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齊奧塞斯庫

尼古拉·西奧塞古
Nicolae Ceaușescu
Nicolae Ceaușescu.jpg
1965年,西奧塞古的官方肖像照
第10任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任期
1965年3月22日-1989年12月22日
(24年275天)
前任 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工人黨第一書記)
繼任 末任(政黨解散)
第7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務委員會主席
任期
1967年12月9日-1989年12月22日
(22年13天)
總理 揚·格奧爾基·毛雷爾
前任 基伏·斯托伊卡
繼任 末任
第1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統
任期
1974年3月28日-1989年12月22日
(15年269天)
總理 馬尼亞·曼內斯庫
伊利耶·維爾德茨
康斯坦丁·德斯克列斯庫
前任 首任
繼任 揚·伊利埃斯庫(羅馬尼亞總統)
個人資料
出生 1918年1月26日
 羅馬尼亞王國奧爾特縣斯科爾尼切什蒂
逝世 1989年12月25日(71歲)
 羅馬尼亞登博維察縣特爾戈維什泰
死因 槍決
國籍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政黨 羅馬尼亞共產黨
配偶 埃列娜·西奧塞古
兒女 瓦倫丁·西奧塞古
佐婭·西奧塞古
尼庫·西奧塞古
宗教信仰 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前身為羅馬尼亞正教會
簽名

尼古拉·西奧塞古羅馬尼亞語Nicolae Ceaușescu,1918年1月26日-1989年12月25日),羅馬尼亞政治人物。1965年至1989年任羅馬尼亞共產黨總書記,1967年至1989年間任國務委員會主席,1974年起出任羅馬尼亞總統,為該國首任總統。最後在推翻他的共和革命時被處決。

希奧塞古當政的第一個十年間,與冷戰期間其他華沙公約組織國家不同,羅馬尼亞對西歐美國實行了開放的政策。羅馬尼亞前任領導人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於1958年成功使蘇聯軍隊撤出羅馬尼亞。而西奧塞古則繼承了前任領導人的策略。[1]在1970年之前,希奧塞古被認為是溫和開明的共產黨領袖。英國王室尊重的共產黨領袖有80年代的米哈伊爾·戈巴契夫

然而在西奧塞古統治的第二個十年,其政權變得殘酷和壓迫,是東歐集團史達林體制最為嚴重的政權。他的統治中個人崇拜民族主義泛濫,與西方國家和蘇聯的關係惡化。西奧塞古政權在1989年羅馬尼亞革命中被推翻,他本人和妻子則被槍決。羅馬尼亞政府在處決了西奧塞古夫婦後立即宣布廢除死刑[2]

生平

早年歲月

西奧塞古的出生地
18歲的西奧塞古因為反法西斯活動於1936年被捕,並在多夫塔納監獄關押了兩年。

西奧塞古出生在羅馬尼亞奧爾特縣斯科爾尼切什蒂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在9位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他的父親擁有3公頃(45畝)地和一些羊,還兼職做裁縫養家。在11歲時,西奧塞古搬到布加勒斯特投奔姐姐,成為一名製鞋匠學徒。1932年初參加了當時非法的羅馬尼亞共產黨 ,並在1932年初第一次被捕。1933年罷工,為活動過程中,他再次被捕。1934年三次被捕,其中第一次是收集簽名在鐵路工人抗議審判,另外兩次被捕是其他類似活動。這些逮捕使他在民眾中贏得了「危險共產主義的鼓動者」的影響力,在對他的警察記錄「共產主義反法西斯主義的宣傳活動傳播者」中記載。然後,他轉入地下,但因在烏爾米的活動被抓獲,1936年6月6日被布拉索夫法院判處監禁兩年。1936年又參加監獄反法西斯主義的活動,因藐視法庭罪被追加判刑半年。刑滿釋放後被指定監視居住一年。在監獄中,他雖然不受其他政治犯歡迎,但他很快就透過獄中的共黨幹部、與羅馬尼亞當時的共黨高層搭上線[3]

