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

希臘共和國
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
Ellinikí Dimokratía
希臘國徽
國徽
格言:«Ελευθερία ή Θάνατος»(傳統)
「不自由毋寧死」
希臘的位置(深綠色) – 歐洲(綠色及深灰色) – 歐洲聯盟(綠色)  —  [圖例放大]
希臘的位置(深綠色

– 歐洲綠色及深灰色
– 歐洲聯盟綠色)  —  [圖例放大]

希臘共和國在歐洲的位置
希臘共和國在歐洲的位置
首都
及最大城市
雅典
官方語言
及國家語言
希臘語
宗教 東正教
(普遍信仰)
政府 單一制
議會制
共和立憲制
議會共和制
• 總統
卡特琳娜·薩凱拉羅普盧
• 總理
基里亞科斯·米佐塔基斯
尼科斯·烏齊斯
立法機構 希臘議會
共和國建立
1821年3月25日
1822年1月15日
• 獨立獲承認
1830年2月3日
1975年6月11日
面積
• 總計
131,957平方公里[1]第97名
• 水域率
0.8669%
人口
• 2019年估計
10,800,000[2]
• 2011年普查
10,815,167[3]第86名
• 密度
82[4]/平方公里(第119名
GDPPPP 2022年估計
• 總計
3,786.93億美元[5]第53名
• 人均
35,596美元[5]第51名
GDP(國際匯率) 2022年估計
• 總計
2,227.70億美元[5]第49名
• 人均
20,939美元[5]第38名
吉尼係數  0.323[6](2018年)
人類發展指數  0.872[7](2018年)
極高 · 第32名
貨幣 歐元(€)(EUR
時區 UTC+2EET
• 夏令時
UTC+3EEST
日期格式 日/月/年(基督紀年
行駛方位 靠右行駛
電話區號 +30
ISO 3166碼 GR
網際網路頂級域 .gra
.ελ
希臘的位置
希臘共和國在世界上的位置
  1. 亦使用.eu域名,同其他歐洲聯盟成員國共用。

希臘共和國希臘語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羅馬化:Ellinikí Dimokratía希臘語發音:[eliniˈci ðimokraˈti.a])或希臘第三共和國,通稱希臘希臘語Ελλάς羅馬化:Ellás希臘語發音:[eˈlas]希臘語Ελλάδα羅馬化:Elláda希臘語發音:[eˈlaða]),是位於歐洲東南部的跨大洲國家。2019年其人口為1,080萬。雅典為希臘首都及最大城市,塞薩洛尼基為第二大城市。

希臘位於歐洲亞洲非洲的十字路口,戰略地位重要。其位於巴爾幹半島南端,西北鄰阿爾巴尼亞,北部鄰北馬其頓保加利亞,東北鄰土耳其。希臘分為九個地區馬其頓中希臘伯羅奔尼撒色薩利伊庇魯斯愛琴海諸島(包括十二群島基克拉澤斯)、色雷斯、克里特伊奧尼亞群島愛琴海位於希臘本土東側,愛奧尼亞海位於西側,克里特海地中海位於南側。希臘海岸線長達13,676公里(8,498英里),為地中海盆地國家中最長,世界第11長。希臘擁有大量島嶼,其中227個島嶼有人居住。其百分之八十區域為山地,奧林帕斯山為全境最高峰,海拔2,918公尺(9,573英尺)。

希臘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自公元前2700年起即有人居住。其地理位置與文化交流豐富,被稱作西方文明的搖籃,為民主制度西方哲學奧林匹克運動會、西方文學、史學政治學、重要科學及數學原理、西方戲劇悲劇喜劇)的發源地[10]。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腓力二世首先統一了希臘。其子亞歷山大大帝迅速征服了古代世界的大片地區,將希臘文化和科學自東地中海地區傳播至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世紀希臘羅馬所吞併,成為羅馬帝國及其繼承國拜占庭帝國的核心組成部分,其中後者為希臘語言及文化所主導。公元1世紀希臘正教會建立起來,塑造了現代希臘的文化認同,並將希臘傳統傳播至正教世界[11]。15世紀中葉,鄂圖曼帝國奪取了希臘地區。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歷經獨立戰爭後,於1830年希臘作為現代民族國家被國際社會所承認。希臘擁有18項世界遺產,其中包括文化遺產16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2項,這一數目在歐洲及世界均居前列[12]

