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芬奇
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 | |||||||||||||||||||||||||||
---|---|---|---|---|---|---|---|---|---|---|---|---|---|---|---|---|---|---|---|---|---|---|---|---|---|---|---|
![]() 芬奇於2012年在龍紋身的女孩巴黎首映 | |||||||||||||||||||||||||||
導演 | |||||||||||||||||||||||||||
別名 | Finch Dave Fincher | ||||||||||||||||||||||||||
出生 | David Andrew Leo Fincher 1962年8月28日 ![]() | ||||||||||||||||||||||||||
配偶 | Donya Fiorentino(1990年-1995年結婚) Ceán Chaffin(1996年結婚) | ||||||||||||||||||||||||||
兒女 | Phelix Imogen Fincher | ||||||||||||||||||||||||||
活躍年代 | 1984年-現在 | ||||||||||||||||||||||||||
|
「David Fincher」的各地常用譯名 | |
---|---|
中國大陸 | 大衛·芬奇 |
臺灣 | 大衛·芬奇 |
香港 | 大衛·芬查 |
大衛·安德魯·萊奧·芬奇(英語:David Andrew Leo Fincher,1962年8月28日-),美國音樂錄影帶及電影導演。在導演電影處女作《異形3》(Alien 3)前,他只是幫「史密斯飛船」樂團和瑪丹娜拍攝MV以及一些廣告。儘管處女作很不成功,但是其後的兩部電影《火線追緝令》和《鬥陣俱樂部》因為深刻反映了當代社會道德淪喪等社會問題而廣受好評。
早年經歷
大衛·芬奇出生於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在加州馬林縣長大,年少時搬往俄勒岡州愛許蘭市,畢業於當地的愛許蘭高中。
年幼時的大衛·芬奇便喜歡花整天的時間畫畫,對雕塑、攝影和用錄音機錄音有濃厚興趣。8歲時受到電影《虎豹小霸王》啟發,他開始使用8毫米攝影機拍攝自己的作品。大衛沒有受過電影的正規訓練,他選擇進入約翰·寇迪(John Korty)的寇迪電影公司工作,透過實地操作,學習第一手的電影拍攝細節。1980年他進入光影魔幻工業公司參與影片《星際大戰六部曲:絕地大反攻》的製作,直到1984年離開公司。之後他拍攝了紀錄片《敲擊生命之鼓》(The Beat of the Live Drum),憑藉拍攝該片的經驗他得到拍攝電視商業廣告的機會,他的廣告處女作獻給了美國癌症協會,他以一個抽菸的嬰兒,表達出殘忍無情的背後暗示。後來他的廣告客戶有露華濃、Converse、NIKE、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及Levi's。大衛不久後就發現,拍攝MV也許是一個更有發展空間的領域。
廣告MV時期
1986年,大衛·芬奇以他獨到的眼光,加入專門拍攝廣告及MV的電影廣告公司「政令宣達電影公司」(Propaganda Films),該公司培養出後來都相當有名的電影導演,如麥可·貝、米歇·龔德里、安東尼·法奎、尼爾·拉布特、史派克·瓊斯、馬克·羅曼尼、查克·史奈德、高爾·華賓斯基及亞歷士·普羅亞斯。
大衛·芬奇曾為許多明星拍攝MV,這些明星較著名的包括瑪丹娜、喬治·麥可、史密斯飛船、滾石樂團等等。綜合拍攝MV與電視廣告的經驗之後,大衛才開始轉為拍攝電影。
作品概述(部分)
《異形3》
大衛·芬奇的首部影片是1992年的續集電影《異形3》,該片是有史以來新導演執導的耗資最大的影片,但拍攝過程卻不愉快,大衛與20世紀福斯公司摩擦不斷,劇本未完成便投拍使得整個過程成為噩夢,雖然最終在奧斯卡金像獎獲得了一個最佳視覺效果提名,該片仍不被評論界和觀眾看好。失望之餘,大衛回到拍攝廣告和MV的生活中,並憑藉1994年滾石樂團的《Love Is Strong》得到了一座葛萊美獎,他認為自己可能再也不會執導電影了。
《火線追緝令》
編劇安德魯·凱文·沃克創作的驚悚偵探故事《火線追緝令》給大衛帶來了另一個機遇,故事講述資深冷靜的警官沙摩塞(摩根·費里曼 Morgan Freeman 飾)和血氣方剛的新紮警官密爾斯(布萊德·彼特 Brad Pitt 飾)追尋一位依照天主教傳說中人類的七種惡行(即七原罪)作案的連環殺人犯。影片投資3300萬美元,美國國內票房便達1億美元(全球收益超過3億美元)[2],使得大衛·芬奇成為炙手可熱的導演。