獲得自由後,西奧塞古在1940年認識了身為紡織工人的埃列娜·西奧塞古,並與她在1946年結婚,埃列娜·西奧塞古在未來幾年將發揮其在政治生活中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不久再次因為陰謀破壞社會秩序罪,被收監入獄,在各家監獄度過了整個戰爭時期:日拉瓦 (1940)、卡蘭塞貝什 (1942)、沃克雷什蒂鄉 (1943)、特爾古日烏 (1943)。1943年轉監特爾古日烏拘留營,認識了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並成為密切的門生,喬治烏-德治組織獄中的黨員開展自我批評運動。

1944年,納粹德國敗退,蘇聯攻入羅馬尼亞王國,8月羅馬尼亞發生革命,揚·安東內斯庫的法西斯政權倒台,1946年6月安東內斯庫被共產黨槍決,而43年後西奧塞古也遭受了同樣的命運;他擔任了羅馬尼亞共青團書記(1944-1945)。

羅馬尼亞工人黨在1947年奪取政權後,他領導農業部,然後擔任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領導下的武裝部隊副部長。1952年,在工人黨的「莫斯科派」領導安娜·波克爾被整肅的幾個月後,喬治烏·德治提升他到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委員兼中央組織局委員。1954年4月20日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1955年12月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主管組織工作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的工作。1960年6月在第三次代表大會上再次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上升到黨內排名第二的位置,僅次於第一書記喬治烏-德治。[4]

執政早期生涯

1965年3月,羅馬尼亞最高領導人喬治烏·德治病逝以後,西奧塞古當選羅馬尼亞工人黨的第一書記,當年,羅馬尼亞通過新憲法,改國名為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他還將羅馬尼亞工人黨改名為羅馬尼亞共產黨,西奧塞古當選總書記。上任初期,西奧塞古注意深入群眾,體察民情,羅馬尼亞全國的城市農村,幾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在外交方面,由於在前任喬治烏-德治統治期間,蘇聯軍隊於1958年撤出羅馬尼亞,西奧塞古得以繼續保持獨立自主,與蘇聯保持距離[5]:440,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友好,曾與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美國總統尼克森見面,並和以色列保持外交關係,譴責蘇聯在布里茲涅夫統治時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

在經濟建設上,西奧塞古為了擺脫前蘇聯的控制,逐步對經濟體制進行了一些改革。他反覆強調「沒有經濟上的獨立,就不會有政治上的獨立」、「沒有高速度的發展,就不可能生存下去」。因此,羅馬尼亞把發展國民經濟看作是關係民族存亡的大事,並在努力探索高速發展國民經濟的道路。針對經濟管理和計劃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羅共曾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一、改革行政區劃,加強中央的統一領導,發揮地方的積極性。1968年2月,羅馬尼亞把全國16個州和兩個直轄市重新劃分為39個縣(現為41個縣)和一個直轄市,取消州和區的建制而建立縣,由中央直轄,建立從中央到縣、市和鄉鎮、農村的垂直領導體制,形成中央—縣—鄉村三級行政體系,提高市和鄉的作用並擴大其權限,使中央領導接近基層單位,以便直接貫徹黨和國家的決議。

二、建立工業中心,減少工業管理體制中的中心環節。把過去由工業部的高度集中領導和權力過分集中,改為相對分散的領導和權力適當下放,充分發揮了下面的積極性。這樣不僅能及時解決問題,而且針對性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對羅工業的迅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三、取消一長制,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實行集體領導,吸收工人直接參與管理。

四、改進對國民經濟的管理和計劃,擴大企業自主權。這樣激發了工人參與企業管理的積極性,為工人發揮創造精神創造了條件。

五、改革報酬制度,以福利調動職工的積極性。

六、重視國際經濟合作和大力發展外貿,廣泛對外開放,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同時,採用多種形式引進外國特別是西方的先進技術和資本。

通過實施上述措施,羅馬尼亞的經濟發展迅速,國際地位也得以提升。[6]

