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寫法 |
日語原文 | 宮本 茂 |
假名 | みやもと しげる |
平文式羅馬字 | Miyamoto Shigeru |
宮本茂(日語:宮本 茂/みやもと しげる,1952年11月16日-),生於日本京都府,任天堂的王牌遊戲設計師和創意研究員,曾任任天堂的情報開發本部(Entertainment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總監兼總經理,在岩田聰於2015年7月11日逝世後與竹田玄洋一同代理任天堂高層事務,被稱為「瑪利歐之父」,主導開發了瑪利歐系列(Mario)、大金剛系列(Donkey Kong)、薩爾達傳說系列(The Legend of Zelda)、銀河戰士系列(Metroid)等一系列任天堂本家經典遊戲。
他的理念是「愉快的遊戲」,所以他的作品不強調畫面,而是以玩家想不到的創意設計取勝。
人物
出生於京都府船井郡園部町(現今的南丹市)。幼年宮本茂經常到野外遊歷,曾有一次發現了郊外有一個神秘的洞穴,此後多次來訪,有一次還帶手電筒,獨自進入那個洞穴,最後自行找出離開洞穴的通道。這次經歷對宮本日後遊戲創作風格有極大的影響。
1977年於金澤美術工藝大學工業設計系畢業。然而宮本在畢業後一直沒有適合工作,在父親的推薦函下拜訪了父親的好友,當時任職任天堂社長山內溥。那時任天堂以硬體開發遊戲為主,還沒導入遊戲程式的開發方式,所以內部沒有適合宮本茂的職務,但山內溥對宮本茂帶來的不少自製絨毛玩具頗感興趣,決定將宮本茂收編旗下,暫時擔任企劃一職,負責麻將標籤設計等小工作。
1979年,宮本茂正式負責第一個遊戲設計工作,為大型電玩遊戲《史立夫》,負責遊戲的美術設計。
1980年,宮本茂參與美術設計的大型電玩遊戲《雷達範圍》雖然成為任天堂少有的慘敗,但是山內溥並未因此放棄這位才華洋溢的青年。
1981年,在時任任天堂開發第一部部長橫井軍平協助下,宮本茂設計出《大金剛》遊戲,並取得巨大成功。
1983年9月30日,山內溥成立了任天堂開發第四部,並指定宮本茂是這個研發部門領導者的不二人選,而部門成立後宮本茂開發出諸如《超級瑪利歐》系列和《薩爾達傳說》系列都取得輝煌佳績。
2006年3月13日,法國文化部部長多納迪歐頒贈藝術文化騎士勳章給宮本茂,表彰他開發的《瑪利歐》對虛擬世界的貢獻。此外,初代寶可夢中主角的對手小茂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2015年7月11日,任天堂社長岩田聰因膽管腫瘤病逝,終年55歲。隨後任天堂宣佈由宮本茂與竹田玄洋暫時代替高層事務。
評價
- 湯姆·霍爾(MonkeyStone工作室):他發明了平台遊戲、發明了橫向捲軸遊戲、為3D平台遊戲制定了標準,他是唯一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樂趣的人。
- 約翰·霍華德(微軟):他是所有遊戲設計師的老師,《大金剛》、《瑪利歐》、《薩爾達傳說》、《銀河戰士系列》……即便再過25年,我們仍然能夠從宮本茂先生的作品裡汲取到養料。我從《超級瑪利歐64》裡學到的關於探索和奇蹟的知識遠比其他遊戲、書籍和電影要多得多。
- 比爾·羅普耳(暴雪娛樂公司):宮本茂不只是年復一年地製作遊戲,他是真正創造世界的人。從你開始玩遊戲的那一刻起你就能清楚地感覺到他的思想、他對細節的追求和他對遊戲的熱情,他能讓你在頭30秒內就領略到遊戲的樂趣,在這方面沒有哪位設計師能夠做得比他更好。他不斷為遊戲業的發展指明方向,他從未忘記過什麼是真正的樂趣。
獎項
- 1990年,日本文化設計賞
- 1993年,日本軟體大賞'92MVP
- 1996年,朝日數位娛樂大賞家庭娛樂部門個人賞
- 1997年,AMD Award '96 Best Producer/Director賞,第五回日本軟體大賞MVP
- 1998年,The First Interactive Achievement Awards THE HALL OF FAME AWARD,第13屆多媒體娛樂賞1998MMCA會長賞
- 1999年,第二屆文化廳媒體藝術祭數位娛樂部門大賞(得獎作品N64薩爾達傳說~時之笛)
- 2002年,第五屆文化廳媒體藝術祭數位娛樂部門優秀賞(得獎作品NGC皮克敏星球歷險)
- 2007年,GDC終生成就獎
- 2011年,Spike VGA電視遊戲名人堂[2]
- 2012年,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人文交流獎[3][4]
- 2019年,日本文化功勞者[5]
作品
遊戲