《致命遊戲》
大衛的下一部作品是1997年的黑色探險故事《致命遊戲》,該片保持了《火線追緝令》的懸疑怪誕風格,但上映後反響平平。故事講述一個舊金山商人收到一件來自他弟弟的神秘生日禮物,從此進入一個以他一生生活所設計的遊戲中。大衛曾說:「如果沒有麥克·道格拉斯和西恩·潘,我想我的這部片子結局會更糟。」
本片投資預計5000萬美元,最終全球票房1.09億美元[3]。
《鬥陣俱樂部》
根據恰克·帕拉尼克的同名小說改編,《鬥陣俱樂部》講述兩名男子開設了一個讓彼此不戴護具互相毆打的俱樂部,旨在發泄情緒。愛德華·諾頓、海倫娜·寶漢·卡特以及在《火線追緝令》中和大衛已經合作過的布萊德·彼特出演該片。這部1999年上映的影片展開了強烈但錯誤的宣傳攻勢[4]:20世紀福斯公司最後決定以電影的打鬥情節為宣傳焦點,引致票房讓人失望。影評家反應趨向兩個極端,爭論其中露骨的暴力和道德觀的曖昧。本片投資6300萬美元,美國國內票房3703萬美元[5]。
但不久評論界對該片的看法發生巨大轉變,《鬥陣俱樂部》開始出現在很多「年度最佳影片」的名單上。《娛樂周刊》雜誌先前只給影片評為較差的D級,此時卻將該片的DVD排在了「50張你必須擁有的DVD」榜單的第一位。同時,DVD的暢銷拯救了該片,使得該片最終仍有盈利。鬥陣俱樂部的社會評論亦成爲眾多學者和影評家分析的源頭。
《顫慄空間》
2002年大衛·芬奇執導驚悚片《顫慄空間》,該片突破性的使用了一些電腦動畫技術。雖然該片票房不錯,但評論普遍認為水準不及大衛的前幾部作品。影片講述了一個單身媽媽和她的女兒在一所房子的密室內躲避前來尋找秘密財富的盜賊。本片投資4800萬美元,最終全球票房1.96億美元[6]。
瑣事
大衛·芬奇在籌備拍攝《衝破顛峰》(Lords of Dogtown)之前曾有機會執導《不可能的任務3》,但是後來都與這兩部影片失之交臂,前者由凱瑟琳·哈德威克導演(大衛任執行監製),而後者則由J·J·亞柏拉罕執導。
作品列表
電影
電視劇
年份 | 譯名 | 原名 | 備註 |
2013—2018 | 紙牌屋 | House of Cards | 導演(2集) |
2017至今 | 破案神探 | Mindhunter | 導演(3集) 執行製片人 |
2019 | 愛x死x機器人 | Love, Death & Robots | 執行製片人 |
紀錄片
年份 | 譯名 | 原名 | 備註 |
1985 | 敲擊生命之鼓 | The Beat of the Live Drum | 華人地區無發行 |
MV導演作品
發行年代 | 曲名/歌手 | 曲名/歌手 | 曲名/歌手 | 曲名/歌手 |
1984 | Bop Til You Drop Rick Springfield | Celebrate Youth Rick Springfield | Dance This World Away Rick Springfield | |
1985 | Shock The Motels | Shame The Motels | ||
1986 | One Simple Thing Stabilizers | Every Time You Cry The Outfield | All The Love The Outfield | |
1987 | Don't Tell Me The Time Martha Davis | Say You Will Foreigner | No Surrender The Outfield | Can I Hold You Colin Hay |
Storybook Story 馬克·諾弗勒 | Johnny B The Hooters | Love Will Rise Again Loverboy | Notorious Loverboy | |
I Don't Mind At All Bourgeois Tagg | Downtown Train Patty Smyth | Endless Nights Eddie Money | Should She Cry Wire Train | |
She Comes On Wire Train | ||||
1988 | Holding On 史蒂夫·溫伍德 | The Way That You Love Me 寶拉·阿巴杜 | Roll with It 史蒂夫·溫伍德 | Most of All Jody Watley |
Get Rhythm Ry Cooder | Shattered Dreams Johnny Hates Jazz | Englishman in New York Sting | Heart of Gold Johnny Hates Jazz | |
Tell It To the Moon Martha Davis | ||||
