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馬爾羅
Georges André Malraux | |
---|---|
![]() 1974年像 | |
出生 | Georges André Malraux 1901年11月3日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巴黎 |
逝世 | 1976年11月23日(75歲) 法國克雷泰伊 |
職業 | 作家、政治家 |
公民權 | 法國 |
代表作 | 《人的價值》(1933) |
獎項 | 龔古爾文學獎 |
配偶 |
|
伴侶 | Josette Clotis, Louise de Vilmorin |
兒女 | Florence, Pierre-Gauthier, Vincent |
喬治·安德烈·馬爾羅(Georges André Malraux,1901年11月3日-1976年11月23日),法國著名作家、公共知識份子。1959年—1969年戴高樂任總統時,出任法國第一任文化部長。
1923年馬爾羅偕妻子在法屬柬埔寨旅遊時,從吳哥古蹟的女王宮偷走了四件女神像,案件轟動一時。馬爾羅很快被逮捕,失竊的女神像也隨即被送回柬埔寨。[1]此事件激起了人們對女王宮的興趣,隨後清理了女王宮的建築。
1930年代,馬爾羅積極支持左派的人民陣線。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馬爾羅加入國際縱隊,協助共和軍對抗佛朗哥。二次大戰爆發後,馬爾羅加入法國陸軍,1940年被俘,後逃脫並參加法國抵抗運動。戰後他因這段資歷而被法國政府授予抵抗運動獎章及英勇十字勳章,又被英國政府授予傑出服務勳章。1945年—1946年他出任戴高樂領導的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新聞部長。1958年戴高樂復出建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並成立文化部,馬爾羅被起用為首任部長。1965年7至8月,他訪問中國期間會見了毛澤東、劉少奇和陳毅等人。[2]
馬爾羅的代表作是小說《人的價值》,以詳述上海四·一二事件為內容,榮獲1933年龔古爾文學獎。馬爾羅的骨灰於1996年移入巴黎先賢祠。
榮譽
外國勳章獎章
參考文獻
- ^ Freeman and Jacques, Ancient Angkor, p.207.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115154426/http://www.charles-de-gaulle.org/cn/dossier_chine/08_chronologie_chine.htm
- ^ (葡萄牙文)ENTIDADES ESTRANGEIRAS AGRACIADAS COM ORDENS PORTUGUESAS. Presidência da República Portuguesa. [2021-10-11].
官銜 | ||
---|---|---|
前任: 首任 | 法國文化部長 1959年—1969年 | 繼任: Edmond Michelet |
|
#
- 11月3日
- 三十年代博物馆
- 上海文化
- 世界報20世紀百大書籍
- 人的命运
- 冒險
- 加斯东·伽利玛
- 勒內·拉塞爾 (廚師)
- 反艺术
- 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同盟
- 国际理解尼赫鲁奖
- 國家凱布朗利博物館
- 埃马纽埃尔·罗布莱斯
- 夏加尔博物馆
-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 大韋富爾
- 威廉·福克納
- 安德烈·马尔罗广场
- 巴黎-拉维莱特国立高等建筑学校
- 巴黎管弦乐团
- 弗雷德·金尼曼
- 拉塞爾 (餐廳)
- 斯特拉斯堡国家剧院
- 时代封面人物列表 (1930年代)
- 杜樂麗花園
- 杰奎琳·肯尼迪
- 枫丹白露宫
- 海地繪畫
- 渡船路
- 玛莱区
- 省港大罷工
- 第21屆坎城影展
- 纳粹德国封杀作家列表
- 罗马大奖
- 美學家列表
- 美第奇别墅
- 艾菲爾鐵塔
- 莫里斯·梅洛-龐蒂
- 莫里斯·顾夫·德姆维尔
- 藝術與文學勳章
- 西沃萨古尔·拉姆古兰
- 西班牙内战
- 西貢歐陸飯店
- 让·拉库尔特
- 貝納多·貝托魯奇
- 费迪南·薛瓦勒
- 阿爾吉爾達斯·朱利安·格雷馬斯
- 马克斯·奥夫
- 马塞尔·兰多夫斯基
- 黎塞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