電影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 | | 原系列 | | | | 瑪利歐對大金剛 | | | 平台動作 | 家用機 | | | 掌上機 | - 超級大金剛GB
- 大金剛樂園
- GB 汀奇剛&迪可西剛
- 2001
- 搖擺大金剛
- 叢林攀爬高手
| | | 競速 | | | 音樂 | | | 改編作品 | | | 角色 | - 庫朗奇剛(初代大金剛)
- 大金剛Jr.
- 森喜剛
- 狄狄剛
- 酷喜剛
- 蒂克斯剛
- 庫魯魯王
- 波琳
- 瑪利歐
| | 相關遊戲 | | | 相關人物 | | | 相關公司 | | | 相關條目 | | | | |
| | | | 超級瑪利歐 | | | | 其他作品 | | | | | | | | | | | | | 派對 | | | 平台動作 | | | | | | 繪圖 | | | 教育 | - 瑪利歐失蹤了!
- 瑪利歐的時間機器
- 瑪利歐學前教育!
- 瑪利歐的遊戲展覽
| | LCD遊戲 | - 瑪利歐水泥工廠
- Game & Watch: 超級瑪利歐兄弟
| | 衍生 | | | 行動裝置 | | | 玩具 | | | | 終止開發 | | | 世界觀 | 角色 | | | 敵人 | - 栗寶寶
- 慢慢龜
- 鐵鎚兄弟
- 吞食花
- 泡泡魚
- 魷魷
- 球蓋姆
- 害羞幽靈
- 汪汪
- 嘿呵
| | 設定 | | | 其他 | | | | 改編作品 | 電影 | | | 電視 | - 超級瑪利歐兄弟 超級秀!(真人+動畫)
- King Koopa's Kool Kartoons(真人秀)
- 超級瑪利歐兄弟3歷險記(動畫)
- 超級瑪利歐世界(動畫)
| | 漫畫 | | | | 主題樂園 | | | 相關遊戲 | | | 相關人物 | | | 相關條目 | - 任天堂
- 改造瑪利歐
- 路易吉年
- 超級瑪利歐兄弟35週年紀念活動
- 非官方作品
| | *為非官方角色,屬同人創作角色 | |
| | | | 主系列 | | | | 衍生遊戲 | | | 世界觀 | | | 作品 | | | 相關遊戲 | | | 相關人物 | | | 相關公司 | | | -
分類 | |
| | | | 主要遊戲 | | | 重製遊戲與合輯 | | | 外傳遊戲 | | | 相關人物 | | | 相關條目 | | |
| | 主系列 | | | 衍生遊戲 | 星際火狐 警備員 | | 角色 | | | 相關遊戲 | | | 相關人物 | | | 相關公司 | | |
| | 主系列遊戲 | | | 衍生遊戲 | | | 主要角色 | | | 相關遊戲 | | | 相關人物 | | | 相關公司 | | |
| | 藝術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 | 文學 | | 1980年代 | - 1981年:José Hierro
- 1982年:Gonzalo Torrente Ballester
- 米格爾·戴利貝斯
- 1983年:胡安·魯爾福
- 1984年:Pablo García Baena
- 1985年:Ángel González
- 1986年:瑪利歐·巴爾加斯·略薩
- Rafael Lapesa
- 1987年:卡米洛·何塞·塞拉
- 1988年:Carmen Martín Gaite
- José Ángel Valente
- 1989年:里卡多·紀廉
| | 1990年代 | - 1990年:Arturo Uslar Pietri
- 1991年:波多黎各人民
- 1992年:Francisco Nieva
- 1993年:Claudio Rodríguez
- 1994年:卡洛斯·富恩特斯
- 1995年:Carlos Bousoño
- 1996年:Francisco Umbral
- 1997年:阿爾瓦羅·穆蒂斯
- 1998年:Francisco Ayala
- 1999年:君特·格拉斯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 | 社會科學 | | 1980年代 | - 1981年:Román Perpiñá Grau
- 1982年:Antonio Domínguez Ortiz
- 1983年:Julio Caro Baroja
- 1984年:Eduardo García de Enterría
- 1985年:Ramón Carande
- 1986年:José Luis Pinillos
- 1987年:胡安·林茲
- 1988年:Luis Díez del Corral
- Luis Sánchez Agesta
- 1989年:Enrique Fuentes Quintana
| | 1990年代 | - 1990年:Rodrigo Uría González
