年,亨利·福特在麥克大道他租用的廠房裡製造出了他的第一輛汽車。1904年,福特T型車下線。在福特與其他汽車先驅者威廉·C·杜蘭特、約翰·弗朗西斯·道奇(John Francis Dodge)和霍勒斯·埃爾金·道奇(Horace Elgin Dodge)兄弟、沃爾特·克萊斯勒等的共同努力下,底特律慢慢成為世界汽車工業之都。工業的發展吸引了來自美國南部的大量居民,使得底特律的人口數量在20世紀上半葉急劇增長。
隨著勞資糾紛的不斷激烈,聯合汽車工會(United Automobile Workers)於1935年成立,勞工激進運動也隨之出現。1940年代,世界第一條城市高速公路在底特律建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為底特律的工業帶來了極大的發展,因此它也被稱為「民主的兵工廠(Arsenal of Democracy)」。
衰退期
底特律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經歷了痛苦的衰退。1967年底特律暴動和廢除了種族歧視的公共汽車業使得白人大量逃離,再加上來自南方的非裔美國人不斷遷入,因此底特律的黑人居民所占百分比迅速上升。隨著零售商和小業主的離開,城市稅收不斷下降。十年間,城市東南部的大量建築和房屋被遺棄。1973年,科爾曼·揚(Coleman Young)成為底特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市長,不過在他的五屆任期內,他的執政風格並不被大多數白人所接受。
1970年代,石油危機重創美國汽車工業,同時日本及其它外國小型汽車製造商也對傳統三大汽車公司造成了威脅。由於工作崗位的減少,再加上海洛因和古柯鹼的大規模進入,底特律的財產犯罪和毒品相關犯罪急遽增加,許多被遺棄的房屋因為成了吸毒者的天堂而被夷為平地。
1980年代,美國經濟萎靡不振,嚴重削弱了底特律的重工業製造中心的地位。1990年代,底特律尤其是城區逐步復甦。1996年以來,已有3家賭場開張。
2000年,美國職棒大聯盟的底特律老虎啟用新的主場,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的底特律雄獅也將主場從龐蒂亞克遷回了底特律的福特球場。2004年,康博軟體總部大樓(One Campus Martius)開始建造,這也是底特律近十年裡興建的第一座標誌性建築。
近年
1960年代底特律的工會及退休金制度長期下來造成底特律龐大的財政負擔,這些撫卹金支付到生命結束再加上人口逐漸的減少,使得市政府負債膨脹至無法負荷。2013年7月18日,底特律破產申請,並於同年12月3日獲法院批准。此申請行動大大的修復了幾十年來使得底特律跛足不前的問題, 幫助擺脫過去龐大的債務。
地理與氣候
地理
據美國人口調查局統計,底特律占地370.2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為359.4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為11平方公里。全市最高點位於城市西北部,海拔約為204米;全市最低點則位於底特律河沿岸,海拔約為176米。底特律市內還完全包圍著另兩座城市:哈姆特拉姆克和海蘭帕克。
底特律是美加邊境上唯一的一座大城市,它與加拿大溫莎通過大使橋、底特律-溫莎隧道、底特律中央鐵路隧道和底特律-溫莎車渡相連。
氣候
受五大湖的影響,底特律氣候代表美國中西部溫帶,屬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
- 冬季長而寒冷,潮濕,日照少,日最高氣溫低於0 °C(32 °F)的平均日數為42天,日最低氣溫低於−10 °C(14 °F)的平均日數為24天,低於−20 °C(−4 °F)的有1.5天。
- 夏季,日最高氣溫超過30 °C(86 °F)的日數年均有34天,35 °C(95 °F)以上的有2.0天。[7]
- 最冷月(1月)均溫−3.4 °C(25.8 °F),極端最低氣溫−29 °C(−21 °F)(1984年1月21日)。[7]
- 最熱月(7月)均溫23.4 °C(74.1 °F),極端最高氣溫41 °C(105 °F)(1934年7月24日)。[7]
- 無霜期平均為185天(4月21日至10月23日);可測量降雪平均期為11月19日至4月4日。[7]
- 年均降水量約872公釐(34.32英寸),年極端最少降水量為520公釐(20.49英寸)(1963年),最多為1,212公釐(47.70英寸)(2011年)。[7]
