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都

奧古斯都
Statue-Augustus.jpg
第1任羅馬皇帝
統治 前27年1月16日-14年8月19日
(40年215天)
前任 首任
繼任 提比留
出生 前63年9月23日
羅馬共和國羅馬
逝世 14年8月19日(77歲)
羅馬帝國義大利行省諾拉
安葬
配偶 克洛蒂亞·普爾克拉(前42–前40)
斯里柏尼亞(前40–前38)
莉薇亞·杜路希拉(前37–14)
子嗣 朱莉亞·凱撒里絲
蓋烏斯·愷撒(領養)
盧修斯·凱撒(領養)
阿格里帕·波斯杜姆斯(領養)
提比留(領養)
全名
蓋烏斯·尤里烏斯·愷撒·奧古斯都
Gaius Julius Caesar Augustus
王朝 朱里亞·克勞狄王朝
父親 蓋烏斯·屋大維
尤利烏斯·凱撒(領養)
母親 阿提亞
宗教信仰 古羅馬宗教

奧古斯都拉丁語Imperator Caesar Divi filius Augustus,前63年9月23日-14年8月19日),原名蓋烏斯·屋大維·圖里努斯Gaius Octavius Thurinus),是羅馬帝國開國君主。歷史學家通常以他的頭銜「奧古斯都」(神聖、至尊的意思)來稱呼他,這個稱號是他在前27年獲得的,當時他年僅36歲。14年8月,在他去世後,羅馬元老院決定將他列入「神」的行列,並將8月稱為「奧古斯都」月,這也是歐洲語言(羅曼語族)中8月的來源。

屋大維是凱撒的甥孫和養子,亦被正式指定為凱撒的繼承人,一般認為屋大維是最偉大的羅馬皇帝之一。前43年,他與馬克·安東尼雷比達結成後三頭同盟,打敗了刺殺凱撒的元老院共和派貴族。前36年他剝奪雷比達的軍權,後在亞克興戰役打敗安東尼,消滅了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回羅馬後開始掌握一切國家大權。前30年,被確認為「終身保民官」,前29年獲得「大元帥」(又譯作「皇帝」或「英白拉多」)稱號;前27年獲得「奧古斯都」的稱號,保持羅馬共和的表面形式,作為一位獨裁者統治羅馬長達43年。他結束了一個世紀的內戰,使羅馬帝國進入了相當長一段和平、繁榮的輝煌時期,史稱羅馬和平。屋大維大範圍地擴張了帝國,吞併了埃及達爾馬提亞潘諾尼亞諾里庫姆雷蒂亞,擴大了在非洲的領土,完成了對伊斯帕尼亞的征服。儘管如此,他卻在日耳曼尼亞遭受了重大挫折。他改革了羅馬的稅收制度,發展了帶有正規信使系統的道路,建立了一支常備軍,建立了護衛隊,為羅馬建立了警察和消防服務,並在他統治期間重建了大部分城市。屋大維死於公元14年,享年75歲,據推測是自然死亡,但也有傳言聲稱他的妻子利維亞毒死了他。利維亞的兒子——提比略繼承了他的皇位,並將元首制鞏固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君主專制政體——羅馬帝國。

家族背景

名字起源

作為羅馬風俗、社會和個人喜好的結果,奧古斯都一生中有很多名字:

