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紐約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
台北信義計畫區;圖中可見住宅區與中心商業區的明顯分別
吉隆坡,一座對東南亞文化教育體育財政經濟商業金融都具有影響力的國際大都會
芬蘭坦佩雷歐洲北部的大城市之一

城市都市,是指人口較為稠密、商業較為發達的地區,一般包括了住宅區工業區商業區等機能分區,並且具備行政管轄功能。都市中有樓房街道公園基礎建設。都市的行政管轄功能(即所謂的「建制市」)可能涉及較其本身更廣泛的區域。

一般而言都市會有較完善的公共衛生設備、公用事業、土地規劃、住宅及運輸系統。密集的開發方便人們的互動,也便於商業活動的進行。大都市一般會有對應的郊區臥城。大都市一般也都有其市區,許多人住在郊區,每天通勤到市區上班。若一個都市已擴展到其他都市接壤,此一區域就會形成集合都市

定義

都市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和標準,不同國家對都市的標準也不一樣 ,以下列舉幾例:

臺灣

台灣的都市定義如下:

  1. 人口數20000人以上;
  2. 人口密度300人/平方公里以上;

 丹麥

丹麥的都市人口下限為2000人。[1]

 加拿大

加拿大的都市人口下限為1000人。

 美國

美國都市的定義是由各州法律而定,因此各州也會有不同的都市人口下限,例如麻薩諸塞州的都市人口下限是12000人,而馬里蘭州的下限則是300人[2]

 德國

德國的都市人口下限為2000人。

 印度

印度的都市人口下限為5000人。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的都市人口下限為10000人。

 澳洲

澳洲最少要有10000至30000人才為都市。

 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憲法把都市分為三種[3]首都,都市地區的人口超過50000人的Oblast州,以及都市地區的人口超過6000人的Raion地區。

 中國

中國:2006年3月10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關於統計上劃分城鄉的暫行規定》,對「城鎮」和「鄉村」進行了新的劃分。其中第四條規定,「城鎮」是指在中國市鎮建制和行政區劃基礎上,經該規定劃定的區域。「城鎮」又包括「城區」和「鎮區」。第五條規定,城區是指在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中,經該規定劃定的區域。

根據該規定,
城區包括:
  1. 街道辦事處所轄的居民委員會地域;
  2. 都市公共設施、居住設施等連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員會地域和村民委員會地域。鎮區是指在城區以外的鎮和其他區域中,經該規定劃定的區域。
鎮區包括:
  1. 鎮所轄的居民委員會地域;
  2. 鎮的公共設施、居住設施等連接到的村民委員會地域;
  3. 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獨立的工礦區、開發區、科研單位、大專院校、農場、林場等特殊區域。
鄉村是指:以上劃定的城鎮以外的其他區域[4]

形成及演進

都市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都市也是伴隨人類文明與進步發展起來的。普遍認為,真正意義上的都市是工商業發展的產物。

起源

最早的人類聚落起源於農業發明之後。西方的理論認為大約一萬年前,中東人類從散居的捕獵及遊牧生活進入了農耕時代,人類才開始定居。位於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土壤肥沃,適於農業耕種,人類逐漸結束遊牧生活,開始了聚落時代。然而原始聚落並不是都市。都市是一種更為高級的人類聚落形式。與原始聚落相比,都市的最顯著特徵是具有城壕防禦的功能。沒有防禦設施的聚落在原始社會幾乎無法生存。最初的聚落防禦設施只是以木材修建柵欄,但是這種木牆很容易遭受火攻。因此,真正的都市形成標誌是以土築城,取土之處則形成壕,可以有效防止敵對部落的進攻。最初的聚落人口較少,因此都市規模不大。

中國湖南所發現的城頭山遺址,距今6000~7000年,是世界上所有具有城壕防禦設施的古代都市形態的源頭。城頭山遺址已經具有十分完備的都市特徵,有土築城牆、四個城門、四十米寬的城壕;城中有寬闊的大道,城內經過精心的規劃,居住區、陶器生產區、墓葬區、祭祀區、生活垃圾填埋區劃分的井井有條。城頭山遺址古城人口規模大約為3000~5000,城內面積約為八萬平方米。