希臘為民主制國家,已開發國家高收入經濟體,其生活品質較高,及人類發展指數為極高。希臘為聯合國創始國,為歐洲共同體歐洲聯盟前身)第十個成員國,並自2001年以來為歐元區成員國。其亦為諸多國際組織的成員國,包括歐洲理事會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法語圈國際組織。希臘的獨特文化地位、旅遊業航運戰略地位使其躋身中等強國之列[13][14][15]

語源

  • 希臘地區的名稱
  • 希臘人的得名
  • 赫楞

歷史

地圖顯示,在古風時期希臘的領土殖民地
希臘獨立後領土變化圖
巴黎和會時的希臘海報

根據考古資料,希臘大約在二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已經有人類聚居。 約公元前3200年,青銅時代的希臘孕育了歐洲最古老的文明:米諾斯文明(位於克里特島),基克拉澤斯文明(位於基克拉澤斯群島)及赫拉斯文明(位於希臘大陸)。公元前1600左右被邁錫尼文明取代,以上統稱愛琴文明。邁錫尼文明被多利安人取代,之後希臘經歷一段黑暗時期,直到公元前9世紀新的希臘城邦誕生,出現荷馬史詩希臘文作品,稱為古風時期,此時希臘城邦在地中海黑海沿岸紛紛建立起自己的殖民地,並在前776年舉辦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公元前5世紀初,希臘城邦的聯軍成功抵禦波斯帝國入侵,並在此時達到其科技文化的高峰,稱為古典時期。希臘,馬其頓和色雷斯地區的文明被統稱為海倫尼克(Ελληνιστική),為希臘一詞的來源。

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王國在亞歷山大大帝的領導下,征服希臘大部並揮師向東,滅亡波斯帝國,希臘文化傳播到埃及中東中亞甚至印度河流域,史稱希臘化時代。希臘歷史中政治與軍事上重要的城邦為:雅典斯巴達科林斯底比斯

雖然在軍事上希臘在公元前168年被羅馬共和國完全征服,希臘文化卻反過來征服羅馬人的生活。作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省,希臘文化繼續主宰著東地中海,直到帝國被分裂成兩部分。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本質上就是希臘化的。東羅馬抵禦幾個世紀來自東西方的攻擊,直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最終被淪陷,鄂圖曼帝國也從此逐漸征服整個希臘。

鄂圖曼帝國的統治一直持續到1821年,希臘人宣布獨立為止。1828年希臘獨立戰爭結束後,希臘在1833年建立君主政權。


1923~1927年間,希臘從君主制變為共和國,旋即是短命的軍人獨裁統治,最終復歸為共和國;三年內頒布三部憲法,此後雖過了四年相對穩定的日子卻接著經濟危機到來,貨幣暴跌四分之三而政府卻束手無策;1936年民主制徹底坍塌而專制政府正式登台,當局解散議會、廢除憲法、宣布軍事管制、鎮壓政黨和反對派組織,並剝奪人民的政治自由,軍警力量得以加強,幾千人被投入集中營虐待,同時還發展法西斯式的國家青年組織,精心安排歌頌領袖的遊行。[16]在整個19世紀及20世紀初,希臘不斷擴張領土,吸收鄂圖曼帝國內講希臘語的族群,直到1947年希臘的版圖成了現在的樣子。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義大利意屬阿爾巴尼亞入侵希臘,希意戰爭爆發,但後者把義大利軍打退,之後納粹德國干涉巴爾幹半島,聯合義大利和保加利亞發動希臘戰役軸心國軍隊佔領希臘,1944年保加利亞向盟軍投降,德軍撤出希臘,希臘復國,二戰後,希臘又經歷一次內戰。1949年內戰結束後的希臘宣布加入北約組織。1967年4月21日軍人發動政變,之後又宣布廢黜國王。賽普勒斯問題最終導致軍人政權在1974年的垮台,同年公投通過廢除君主制,共和國成立。1977年大選結果左派勢力增長但是並未使政局混亂,希臘政局自此安定。1981年希臘正式加入歐洲共同體並在2001年接受歐元作為貨幣[17]。2009年,希臘國債危機開始受到世界關注[18][19]