  • Gaius Octavius(蓋烏斯·屋大維):以生父的名字命名。「蓋烏斯」是首名,而「屋大維」則是族名。他未曾得到過第三名(姓氏),因為在通常繼承的情況下,他的父親貌似缺乏或迴避了第三名。
  • Gaius Octavius Thurinus(蓋烏斯·屋大維·圖里努斯):其中「圖裡努斯」是他在公元前60年獲得的稱號。其後作為凱撒的過繼養子,依照羅馬的習慣改名為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屋大維烏斯拉丁語Gaius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他的對手馬克·安東尼稱他為「圖里努斯」,以貶低他。對此,他只是驚訝地回應,使用他的舊名字竟被認為是種侮辱。[2]
  • Gaius Julius Caesar(蓋烏斯·尤里烏斯·凱撒):他被尤里烏斯·凱撒收養後,按照羅馬的命名慣例,他採用了凱撒的名字。雖然他放棄了對屋大維亞氏族的所有提及,但人們在口語中添加了「屋大維烏斯」(Octavianus,或譯「屋大維亞納斯」)改為他的法定名字,要麼是為了區別他和養父,要麼是為了突出他更樸素的出身。
  • Gaius Julius Caesar divi filius(蓋烏斯·尤里烏斯·凱撒·迪維菲利烏斯):在他被領養兩年後,他建立了凱撒神廟,並在他的名字上增添了迪維·菲利烏斯(divi filius)(「神之子」)的頭銜,試圖在凱撒神化之後加強他與凱撒前士兵的政治聯繫。
  • Imperator Caesar divi filius(英白拉多·凱撒·迪維菲利烏斯):從公元前38年開始,屋大維選擇了使用「將軍」(皇帝)這個頭銜,軍隊在取得軍事成功後以此來向他們的領袖致敬。他的名字大致翻譯成「凱撒長官,神聖之子」。
  • Imperator Caesar divi filius Augustus(英白拉多·凱撒·迪維菲利烏斯·奧古斯都):在公元前31年打敗馬克·安東尼和克婁巴特拉七世後,公元前27年1月16日,羅馬元老院授予他一個額外的名字「奧古斯都」(雖然一定程度上是源於他自己的要求)。

外表

約於公元前30年鑄上奧古斯都頭像的金幣

根據撰寫《羅馬十二帝王傳》的蘇埃托尼烏斯的描述,其「...外表異常英俊,也極其優美,雖然他從不在意其個人的打扮。到目前為止他都是在匆忙間完成修好他的髮型及鬍子,例如同時有幾名理髮師替他修剪髮型及處理好他的鬍子的同時,他要不就在閱讀中,要不就是在書寫文件...他有明亮而閃爍的眼睛,而牙齒則分得很開、細小而缺乏打理。他的頭髮微曲並呈金黃色,眉頭深鎖。他的耳朵大小適中,鼻子上部傾斜而下方輕微彎曲。膚色不深也不淺。他個子不高(雖然儒略·馬拉圖斯,他的自由民及其記錄保管指出他有5呎9吋,即175公分),但因其體型均稱的比例及對稱性,因此如不與高個子作直接比較,其身高的缺憾並不明顯。[3]

對他雕像中發現的顏料痕跡的科學分析表明,他很可能有淺棕色的頭髮和眼睛。[4]

頭戴槲葉環的奧古斯都,古代雕塑展覽館,慕尼黑

生平簡介

出身

他的父系家族來自離羅馬40公里的韋萊特里。前63年9月23日,屋大維出生於羅馬帕拉蒂尼山一個叫做「牛頭」的小地方,並且靠近古羅馬廣場。他承襲父親名字蓋烏斯·屋大維拉丁語Gaius Octavius)。

前45年9月,羅馬共和國大將軍凱撒領養了屋大維,並經由遺囑指定其為繼承人。前44年3月,凱撒被暗殺時,屋大維正在阿波羅尼亞軍中。他年方十八,經常被他的那些對手們下意識地輕視。然而,他反覆強調自己是凱撒的兒子以喚起人們對他的好感(以至自稱蓋烏斯·尤利烏斯而故意省掉屋大維)。

安東尼指控屋大維是靠充當孌童討得凱撒歡心收養他的。羅馬歷史學家蘇埃托尼烏斯分析安東尼的指控是想潑屋大維髒水,因為安東尼也把屋大維的親戚祖先通通辱罵過了一遍。

崛起

凱撒去世之後,屋大維行軍到義大利,並招募凱撒舊部擴充軍隊。到羅馬後,他發現首都掌握在謀殺凱撒的共和派馬爾庫斯·尤尼烏斯·布魯圖卡西烏斯手中。在一陣緊張的僵持之後,他與馬克·安東尼以及凱撒的重要同僚馬爾庫斯·埃米利烏斯·雷比達,組成被稱為「後三頭同盟」的軍事獨裁。然後他們開始清理元老院,將300元老與3000騎士的財產充公並抄家為奴,這不僅是場「淨化」,很大一部分籍沒的財產被用來擴充軍隊。接下來,安東尼與屋大維領軍追擊已經逃往東方的馬爾庫斯·尤尼烏斯·布魯圖卡西烏斯