中古時代

中世紀歐洲都市的演進與東方相比相對遲緩,因為周圍的農村提供的餘糧不多,再加上實施封建制度的緣故,每個都市和它控制的農村,構成一個小單位,形成相對封閉、自給自足的莊園經濟,工商業並不發達,以致於都市發展停滯不前。然而當時東方的商業都市卻開始崛起,如唐朝長安宋朝汴京;13世紀地中海地區的義大利半島米蘭威尼斯佛羅倫斯拜占庭君士坦丁堡,或者阿拉伯半島巴格達等。這些都市由於位居交通要衝,不論是商業貿易文化交流均十分興盛,因此得以蓬勃發展。

大航海時代

但是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鄂圖曼土耳其人攻陷,通往印度中國的貿易路線遭到阻斷。由於對香料絲綢等東方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再加上對殖民地和財富的渴望,甚至傳教等因素,造成後來大航海時代的來臨,歐洲經濟中心因此逐漸由地中海移至大西洋沿岸的葡萄牙西班牙英國荷蘭的港口都市。

2012年各國都市化程度

工業時代

繼19世紀的工業革命之後,都市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工業革命造成了科技快速的進步及許多發明的問世,進而造成許多工廠的建成。由於工廠大多設置在交通方便的大都市附近,造成農民不斷湧入這些都市,都市化的現象也開始由工業革命起源的英國向世界各國擴張。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法國等工業強國,都市化的程度都相當之高。這不僅是富足的標誌,而且是文明的象徵。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武器的改良及新型態戰爭的出現,遭受戰火波及而死傷的平民數量大幅增加,再加上都市居民為了躲避攻擊,而大舉遷移至鄉村,造成都市人口銳減。

戰後至今日

戰後,鄉村人口大量回流都市,使得都市人口迅速增加,由於市區人口日益擁擠,都市面積便大幅增加,與之附近的市鎮及郊區相連,因此形成了許多大型的都會區。之後產業技術的改良及醫療設施的改善,更是加劇了都會區數量及規模的大幅增加,都市化的現象日趨明顯。到了今日,全球已有超過30億的人口居住於都市,然而歐洲美國日本等已開發國家的都市發展已近飽和狀態;在拉丁美洲非洲中國大陸印度等地區的都市,人口成長仍然相當迅速。

類型

「都市」的提法本身就包含了兩方面的含義:「城」為行政地域的概念,即人口的集聚地;「市」為商業的概念,即商品交換的場所。而最早的「都市」(實際應為我們現在「城鎮」)就是因商品交換集聚人群後而形成的。而都市的出現,也同商業的變革有著直接的淵源關係。最初都市中的工業集聚,也是為了使商品交換變得更為容易(可就地加工、就地銷售)而形成的。在都市中直接加工銷售相對於將已加工好的商品拿到都市中來交換而言,則正是一種隨著工業都市的出現而產生的一種商業變革。都市包括都市規模、都市功能、都市布局和都市交通,而這幾方面所發生的變化,都必然地會對都市的商業活動帶來影響,促使其發生相應的變革。

都市經濟學對都市作了不同等級的分類,如小都市中等都市大城市、國際化大都市、世界級都市等,對都市能級分類的一個標準是人口的規模。 按都市綜合經濟實力和世界都市發展的歷史來看,都市分為集市型、功能型、綜合性、城市群等類別,這些類別也是都市發展的各個階段。任何都市都必須經過集市型階段。

集市型都市

屬於周邊農民手工業者商品交換的集聚地,商業主要由交易市場、商店旅館飯店等配套服務設施所構成。處於集市型階段的都市在中國集鎮

功能型都市

通過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優勢產業的集中,開始發展其特有的工業產業,從而使都市具有特定的功能。不僅是商品的交換地,同時也是商品的生產地。但都市因產業分工而形成的功能單調,對其他地區和都市經濟交流的依賴增強,商業開始由封閉型的城內交易為主轉為開放性的城際交易為主,批發貿易業有了很大的發展。這類型都市主要有工業重鎮、旅遊都市(觀光都市)等;

綜合型都市

一些地理位置優越和產業優勢明顯的都市經濟功能趨於綜合型,金融貿易服務文化娛樂等功能得到發展,都市的集聚力日益增強,從而使都市的經濟能級大大提高,成為區域性、全國性甚至國際性的經濟中心和貿易中心(「大都市」)。商業由單純的商品交易向綜合服務發展,商業活動也擴展延伸為促進商品流通和滿足交易需求的一切活動。這類都市在中國比較典型的有直轄市省會都市

