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中國古代的州。
北魏皇始二年(397年)攻克後燕的首都弗違後,將附近的原冀州屬地析置安州,天興三年(400年),改安州為定州,轄五郡:中山郡、真定郡、博陵郡、巨鹿郡、北平郡。
隋朝廢州,原定州核心區域劃為博陵郡,郡治鮮虞縣;唐朝改博陵郡為定州,屬河北道;宋朝屬河北西路,宋徽宗年間升為中山府;金朝仍稱中山府,屬中都路。
元朝中山府屬中書省真定路;明朝改中山府為定州,屬京師真定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為直隸省的定州直隸州;1913年廢。
- 唐朝定州刺史
- 王公政(武德初年)
- 獨孤修德(621年)
- 李玄通(621年)
- 雙士洛(622年—623年)
- 耿靜(武德年間)
- 郭某(武德年間)
- 齊士員(貞觀年間)
- 薛獻(641年)
- 權萬春(643年—644年)
- 獨孤瑛(644年—647年)
- 李元軌(649年)
- 張萬福(654年之前)
- 爾朱義琛(乾封年間)
- 趙瓌(675年)
- 李文德(唐高宗時)
- 李靈夔(唐高宗時)
- 李元軌(679年—684年)
- 李元嘉(684年)
- 裴休貞(唐高宗、武后時)
- 姚璹(684年—687年)
- 獨孤思莊(天授年間)
- 李迥秀(武周時)
- 姚珽(武周時)
- 竇孝謙(武周時)
- 孫彥高(698年)
- 張知謇(聖歷年間)
- 薛季昶(700年)
- 尹思貞(長安年間)
- 鄭固忠(武周時)
- 陳遂(唐中宗時)
- 崔宣道(714年)
- 李澄(開元前期)
- 楊獻(716年—720年)
- 高豫(721年—722年)
- 鄭放(725年)
- 王晙(726年之前)
- 張嘉貞(726年—729年)
- 裴伷先(729年—730年)
- 段崇簡(734年)
- 王無擇(開元年間)
- 寇泚(開元年間)
- 博陵郡太守
- 程元皓(756年—762年)
- 程元勝(762年—763年)
- 谷從政(永泰年間—建中初年)
- 張南容(建中初年)
- 楊政義(784年—782年)
- 張孝忠(782年—791年)
- 張茂昭(791年—810年)
- 李卓(799年—801年)
- 任迪簡(810年—813年)
- 渾鎬(813年—816年)
- 陳楚(816年—822年)
- 柳公濟(822年—829年)
- 傅毅(829年,未任)
- 張璠(829年—838年)
- 李仲遷(838年,未任)
- 張元益(838年)
- 韓威(838年,未任)
- 陳君賞(838年—843年)
- 李執方(843年—844年)
- 鄭孜(844年)
- 陳去疾(844年)
- 盧弘宣(845年—847年)
- 韋損(847年—848年)
- 李公度(848年—852年)
- 鄭涯(855年—857年)
- 盧簡求(857年—859年)
- 康承訓(861年—863年)
- 韋絢(863年—866年)
- 侯固(869年)
- 崔季康(873年—877年)
- 王處存(879年—895年)
- 齊克讓(885年,未就任)
- 王郜(895年—900年)
- 王處直(900年—921年)
注釋
參考資料
| | | | | | | | 京兆地區 | | | 中原地區 | | | 河東地區 | | | 西北地區 | | | 西南地區 | | | 北齊故地 | | | | |
| | | | | | | | | | | | 注釋 | | 注1:列出後梁 龍德三年( 923年)、後唐 清泰三年(936年)、後晉 天福十一年( 946年)、後漢 乾祐三年(950年)、後周 顯德六年(959年)各政權實領的節度使及府、州、軍。曾置後廢、改名、改隸他區或為他國勢力所佔領者,於字中以劃線表示。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節度使、府、州,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在前標明曾用名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