決戰

前42年,屋大維的大軍在腓立比戰役中取勝,而布魯圖卡西烏斯則戰敗自殺。

屋大維返回羅馬時,安東尼前往埃及,與女王克麗奧佩脫拉七世(埃及豔后)結盟,埃及豔后是朱利烏斯·凱撒的前任情婦,並生下凱撒里昂(小凱撒);此時,羅馬的疆域西屬屋大維,東屬安東尼。

安東尼忙於東方的戰事及與女王克麗奧佩脫拉七世風流;屋大維則在羅馬廣結人心,鞏固權力,布謠中傷安東尼:安東尼越來越像個埃及人而非羅馬人。局勢越來越緊張。終於,前32年,屋大維向安東尼宣戰。不久戰事就見分曉:在希臘西岸的阿克提烏姆(Actium)灣,屋大維打敗安東尼。安東尼逃往埃及,與屋大維再戰,但又再敗,結果自殺。女王克麗奧佩脫拉七世自殺,而小凱撒則被屋大維殺死,以免影響其為凱撒唯一繼承的身份。

封神

阿克提烏姆戰役之後,屋大維已經掃清了他前進的一切障礙。經過多年內戰以後,羅馬幾乎成了沒有法律的國家,但羅馬並不願接受一個專制君主,屋大維解散了軍隊進行選舉,結果他當選執政官,即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官。前27年,他在官方場合表態要還政元老院並讓自己的勢力退出埃及,然而元老院不僅拒絕他的請求,還授予他對西班牙高盧敘利亞的統治權——此為羅馬兵力最富的三省。隨即於同年8月,元老院授予其「奧古斯都」(Augustus)號;這個稱號和古代宗教有關,據說語源為「權威」(auctoritas)並和預言者(augur)的靈踐有關,而在當時人們的宗教信仰中,這個稱號意味著持有者擁有超越人的權威,且任何章程皆不能定義其地位性質。

這些事情在羅馬政治傳統中都是非常之舉,然而當時的元老院早已非昔日刺殺凱撒之貴族們的元老院,安東尼和屋大維清洗乾淨了元老院的異己勢力,並將其黨羽遍佈元老院,這些決議究竟有多大程度表達了元老院的意志,以及背後有多少操作,已不得而知。

奧古斯都深諳執政官一職並不能保證他的絕對權力。前23年,他辭去執政官職,接受其他二職:一為監察官職,於是其可以任意干預元老院並在元老院之前決斷。因爲監察官職通常處理民事,這進一步鞏固了他的權力;二為「統治大權」(imperium proconsulare maius,高於諸總督的權力),這給予他在領土管理的任何事件上有最高權威。普遍認爲奧古斯都在前23年裡稱帝,然而他仍使用第一公民這個稱號。前12年,雷必達死,奧古斯都加「大祭司」號。

統治

奧古斯都作為羅馬行政官

奧古斯都憑極大膽的手腕奪取了政權,用極審慎的智慧統治著羅馬。羅馬給了他近乎絕對的權力,而他給了羅馬四十年的國內和平與持續增長的繁榮,史稱「羅馬和平時期」。他創立了羅馬第一支常備軍(包括海軍),並把軍團駐扎在邊境,以防止他們干預內政。另創立禁衛軍衛戍京畿並保衛皇帝本人。他還改革了羅馬的財政與稅收制度。

奧古斯都沒有發動過大規模戰爭。前26年至前19年的北西班牙山區戰役以順利征服該地而告終。經歷高盧騷亂的反復,阿爾平地區亦被征服。羅馬的疆域擴展至多瑙河的自然疆域,加拉提亞省被羅馬佔領。9年,條頓堡森林戰役羅馬失利。自此羅馬向西部日耳曼的擴張停止。此後他接受萊茵河為帝國的最終邊界。在東方,羅馬吞併了亞美尼亞高加索,而擴張中止於帕提亞帝國的邊境。