政治

希臘國會

1975年頒布的憲法包含了保障民權的條款,並授予一名間接選舉產生的總統作為國家元首的權利。總理內閣主導著政治進程,而總統在象徵性的職權之外還可以行使一些政府功能。總統、總理任期4年,由議會選舉產生,可以再連任一次。

希臘一院制議會成員最長任期為4年,但選舉可以提前舉行。希臘使用一種十分複雜的比例代表制選舉體系,在此系統下小黨無法有較大的影響力,而即使在最大黨沒過半數的情況下,該黨依然可以控制議會。政黨只有獲得至少3%的選票才可以取得300席議會中的席位。

與周圍的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等國家不同,希臘是冷戰時期沒有奉行社會主義制度的東南歐國家之一。

行政區劃

希臘大區

2011年之前,希臘劃分為13個大區,其下進一步分為54個州。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享有很大自治權的區域阿索斯山自治修道院州(聖山,Αγίου Όρους)。 依照卡利特瑞特法案,2011年1月1日,新的希臘區劃體系開始生效。原有的13個大區保留,54個州被撤銷。原有的1000多個市合併重組為325個。在13個大區之上,新設了7個管理區。大區與市實行自治,已在2010年11月7日和2010年11月14日分別舉行了首次地方選舉。聖山不受改革影響。

地理

希臘地理

該國由巴爾幹半島南端的伯羅奔尼撒半島作為主體,包括克里特島羅得島及其他愛琴海島嶼。海岸線有14,880公里,陸地邊界長1,160公里。希臘80%的地方是山區,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十分乾燥;只有28%的土地是可耕種的。西部有濕地湖泊。中部山區平均海拔在2,650公尺左右。傳奇性的奧林匹斯山為希臘最高點,海拔2,917米。

氣候

希臘屬地中海型氣候。此氣候最大特徵為夏乾冬雨,因此除冬季外,幾乎不會下雨。全境日照充足,各地區每年平均日照超過2000小時。

最低氣溫出現在1月和2月,最高氣溫在7和8月,1月平均氣溫攝氏13度,7月8月平均攝氏33度。但在冬天山區甚至雅典地區會出現降雪情形。

經濟

希臘GDP成長率

希臘擁有綜合了市場經濟以及占GDP一半左右的公共版塊。旅遊業是支柱產業,占希臘GDP以及外匯收入的很大一部分(15%左右)。希臘是歐盟經濟援助的主要受惠國,受歐盟援助的資金大約占總GDP的3.3%,在過去幾年中希臘經濟穩步增長。

急需解決的問題包括了降低失業率以及進一步的經濟重組,包括了幾個主要國有企業的私有化社會保障體系、收體系的改革,以及減少官僚系統的缺失。

希臘已自2002年1月1日起與其他「歐元區」會員國同步採用歐元取代舊制希幣成為新流通貨幣。

2010年2月,希臘政府欠債3千億歐元,恐無力償債而導致國家破產,其他歐元區國家擔心希臘的危機會對他們造成重大衝擊。希臘名列PIIGS之一,在2011年幾乎導致歐元區瓦解[20]。2014年,由於市場擔心希臘提前退出歐元區,導致國債收益率飆升、股市暴跌,歐洲債務危機可能爆發。[21]

戰後經濟

戰後初期,希臘還是相當落後的農業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一半以上。但近幾十年來,經濟有了飛快的發展,工業產值已經超過農業,第三產業也日益興旺,現已邁入中等已開發國家的行列。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2,140億歐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9,485歐元。

農業

希臘的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1/6。農產品以橄欖棉花菸草為三大支柱。橄欖油除滿足國內需求外,還大量出口。此外希臘還盛產麥類、玉米、土豆、蘆筍、甜菜、西紅柿、桃子、葡萄、柑橘和檸檬。國土總面積30%為可耕種地,但由於地勢較高,牧草稀疏,僅適合與飼養綿羊和山羊。希臘還出產一種著名的乳製品——羊奶酪,世界各地習慣性地將羊奶酪成為「希臘式奶酪」。最有名一種叫做菲達乳酪(Feta Cheese),沿海漁業發達。

工礦業

希臘傳統產業以紡織、食品和菸草加工為主。近年來,鋼鐵、造船、煉油、鍊鋁、化肥和水泥等重工業發展較快。雅典和塞薩洛尼基為兩大工業中心。礦產資源有褐煤鋁土、鎂、鎳、鉻、金、鐵、鉛和鋅。大理石尤其豐富,古希臘許多建築和雕塑都以大理石為原材料。希臘的大理石產量約佔世界總量的5%,大量向外國出口。