1989 | Janie's Got a Gun 史密斯飛船 | Oh Father 瑪丹娜 | Cold Hearted 寶拉·阿巴杜 | The End Of The Innocence 唐·亨利 |
Express Yourself 瑪丹娜 | Forever Your Girl 寶拉·阿巴杜 | She's A Mystery To Me 羅伊·奧比森 | Bamboleo Gypsy Kings | |
Real Love Jody Watley | Most Of All Jody Watley | Straight Up 寶拉·阿巴杜 | Heart Neneh Cherry | |
1990 | Freedom '90 喬治·麥可 | L.A. Woman 比利·艾鐸 | Cradle of Love 比利·艾鐸 | Vogue 瑪丹娜 |
1993 | Who Is It 麥可·傑克森 | Bad Girl 瑪丹娜 | ||
1994 | Love Is Strong 滾石樂團 | |||
1996 | 6th Avenue Heartache The Wallflowers | |||
2000 | Judith A Perfect Circle | |||
2005 | Only 九寸釘樂團 |
作品評價總覽
最後更新:2018年4月19日
年份 | 電影名稱 | 爛番茄[8] | Metacritic[9] | 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10] | 預算 (美元) | 票房[11] |
---|---|---|---|---|---|---|
1992 | 異形3 | 46% | 59 | 6.4 | $5000萬 | $1.6億 |
1995 | 火線追緝令 | 80% | 65 | 8.6 | $3300萬 | $3.27億 |
1997 | 致命遊戲 | 73% | 61 | 7.8 | 不適用 | $1.09億 |
1999 | 搏擊俱樂部 | 79% | 66 | 8.8 | $6300萬 | $1.01億 |
2002 | 顫慄空間 | 75% | 65 | 6.8 | $4800萬 | $1.96億 |
2007 | 索命黃道帶 | 90% | 78 | 7.7 | $6500萬 | $8480萬 |
2008 |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 92% | 90 | 8.8 | $1.5億 | $3.38億 |
2010 | 社群網戰 | 96% | 95 | 7.7 | $4000萬 | $2.25億 |
2011 | 龍紋身的女孩 | 86% | 71 | 7.8 | $9000萬 | $2.33億 |
2014 | 控制 | 87% | 79 | 8.1 | $6100萬 | $3.69億 |
參考資料
- ^ 存档副本. [2017-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3).
- ^ 存档副本. [2017-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30).
- ^ 存档副本. [2017-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1).
- ^ Ryan Lambie. Looking back at David Fincher's Fight Club. DenofGeek. [2018-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30).
- ^ 存档副本. [2017-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11).
- ^ 存档副本. [2017-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8).
- ^ Steve Dove. Oscar Winners 2021: See the Full List. The Oscars 2021. [2021-09-21].
- ^ 大衛·芬奇. 爛番茄. [2018-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7).
- ^ 大衛·芬奇. Metacritic. [2018-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
- ^ 大衛·芬奇. IMDb. [2018-04-19].
- ^ 大衛·芬奇. Boxofficemojo.com. Amazon.com. [2018-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9).