在內政上,奧古斯都使用從帝國0領地聚斂來的巨大財富提供給軍隊優厚的待遇;他裝潢首都,大興娛樂活動以愉悅羅馬市民。其自誇「一座磚城在我手裏變成了大理石的城市」。他建造了新的元老院會所(Curia),建造了阿波羅神廟與朱利烏斯神廟。他還在大角鬥場附近建神龕。據載,卡比托利歐神廟和龐培劇院(建時未署此名)俱為奧古斯都營造。其建立了交通部,並完成了一個龐大的交通網,促進了帝國的通訊、貿易及郵政。奧古斯都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消防隊。其還在羅馬建立了一支常規警力以維護治安。

奧古斯都強烈鼓勵對羅馬傳統神祇的崇拜,尤其是阿波羅。其把羅馬戰勝埃及敍述為羅馬神戰勝埃及神。其贊助維吉爾的埃涅阿德就是懷著提高羅馬先人聲望之目的。奧古斯都還整頓世風,讚美婚姻、家庭與生育;攻擊奢侈、豪庶婚、濫交(包括賣淫同性戀)和通姦,但成效不大。(不過其女兒就是因此被放逐和賜死。)

奧古斯都還是文藝保護人。他幫助詩人、藝術家、雕塑家與建築家。他的統治時期是羅馬文學的黃金時代。在其保護下,賀拉斯李維奧維德維吉爾脫穎而出。這些人士讚美其天才,以接近其標準,以免被逐。奧維德就因傷風化(奧古斯都的標準)而被放逐。他贏得了幾乎整個羅馬知識界的讚譽,儘管很多人私下仍追念共和國。他運用娛樂和慶祝其本人與其家族節日的手段贏得了群眾的支持。當奧古斯都去世時,羅馬已經不可能回到共和國,唯一的問題是誰繼承奧古斯都。

繼承

奧古斯都的銅像,雅典的考古博物館

奧古斯都的權力控制遍及整個帝國,其權力之絕對,以至於被允許自行指定繼承人,羅馬自從共和國建立以來的民主習慣已被拋棄與嘲笑。起初,其屬意其姊姊的兒子馬塞盧斯,此人曾經迎娶奧古斯都的親女兒朱莉亞·凱撒里絲。可是,馬塞盧斯在前23年死於食物中毒。後來歷史學家批評這個中毒事件,以及其後來的去世,是因為奧古斯都的妻子莉薇亞下毒,但並不能證明為實。

馬塞盧斯去世之後,奧古斯都將其女兒嫁與其左右手,馬爾庫斯·阿格里帕。兩人生了五個孩子,三個兒子與兩個女兒:蓋烏斯·凱撒、路奇烏斯·凱撒、維普撒尼亞·朱莉亞、大阿格里皮娜、以及波司圖姆斯·阿格里帕(如此命名是因為他生於瑪爾庫斯·阿格里帕死後)。奧古斯都在這些外孫中領養最先的兩個孩子(蓋烏斯與路奇烏斯)作為他自己的養子時,他明顯有計劃使他們作為他的繼承人,奧古斯都十分愛護其養子。而莉薇亞第一段婚姻和別人所生的孩子,尼祿·克勞狄烏斯·杜路蘇斯·日耳曼尼庫斯提貝里烏斯·克勞狄烏斯,奧古斯都亦甚為重用,讓其兩人去征服一大部份的日耳曼

在前12年阿格里帕死後,提貝里烏斯跟自己的妻子離婚,然後迎娶阿格里帕的遺孀朱莉亞·凱撒里絲。提貝里烏斯分擔奧古斯都的保民官職權,但是不久之後退隱。蓋烏斯與路奇烏斯分別在前4年與前2年逝世,以及他的弟弟杜路蘇斯逝世(前9年)之後,提貝里烏斯被召回羅馬,並被奧古斯都所領養。