1968年4月,但為了建立合法性打擊黨內元老,西奧塞古通過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與內務部長瓦西列·帕蒂利內茨、黨組織部長維爾吉兒·特羅芬,為在喬治烏-德治領導期間處決的前總書記斯特凡·福里什和前領導人盧克雷奇·帕特拉什卡努平反,並整肅了亞歷山德魯·德勒吉奇[5]。此後開始轉變實行獨裁統治,民眾的言論自由人權被剝奪,他還任命親戚為政府官員,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上手段狠辣。

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1968年8月15日,西奧塞古和揚·格奧爾基·毛雷爾埃米爾·波德納拉希科爾內留·曼內斯庫一同訪問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16日,西奧塞古與捷克斯洛伐克領導人盧德維克·斯沃博達簽署協議延長1949年簽署的雙方友好合作互助協議。[5]:40221日,針對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事件,西奧塞古在共和國宮廣場舉行的首都居民集會上發表了講話[7]

8月22日,西奧塞古又在大國民議會非常會議上發表講話[7]

西奧塞古在反對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同時也加強了軍事準備,並在羅馬尼亞全國成立了大規模的民兵組織—「愛國衛隊」。此時,西奧塞古堅持獨立、反對外來干涉的立場受到全國的擁護,在國際上也得到了一定的讚許和支持。

1969年3月17日,華沙條約成員國在布加勒斯特舉行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後第一次高層會見,會議象徵性地由杜布切克主持。非官方消息提到蘇聯試圖說服西奧塞古接受在最後的決議中譴責中華人民共和國近期衝突中的侵略者,但會議最終報告中未涉及中國。同期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訪問羅馬尼亞,在西奧塞古的堅持下,周恩來放棄在演講中攻擊莫斯科。後參加6月5日至17日在莫斯科召開的1969年共產黨和工人黨國際會議,會上,西奧塞古表明了在中蘇交惡中保持中立的立場。8月2日至3日,美國總統尼克森季辛吉訪問羅馬尼亞。隨後,西奧塞古前往美國首都華盛頓進行訪問,期間,季辛吉向西奧塞古表達了希望羅馬尼亞幫助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關係[5]:407-409

轉向獨裁統治

西奧塞古提倡種族純潔,主張真正的羅馬尼亞人是達契亞人的後裔。[8]為提高羅馬尼亞的人口,增強綜合國力,自1966年起廢除了關於個人可以自由人工流產的法律,實施了禁止墮胎的政策。並規定禁止離婚,使得1967年出生人口加倍,卻沒有政策照顧這些孩子。[9]生在普遍貧窮的羅姆人家庭的孩子最慘,孤兒院中80%是羅姆人,長大後面臨失業[10]

西奧塞古的獨裁政府限制言論自由,施行思想控制。為此在1980年,西奧塞古頒布了《大羅馬尼亞打字機法》。根據該法,每一個羅馬尼亞的公民、企業、事業、機關、學校等單位,凡擁有打字機必須要得到警方的許可,領取使用執照;要成為打字員也必須照此辦理,並且要將所打字的樣品同時上報。如果打字機需要修理,其使用者及其打字機都需要更新執照。任何繼承打字機的羅馬尼亞人,都必須將此上交政府當局,或尋求取得使用它的資格;如果不把打字機的鍵盤上交警方,即使損壞的打字機也不得私自處理,否則嚴加處罰。[11][12]氣象報告的氣溫必須在可以工作的範圍之內。[13]1986年知名作家馬尼亞在作品經過冗長審查後,決定流亡西方。[14]

1974年,西奧塞古從羅馬尼亞大國民議會主席斯特凡·沃伊捷克接過總統權杖

1970年代起,西奧塞古居功自傲,越來越專橫跋扈。1971年,伊利埃斯庫(後來成為羅馬尼亞總統)在國家發展等「意識形態」問題上,與西奧塞古產生不同意見,後被貶到地方當出版社社長。