外部連結
- 大衛·芬奇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大衛·芬奇在豆瓣電影上的簡介(簡體中文)
- 法國的一個影迷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前任: 凱薩琳·畢格羅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 2010 | 繼任: 米歇爾·哈札納維西斯 |
前任: 詹姆斯·卡麥隆 | 金球獎最佳導演 2010 | 繼任: 馬丁·史柯西斯 |
|
|
#
- 1990年代科幻電影列表
- 1995年电影
- 2000年代奇幻電影列表
- 2007年恐怖電影列表
- 2008年温哥华影评人协会奖
- 2008年電影作品列表
- 2010年多伦多影评人协会奖
- 2010年底特律影评人协会奖
- 2010年温哥华影评人协会奖
- 2010年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 2010年达拉斯—沃斯堡影评人协会奖
- 2010年電影作品列表
- 2013年MTV音乐录像带大奖
- 2014年電影作品列表
- 2015年北京国际电影节
- 2019年金馬奇幻影展
- 2020年倫敦影評人協會獎
- 2020年溫哥華影評人協會獎
- 2020年達拉斯—沃斯堡影評人協會獎
- 8月28日
- Forever Your Girl (單曲)
- Netflix
- STAR WARS:原力覺醒
- Straight Up
- The Game
- 《消失的爱人》获奖名单
- 七宗罪 (電影)
- 不可能的任務3
- 不可靠的敘事者
- 丹尼尔·克雷格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
- 傑西·艾森柏格
- 傲视天下
- 光影魔幻工業
- 克劳迪奥·米兰达
- 克莉絲汀·史都華
- 凯文·史派西片目列表
- 凯特·布兰切特
- 千禧年三部曲
- 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
- 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
- 印第安纳电影记者协会奖最佳影片
- 古墓丽影:黑暗天使
- 史帝夫賈伯斯 (電影)
- 吉米·辛普森
- 吉莉安·弗琳
- 喬納森·格羅夫
- 噢 父親
- 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影片
- 圣路易斯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
- 圣路易斯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
- 地球末日戰
- 堪萨斯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
- 報知電影獎
- 壞女孩 (麥當娜歌曲)
- 多伦多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
- 多伦多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
- 大衛 (人名)
- 大衛·普萊爾
-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 宛如祈禱者 (專輯)
- 寇克·柴契爾
- 屏息
- 布萊德·彼特作品列表
- 帕特里克·斯科特·刘易斯
- 底特律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
- 异形 (虚构生物)
- 心灵捕手
- 心理游戏 (消歧义)
- 心理遊戲
- 情慾 (瑪丹娜專輯)
- 捉智雙雄
- 昆汀·塔伦蒂诺
- 曼克 (電影)
- 杰克·芬奇
- 杰瑞德·莱托
- 格莱美奖最佳音乐录影带
- 橡皮头
- 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
- 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
- 波希米亞狂想曲 (電影)
- 泰達·史雲頓
- 消失的爱人 (2014年电影)
- 消失的爱人 (小说)
- 温哥华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
- 温哥华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
- 烏托邦 (電視劇)
- 特倫特·雷澤諾
- 班·艾佛列克作品列表
- 电影手册
- 畢·彼特
- 異形 (電影系列)
- 異形2
- 瘋狂麥斯系列電影
- 皇宮酒店 (舊金山)
- 神經殺手
- 第10届纽约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 第11届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
- 第14届拉斯维加斯影评人协会奖
- 第15届佛罗里达影评人协会奖
- 第15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
- 第20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 第21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 第23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 第26届评论家选择电影奖
- 第2届丹佛影评人协会奖
- 第31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 第36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56届格莱美奖
- 第60届戛纳电影节
- 第65屆黃金時段艾美獎
- 第68屆金球獎
- 第72屆金球獎
- 第78届金球奖
- 第7届圣路易斯影评人协会奖
- 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
- 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
- 第8届圣路易斯影评人协会奖
- 第8届爱荷华影评人协会奖
- 第93屆奧斯卡金像獎
- 第9届俄亥俄中部影评人协会奖
- 第9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 第9届旧金山影评人协会奖
- 第9届犹他影评人协会奖
- 紙牌屋 (第一季)
- 紙牌屋 (美國劇集)
- 索尼影业遭黑客攻击事件
- 纸牌屋 (英国电视剧)
- 纽约在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
- 纽约在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
-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
-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
- 羅曼·波蘭斯基
- 美國導演工會最佳電影導演獎
- 艾瑞克·羅斯
- 艾蜜莉·瑞特考斯基
- 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
- 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
- 英國廣播公司21世紀百大電影
- 茱迪·科士打
- 蒂尔达·斯温顿作品列表
- 蜘蛛人 (電影)
- 蝙蝠俠 (2022年電影)
- 表現自我 (瑪丹娜歌曲)
- 裴淳华
- 評論家選擇電影獎最佳導演
- 評論家選擇電影獎最佳電影
- 詹姆斯·范德比爾特
- 變異因子 (洛基)
- 賈斯汀·提姆布萊克
- 达吕斯·康第
- 达拉斯—沃斯堡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
- 达拉斯—沃斯堡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
- 阴阳相成
- 阿提克斯·羅斯
- 雨果獎最佳戲劇表現獎
- 雪镇狂魔
- 風尚
- 驚悚
- 马男波杰克
- 鬥陣俱樂部 (小說)
- 鲁妮·玛拉
- 黑鳥 (迷你劇)
- 龍紋身的女孩
- 龍紋身的女孩 (2011年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