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州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改巴州置州。治所在巴陵縣(今岳陽市)。唐朝時,轄今湖南洞庭湖東、南、北沿岸各縣地,後略小。南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因名同岳飛姓,改為純州[1],旋恢復舊稱。元朝改為岳州路,明朝改為岳州府。1913年廢。
行政區劃
- 巴陵縣(今湖南省岳陽市)
- 華容縣(今湖南省華容縣治河渡鎮潘家村,本安南縣,開皇十八年更名華容縣,垂拱二年更名容城縣,神龍元年復名華容縣)
- 橋江縣(本藥山縣,開皇九年更名安樂縣,十八年更名沅江縣,乾寧年間更名橋江縣,宋室南渡後改隸常德府)
- 湘陰縣(本岳陽縣,開皇十一年更名湘陰縣,併玉山縣,武德八年併羅縣,淳化四年改隸潭州)
- 平江縣(今湖南省平江縣大橋鄉中縣坪,神龍三年析湘陰縣置昌江縣,改治今湖南省平江縣漢昌鎮,同光元年改平江縣)
- 羅 縣(開皇九年併吳昌、湘濱二縣,武德八年省入湘陰縣)
- 臨湘縣(淳化元年升王朝場為王朝縣,改臨湘縣)
行政長官
唐代
- 岳州刺史
- 王武宣 貞觀年間
- 楊思禮 貞觀年間
- 巴陵太守
- 高元彧 貞觀年間
- 岳州刺史
- 岳州刺史
- 夏侯宋客 上元元年-廣德元年(760年-763年)
- 李 萼 大曆元年(766年)
- 裴 某 大曆三年-大曆四年(768年-769年)
- 夏 深 大曆年間
- 許子端 大曆年間
- 元 持 大曆年間
- 楊 諫 大曆年間
- 張建封 建中二年-建中四年(781年-783年)
- 韋 繫 貞元年間
- 李 萼 貞元年間
- 路 怤 貞元年間
- 李 俊 貞元年間
- 程 異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
- 竇 庠 永貞元年(805年)
- 李 位 元和六年(811年)前後
- 盧士瑛 元和六年(811年)
- 李象古 元和十年(815年)
- 陸 亘 元和十三年(818年)前
- 元 偕 元和十五年(820年)前
- 王 堪 元和十五年(820年)
- 張 愉 長慶元年(821年)
- 韓 常 寶曆年間
- 徐希仁 大和二年(828年)
- 韋 某 大和三年(829年)
- 杜師仁 大和三年-大和四年(829年-830年)
- 馮 芫 大和五年(831年)
- 李 虞 開成元年(836年)
- 李 遠 大中年間
- 李 肱 大中年間
- 濮陽公 咸通四年(863年)
- 嚴 某 咸通六年(865年)
- 崔芸卿 咸通九年(868年)
- 於 琮 咸通十四年(873年)
- 薛 位 中和三年(883年)
- 韓師德 中和四年(884年)
- 杜 洪 中和四年-光啟二年(884年-886年)
- 鄧進思 光啟二年-天復二年(886年-902年)
- 鄧進忠 天復二年-天復三年(902年-903年)
- 許德勛 天復三年-天祐三年(903年-906年)
- 陳知新 天祐三年-天祐四年(906年-907年)
- 陳處政
- 元利濟
- 弘農公
五代
宋代
- 岳州防禦使
- 馬仁瑀 乾德元年(963年)
- 知岳州
- 判岳州
- 知岳州
- 姚 鉉 大中祥符五年-大中祥符六年(1012年-1013年)
- 宋至和 大中祥符六年-大中祥符九年(1013年-1016年)
- 歐陽潁 大中祥符九年-天禧二年(1016年-1018年)
- 朱顯之 天禧二年-天禧五年(1018年-1021年)
- 陳孝威 天禧五年-天聖元年(1021年-1023年)
- 張 仿 天聖元年-天聖三年(1023年-1025年)
- 張 稹 天聖三年-天聖六年(1025年-1028年)
- 韓 瀆 明道二年-景祐三年(1033年-1036年)
- 句希仲 寶元元年-康定元年(1038年-1040年)
- 張中行 康定元年-慶曆二年(1040年-1042年)
- 楊 畋 慶曆二年-慶曆四年(1042年-1044年)
- 滕宗諒 慶曆四年-慶曆六年(1044年-1046年)
- 張 肅 慶曆七年-皇祐二年(1047年-1050年)
- 張 式 皇祐二年(1050年)
