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車站
地下車站是指月台位於地面以下的鐵路車站。一般常見於都會區鐵路地下化的路段。(此處所指的並非地鐵(捷運)、輕軌等城市軌道交通的車站,而是指傳統普速城際鐵路或高速鐵路的地下車站)
特徴
地下車站建設時,由於通風、照明等需求導致建設費用非常高,鐵路通車後的經營成本亦相當昂貴,然而將車站建於地下可以減少佔用地面,因此有些城市的鐵路線有一部分鐵路區間是地下化的。
地下構造物在廣義上也包含了切土,但是一般認知上通常用於稱呼在既有的建築或土石結構中挖出來的隧道,車站設施設置其內是為地下車站。
配置
有些地下車站的月台、驗票、售票等功能均位於地下化的空間。在這種情況下,地面需要一些連接地下建築物的出入口;部分車站地面上的空間非常廣大,甚至有多層複合構造;亦有地下車站與周圍的地下街、地鐵站或百貨商場連結,盡用地下空間,如台北車站便和台北地下街、中山地下街、站前地下街及K區地下街等四條地下街相連通,再加上以人行地下道相互連結的臺北轉運站、桃園捷運台北車站(臺北雙子星)、台北捷運北門站、中山站、雙連站等,形成一個極為複雜的地下城市。
切土車站
月台設在切土上的車站。因為月台設置位置低於地面,廣義上納為地下車站,但因屬向地面開放的設計,故也是地面車站。建設於切土上之車站,除了以立體交匯為建設目的場合之外,也有歸類為地面車站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