城市群

或都市帶、都市區、都市圈等。都市的經濟功能已不再是在一個孤立的都市體現,而是由以一個中心都市為核心,同與其保持著密切經濟聯繫的一系列中小都市共同組成的城市群來體現了。如美國東岸的「波士頓-華盛頓都市帶」、美國西岸的「舊金山-聖迭戈都市帶」和美國中西部的「芝加哥-匹茲堡都市帶」,日本東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台灣的「台北-高雄市」都市帶(台灣西部走廊),英國的「倫敦-利物浦」都市帶等。放眼中國,香港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地區、上海所在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和北京所在的環渤海地區實際上也正在形成三個經濟關係密切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環渤海城市群,其整體的經濟功能已在日益凸現。

都市的規劃與布局

都市規劃係相關單位為了避免都市發展過快造成的都市問題而實施的計畫,如管線設計、道路網規劃、劃分區域等等。 都市規劃大致上可分為總體規劃及詳細規劃兩種。

總體規劃

總體規劃,是指都市性質、發展方向、規模大小等都市「總體佈局」的規劃,一般以20年為規劃期。總體規劃之下又可分為數期的「近期建設」,乃總體規劃的組成階段,規劃期一般為5年。

都市總體規劃最有名的例子,有如美國華盛頓特區巴西巴西利亞

詳細規劃

相較於總體規劃,詳細規劃是都市規劃更進一步的具體化。主要是針對都市近期建設規劃範圍內的建築物、公共事業(水電)、公園綠地等細部設施作具體的佈置。

都市的外部影響

已知現在都市會形成微氣候,這是因為有大塊會吸熱的表面,在陽光照射時溫度會升高,而且有許多雨水會進下水道中,而不是變成地下水的一部份。

垃圾污水是都市二個主要的問題,而各種形式燃燒造成的空氣污染也是都市的問題之一[5],燃燒來源包括壁爐、燒木頭或是煤的爐灶或是、其他加熱系統[6]以及內燃機(像汽機車的引擎)。都市對其他地區的影響可以用都市生態足跡來表示。其他負面影響包括傳染性疾病、犯罪、交通流量高以及通勤時間長。在都市中人和人的互動比在鄉村複雜,因此更容易造成傳染性疾病的發生,不過像疫苗接種、水過濾系統等也對健康有幫助。犯罪也是都市的一個重要問題,已有研究指出都市中的犯罪率較高,被逮捕受罰的機率也比較低。以竊盜而言,都市人口的高度集中也造成有更多高價、值得偷竊的物品出現。都市交通流量大,也使得在市區行駛汽車和機車變的不一定便利,可能是因為交通堵塞造成路程時間長,而停車也是一大問題。

都市也有正面的外部影響,實體距離上的接近有助於知識溢出,有助於個人和企業交換資訊,產生新的概念[7]。厚實的勞動市場也讓企業和個人有更好的技能匹配。人口密度高也有助於分享基礎設施及生產設施,不過若人口密度過高時,擁擠和等待的時間會帶來其他的負面影響[8]。 都市的另一個正面外部影響是因為不同背景的人在都市聚在一起,創造了多様化的社會機會。較大的都市有更廣泛的社會關注及活動,因此不同背景的人都可以找到有興趣,想要參與的內容。

都市與都市化相關術語

都市計畫

都市計畫編制

  • 都市發展戰略
  • 都市職能
  • 都市性質

都市計畫管理

  • 城市規劃法規
  • 規劃審批程序
  • 都市計畫用地管理
  • 選址意見書
  • 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 都市計畫建設管理
  • 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 建築面積密度(建蔽率)
  • 容積率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存档副本. [2020-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1). 
  2. ^ Census - BureauPlaces (PDF). [2013-11-2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10-31). 
  3. ^ Закон Республики Беларусь от 5 мая 1998 года № 154-З «Об административно-территориальном делении и порядке решения вопросов административно-территориаль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Республики Беларусь».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правовой Интернет-портал Республики Беларусь. [2010-06-03]. 
  4. ^ 關於統計上劃分城鄉的暫行規定.http://www.stats.gov.cn/tjbz/t20061018_402369828.ht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
  5. ^ Indoor Air Quality — American Lung Association of Alaska. Aklung.org. [2009-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1). 
  6. ^ Newsminer.com; EPA to put Fairbanks on air pollution problem list. Newsminer.com. 2008-08-20 [2009-02-07]. 
  7. ^ Knowldege Spillovers (PDF). [2010-05-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5-01). 
  8. ^ Borowiecki, Karol J.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in Classical Music.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forthcoming. 2013 [2013-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