- 年均降雪量為114公分(45英寸);1881–82年的降雪量最少,積累降雪量只有29公分(11.5英寸),2013–14年的降雪量最多,積累降雪量為241公分(94.9英寸)。[7]
底特律(底特律都會韋恩縣機場),1991–2020年正常值,1874年至今極端數據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19 (67) |
21 (70) |
30 (86) |
32 (89) |
35 (95) |
40 (104) |
41 (105) |
40 (104) |
38 (100) |
33 (92) |
27 (81) |
21 (69) |
41 (105) |
平均最高溫 °C(°F) | 11.7 (53.0) |
12.9 (55.3) |
20.7 (69.3) |
26.4 (79.6) |
30.7 (87.2) |
33.7 (92.6) |
34.3 (93.8) |
33.4 (92.1) |
31.8 (89.3) |
27.0 (80.6) |
19.3 (66.7) |
13.4 (56.1) |
35.2 (95.4) |
平均高溫 °C(°F) | 0.2 (32.3) |
1.8 (35.2) |
7.7 (45.9) |
14.8 (58.7) |
21.3 (70.3) |
26.5 (79.7) |
28.7 (83.7) |
27.4 (81.4) |
23.6 (74.4) |
16.7 (62.0) |
9.2 (48.6) |
2.9 (37.2) |
15.1 (59.1) |
平均低溫 °C(°F) | −7.1 (19.2) |
−6.2 (20.8) |
−1.9 (28.6) |
3.9 (39.1) |
10.1 (50.2) |
15.7 (60.2) |
18.0 (64.4) |
17.3 (63.2) |
13.1 (55.5) |
6.7 (44.0) |
1.1 (33.9) |
−3.7 (25.3) |
5.6 (42.0) |
平均最低溫 °C(°F) | −17.7 (0.1) |
−15.8 (3.5) |
−11.1 (12.0) |
−3.6 (25.5) |
2.4 (36.3) |
8.5 (47.3) |
12.3 (54.1) |
11.9 (53.4) |
5.3 (41.6) |
−0.6 (31.0) |
−6.8 (19.8) |
−12.9 (8.8) |
−19.8 (−3.7) |
歷史最低溫 °C(°F) | −29 (−21) |
−29 (−20) |
−20 (−4) |
−13 (8) |
−4 (25) |
2 (36) |
6 (42) |
3 (38) |
−2 (29) |
−8 (17) |
−18 (0) |
−24 (−11) |
−29 (−21)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57 (2.23) |
53 (2.08) |
62 (2.43) |
83 (3.26) |
94 (3.72) |
83 (3.26) |
89 (3.51) |
83 (3.26) |
82 (3.22) |
64 (2.53) |
65 (2.57) |
57 (2.25) |
872 (34.32) |
平均降雪量 cm(英寸) | 36 (14.0) |
32 (12.5) |
16 (6.2) |
3.8 (1.5)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4.8 (1.9) |
23 (8.9) |
114 (45.0) |
平均降水天數(≥ 0.01 in) | 13.4 | 11.0 | 11.1 | 12.5 | 12.9 | 10.7 | 10.5 | 9.7 | 9.5 | 10.6 | 11.0 | 13.1 | 136.0 |
平均降雪天數(≥ 0.1 in) | 10.7 | 9.2 | 5.3 | 1.5 | 0.1 | 0.0 | 0.0 | 0.0 | 0.0 | 0.2 | 2.6 | 8.0 | 37.6 |
平均相對濕度(%) | 74.7 | 72.5 | 70.0 | 66.0 | 65.3 | 67.3 | 68.5 | 71.5 | 73.4 | 71.6 | 74.6 | 76.7 | 71.0 |
月均日照時數 | 119.9 | 138.3 | 184.9 | 217.0 | 275.9 | 301.8 | 317.0 | 283.5 | 227.6 | 176.0 | 106.3 | 87.7 | 2,435.9 |