交通運輸業

國內運輸以公路海運為主,鐵路為輔,對外貿易主要靠海運。

由於希臘境內多山,鐵路網比較稀疏,2004年鐵路總長2 385千米,年貨運量259萬噸,年客運量888萬人次。其中近1/3為軌距為1米的窄軌鐵路,這種窄軌線路主要分布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從雅典塞薩洛尼基北上的鐵路是聯繫中歐東歐的國際幹線,自塞薩洛尼基通往伊斯坦堡的鐵路是溝通歐亞大陸的重要通道。

希臘的公路網非常稠密,總長11.67萬千米,2005年高速公路總長2 186千米,國道9 100多千米。連結雅典和各地的長途汽車線路很多,車次頻繁。

希臘海域遼闊,島嶼眾多,海上輪渡是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海運業是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普通客輪外,還使用速度較快的水翼船。連接愛琴海的主要港口是雅典外港比雷埃夫斯。去伊奧尼亞群島的客輪則多從帕特雷伊古邁尼察出發。主要港口有比雷埃夫斯、塞薩洛尼基、沃洛斯和帕特雷。

希臘本土和個島嶼之間的空運飛速發展,國營奧林匹克航空公司將雅典和其他30多個城市及島嶼連成一片。另外有7家私人航空公司,主要經營國內航線。全國有35個機場。主要機場有澤尼澤洛斯國際機場塞薩洛尼基機場克里特機場等。但因債務危機,希臘決定出售全國14座機場。[22]

對外貿易

希臘每年進口大量的工業製成品、石油、肉類和飼料等;出口紡織品、橄欖油、葡萄酒、棉花、菸草、羊奶酪、大理石、鋁土等。

旅遊業

希臘的旅遊業非常興旺。每年來希臘的外國遊客約1,600萬人次,超過希臘的總人口數。旅遊業每年為希臘帶來約140億美元的收入。同時他們的僑匯也是重要的外匯收入。

2019-2-21希臘央行宣布,2018年赴希臘旅遊的總人數為3012萬人。這一驚人的數字與2017年相比增長了10.8%,2017年有2719萬人訪問該國。與旅遊業和遊客消費有關的收入在2018年達到161.1億歐元(合183億美元),比2017年的收入高出10.1%。

希臘央行的報告指出,大多數到訪希臘的遊客都是歐盟國家的公民。3012萬名遊客中,來自歐盟成員國的歐洲公民共計2140萬人,另有873萬名遊客來自歐盟以外的國家。

在2018年期間,歐盟遊客創造的收入增長了11.9%,總計達到110.34億歐元(合125.18億美元)。來自非歐盟遊客的收入為46.62億歐元(合52.9億美元),增長了7.3%。

訪問希臘的公民最多的歐洲國家是德國。在2018年,共有438.1萬名德國人訪問了希臘,增幅為18.2%。接下來是英國,有近300萬公民前往希臘。法國在該國度假的遊客數量中排名第三,有152.4萬名。

從俄羅斯和美國赴希臘的遊客人數可以看出旅遊人數的顯著變化。通常在度假期間前往希臘的俄羅斯遊客人數比上一年減少了11.6%,令人吃驚。與此同時,赴希臘旅遊的美國人數達到109.7萬人,比上年增長了26.9%。

根據希臘駐中國領事機構的數據,在2016年,選擇地中海度假的10個中國高收入人群中就有1個選擇了希臘,並在未來幾年有增長趨勢。 預計到2018年,每10個中就有2個將選擇希臘,預計短短兩年內將增長近100%。

吸引投資移民

由於希臘在二零零九年爆發歐債危機,於是希臘政府決定推行投資移民計劃,祇要在希臘購買二十五萬歐元(不含稅)或以上的房產,便可以獲得「黃金簽證」,在希臘住滿七年,可以獲批永久居留權,而近年也有中國大陸居民通過申請「黃金簽證」在希臘定居。

人口、語言、宗教和醫療

希臘2011年人口為10,816,286 人。大多數希臘人(98%)信奉國教東正教東正教會受國家保護,並有自治權,但受位於君士坦丁堡基督教元老院的精神指導。除此之外,還有1.3%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而伊斯蘭教也是唯一受官方承認的除東正教之外的宗教。

