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縣 (北京市)
大興縣,中國舊縣名,在今北京市境,大興區前身。元明清時縣境大致包括今北京城東部、昌平區東南、順義區西南,朝陽區大部和大興區東南大部,號稱「天下首邑」。
金朝貞元二年(1154年),析津縣更名大興縣,金中都大興府附郭縣。據傳,「大興」一名系金海陵王完顏亮所賜。「大興」寓意疆域遼闊,興旺發達,祈望金朝能入主中原,振興王業[1]:16。元朝至元九年(1272年),金中都改為元大都,大興縣為大都路附郭縣。明朝初年,設大興縣署,屬北平府。永樂遷都,為順天府附郭。清朝沿襲明制。考評:衝,繁,疲,難[2]。
1914年,順天府改為京兆地方。1928年6月,大興縣歸河北省。1937年七七事變後淪陷至1945年日本投降,歷屬偽河北省津海道、燕京道。1945年3月,中共政權以平南縣,分設大興縣和涿良宛縣。1949年8月以前,平南縣、大興縣隸屬冀中十專區。1949年8月,大興縣歸河北省通縣專區。1958年3月,大興縣歸北京市。原北京市南苑區的舊宮、亦莊、瀛海、西紅門等地劃入,改設大興區建制。1960年1月,恢復大興縣建制[3]。
1999年時,大興縣下轄14個鎮,526村:黃村鎮、榆垡鎮、瀛海鎮、龐各莊鎮、安定鎮、青雲店鎮、西紅門鎮、采育鎮、亦莊鎮、舊宮鎮、禮賢鎮、北臧村鎮、魏善莊鎮、長子營鎮。2001年1月9日,中國國務院批准撤銷大興縣,設立大興區,以原大興縣的行政區域為大興區的行政區域[3]。
注釋
- ^ 1.0 1.1 戶力平. “天下首邑”说大兴. 光陰裡的老北京. 中國: 新華出版社. 2017-01-00. ISBN 9787516629079 (簡體中文).
- ^ 《清史稿·志二十九·地理一》順天府[……]大興:衝,繁,疲,難。倚。府東偏,隸西路廳。北有榆河,自昌平入,納清河。西北:玉河,自宛平入。歧為二:一護城河,至崇文門外合泡子河;一入德勝門為積水潭,即北海子,流為太液池,分為御溝。又合德勝橋東南支津,復合又東,為通會河。涼水河亦自宛平入,逕南苑,即南海子,龍、鳳二河出焉。龍河淤。南路廳駐黃村。縣丞駐禮賢莊。有青雲店、鳳河營、白塔村三鎮。有采育營巡司。有驛。鐵路。
- ^ 3.0 3.1 大兴历史沿革. 國家開放大學網站. 2019-07-04 [2022-04-01]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