在14年8月19日,奧古斯都逝世。雖然先前波司圖姆斯·阿格里帕與提貝里烏斯曾經被指定為共同的繼承人,但早在7年波司圖姆斯就因個性荒唐而受奧古斯都放逐。在奧古斯都死後不久,波司圖姆斯也被處死。誰下令將其處死並不為人所知,但是對提貝里烏斯來說,這清除了其繼承養父權力道路上的阻礙。

對後世的影響

奧古斯都的畫像:第一城門處之著名銅像的仔細描繪

奧古斯都死後,馬上被列入神的行列並被神格化。其後「奧古斯都」和「凱撒」都被借名作為此後四百年羅馬統治者的永久性稱號。一千四百年後的拜占庭帝國還在使用這個稱號。二十世紀早期的德意志皇帝Kaiser沙皇Tsar都是從他的名字衍生而來。直到君士坦丁大帝四世紀天主教為國教,奧古斯都神一直是羅馬人的崇拜偶像。所以今人仍可以見到許多精美的奧古斯都雕像和半身像。奧古斯都陵墓原先也有銘刻著「奧古斯都神的功業」的青銅柱。

許多人認為奧古斯都是羅馬最偉大的皇帝。其推行政策無疑大大延長了羅馬的壽命,並開啟了羅馬的盛世,即「羅馬和平」(或稱「奧古斯都的和平」)。據史冊記載:奧古斯都風度翩翩,儀容端莊,並且處事機警,悟性很高,能斷大事,是一名狡猾的政治天才。可他並不像其養父凱撒或和其對手安東尼般光彩照人。奧古斯都的名聲並沒有這兩個人般響亮。雖然後人更常將其和朱利烏斯·凱撒混為一談,但其留給後人的遺產比其他兩人更持久。

屋大維在8月時獲得元老院加封的「奧古斯都」稱號,因此8月這個月份(拉丁語:Augustus,即羅馬人的六月)的月令也以奧古斯都命名;在此之前它被叫做Sextilis(拉丁語中「六」的意思)。

回顧奧古斯都的統治和他留給羅馬的遺產,他的高壽絕對不能忽略,這是由他而始的帝制能夠長久的關鍵因素之一。除了元首制外,其臣民不知道還有其他制度。要是他死早了(比如前23年),事情可能就大不一樣了。羅馬共和國寡頭政治時期的連年內戰和奧古斯都的長壽,是羅馬由共和制轉為帝制的決定性因素。奧古斯都個人的城府、忍耐、手腕和他如日中天的政治聲望也起了一定作用。其創製在很多方面影響了以後的帝國政策:維持常備軍並屯軍於邊,皇位的繼承原則與方式,使用皇帝的經費裝潢首都。其最重要的遺產是給了維持帝國在未來二百年和平與繁榮的制度。在帝國時代,他的行為被奉為明君典範。雖然後世羅馬皇帝都襲用「凱撒·奧古斯都」的稱號,但只有少數人真正配得上。

參見

參考文獻

引用

  1. ^ Chang, John. World Systems Science (Traditional Chinese). Lulu.com. 2018-04-09 [2019-01-16]. ISBN 978024497858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2) (中文(臺灣)). 
  2. ^ 存档副本. [2021-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7). 
  3. ^ Suetonius, Augustus 79 Archived 2007-07-26 at WebCite, translated by J. C. Rolfe.
  4. ^ Panzanelli, Roberta (26 June 2008). The Color of Life: Polychromy in Sculpture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1st ed.). Getty Publishing. pp. 116–117. ISBN 978-0-89236-917-1.

來源

書籍
  • Borgies, Loïc, "Le conflit propagandiste entre Octavien et Marc Antoine. De l'usage politique de la uituperatio entre 44 et 30 a. C. n.", Bruxelles: Latomus, 2016. ISBN 978-90-429-3459-7.
  • Galinsky, Karl, "Augustan Culture"
  • Zanker, Paul, "The Power of Images in the Age of Augustus".
原始文獻
二手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