可照百分比 | 41 | 47 | 50 | 54 | 61 | 66 | 69 | 66 | 61 | 51 | 36 | 31 | 55 |
數據來源:NOAA(1961–1990日照與相對濕度)[8][7][9] 底特律國際交換站,1874年1月–1933年12月在市中心,1934年1月–1966年3月在底特律市政機場,1966年4月起在底特律都會韋恩縣機場。[10] |
城市景觀
底特律的城市建築風格多種多樣,是全美保存1920年代和1930年代摩天樓和歷史建築最多的城市之一。這個時期藝術裝飾風格建築的代表作包括市區的嘉德大廈、韋恩州立大學附近新中心的漁人大廈和凱迪拉克大樓。底特律最為突出的建築是全美第一家福克斯電影院(Fox Theatre)、底特律歌劇院(Detroit Opera House)和底特律美術館。再加上後現代主義風格的文藝復興中心(通用總部),共同構成了底特律的城市景觀。
市中心與新中心高樓林立,而城市其餘地區則由較矮的建築和家庭住宅構成。底特律的東南部有許多被遺棄建築和大片荒蕪的土地,而南部和西部則顯示出繁榮的景象。市政府及州政府投注了豐沛的資金於底特律, 底特律擁有一個致力於城市設計、歷史保護、建築和城市投資的專業社團。大量的城市重建計劃使得底特律部分恢得了新生。2005年,底特律的建築被評為美國最佳之一,其中的許多有重要意義的建築被列為美國國家託管歷史遺址(National Trust for Historic Preservation)。
文化和體育
表演藝術
自1940年代以來,音樂就成為底特律夜生活主要的特色。城市擁有全美最頂級的兩座現場音樂比賽場館:DTE能源音樂劇院(DTE Energy Music Theatre)和奧本山宮殿。底特律還擁有美國座位數第二多的劇院。此外,主要的劇院還有福克斯電影院(Fox Theatre)、底特律歌劇院(Detroit Opera House)和費希爾劇院(Fisher Theatre)。底特律音樂廳是底特律交響樂團(Detroit Symphony Orchestra)的駐地。
時尚
旅遊觀光
在底特律的市中心有一條people mover觀光線路,開設在高架軌道上,設有十三個站點。遊客可以乘坐people mover繞down town一周,可以看到GMC的高樓,Detroit river對面的加拿大風光。在Detroit river上有一個叫Belle Isle的小島,該島屬於美國領土。夏天的時候很多人會去島上休閒。冬天雖然很冷,但可以在島上看到很多成群結隊的候鳥,如加拿大雁等。
體育
底特律在北美四大體育賽事中都擁有職業球隊,球隊主場都在底特律市內。底特律活塞籃球隊於2016年1月16日, 113:95大勝全聯盟王者金州勇士。震撼了整個NBA。
全市共有三座主要的體育場館:聯信公園體育場(美國職棒大聯盟的底特律老虎,4次世界大賽冠軍)、福特體育場(NFL的底特律雄獅)和喬·路易斯體育館(國家冰球聯盟的底特律紅翼,11次史丹利盃)。底特律的冰球球迷非常狂熱,城市甚至因此有了一個「冰球城(Hockeytown)」的綽號。
至於大學體育,底特律梅西大學參加美國全國大學生體育協會(NCAA)的一級賽事,而韋恩州立大學則同時參加一級和二級賽事。NCAA的橄欖球賽事汽車城碗杯每年12月在福特體育場舉行。
從1904年開始,底特律一直是美國汽艇協會黃金杯水上飛機賽的舉辦地。底特律還曾在1982年至1988年舉辦過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2007年,底特律將重返印地汽車聯賽和美國勒芒系列汽車賽。
城市冠軍
媒體
經濟
底特律和周邊地區組成了一個主要的商業和國際貿易中心,特別是作為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克萊斯勒汽車)的總部所在地。大約有80,500人工作在底特律市區,構成了底特律勞動力的1/5。底特律的五個縣都市統計區一共擁有430萬人口包括210萬的勞動力。2011年5月,美國勞工部報告大底特律地區失業率為11.6%,底特律市的失業率為20%。大底特律地區2010年生產總值為1977億美元。
這一區域的公司致力於新興科技,包括生物科技,奈米科技,信息技術以及燃料電池的發展。底特律市也盡力創造條件來吸引公司到市區發展括提供稅收優惠,娛樂節目以及高層住宅區。很多大公司都把重要的機構設立在了市區,特別是復興中心。為了美化市容, 底特律每年移除4萬個因為人口外移而毀壞的物產, 有些甚至改變成了農業土地,稅收優惠以及大量的城市重建計劃帶來了新的企業以及住戶。
