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帝國海軍

大日本帝國海軍
大日本帝国海軍
Naval Ensign of Japan.svg
大日本帝國海軍軍艦旗

存在時期 1872年(明治5年)-
1945年(昭和20年)
國家或地區  大日本帝國
效忠於  大日本帝國
部門 海軍
進行曲 軍艦行進曲
參與戰役 征台之役
甲午戰爭
八國聯軍之役
日俄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
中日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

大日本帝國軍隊
Merchant flag of Japan (1870).svg

構成
海軍 日本海軍
陸軍 日本陸軍
軍階佩章
海軍軍階佩章
陸軍軍階佩章
日本軍事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軍事史


大日本帝國海軍(日語: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大日本帝国海軍大日本帝國海軍だいにっぽんていこくかいぐん)是日本軍海上武裝力量,有時會用「日本海軍」或「帝國海軍」來稱呼,二次大戰日本也稱其為「舊日本海軍」、「舊帝國海軍」。組建於1872年(明治5年)、解散於1947年(昭和22年),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太平洋戰爭等近代日本對外戰爭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大日本帝國海軍受海軍省管理,由帝國總軍令部的海軍軍令部指揮,根據《大日本帝國憲法》從日本內閣上獨立,最高統帥權屬於日本天皇。在發生戰爭的時候,一般會和陸軍合同設置一個大本營。大日本帝國海軍的主要戰歷包括了甲午戰爭黃海海戰日俄戰爭對馬海峽海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名義上,日本海軍艦艇的名字前都以「HIJMS」(His Imperial Japanese Majesty's Ship)或「日本國天皇陛下的軍艦」來書寫;但在英文中實際上則多以「IJN」(Imperial Japanese Navy)即「日本帝國海軍」為前綴。

歷史

早期

日本海軍發源地美美津
第六號御台場是一座江戶時代的人工島,在早期是為防止海軍入侵東京而建的一系列防禦工事之一。

繼承古日本神話神武天皇東征時船的停泊處,把宮崎縣日向市美美津作為日本海軍的發揚地,在美美津依然有原海軍大將米內光政立的日本海軍發揚地(「日本海軍発祥の地」)之碑。直到中世紀以來日本一直維持著水軍,雖然在德川家鎖國政策下一度在江戶時期廢除水軍,同時又禁止建造大型船舶,不過在外國商船的影響下幕府和其它各重新加強海上防禦措施,建立如長崎海軍傳習所等組織,成為後來日本海軍的早期砥柱。

在成立全新的明治政府後則繼承這些海軍操練所與海軍伝習所外加其他相關人員和裝備。1870年(明治3年),陸海軍正式分離。1872年(明治5年),海軍省川村純義勝海舟的指導下在東京都築地區建立。1876年(明治9年)創立海軍兵學校。1893年(明治26年)成立軍令部。由於薩摩藩西南戰爭中失去的影響力,早期的明治政府把陸軍的發展重於海軍。1903年(明治36年),在成立參謀本部後,通過了兩名海軍大臣西鄉從道山本權兵衛的主張,開始對艦隊的裝備和組織結構進行一番改革,到日清戰爭(甲午戰爭)時,日本海軍已經擁有31艘軍艦和24艘水雷艇。到日俄戰爭時,則達到七十六艘軍艦外加七十六艘水雷艇的規模。1920年(大正9年),在日俄戰爭結束後,海軍開始一套以美國海軍為假想敵的「八八艦隊」(八艘戰艦加上八艘巡洋艦)增強政策。因為在1922年(大正11年)簽訂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和1930年(昭和5年)的倫敦海軍條約的影響導致主力艦的建造被一度中斷,但在倫敦海軍條約破裂後則重新開始擴充。1941年(昭和16年),到太平洋戰爭開戰前,日本海軍的旗下擁有十艘戰艦,三百八十五艘艦艇和包括零戰在內的3260架軍用機。從日俄戰爭(明治38年)勝利以來一直到太平洋戰爭(昭和20年)戰敗,大日本帝國海軍一直和英國皇家海軍美國海軍構成全球範圍內的世界三大海軍。