語言

在希臘,其官方語言為希臘語。而英語為最普遍的外國語言。另外,雅典人多講法語,而愛奧尼亞群島伊庇魯斯則通行義大利語

宗教

希臘的宗教(2005年)[23]
相信上帝
  
81%
在精神信仰或生命的力量
  
16%
沒有信仰
  
3%

希臘憲法》承認,基督宗教中的正教會為國家的普遍的信仰,雖然如此,但同時也保證對所有宗教的信仰自由。希臘政府在人口普查時不統計公民的宗教信仰。據美國國務院,估計有97%的希臘公民確定自己為正教會基督徒,他們是屬於希臘正教會。在2005年歐統處調查,81%的希臘公民的回應,他們「相信這有上帝」,這是僅次於馬爾他賽普勒斯的,是歐盟成員國之中的比例最高。根據其他來源,有15.8%的希臘人形容自己作為「篤信宗教」,這是所有歐洲國家中最高的。該調查還發現,只有3.5%希臘人從不去教堂。

估計確認希臘的穆斯林少數民族,主要位於色雷斯,估計有十餘萬希臘公民,而有20-30萬穆斯林移民。

醫療

希臘的醫療系統得到廣泛的普及,位居世界排名前列。在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它在整體評估排名是第14位,在服務品質上是11位。2010年,希臘共有138家醫院和31000張病床。但2011年7月1日,衛生和社會互助部公佈的計劃,已減少至77家醫院和36035張病床,作為一個必要的改革,以減少開支,並進一步加強保健的標準。

軍事

希臘F-4
Hydra級巡防艦

希臘軍隊由希臘國家防禦總指揮(Γενικό Επιτελείο Εθνικής Άμυνας – ΓΕΕΘΑ)負責,軍隊由希臘陸軍,希臘海軍,希臘空軍組成。管理部門為希臘國防部。其次,維持海事海岸警衛隊負責,主要為蒐查同救援任務。

2009年起,女性兵役改為由19到45歲的公民,時長9個月。男性則是18歲到60歲。希臘兵役是領取工資的。希軍擁有200架以上第四代戰機,數百輛德製先進戰車和數千輛裝甲車輛、20多艘飛彈巡防艦,以其國力人口規模來講屬於異常龐大的戰力,可能與處在北約對抗俄國中東局勢的較前線地位有關,得到了北約不少幫助。

文化

文學

藝術

希臘的石頭藝術很著名,主要有石頭建築和石頭雕刻。

建築

古希臘最主要的大型建築是神廟。那時人們信奉的是多神教,各行各業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守護神。希臘神廟的建築特點是廣泛地運用石柱。因此基石、柱子和蓋在他上面的檐部的處理,基本上決定了神廟的外貌。列柱之美即建築美學的具體體現。古代希臘人創造了多立克愛奧尼亞科林斯3種石柱形態。

  • 多立克柱式——是較為樸實莊重的一種柱式,為多里安人所創造的。他的柱身比例較為粗短,柱的下端直接置於石台上,不加另外基座。柱的頂端是由一扁圓形墊石托著一塊厚實的方形石板,再與上面的楣梁連接,整個柱形樸素、穩重、堅固。著名的雅典衛城帕提農神廟即採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愛奧尼亞式圓柱
  • 愛奧尼亞柱式——由小亞細亞沿海的伊奧尼亞人所創造的。他的柱身修長,垂直線紋精細。柱的底部加上了圓形基座,柱的頂端加了渦卷形裝飾。整個柱式優美、輕靈、典雅。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築中,如雅典衛城的俄瑞克忒翁神廟
奧林匹亞宙斯神廟
  • 科林斯柱式——出現較晚,流行於希臘化時期,最初為科林斯人所創造而得名。這種柱式是從愛奧尼亞式變化而成,所不同的是柱頂端的一對漩渦形紋沒有了,代之以繁密重迭的卷葉形裝飾,更顯的精緻華美。科林斯柱式最初用於建築內部,到希臘化後期和羅馬時期才更多地用於大型建築。雅典的宙斯神廟採用的正是科林斯柱式。