1974年,在西奧塞古的策劃下,羅馬尼亞實行總統制,西奧塞古成為總統,且擁有了直接頒布法律、任免閣員的大權。此後西奧塞古一人兼任了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總書記、共和國總統、國防委員會主席、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愛國衛隊總司令、經濟和社會發展最高委員會主席等黨政軍最高職務,成為羅馬尼亞一切的主宰,甚至連該國一平方米種的玉米數都要由他決定。 [15]在1976年,他又接管了意識形態委員會,並出版了多種文集,透過個人崇拜的操作,將自己的地位提昇到「當代馬克思主義重要思想家」的地步,1982年後,馬列相關的著作在羅馬尼亞境內大致消失,僅剩少數的蘇聯官定手冊和教材,書店大多都呈列西奧塞古的著作或講話精選[16]

在1977年3月4日羅馬尼亞發生了大地震,此次地震給了西奧塞古按照自己意願重建首都的機會。西奧塞古在首都布加勒斯特進行了大規模的拆遷活動,從而造成了大量珍貴的文物古蹟的損毀。[17]

外交政策

西奧塞古與北韓勞動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特別是該國領袖金日成關係密切,在位期間共四次訪朝,分別是在1971年6月、1978年5月、1985年10月、1988年10月。這幾次出訪也深刻影響到了他的思想、心理和日後的執政生涯。

西奧塞古也與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密切,他於1971年6月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中方在之前的1億美元貸款上追加了7000萬美元後,同年10月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羅馬尼亞作為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的提案國,投票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 [18]。此後,1978年5月、1982年4月、1985年10月、1988年10月五次率團訪華[19],並於1985年10月訪華時向鄧小平授勳[20]。1978年8月,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華國鋒應他的邀請訪問羅馬尼亞[19]。20世紀80年代中蘇關係走向正常化期間,西奧塞古一直承擔了中蘇兩國之間中間人的角色。[21]

1984年,羅馬尼亞參加了由美國主辦的洛杉磯奧運會,該屆奧運會遭到了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集團以及北韓古巴越南等18國的抵制,而羅馬尼亞成為當年參加奧運會的七個社會主義國家之一(其它分別為:中國南斯拉夫索馬利亞貝南剛果莫三比克)。羅馬尼亞代表團入場時得到了全場觀眾的起立鼓掌歡迎。

1989年東歐劇變期間,波蘭統一工人黨失去對議會的控制,8月團結工會領導人塔德烏什·馬佐維耶茨基組閣時,西奧塞古曾以羅馬尼亞共產黨的名義向波蘭統一工人黨蘇聯共產黨華沙條約組織各黨中央寫信,建議動用武力進行干預,卻遭到戈巴契夫的無視[22]

走向覆亡

1986年的布加勒斯特街頭,可以看到民眾排隊等候購買食用油,這說明了當時的羅馬尼亞的經濟水平較低。

儘管在外交上西奧塞古有許多成就,但是他在經濟上的腐敗無能使得羅馬尼亞出現危機;且西奧塞古居住於豪華的宮殿式建築中,過著奢侈的生活,而與人民的一般生活脫節。此外西奧塞古還以秘密警察監視人民生活。[23]

面對西奧塞古的獨裁統治,連一些黨內的部都無法忍受,不得不站出來說話了[24]。1989年3月,羅馬尼亞共產黨六大元老——康斯坦丁·珀爾伏列斯庫格奧爾基·阿波斯托爾亞歷山德魯·伯爾勒迪亞努科爾內留·曼內斯庫西爾維烏·布魯坎格列哥里·揚·勒強努通過自由歐洲電台聯名發表一封給西奧塞古的公開信,批評西奧塞古的現行政策。此舉引起國內外強烈反響。此信在羅馬尼亞家喻戶曉,羅馬尼亞普通百姓對此信給予稱讚,認為這封信說出了他們的心裡話。