1932年(昭和7年),海軍學校的十一名青年校尉在著名的「五一五事件」中射殺當時的日本首相犬養毅以試圖發動政變。1936年(昭和11年),1083名陸軍官兵發動「二二六事件」,駐紮在橫須賀鎮守府海軍陸戰隊被派往東京鎮壓反叛軍,一度衝進首相官邸為救出被困的時任首相岡田啟介。據說當時米內光政井上成美參謀長在一年前就預料到陸軍的行為,並且特意把長門旗下的第一艦隊派遣到東京灣

甲午戰爭

因為兩國在朝鮮半島的利益,為對抗北洋水師新建造的軍艦,日本海軍延續自己現代化的改革。甲午戰爭終於在1894年(明治27年)8月1日正式開戰,雖然在之前已經有幾次交戰。9月17日,日本海軍在鴨綠江口的黃海海戰中重創北洋水師,中國海軍艦隊損失十二艘軍艦裡的八艘。雖然日本海軍在這次戰役中獲得勝利,但日本海軍軍艦無法有效的擊穿中國海軍的兩艘由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製造的戰艦定遠最終被魚雷擊沉,而鎮遠則被虜獲)。此次交戰讓日本海軍注意到對大型戰艦和小型攻擊型艦艇的需求。根據隨後在1895年(明治28年)4月17日簽訂的下關條約(馬關條約),台灣澎湖群島分別被迫割讓直到1945年(昭和20年)。雖然日本也獲得遼東半島,但在俄國的逼迫下把其歸還給中國政府,之後俄國自己則接管這片地區。

鎮壓義和團之亂

1900年(明治33年)日本和其他列強一起參加鎮壓中國義和團運動的軍事行動。日本海軍貢獻最大規模的軍艦(50艘當中的18艘),同時又增派最大數量的步兵(54000名聯合軍中的20840人來自於日本陸軍和海軍)。這次行動讓日本海軍看到不少西方列強軍隊的戰鬥規則。

日俄戰爭

日清戰爭後由於俄國介入而被迫歸還遼東半島的事實,使日本海軍開始規劃未來的戰爭。隨即在「臥薪嘗膽」的口號下開始橫跨十年的海軍擴張計劃,在此期間建造109艘軍艦,總噸位超過二十萬噸,海軍人員的規模從15100人擴大到40800人。全新的艦隊包括六艘戰艦、八艘裝甲巡洋艦、九艘巡洋艦、二十四艘驅逐艦和六十三艘魚雷艇。其中1902年(明治35年)交付的三笠號戰艦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軍艦之一。在此期間,三菱等公司也開始自行建造艦艇。日本海軍也開始組建潛艇部隊,1904年(明治37年),日本海軍從通用動力電船公司購買的五艘潛水艇運抵橫須賀海軍工廠,次年年底組裝完畢並投入使用。

1904年(明治37年)2月8日,醞釀已久的日俄戰爭正式爆發。1905年(明治38年)5月,在日本海海戰中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的旗艦三笠號率領著日本海軍幾乎全滅俄羅斯海軍第二太平洋艦隊。俄國海軍38艘派往遠東的軍艦中有21艘被擊沉,7艘被捕獲,6艘被解除武裝,4545名官兵戰死,6106人被俘。日本海軍則只損失三艘魚雷艇和116人。

日本海軍之後在「複製·改進·創新」的政策下繼續自己的擴張道路。工廠經常會為測試和分解買入兩艘相同型號的外國艦艇,隨後對其進行研究和改進。這樣的作法使得最初只能依靠進口的軍艦逐漸可以在國內進行組裝,直到最後可以完全國產,從一八八〇年代開始的小型魚雷艇到一九〇〇年代早期的大型戰艦。本來1905年(明治38年)建造的薩摩百分之八十部件來自於英國,在1910年(明治43年)完成的河內只剩百分之二十部件需要靠進口的速度發展。1907年(明治40年),海軍開始建立「八八艦隊」政策,但因為財政問題未能成為現實。日本海軍最後的大型軍艦進口是在1913年(大正2年)從維克斯購買的金剛戰鬥巡洋艦。到1918年(大正7年),日本在大部分軍艦的製造工藝上已經達到世界水平。在經曆日本海海戰(對馬海峽海戰)後,佐藤鐵太郎等海軍思想家開始規劃一個將來和美國海軍對抗的政策,佐藤希望日本戰艦規模必須達到對方實力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以做強為目標,開始進行改良研發工作。1920年(大正9年),日本海軍基本成為僅次英美的世界第三大海軍。