- 孫 琳 皇祐三年-皇祐五年(1051年-1053年)
- 朱顯之 至和元年-嘉祐元年(1054年-1056年)
- 朱壽昌 嘉祐元年-嘉祐四年(1056年-1059年)
- 趙尚之 治平二年-熙寧元年(1065年-1068年)
- 鄭民瞻 元豐元年-元豐三年(1078年-1080年)
- 黃 沐 元豐三年-元豐四年(1080年-1081年)
- 李 觀 元豐四年-元豐七年(1081年-1084年)
- 鄭 憺 元豐七年-元祐元年(1084年-1086年)
- 吳安肅 元祐元年-元祐三年(1086年-1088年)
- 王 綸 元祐五年-元祐七年(1090年-1092年)
- 王 震 紹聖二年-紹聖四年(1095年-1097年)
- 楊器之 元符三年-崇寧元年(1100年-1102年)
- 曾 肇 崇寧二年(1103年)
- 孫 勰 政和三年-政和六年(1113年-1116年)
- 傅惟肖 政和七年-重和元年(1117年-1118年)
- 王俊義 宣和三年-宣和四年(1121年-1122年)
- 張汝明 宣和四年-宣和五年(1122年-1123年)
- 蕭 淵 宣和五年-宣和六年(1123年-1124年)
- 邢 倞 宣和七年-靖康元年(1125年-1126年)
- 余應求 建炎二年-建炎三年(1128年-1129年)
- 袁 植 建炎三年-建炎四年(1129年-1130年)
- 吳 錫 建炎四年-紹興元年(1130年-1131年)
- 趙士諒 紹興元年(1131年)
- 王 聲 紹興元年(1131年)
- 范寅敷 紹興元年-紹興三年(1131年-1133年)
- 劉 願 紹興三年-紹興四年(1133年-1134年)
- 程千秋 紹興四年(1134年)
- 張 觷 紹興四年-紹興五年(1134年-1135年)
- 程千秋 紹興五年-紹興七年(1135年-1137年)
- 趙尚之 紹興七年-紹興十年(1137年-1140年)
- 鄧純赤 紹興十年-紹興十二年(1140年-1142年)
- 范 淙 紹興十四年-紹興十六年(1144年-1146年)
- 李遇龍 紹興十七年-紹興二十年(1146年-1150年)
- 呂思宣 紹興二十三年-紹興二十五年(1153年-1155年)
- 王 趯 紹興二十六年-紹興二十九年(1156年-1159年)
- 蘭師稷 紹興二十九年-紹興三十一年(1159年-1161年)
- 方 擴 紹興三十一年-隆興二年(1161年-1164年)
- 錢 建 隆興二年-乾道三年(1164年-1167年)
- 劉穀𥪡 乾道三年-乾道六年(1167年-1170年)
- 王伯時 乾道六年-乾道七年(1170年-1171年)
- 王 習 乾道七年-淳熙元年(1171年-1174年)
- 莫若沖 淳熙元年-淳熙四年(1174年-1177年)
- 李光邦 淳熙五年-淳熙七年(1178年-1180年)
- 趙善待 淳熙七年-淳熙九年(1180年-1182年)
- 張 溥 淳熙九年-淳熙十二年(1182年-1185年)
- 董袞臣 淳熙十二年-淳熙十五年(1185年-1188年)
- 劉 俁 紹熙元年-紹熙四年(1190年-1193年)
- 沈 合 紹熙五年-慶元二年(1194年-1196年)
- 葉 挺 慶元三年-慶元六年(1197年-1200年)
- 馬子嚴 慶元六年-嘉泰二年(1200年-1202年)
- 趙善稼 嘉泰二年-嘉泰四年(1202年-1204年)
- 黃 何 嘉泰四年-開禧元年(1204年-1205年)
- 胡朝潁 開禧元年-開禧三年(1205年-1207年)
- 曹 格 開禧三年-嘉定二年(1207年-1209年)
- 張惠卿 嘉定二年(1209年)
- 曹 格 嘉定二年(1209年)
- 陳 邕 嘉定二年-嘉定三年(1209年-1210年)
- 黃 渙 嘉定三年-嘉定四年(1210年-1211年)
- 曾 寧 嘉定四年-嘉定六年(1211年-1213年)
- 孟 植 嘉定六年-嘉定八年(1213年-1215年)
- 王其賢 嘉定九年-嘉定十年(1216年-1217年)
- 張聲道 嘉定十一年-嘉定十三年(1218年-1220年)
- 虞旒孫 嘉定十四年-嘉定十六年(1221年-1223年)
- 孟之經 嘉定十六年-寶慶元年(1223年-1225年)