底特律還有著眾多的賭場吸引著來自密西根以及對岸加拿大的賭客。底特律城中區有三家大型賭場飯店(MGM Grand hotel and Casino 米高梅賭場大飯店,MotorCity Hotel and casino 熱血車城賭場飯店,Greektown Hotel and Casino 希臘城賭場飯店), 它們彼此相聚2英哩, 吸引著來自密西根以及對岸加拿大的賭客,並且帶來工作機會。
底特律周邊曾有大約4,000家工廠。美國本土汽車工業主要以大底特律地區作為總部所在地,通用汽車公司總部也在當地。
2013年七月十八日,底特律提出破產申請。並於同年十二月三日獲得法官批准,成為美國史上首座申請破產的最大城市。
底特律經濟陷入困境主要由以下幾個原因引起:
一、政府財政收入過於單一。 底特律產業類型過於單一。城市經濟依過度依靠汽車產業,產業單一造成財政收入來源單一,對於大規模經濟體而言風險極大。當所倚重的汽車產業在20世紀前半葉興旺蓬勃時,底特律財政收入直線上升,呈現出足以迷惑管理者的「脆弱的繁榮」,而產業一旦遇到困難,如80年代汽車產業中的諸多門類和工種逐步向自動化發展以及亞洲國家進一步發展開放導致產業外移,底特律財政受到的打擊也就格外巨大。
二、稅收人口大量流失,稅基萎縮。 底特律一度是美國第四大城市,1950年人口達到180萬人。由於民權運動引發的種族緊張局勢以及該市發生的極具破壞力的1967年騷亂,使得以白人為主的中產階級加速流向郊外,市內消費能力大幅下滑導致零售商業大量搬離或破產,城市的稅收基礎受到嚴重破壞,市邊界內人口組成變成了以貧困非裔美國人為主,低收入拉美裔為輔的藍領之城,出現人口素質和平均人均收入的雙下滑。
三、美國汽車業競爭力的下降。 底特律曾是全球知名的汽車城。不過隨著日系、歐系汽車的崛起以及亞洲廉價勞動力市場的進一步開放,美國汽車產業的競爭力不斷下降,這不僅表現在美國品牌在全球的份額的下滑,也包括企業總體雇員中美國人比例的下滑。前者導致了部分企業的破產,並與後者一道引發了更廣範圍的、幾乎涉及所有上下游產業的裁員潮,底特律利稅收入的下滑也成為不可逆轉的事實。
四、未能應對新技術的衝擊。 底特律曾經是美國汽車業的誕生地,但由於現代工業中工廠自動化程度提高,或者因全球化被外包出去,再加上外國品牌競爭者搶走了市場份額,雇主不得不一波又一波地裁員以維持企業利潤,結果就是城市工作崗位的進一步流失。
五、難以得到政府資金救助。 根據美國相關法律的規定,除非面臨自然災害,否則不允許聯邦政府對州和地方政府實施直接救援,底特律宣布破產不僅僅是獲得財政援助,而是把整個財政體系交予聯邦政府運作,實際上失去了財政自主。
2014年12月11日,底特律市政府正式宣布脫離破產地位,城市財政由聯邦政府重新轉交給底特律市政府。[11]
人口
歷史人口數 | |||
---|---|---|---|
調查年 | 人口 | %± | |
1820年 | 1,422 | — | |
1830年 | 2,222 | 56.3% | |
1840年 | 9,102 | 309.6% | |
1850年 | 21,019 | 130.9% | |
1860年 | 45,619 | 117.0% | |
1870年 | 79,577 | 74.4% | |
1880年 | 116,340 | 46.2% | |
1890年 | 205,876 | 77.0% | |
1900年 | 285,704 | 38.8% | |
1910年 | 465,766 | 63.0% | |
1920年 | 993,678 | 113.3% | |
1930年 | 1,568,662 | 57.9% | |
1940年 | 1,623,452 | 3.5% | |
1950年 | 1,849,568 | 13.9% | |
1960年 | 1,670,144 | −9.7% | |
1970年 | 1,514,063 | −9.3% | |
1980年 | 1,203,368 | −20.5% | |
1990年 | 1,027,974 | −14.6% | |
2000年 | 951,270 | −7.5% | |
2010年 | 713,777 | −25.0% | |
2020年 | 639,111 | −10.5% | |
U.S. Decennial Census[12] |
底特律的人口數量在20世紀上半葉增加了六倍多,新興的汽車工業吸引了來自東歐和美國南部的人口,包括白人和黑人。根據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底特律共有人口951,270人、336,428個家庭和218,341個家族,人口密度為2,646.7人/平方公里。有住宅375,096間,密度為1043.6間/平方公里。到2010年,底特律的人口已縮減到713,777,比2000年人口普查時已減少了約24.9%。