第一次世界大戰

日本根據在1902年(明治35年)簽訂的英日同盟條約,以英國的盟友身份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青島戰役中奪取德國在青島的海軍基地。1914年(大正3年)9月5日,日本海軍的水上機母艦若宮發起世界上第一次海軍航空攻擊。從1914年9月到11月6日德軍投降時,日軍四架莫里斯·法爾曼水上飛機轟炸德軍通信和指揮中心等陸上目標,並炸傷一艘德國水雷艇。

日軍派遣一個艦隊到中太平洋追擊德國海軍東亞巡洋艦戰隊,德軍退到南大西洋後被皇家海軍第一次福克蘭群島戰役中殲滅。日本獲得德國在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的部分領地,包括馬里亞納群島(除了關島),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凡爾賽條約將這些領地委任日本統治,日本成立南洋廳。雖然英國一度要求向日本海軍借四艘金剛級戰艦,但被日本拒絕。1917年(大正6年)3月,日本海軍向地中海派出一個特別小隊,其中包括一艘防護巡洋艦明石和八艘最新型的驅逐艦,保護協約國馬賽塔蘭托埃及的海運線。明石後來換成出雲,並且加入另外四艘驅逐艦和裝甲巡洋艦日進。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日本海軍保護788艘協約國的船隻,驅逐艦被一艘奧地利的潛水艇擊沉導致59名官兵戰死。1918年(大正7年),吾妻巡洋艦被派往印度洋維持新加坡蘇伊士運河之間的海域。在戰爭結束後,日本獲得七艘從德國海軍被除籍的潛水艇。

戰間期

1918年(大正7年),日本海軍邀請法國軍事團隊來到日本演示航空兵的運作。1921年(大正10年),一個叫做森皮爾的英國軍事顧問隊在日本居住一年半展示最新的飛機(如格洛斯特飛機公司雀鷹」)和戰術。同年日本海軍的預算達到國家財政收入的32%,世界上第一艘正式的航空母艦鳳翔竣工。410毫米口徑的長門和460毫米口徑的大和級戰艦後來成為日本海軍大艦巨炮主義的象徵。1928年(昭和3年),日本海軍推出吹雪型驅逐艦,開創性的127毫米口徑炮和魚雷塔成為其它海軍模仿的目標,而它610毫米的九三式魚雷直到二次大戰結束前為世界上最優秀的魚雷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特別是因為第二次中日戰爭的影響,日本海軍開始把未來的主要對手定為美國海軍。日本海軍在這段時期所面臨的問題可以說要比其他任何海軍都要嚴峻。日本的經濟運轉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海外資源的進口,為保護如在南海地區的石油,必須維持一個大型遠洋艦隊。但這樣體系就和原本受到馬漢思想影響的「艦隊決戰」(讓潛水艇在太平洋先伏擊來襲的敵艦,隨後再在日本海和剩下的敵人進行一次最後的決戰)政策相衝突。在佐藤鐵太郎的建議下日本曾在華盛頓海軍條約中強調維持達到美國海軍戰艦數量70%(給予日本在決戰中優勢)的要求,而對方則只希望保持在60%。日本工業輸出的局限性逼迫日本只能追求在戰艦品質,訓練和戰術上優於對手。但日本海軍忘記他們以後在太平洋戰爭中將面對的敵人不受過去對手的政治與地理的限制,而且未能將艦隊和人員的損失計算在內。這些年裡在戰艦和航空母艦的問題上也有過激烈的爭論,但沒有作出最後結論,使得兩種軍艦都進行開發,而兩者在數量上都沒有取得絕對優勢。1941年(昭和16年),大日本帝國海軍擁有十艘戰艦,十艘航空母艦,三十八艘重型和輕型巡洋艦,一百十二艘驅逐艦,六十五艘潛水艇和其它艦艇。

1920-30年代,日本海軍大概分艦隊派條約派兩個對立派系,於海軍假日時期的日本政壇上發生多次衝突。條約派認識到日本經濟的困難,主張遵守倫敦海軍條約,限制軍備發展以充實國力,以加藤友三郎元帥為代表人物,以海軍省為代表。相對於此,艦隊派是反對《倫敦海軍條約》,提倡全力擴張艦隊,挑戰歐美列強在亞太地區權力的勢力,以伏見宮博恭王加藤寛治、山本英輔、末次信正、高橋三吉等人及軍令部為中心,日後珍珠港事變率領日軍艦隊偷襲夏威夷南雲忠一中將亦為這一派的代表人物。