1989年,六四事件後,許多東歐的前社會主義國家相繼發生政權更迭蘇聯的民主化進程也已經起步。與此相對照,西奧塞古領導下的羅馬尼亞卻沒有任何反應,甚至還加強了全面控制。同年12月,出於對西奧塞古統治的不滿,羅馬尼亞西部邊境重鎮蒂米什瓦拉發生了騷亂。17日,在西奧塞古的指揮下,羅馬尼亞軍警在市內開槍,逮捕了一些鬧事者,一度將騷亂平息。但蒂米什瓦拉事件被當時世界各國媒體報導成「忠於西奧塞古的羅馬尼亞保安部隊在蒂米什瓦拉實施大屠殺,幾千人喪生,上萬人被捕或失蹤」。18日,西奧塞古照常前往伊朗進行為期三天的國事訪問,並向伊朗總統拉夫桑賈尼宣稱:「我們的形勢是穩定的」。這是西奧塞古最後一次對外國事訪問。但是,西奧塞古在回國後蒂米什瓦拉的騷亂並未平息,自由歐洲電台對蒂米什瓦拉大屠殺血流成河的報導激怒了羅馬尼亞人,局勢一發不可收,引發了全國性的騷亂,很快發展到羅馬尼亞軍隊倒戈軍事進攻保安部隊。[25]從15日蒂米什瓦拉發生動亂到25日西奧塞古被處死,羅馬尼亞10天內天翻地覆。21日,他決定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群眾集會,號召人民支持他在蒂米什瓦拉的鎮壓行動。該日中午12時,布加勒斯特中央廣場10萬人舉行集會。西奧塞古及其夫人在中央大廈的陽台上出現,並進行演講,試圖引導人們站在他的角度上譴責蒂米什瓦拉事件是「鬧事」。就在演講過程中後排有人點燃爆竹(當事者被警察槍殺),造成現場混亂,集會的部分人群開始吶喊「蒂米什瓦拉」,突然有人在廣場角落高呼:「打倒西奧塞古!」同時進行的電視轉播隨即中斷,西奧塞古的右手在半空中停止。他的妻子對群眾訓斥安靜,卻徒勞無功;西奧塞古的演講越來越虛弱,廣場群眾越來越浮躁,在群眾發現他的聲音開始顫抖時,眾人開始怒吼[26]。此後,「打倒殺人犯」的口號聲和嘈雜聲在廣場散開,局勢逐漸失控。頭戴鋼盔的武裝警察將四周的街道包圍,軍官向人群喊話,命令他們散去。羅馬尼亞國防部長米列亞親自指揮,並下令「不准向人群開槍」。但布加勒斯特市長卻到前線傳達最高統帥的命令:「可以開槍,朝天開槍,先警告,如果不成,向腿部開槍!」米列亞無法承受壓力而自殺,震動朝野。[27][28]

審判處決

22日上午10時,原本支持西奧塞古的軍隊開始倒戈,羅馬尼亞軍隊從首都布加勒斯特市中心撤出,而鎮暴警察無法阻擋遊行隊伍的衝擊。此後,示威群眾向西奧塞古所在的黨中央大廈匯集,並進行衝擊,一些人將大廈窗戶打破,並將西奧塞古畫像扔出。西奧塞古看到情況不妙,調來直升飛機逃往布加勒斯特北郊[29] ,結果被羅馬尼亞救國陣線逮捕,下午3點30分被逮捕並關押於一處軍事設施內,直到審判。他和妻子埃列娜·西奧塞古被控五項罪名成立:

  1. 大量屠殺人民,犧牲者超過6萬名;
  2. 利用秘密警察來對付人民和國家,損害了國家力量,構成了破壞政權罪;
  3. 在各個城市製造爆炸事件,破壞建築物和公共財產,構成破壞公共財產罪;
  4. 把國家經濟搞得一團糟,構成損壞國民經濟罪;
  5. 在國外銀行存款超過10億美元,並企圖利用這筆款外逃。(但此罪後來被調查證明為子虛烏有)

西奧塞古政權的四名高官在1990年受審時,對於屠殺689人認罪。[30]其他來源估計屠殺死亡人數約數百人。[31][32]