底特律人口分布比較廣泛,18歲以下人口占31.1%、18-24歲人口占9.7%、25-44歲人口占29.5%、45-64歲人口占19.3%,65歲以上人口占10.4%,平均年齡31歲。男女比例為89.1:100。
種族
人種 | 2010[13] | 1990[14] | 1970[14] | 1950[14] | 1940[14] | 1930[14] | 1920[14] | 1910[14] |
---|---|---|---|---|---|---|---|---|
白人 | 10.6% | 21.6% | 55.5% | 83.6% | 90.7% | 92.2% | 95.8 | 98.7% |
—非拉丁裔 | 7.8% | 20.7% | 54.0%[15] | n/a | n/a | n/a | n/a | n/a |
黑人 | 82.7% | 75.7% | 43.7% | 16.2% | 9.2% | 7.7% | 4.1% | 1.2% |
拉丁裔 | 6.8% | 2.8% | 1.8%[15] | n/a | 0.3% | n/a | n/a | n/a |
亞裔 | 1.1% | 0.8% | 0.3% | 0.1% | 0.1% | 0.1% | 0.1% | n/a |
位於奧克蘭縣和馬科姆縣的底特律郊區居民以白人為主,其中奧克蘭縣還是全美最為富裕的縣之一。截止2001年,底特律人口中的81.55%為黑人。底特律人口中黑人所占的比例是美國北部大城市中最高的。整個底特律都市區的黑人數量超過了100萬,其中約80%生活在底特律市。白人占12.26%、印第安人占0.33%、亞裔美國人占0.97%、太平洋島國裔美國人占0.03、2.54%為其他種族。城市4.8%的人口在國外出生,是全美50大城市中比例最低的。
大底特律地區的種族包括當年法國殖民者的後裔,還有德國人、波蘭人、愛爾蘭人、義大利人、蘇格蘭人、亞述人、亞美尼亞人和希臘人,他們是20世紀工業繁榮時遷徙而來的。特別的是,在非裔美國人大遷徙中,底特律的黑人人口激增。[16]大底特律擁有比利時以外最大的比利時裔族群。在整個底特律,有大量來自中東的信奉基督教的亞述人,有不少是為逃避伊拉克的動亂而移民至此的。此外底特律還有美國最大的阿拉伯裔美國人聚居點迪爾伯恩。
法律與政府
友好城市
犯罪
根據一項2005年的調查,底特律市區的犯罪率遠低於全國,州內和其他都市區的平均水平。[17]儘管如此,底特律某些充斥犯罪的地區仍在全美國惡名昭彰。這也影響了城市的聲譽。根據FBI於2005年的統計,底特律是全美排名前25大的城市中,暴力犯罪件數第六高的。聯邦調查局2015年「統一犯罪報告」(Uniform Crime Report)在全美最危險城市排行榜中,底特律僅次於密蘇里州聖路易名列第二,每10萬人發生包括所有涉及武力或威脅武力的犯罪1759.6件。[18]
教育
市內的大學包括韋恩州立大學和底特律梅西大學。密西根大學於1817年建立於底特律,但是在1837年搬到安娜堡。不過密西根大學迪爾伯恩分校仍然位於大底特律地區內。
公共設施
醫療
交通
底特律有便捷的交通,底特律是美加邊境上唯一的一座大城市,它與加拿大溫莎通過大使橋、底特律-溫莎隧道、底特律中央鐵路隧道和底特律-溫莎車渡相連。溫莎隧道旁邊是通用汽車的總部, 雇用了成千的底特律人以及新底特律人。 底特律同時也是美國大湖區重要港口,與湖濱各大城市聯繫密切。五大湖—聖勞倫斯深水航道通航後,成為遠洋船隻的主要起訖點, 依靠港,對加拿大貿易的最重要口岸之一, 同時也是美國、加拿大之間貿易的重要口岸。 底特律有10條鐵路和多條公路通往各地, 與溫莎間有跨越底特律河的大橋以及河底公路隧道相聯繫。有稠密的鐵路及高速公路網與其他城市聯接。 底特律建有3個航空港。底特律國際機場位於西南郊,辟有19條航線。
參考
- ^ 1.0 1.1 1.2 Detroit. 美國地質局地理名稱信息系統. [2009-07-27]..
- ^ US Gazetteer files 2010.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2012-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0).
- ^ 2010 Census Interactive Population Search. U.S. Census Bureau. [2012-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5).