雖說艦隊派與條約派互為對立,然而兩者僅代表當時日本海軍中兩種對立的意見,並非有組織的兩個團體,兩者之間亦無明確的定義與分割。

1929年,日本帝國海軍成立日本海軍陸戰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一艦隊兩艘超無畏艦扶桑」、「山城」,以及戰鬥巡洋艦榛名」。

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海軍依靠裝備和戰術的優越性在快速進攻的準則下席捲在太平洋上的主要對手。不過美國在工業輸出和新穎技術發展的推動下漸漸的把戰局扭轉過來。日本海軍未曾在防守工事上做過大規劃,暴露自己重要的通訊系統,缺乏有效反潛力量來保護海運補給航線,同時又沒用其龐大的潛水艇部隊來運送物資裝備。到戰爭末期,日本帝國海軍只能被迫使用極端的作法,如特別攻擊隊來阻止敵人的進攻。1945年(昭和20年)8月14日,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放送協會播放由昭和天皇閱讀的終戰詔書,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團的十一人,包括代表大本營大日本帝國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在降書上簽字。

1941年(昭和16年),日本海軍在戰艦上的巨大投資促使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戰艦大和號在同年年底竣工。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的後半期也是戰艦之間進行的最後幾次較量。1944年(昭和19年)10月25日凌晨,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一隻增援部隊,包括六艘戰艦,四艘重型巡洋艦,四艘輕型巡洋艦,二十八艘驅逐艦和三十九艘魚雷艇,在雷伊泰灣海戰中的「蘇里高海峽之戰」里開火併且擊沉西村祥治中將指揮的山城號戰艦扶桑號戰艦。同日在薩馬島之戰中,栗田健男中將旗下的大和長門金剛榛名號戰艦四艘戰艦在美國海軍驅逐艦與護衛驅逐艦的干擾下,外加自己對於戰局的誤算未能有效的殲滅對方「塔非三」機動部隊中的護航航空母艦。與其受到更大的傷亡,美國海軍最終只損失一艘護航航母,兩艘驅逐艦和一艘護衛艦。但隨著海軍航空力量的成熟,在「太平洋戰爭」的後期,戰艦常常只能執行對岸襲擊和為航空母艦護航等任務。大和武藏在未能到達可以對敵方艦隊進行射擊的距離內就因空襲而被擊沉。隨著科技技術的轉變,對更大噸位與口徑的戰艦計劃如超大和型戰艦則被取消。

在1920年代,加賀(原本是戰艦)和赤城(原本為戰鬥巡洋艦)為符合華盛頓海軍條約被改造成航空母艦。1935年(昭和10年)至1938年(昭和13年)間,加賀和赤城為容納更多飛機經歷幾次改裝。日本海軍旗下的十艘航空母艦在太平洋戰爭開始的時候是世界上最大乃至最先進的航母艦隊之一。戰爭的初期美國海軍擁有七艘航母,但在太平洋只有三艘。英國皇家海軍的八艘航空母艦僅有一艘在印度洋周邊服役。直到埃塞克斯級的出現,日本海軍的翔鶴級航空母艦在很多方面基本擁有最先進的設備。不過因為華盛頓海軍條約倫敦海軍條約的影響,限制不少艦艇的大小。在中途島海戰後,日本海軍損失四艘旗艦航母與相關船員,迫使其只能把商用和其它軍艦改裝成如飛鷹號般的小型護航航母。另外一套改造計劃,信濃,則把大和級戰艦的三號艦改裝成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噸位的航空母艦。雖然其餘的旗艦航母在戰爭結束前都未能完成,但在1944年(昭和19年)6月出航的大鳳號成為日本海軍唯一一艘安裝裝甲甲板和全封密式倉庫的母艦。

