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瑞·傑金斯(Barry Jenkins,1979年11月19日-) 是一名美國電影導演,生於邁阿密,在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學習電影。目前居住於洛杉磯。主要作品有2008年的獨立電影《憂鬱的解藥》(Medicine for Melancholy),以及2016年廣受好評的《月光下的藍色男孩》,以《月光下的藍色男孩》贏得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金球獎最佳劇情片,美國編劇工會獎最佳原創劇本,獨立精神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
生平
傑金斯1979年出生於邁阿密,在家中排行老四,父母很早就離異,父親在他12歲時就去世了。高中時參加過學校足球隊。最早接觸電影是在《視與聽》雜誌的引領下喜歡上法國和亞洲的新浪潮作品。香港導演王家衛的《重慶森林》對他影響很大,後來進入佛羅里達州立大學電影學院學習攝影,喜歡用手持攝影機的方式拍攝作品。[5]
作品列表
榮譽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
- 獲獎
- 提名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 1928-1940 | - Benjamin Glazer(1928)
- Hanns Kräly(1929)
- Joseph Farnham、Martin Flavin、弗朗西絲·馬里恩和Lennox Robinson(1930)
- Howard Estabrook(1931)
- Edwin J. Burke(1932)
- Victor Heerman和Sarah Y. Mason(1933)
- Robert Riskin(1934)
- Dudley Nichols(1935)
- Pierre Collings和Sheridan Gibney(1936)
- Heinz Herald、Geza Herczeg和Norman Reilly Raine(1937)
- Ian Dalrymple、Cecil Arthur Lewis、W.P. Lipscomb和蕭伯納(1938)
- Sidney Howard(1939)
- Donald Ogden Stewart(1940)
| | 1941-1960 | - Sidney Buchman和Seton I. Miller(1941)
- George Froeschel、詹姆士·希爾頓、Claudine West和Arthur Wimperis(1942)
- Philip G. Epstein、Julius J. Epstein和Howard Koch(1943)
- Frank Butler和Frank Cavett(1944)
- Charles Brackett和比利·懷德(1945)
- Robert Sherwood(1946)
- 喬治·希頓(1947)
- 約翰·休斯頓(1948)
- 約瑟夫·孟威茲(1949)
- 約瑟夫·孟威茲(1950)
- Harry Brown和Michael Wilson(1951)
- Charles Schnee(1952)
- Daniel Taradash(1953)
- 喬治·希頓(1954)
- 帕迪·查耶夫斯基(1955)
- John Farrow、S. J. Perelman和James Poe(1956)
- Carl Foreman和Michael Wilson(1957)
- Alan Jay Lerner(1958)
- Neil Paterson(1959)
- Richard Brooks(1960)
| | 1961-1980 | - Abby Mann(1961)
- Horton Foote(1962)
- John Osborne(1963)
- Edward Anhalt(1964)
- Robert Bolt(1965)
- Robert Bolt(1966)
- Stirling Silliphant(1967)
- James Goldman(1968)
- Waldo Salt(1969)
- Ring Lardner、Jr.(1970)
- Ernest Tidyman(1971)
- 法蘭西斯·科波拉和馬里奧·普佐(1972)
- William Peter Blatty(1973)
- 法蘭西斯·科波拉和馬里奧·普佐(1974)
- Bo Goldman和Laurence Hauben(1975)
- 威廉·戈德曼(1976)
- Alvin Sargent(1977)
- 奧立佛·史東(1978)
- 勞勃·本頓(1979)
- Alvin Sargent(1980)
| | 1981-2000 | | | 2001-2020 | | | 2021至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