1989年12月25日,西奧塞古夫婦在羅馬尼亞南部登博維察縣特爾戈維什泰兵營廁所前一塊空地上被處決行刑隊由三人組成:為昔日保護西奧塞古的護衛隊64團傘兵團,包括隊長艾內爾·博耶魯,軍士長喬金·屋大維和多林-瑪麗安·西蘭。[33][34]一種說法是西奧塞古唱起了《國際歌》,還指責行刑者乃可惡的叛徒,但被其夫人埃列娜打斷,「他們要把我們像狗一樣射殺!」埃列娜最後的遺言是「我不信!羅馬尼亞還有死刑嗎?」[35]另一說法是臨刑前西奧塞古高呼:「自由和獨立的羅馬尼亞萬歲!」其夫人埃列娜則唱起了《國際歌[36]。在行刑隊指揮官趕到之前,士兵已經開槍,西奧塞古中彈倒地,後腦勺撞在廁所的牆上,死後仍睜著雙眼。其夫人頭部中彈,腦漿外溢,鮮血不斷外流,[15]其所有財產也被沒收,西奧塞古的下場和二戰時的總理揚·安東內斯庫一樣,都是被槍決。審訊及槍決過程的影片很快在法國及其他歐洲國家流傳,羅馬尼亞的電視台也曾播出。至此,長達25年的西奧塞古政府宣告倒台,羅馬尼亞共產黨也隨之消亡。

身後

西奧塞古墓地

西奧塞古夫婦被處決5天後,二人屍體被秘密埋葬在根恰公墓。此後,羅馬尼亞官方一直未確認二人的墓地所在,而其家屬也因此對所謂墓地拒不承認。2008年,布加勒斯特上訴法院終審決定,要求羅馬尼亞國防部出示西奧塞古夫婦被埋在根恰公墓的證據。經過多年的法庭之爭,西奧塞古夫婦的家屬終於獲得根恰公墓有關墓地的所有權,這為開棺驗屍掃清了障礙。在西奧塞古夫婦唯一在世的兒子瓦倫丁·西奧塞古及女婿奧普雷安的要求下,羅馬尼亞國家法醫學院於2010年7月21日開啟了二人墓穴並進行開棺驗屍。[37]後經DNA檢測,根恰公墓中的屍體確是西奧塞古夫婦的屍體。[38]

2008年10月14日,羅馬尼亞議會兩院舉行聯席會議,以97票贊成、13票反對和58票棄權,通過了關於西奧塞古國外存款的調查報告[39]。調查委員會主席薩賓·庫塔什指出該委員會在成立的兩年內進行了大量調查取證,結果「所有調查證人無一例外地都認為西奧塞古在國外沒有存款」。究其原因,西奧塞古當時對自己在國內的領導地位非常有信心,沒有在國外存巨款的理由。羅馬尼亞保守黨議員德拉戈什·湯米特魯甚至在議會發言中指出,西奧塞古是一個「誠實的人」,與當今那些逍遙法外的「碩鼠」們相比,西奧塞古不知要「誠實」多少倍[40][41]。據美聯社報導,兩人的墳墓上長滿野草。[42][43]

儘管羅馬尼亞已經民主化成功,但羅馬尼亞並重新評價1989年民主革命的風潮,因為該國除了那段時間政治上民主化面臨不確定,經濟也確實在西奧塞古死後的幾年內,才較晚的開始復甦。[44]

逸聞

西奧塞古曾授予他飼養的黑色拉布拉多犬「考布」陸軍上校軍階。[45][46][47]

西奧塞古用偽造外國王室賀電的方法來使自己「王室化」,試圖向羅馬尼亞人證明,是他西奧塞古保持了從圖拉真皇帝弗拉德·德拉庫拉斯特凡大公勇敢的米哈依直至卡羅爾一世國王的羅馬尼亞神聖王權的延續性。1989年年初,新華社駐羅記者在羅共維爾恰縣委和縣政府大樓里看到一幅又大又長的油畫,上面畫有西奧塞古和羅馬尼亞歷代王公肖像,按年代排列,西奧塞古排在第9位,但十分突出。在場的外國新聞官員用譏諷的口吻嘲笑說「看哪,西奧塞古當上了羅馬尼亞的國王!」[48]

西奧塞古曾經被稱為:「人類的星辰喀爾巴阡山的天才、思想的多瑙河工人階級的英雄、最傑出的無以倫比的戰略家、舉世尊敬的偉大領袖和政治活動家、抵抗所有敵人的羅馬尼亞捍衛者、掌握國家面臨所有問題答案的領導人、民族英雄中的偉大英雄、當代世界的傑出人物和光輝戰士、傑出的馬列主義領袖。」[49][50]