太平洋戰爭開始時,日本海軍擁有世界第一流的戰鬥系統。零式戰鬥機是當時最先進的艦上戰鬥機之一,三菱九六式陸上攻擊機川西二式飛行艇也是它們各自領域裡最優秀的飛機之一。同時,很多日本海軍航空隊隊員不僅接受高強度的訓練而且不少都在中國戰場經歷過洗禮。日本海軍的九六式陸上攻擊機和一式陸上攻擊機在1941年(昭和16年)12月10日成功擊沉英國皇家海軍威爾斯親王號戰艦和反擊號巡洋艦。隨著戰爭的延續,雖然日本海軍的航空機擁有相當可觀的航程,但卻為其犧牲重要的裝甲。當安裝更多保護措施的重型美國海軍艦載戰鬥機大量出現時,常常可以針對性攻擊敵人的這項弱點。訓練一名出色的艦載航空兵一般需要兩年的時間,日本海軍缺少一套有效的訓練系統來彌補在作戰中不斷失去的優秀戰鬥機駕駛員。日本海軍航空兵在戰爭後期的經驗不足使他們在菲律賓海海戰等戰役中付出慘重的代價。在雷伊泰灣海戰後則越來越依賴於特別攻擊隊。到戰爭末期,日本海軍雖然推出幾種如川西紫電改雷電等優秀的設計,但因為工業能力與資源儲量的限制,外加對方針對性的轟炸未能量產化。日本為了彌補數量上的劣勢,推出九州震電殲擊機和櫻花特別攻擊機等極端設計。中島橘花攻擊機和三菱的秋水得到盟友德國方面的技術援助(大部分通過圖紙),但都未能對戰局有任何改變。

日本海軍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擁有種類最豐富的潛水艇部隊。從有人操縱的回天式魚雷,蚊龍海龍式小型特殊潛水艇,中型潛水艇,補給潛水艇(大部分為陸軍所用),遠距離潛水艇(不少載有飛機),伊二〇一型高速潛水艇到可以攜帶三架晴嵐攻擊機伊四〇〇型潛艦。其中還包括世界領先的五百三十三毫米九五式魚雷。1942年(昭和17年)9月9日,伊號第二五潛水艇的藤田信雄兵曹長執行在整個戰爭中唯一次對北美大陸本土的空襲。有些其它潛水艇如伊三〇伊八伊三四伊二九伊五二艦艇遠渡重洋到達在德國控制下的歐洲戰場。伊號第一〇潛水艦伊一六伊二〇參加從1942年(昭和17年)5月份開始的馬達加斯加之戰。不過總體來說日本海軍潛水艇部隊在戰爭中沒有取得太大戰果。很多潛艇與其對商船進行攻擊,卻把目標定為更加快速而且擁有更多保護措施的戰艦。1942年(昭和20年),日本海軍的潛水艇擊沉約克鎮胡蜂號艦隊航母,一艘巡洋艦外加其它幾艘驅逐艦和艦艇,擊傷如薩拉托加號等。但是隨著敵方對於保護措施的加強未能保持如此的戰績。到戰爭末期,不少潛艇被用於運送物資。日本海軍的184艘潛水艇隊伍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擊沉大約100萬噸(170艘)的商船。相比,皇家海軍擊沉150萬噸(493艘),美國海軍擊沉465萬噸(1079艘),而德國海軍旗下的一千艘U-潛艇則擊沉超過1450萬噸(2000艘)的敵艦。終戰後,被除籍的幾艘大型艦艇如伊四〇〇伊四〇一伊二〇一伊號第二〇三潛水艦蘇聯的反對下被送到美國進行分解。

在第二次世界戰爭(太平洋戰爭)結束前,日本海軍為彌補漸漸處於劣勢的主力艦隊組建不少以「一人換一艦」為目的的「特別攻擊隊」(「特別攻撃隊」)。這些部隊包括櫻花式特別攻擊機震洋式攻擊艇,海龍式特殊潛水艇,回天式魚雷和伏龍式手持水雷。1945年(昭和20年)6月,大約兩千架特攻部隊的飛機在沖繩島戰役中擊沉34艘戰艦,擊傷364艘。

遺產

日本海軍省在日本戰敗後解體,成為「第二復員省」,協助滯留海外的軍艦和海軍人員返回日本本土並進行復員。1947年(昭和22年),所有軍隊在新頒布的日本國憲法下解散,憲法內第九條提及「日本國民期望國際正義和次序,並且永久的放棄以國權的名義用戰爭與武力來解決國際紛爭」。1948年(昭和23年)5月1日,成立海上保安廳。1952年(昭和27年)4月26日,重新建立海上警備隊。1954年(昭和29年),在當時防衛廳的籌備與改組後,成立今天的日本海上自衛隊