- 章 塤 寶慶元年-寶慶三年(1225年-1227年)
- 方世京 寶慶三年-紹定元年(1227年-1228年)
- 蔡 開 紹定元年-紹定二年(1228年-1229年)
- 陳士表 紹定二年-紹定四年(1229年-1231年)
- 留 碩 紹定四年-端平元年(1231年-1234年)
- 趙善瀚 端平元年-嘉熙元年(1234年-1237年)
- 李曾伯 嘉熙元年-嘉熙二年(1237年-1238年)
- 孟 珙 嘉熙二年-嘉熙三年(1238年-1239年)
- 汪有開 淳祐四年-淳祐六年(1244年-1246年)
- 謝 焱 淳祐十一年(1251年)
- 趙汝巋 淳祐十一年-寶祐二年(1251年-1254年)
- 孟 英 景定元年-景定四年(1260年-1263年)
- 張 璹 景定四年-咸淳元年(1263年-1265年)
- 李應春 咸淳元年-咸淳四年(1265年-1268年)
- 張天驥 咸淳五年-咸淳七年(1268年-1271年)
- 高世傑 咸淳十年-德祐元年(1274年-1275年)
注釋
- ^ 《宋史·本紀·第三十一·高宗八》:「二十五年六月癸卯,以言者追譖岳飛,改岳州為純州,岳陽軍為華容軍。」
參考文獻
- 《隆慶岳州府志》
- 《唐刺史考》
- 《宋兩湖大郡守臣易替考》
-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唐代卷》
|
|
#
- 1930年中国
- 丁宝桢
- 三藩之乱
- 不缠足会
- 中原大戰
- 中国文化史迹
- 临湘县 (北宋)
- 五代十国
- 京襄之战
- 何成濬
- 何騰蛟
- 倪可福
- 倪阜
- 全允坚
- 全昭孙
- 全皇后 (南宋)
- 刘仁赡
- 刘威 (十国)
- 刘训 (后唐)
- 刘锦棠
- 劉熙祚
- 勒克德浑
- 區大樞
- 卓羅 (清朝)
- 后周攻南唐之战
- 吳世璠
- 吴三桂
- 吴佩孚
- 吴应期
- 和尚 (伯牙吾台氏)
- 唐朝行政区划
- 唐正才
- 嗣圣
- 國民革命軍第八軍
- 塔齊布
- 复初会
- 太平天国
- 太平天國西征
- 姚岳 (宋朝)
- 宁汉战争
- 宋大霈
- 宋朝行政區劃
- 宋灭南唐之战
- 宋都䚟
- 容城县 (唐朝县份)
- 察尼
- 射鵰英雄傳
- 射鵰英雄傳角色列表
- 尚善
- 岳山郡
- 岳州之战
- 岳州戰鬥
- 岳阳书院
- 岳阳南站
- 岳阳楼
- 岳阳楼记
- 巴州 (南梁)
- 巴陵郡
- 平色
- 张献忠
- 張憲 (宋朝)
- 張芾
- 彭寿莘
- 彭德怀
- 徐特立
- 慕容延钊
- 打狗棒法
- 明平定闽广之战
- 曾国藩
- 曾天養
- 曾水源
- 望德堂 (上海)
- 朱令赟
- 朱国宝
- 李乾德 (崇禎進士)
- 李充嗣
- 李克文
- 李千里
- 李孟羣
- 李开芳
- 李日煒
- 李時漸
- 李洪义 (五代)
- 李灝 (岳州)
- 李烈钧
- 李燔 (南宋)
- 李福 (宰相)
- 李续宾
- 李蛟禎
- 杜甫传
- 杨开慧
- 林伯渠
- 楊定真
- 武昌军节度使
- 毋守素
- 毋昭裔
- 江南西道
- 江南道
- 沈萃楨
- 洋务运动
- 清朝解元列表
- 湘山
- 湘阴县
- 源休
- 潛藩升府
- 潭州之战
- 澎湖海战
- 玉州 (589年)
- 王彦超
- 王明 (宋朝)
- 王東槐
- 王环 (马楚)
- 王贵 (南宋)
- 王金鏡
- 王長諧
- 王𤫉
- 甲仙鎮海軍墓
- 白晖怀
- 皮光业
- 石敢当
- 秦彦晖
- 程矞采
- 端午節 (華人)
- 粤汉铁路
- 罗州 (大通)
- 胡国柱
- 胡林翼
- 苗璘
- 范致明
- 荆湖北路
- 蔡元隆
- 許欽明
- 許紹
- 许力士
- 许德勳
- 许玄应
- 贾至
- 赵彦徽
- 赵汝适
- 趙冬曦
- 郭英
- 郭靖
- 鄂南會戰
- 鄂州之战
- 鐵邁赤
- 钱谦益
- 铁忠
- 長江上游總司令
- 长江炮舰
- 长沙历史
- 陈儒 (唐朝)
- 陈家谷战役
- 陳紹寬
- 陳與義
- 雍熙北伐
- 雷彦恭
- 霸都魯
- 靖州大捷
- 韋待價
- 韓休
- 韓希孟 (宋朝)
- 韦嗣立
- 马友 (南宋)
- 鲁有脚
- 黄益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