圖集

參考資料

  1. ^ Johanna Granville, "Dej-a-Vu: Early Roots of Romania's Independenc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East European Quarterly, vol. XLII, no. 4 (Winter 2008), pp. 365-404.
  2. ^ Boyes, Roger. Ceausescu looked in my eyes and he knew that he was going to die. The Times (London). 2009-12-24 [2012-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4). 
  3. ^ Frank, Dikotter. 獨裁者養成之路. 聯經出版. 2021: 213–214. ISBN 978-957-08-5677-4. 
  4. ^ Nicolae Ceausescu. www.ceausescu.org. [2011-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7). (英文)
  5. ^ 5.0 5.1 5.2 5.3 Pavel Campeanu; Sorana Corneanu. Ceausescu: The Countdown. 美國: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0-88033-524-6. 
  6. ^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有着哪些为政举措?对罗马尼亚有着什么影响. www.qulishi.com. [2020-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2). 
  7. ^ 7.0 7.1 《西奧塞古選集1965—1968》
  8. ^ Ian Hancock. Ceauşescu’s Master Race and his Romani “Robot work Force”. Patrin Web Journal. 1997-03-01 [2018-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9). (英文)
  9. ^ Gail Kligman. The Politics of Duplicity: Controlling Reproduction in Ceausescu's Roma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8: 83–100 [2013-10-21]. ISBN 978-0-520-91985-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1). (英文)
  10. ^ Alexandra Nacu. POVERTY, ETHNICITY, AND IDENTITY IN ROMANIA: REFLECTIONS ON THE STATUS OF THE ROMA. Radio Free Europe. June 11, 2003 [2013-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1). (英文)
  11. ^ The personality cult of Elena Ceausescu. ceausescu.org. [2013-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30). (英文)
  12. ^ Vladimir Tismaneanu. Behind The Facade Of The Ceausescu Regime. June 28, 2008 [2013-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9). (英文)
  13. ^ R. J. Crampton. Eastern Europ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 and After. Routledge. 1997: 247. ISBN 978-0-415-16423-8. 
  14. ^ 褚鈺泉. 悦读MOOK(第二十二卷).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Esphere Media(美國艾思傳媒). 1 June 2011: 80–81. ISBN 978-7-5391-6538-7. 
  15. ^ 15.0 15.1 罗马尼亚前总统齐奥塞斯库覆亡 绝对权力致腐败. 2010-08-03 [2011-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06). 
  16. ^ Frank, Dikotter. 獨裁者養成之路. 聯經出版. 2021: 222. ISBN 978-957-08-5677-4. 
  17. ^ 齐奥塞斯库强拆毁掉罗马尼亚首都. 搜狐. [2011-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3). 
  18. ^ 四、罗马尼亚与中国的关系. 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 [2019-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8). 
  19. ^ 19.0 19.1 王莉. 中國/羅馬尼亞關係大事記. 中國網. 2004年6月7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5日). 
  20. ^ 1988年10月17日 邓小平会见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 人民網.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21. ^ 我看中苏关系近四十年变迁--中国共产党新闻.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1-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7). 
  22. ^ 劉彥順. 波兰历史的弄潮儿-雅鲁泽尔斯基. 中國北京: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16-07: 326. ISBN 9787501252299. 
  23. ^ 羅馬尼亞暴君覆滅記,劉志俠著,1990,百姓,香港
  24. ^ 七日革命:槍決西奧塞古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網易奧運,2008-12-25 09:57:55
  25. ^ 蒂米什瓦拉事变,齐奥塞斯库自掘坟墓_. 網易新聞. [2016-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02). 
  26. ^ Frank, Dikotter. 獨裁者養成之路. 聯經出版. 2021: 232–233. ISBN 978-957-08-5677-4. 
  27. ^ 齐奥塞斯库的覆灭之路:从巅峰到被枪决只用了六天. 騰訊新聞. [2021-12-16]. 
  28. ^ 笑天. 中国向何处去:民权社会主义原理平民版(二). 老戰友工作室(何崢洵). 2019-12-01: 982 [2021-12-17]. ISBN 978-986-95689-5-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7) (中文). 
  29. ^ 齐奥塞斯库夫妇之死. [2012-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05). 