組織

部門

  • 海軍省
  • 軍令部
  • 海軍省外局
  • 海軍的軍需工場,如海軍工廠、空廠、火薬廠、燃料廠、衣糧廠、療品廠等。
  • 海軍大臣直屬的教育組織:海軍大學校海軍兵學校海軍機關學校、海軍經理學校。
  • 鎮守府:海軍的地方組織。負責艦艇維護、軍人訓練等。
  • 警備府:重要的港口,與鎮守府同級。
  • 要港部:鎮守府隸屬下的組織。
  • 海軍病院:負責海軍療養,如吳海軍病院、橫須賀海軍病院。
  • 艦隊:其司令長官由天皇直接管轄。
    • 聯合艦隊:由兩個或多個艦隊組成,是主要軍事力量。
    • 中國方面艦隊:與聯合艦隊相當的大型艦隊,不屬於聯合艦隊,在中國大陸從事海軍作戰。
    • 海上護衛總司令部:和聯合艦隊同等級的單位,不屬於聯合艦隊,而是護衛艦隊。
    • 鎮守府部隊、警備府部隊:獨立的部門,負責其轄區內的防禦工作。

軍官

  • 海軍大臣
  • 海軍軍令部長、參謀本部次官、參謀本部海軍部長、海軍參謀部長、海軍軍令部長、軍令部總長
  • 連合艦隊司令長官
  • 海軍軍人(大日本帝國海軍軍人列表)

海軍區

1938年(昭和13年)的海軍區畫、軍港、要港一覧[1]

昭和13年的海軍區區劃、軍港、要港 一覧
海軍區 管轄
鎮守府
鎮守府的轄區(海上和陸上) 海上區劃轄區 陸上區劃轄區 軍港 要港
第一 橫須賀 樺太、北海道、青森、岩手、秋田、宮城、福島、茨城、千葉、東京、神奈川、靜岡 愛知、三重 山形、新潟、栃木*、群馬*、埼玉*、山梨*、長野* 橫須賀 大湊(青森)
第二 和歌山、大阪、兵庫、岡山、広島、山口、富山、石川、福井、京都、鳥取、島根、徳島、高知、愛媛、香川 山形、新潟、大分、(宮崎[2])、(福岡[3] 愛知、三重、岐阜*、奈良*、滋賀* 德山(山口)、舞鶴(京都)
第三 佐世保 鹿児島、佐賀、長崎、熊本、沖縄、朝鮮台灣 (福岡[4])、(宮崎[5] 大分、宮崎、福岡 佐世保 鎮海(朝鮮)、馬公(澎湖島)
關東州 佐世保 關東州及其海上 - - - 旅順(關東州)
南洋 橫須賀 南洋諸島委任統治區域及びその海上 - - - -

兵器

日本海軍的主要水面艦艇有:戰列艦航空戰列艦巡洋艦海防艦砲艦驅逐艦潛水艇潛水母艦航空母艦、敷設艦、掃海艇、特務艦、輸送艇、雑役船等。

在1940年舉行的紀元二千六百年特別觀艦式紀錄了日本帝國海軍的巔峰

參考文獻

  1. ^ 出典は社団法人同盟通信社編纂『昭和14年版時事年鑑』1938年(昭和13年)、146頁である
  2. ^ 有明灣を除く宮崎縣の海上
  3. ^ 宗像郡および遠賀郡・以東の海上
  4. ^ 第二海軍區に含まれない海上
  5. ^ 宮崎縣の海上の內、有明灣のみ。

相關書籍

  • 日露戦争物語 (PHP文庫) 江川 達也
  • 大日本帝国海軍全艦艇 谷井 建三(2008/7/18)
  • 大和・赤城と日本の軍艦—大日本帝国海軍艦艇図鑑 大東亜戦争研究会(2010/6)
  • 図説日本海軍入門―歴史、作戦から組織、兵器まで!! 「帝国海軍」のすべてをわかりやすく解説
  • 帝国海軍 空母大全 (学研M文庫) 菊池 征男(2009/6/9)
  • これだけは知っておきたい近代日本の戦争―台湾出兵から太平洋戦争まで 梅田正己 高文研(2010/7)
  • 太平洋戦争の時代―写真記録 日本近代史研究会(2010/5)
  • 軍談秋山真之の日露戦争回顧録 新人物往来社(2010/2)
  • 山本五十六と米内光政の日本海海戦―若き提督が戦った日露戦争 松田十刻(2009/12)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