- ^ Table 2. Annual Estimates of the Population of Combined Statistical Areas: April 1, 2010 to July 1, 2012. U.S. Census Bureau. [2013-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7).
- ^ Detroit – Definition and More from the Free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Merriam-webster.com. 2007-04-25 [2010-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09).
- ^ Detroit Goes Bankrupt, the Largest City to Do So in U.S.. [2013-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1).
- ^ 7.0 7.1 7.2 7.3 7.4 7.5 7.6 NOWData – NOAA Online Weather Data/.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21-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5).
- ^ Summary of Monthly Normals 1991–2020 (pdf).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21-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5).
- ^ Detroit/Metropolitan ARPT MI Climate Normals 1961–1990.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3-05-12].
- ^ ThreadEx. [2020-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5).
- ^ Detroit bankruptcy over; emergency manager resigning,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nation/2014/12/10/detroit-bankruptcy-exit/2019228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gov. [2015-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2).
- ^ Detroit (city), Michigan. State & County QuickFacts. U.S. Census Bureau.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7-15).
-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Race and Hispanic Origin for Selected Cities and Other Places: Earliest Census to 1990. U.S. Census Bureau.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6).
- ^ 15.0 15.1 From 15% sample
- ^ Detroit and the Great Migration. web.archive.org. 2008-06-15 [2019-10-04].
- ^ Metzger, Kurt, Metropolitan Information Center (2005). [1] Wayne State University
- ^ 存档副本. [2016-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