  30. ^ 4 Top Ceausescu Aides Admit Complicity in Genocide : Romania: They are the first senior officials of regime to go on trial before a military court. The four are said to have confessed to all charges. Los Angeles Times (Bucharest, Romania). Reuters. January 28, 1990 [16 October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3). (英文)
  31. ^ John B. Quigley. The Genocide Convention: An International Law Analysis. Ashgate Publishing, Ltd. 2006: 38 [2013-10-16]. ISBN 978-0-7546-8029-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1). (英文)
  32. ^ William Schabas. Genocide in International Law: The Crimes of Crim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392 [2013-10-16]. ISBN 978-0-521-787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1). (英文)
  33. ^ Árpád Szőczi. Timisoara: The Real Story Behind the Romanian Revolution. iUniverse. 5 March 2013: 333. ISBN 978-1-4759-7940-4. 
  34. ^ ‘I'm still nervous,’ says soldier who shot Nicolae Ceausescu. 衛報. 2-14-12-06 [2015-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04). 
  35. ^ David Quammen. Monster of God: The Man-Eating Predator in the Jungles of History and the Mind. W. W. Norton. 17 September 2004: 227–228. ISBN 978-0-393-07630-1. (英文)
  36. ^ 齐奥塞斯库之死从巅峰到被枪决仅六天. 多維新聞網. 2017年1月10日 [2020年10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2月2日). 
  37. ^ 齐奥塞斯库墓开棺纪实:尸身上大衣裤子布满枪眼. 2010-08-02 [2011-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06). 
  38. ^ 罗马尼亚前总统齐奥塞斯库夫妇确葬在根恰公墓. 新浪網. [2011-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9). 
  39. ^ Raportul final al Comisiei parlamentare de anchetă pentru investigări şi clarificări referitoare la conturile lui Nicolae Ceauşescu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羅馬尼亞文)
  40. ^ 价值10亿美元,齐奥塞斯库的海外存款之谜. [2011-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1). 
  41. ^ Raport parlamentar: Nicolae Ceausescu nu a avut conturi in strainatate - Politic - HotNews.ro. www.hotnews.ro. 2008年10月14日 [2020年2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2月2日). 
  42. ^ Ex-Romanian Dictator Ceausescu Exhumed for Tests. 美聯社 (CBS新聞). 2010-07-21 [2014-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7). (英文)
  43. ^ Victor Matus. On the Disposal of Dictators. [2014-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7). (英文)
  44. ^ 齐奥塞斯库墓开棺纪实:尸身上大衣裤子布满枪眼. 新浪. 2010-08-02 [2013-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06). 
  45. ^ Geoffrey Regan. The Guinness Book of Historical Blunders. Guinness World Records Limited. 1994. ISBN 978-0-85112-785-9. (英文)
  46. ^ History House Online. www.hotel-ds.com. [2019-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8). 
  47. ^ Cats are in, dogs are out, men are nowhere. 獨立報. 1997-02-02 [2014-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8). (英文)
  48. ^ 罗马尼亚剧变始末. [2020-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8). 
  49. ^ 齐奥塞斯库当年的11个称谓.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6). 
  50. ^ 伟大领袖齐奥塞斯库的幸福生活. [2020-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0).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參見

政黨職務
前任:
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
(工人黨第一書記)
Coat of arms of PCR.svg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1965年3月22日-1989年12月22日
繼任:
末任
(政黨解散)
政府職務
前任:
首任
Coat of arms of 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Romania.svg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統
1974年3月28日-1989年12月22日
繼任:
揚·伊利埃斯庫
(羅馬尼亞總統)
前任:
基伏·斯托伊卡
Coat of arms of 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Romania.svg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務委員會主席
1967年12月9日-1989年12月22日
繼任:
末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