- 1991年:米格爾·阿托拉·加列戈
- 1992年:胡安·貝拉爾德
- 1993年:Silvio Zavala
- 1994年:Aurelio Menéndez
- 1995年:Joaquim Veríssimo Serrão
- Miquel Batllori
- 1996年:John Elliott
- 1997年:Martí de Riquer i Morera
- 1998年:皮埃爾·維爾納
- 雅克·桑特
- 1999年:Raymond Carr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 | 科學技術 | | 1980年代 | - 1981年:Alberto Sols
- 1982年:曼努埃爾·巴列斯特爾
- 1983年:Luis Santaló
- 1984年:安東尼奧·加西亞-貝利多
- 1985年:David Vázquez Martínez
- Emilio Rosenblueth
- 1986年:Antonio González y González
- 1987年:巴勃羅·魯道明
- Jacinto Convit
- 1988年:Manuel Cardona Castro
- Marcos Moshinsky
- 1989年:Guido Münch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 | 交流與人文 | | 1980年代 | - 1981年:María Zambrano
- 1982年:Mario Bunge
- 1983年:《國家報》
- 1984年:Claudio Sánchez-Albornoz
- 1985年:José Ferrater Mora
- 1986年:《O Globo報》
- 1987年:《El Tiempo報》
- 《El Espectador報》
- 1988年:Horacio Sáenz Guerrero
- 1989年:Pedro Laín Entralgo
-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出版社
| | 1990年代 | - 1990年:中美洲大學
- 1991年:Luis María Anson
- 1992年:Emilio García Gómez
- 1993年:《Vuelta》雜誌(創辦人奧克塔維奧·帕斯)
- 1994年:在盧安達及蒲隆地的西班牙差會
- 1995年:埃菲通訊社
- José Luis López Aranguren
- 1996年:Indro Montanelli
- Julián Marías
- 1997年:CNN
- 瓦茨拉夫·哈維爾
- 1998年:Reinhard Mohn
- 1999年:Instituto Caro y Cuervo研究所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 | 國際合作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2010年:Organización Nacional de Trasplantes
- The Transplantation Society
- 2011年:Bill Drayton
- 2012年:紅十字會
- 2013年:馬克斯·普朗克學會
- 2014年:福布萊特計劃
- 2015年:維基百科
- 2016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議
- 2017年:Hispanic Society of America
- 2018年:Amref Health Africa
- 2019年:薩爾曼·可汗和可汗學院
| | | | 體育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2020年代 | | | | | 和平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2010年:Manos Unidas
- 2011年:福島50死士
- 2012年:Federación Española de Bancos de Alimentos
- 2013年:Organización Nacional de Ciegos Españoles
- 2014年:Caddy Adzuba
- 2015年:聖若望醫院兄弟會
- 2016年:SOS兒童村
- 2017年:歐盟
- 2018年:席薇亞·厄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