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
基督,是基利斯督或基利士督的省稱,來自希臘文「Χριστός」或「Christos」,是亞伯拉罕諸教中的術語,原意是「受膏者」(中東地區膚髮易乾裂,古代的以色列王即位時必須將油倒在國王的頭上,滋潤膚髮,象徵這是神用來拯救以色列人的王,後來轉變成救世主之意),也等同於希伯來文中的「מָשׂ֧חׇה」(彌賽亞,意為「受膏者」)。在《聖經》中基督是拿撒勒的耶穌專有名稱,即「耶穌基督」(Jesus Christ)。
基督一詞常被誤認為是耶穌的姓,因為《聖經》中曾多次提到「耶穌基督」。相信耶穌基督的人被稱作基督徒,因為他們相信並清楚知道耶穌是他們的救世主,也是《舊約》中所預言的彌賽亞。大部分猶太教徒反對這一觀點,並仍然等待著彌賽亞的到來,而所有基督徒現正在等待基督耶穌的再臨,從而驗證彌賽亞預言餘下的內容。
基督教神學集中研究耶穌的身位、生活和工作等,又被稱為基督學。
各宗教觀點
猶太教中的基督
根據希伯來人的信仰傳統,被(其他人用油)膏立是一種特別宗教儀式,意思指被選立的人,例如:祭司、君王及先知是神所選定的。在某些場合下一些器具也被油膏抹,用以預備宗教儀式。受膏的重要性,是因為設立聖職(代表會眾到神面前贖罪)的需要,而得以強調。例如:『受膏的祭司要取些公牛的血帶到會幕』(利未記)。在希伯來聖經之中,被稱為「彌賽亞」的多人不是神,無神性含義。猶太教與基督教在彌賽亞等一系列問題上都有分歧)。
基督教中的基督
耶穌 |
---|
|
彌賽亞是《舊約聖經》中受膏者的意思,希臘文譯作基督。《舊約》時代的猶太人之中,只有三種職份才可以受膏,分別是君王,先知和祭司。不論在《舊約》或《新約》,只有耶穌同時兼備這三個身份,正因為耶穌是君王[1],是先知[2],也是祭司[3],所以耶穌就是真正的受膏者,也就是希臘文中基督的意思,故用來指代耶穌。
在《新約聖經》中,基督是指等候已久而來臨的救世主。聖靈如鴿子般降下,且有聲音被施洗約翰聽見,見證耶穌就是基督、就是舊約所有 神的子民素來所盼望的那位——彌賽亞。耶穌多次給他的門徒證明自己就是基督,並且在他受審時三次聲稱他就是基督。
伊斯蘭教中的基督
伊斯蘭教穆斯林稱耶穌基督為耶穌(爾撒),他是基督,即彌賽亞,更是一位早於穆罕默德的阿拉使者,儘管穆斯林相信耶穌是聖母瑪利亞所生,但他們不相信爾撒是上帝之子,他們也不相信耶穌死於十字架後復活,而是直接被阿拉升上天堂了。
伊斯蘭傳統《聖訓》敘述爾撒會在世界末日時,由天國降臨俗世:恢復正義、摧毀各種異端、叛教者與假彌賽亞(敵基督)以及伊斯蘭教的敵人。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 Jewish Encyclopedia 中的 Messiah 條目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Jewish Encyclopedia 中的 Jesus of Nazareth 條目 [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A. J. Maas, Origin of the Name of Jesus Christ, Catholic Encyclopedia [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Ludwig Ott, Fundamentals of Catholic Dogma, 1957.
- Paul A. Hughes, The Gnostic Christ: Gnosticism vs. Christianity [4]
- The Etymological Derivation Of The Name "Christ", NZs Hare Krishna Spiritual Network [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