飲食

旅遊

教育

希臘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公立中、小學免費,大學實行獎學金制。1837年,希臘開辦了第一所大學。現在全國有大學21所,其他高等院校70多所,在校學生30多萬。其中雅典大學塞薩洛尼基大學規模最大,學生都在3萬以上。著名大學有雅典大學、塞薩洛尼基大學、克里特大學、帕特雷大學、雅典工學院等。

體育

希臘在大型國際綜合運動會的成績:

  • 夏季奧運:30金42銀38銅110枚(第32)
  • 冬季奧運:無獎牌
  • 夏季大運會:3金7銀9銅 19枚(前60)
  • 冬季大運會:無獎牌
  • 世界運動會:4金6銀2銅12枚(前40)
  • 夏季青年奧運會:1銀3銅(第67)
  • 冬季青年奧運會:無獎牌
  • 世界武搏運動會:4銀(第39)

參見

參考文獻

  1. ^ Country Comparison: Area. The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7 Januar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3). 
  2. ^ "United Nations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DF) 2015 Revision
  3. ^ Αποτελέσματα της Απογραφής Πληθυσμού−Κατοικιών 2011 που αφορούν στο Μόνιμο Πληθυσμό της Χώρας [Results of Population-Housing Census 2011 concerning the permanent population of the country] (PDF). Hellenic Statistical Authority. 20 March 2014 [16 Februar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9-24) (希臘語). 
  4. ^ Announcement of the results of the 2011 Population Census for the Resident Population (PDF). Hellenic Statistical Authority. 28 December 2012 [24 August 20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11-13). 
  5. ^ 5.0 5.1 5.2 5.3 Greece.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5-16] (英語). 
  6. ^ Gini coefficient of equivalised disposable income - EU-SILC survey. Luxembourg: Eurostat. 15 September 2016 [27 Septem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7.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01-18). 
  8. ^ Giannēs Koliopoulos; Thanos M. Veremis. Greece: The Modern Sequel, from 1831 to the Present. NYU Press. 30 October 2002: 242 [2016-10-10]. ISBN 978-0-8147-4767-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2). 
  9. ^ Katalin Miklóssy; Pekka Korhonen. The East and the Idea of Europe.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13 September 2010: 94 [2016-10-10]. ISBN 978-1-4438-25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7). 
  10. ^ Carol Strickland. The Illustrated Timeline of Western Literature: A Crash Course in Words & Pictures. Sterling Publishing Company, Inc. 2007: 2 [2016-10-10]. ISBN 978-1-4027-48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07). Although the first writing originates in the cradle of civilization along Middle Eastern rivers — the Tigris, Euphrates, and Nile — the true cradle of Western literature is Athens. As the poet Percy Bysshe Shelley says, "We are all Greeks." 
  11. ^ Greece during the Byzantine period (c. AD 300–c. 1453), Population and languages, Emerging Greek identity.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United States: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2008. Online Edition. 
  12. ^ Greece Properties inscrib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17). Unesco. Unesco. [2016-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4). 
  13. ^ Aronsson, Albin. The Geostrategic Value of Greece and Sweden in the Current Struggle between Russia and NATO. [2016-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7). 
  14. ^ http://europesworld.org/2013/06/01/greece-can-still-be-a-geopolitical-asset-for-the-eu/#.V-ljaCQbP9s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7-01-11.
  15. ^ Geo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Grexit' Would Be Huge, Country Risk-Defence and Security-Financial Markets. 2015-07-01 [2016-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0). 
  16. ^ Ian Kershew著、林華譯. 地獄之行:1914-1949. 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12月: 202、282. ISBN 978-7-5086-8300-3. 
  17. ^ 劉增泉. 第十章第七節〈民主政治的新起點〉. 《希臘史—歐洲文明的起源》. 2003: 165-168頁. 
  18. ^ George Matlock. Peripheral euro zone government bond spreads widen. Reuters. 16 February 2010 [28 April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4). 
  19. ^ Acropolis now. The Economist. 29 April 2010 [22 June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0). 
  20. ^ 希臘應借鑑愛爾蘭 實事求是由奢入儉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11-06.
  21. ^ 希腊股市暴跌6.25% 欧债危机忧虑重燃. [2014-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7). 
  22. ^ 希腊日子不好过 为还贷款卖机场. 華訊財經. 2014-10-12 [2014-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5). 
  23. ^ Eurobarometer: Social Valu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DF). Eurobarometer. June 2005 [14 April 20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8-21). 
  24. ^ 存档副本. [2019-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7).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