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

國立中興大學
中興大學校徽
國立中興大學校徽
NCHU main gate front view 20210109.jpg
國立中興大學大門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校訓 誠、樸、精、勤
創辦時間  日本 1919年(大正8年)

日治臺灣
1919年 臺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
1922年 臺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
1927年 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農林學校
1928年 併入臺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
1943年 脫離臺北帝國大學,遷往臺中設校
1943年 臺灣總督府臺中高等農林學校
1944年 臺灣總督府臺中農林專門學校

臺灣戰後時期
1945年 臺灣省立臺中農業專科學校
1946年 臺灣省立農學院
1961年 臺灣省立中興大學
1971年 國立中興大學
學校類型 國立研究型綜合大學
校長 薛富盛 博士
院長 張玉芳(文學院)
謝焸君(管理學院)
李長晏(法政學院)
楊谷章(電機資訊學院)
施因澤(理學院)
楊明德(工學院)
詹富智(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
陳全木(生命科學院)
陳德𤏩(獸醫學院)
王升陽(創新產業暨國際學院)
副校長 楊長賢(學術副校長)
黃振文(校務副校長)
林俊良(行政副校長)
教務長 梁振儒
教師人數 1,079人[1]
學生人數 15,480人(2018年3月15日)[2]
大學部人數 9,096人(2018年3月15日)
研究生人數 6,384人(2018年3月15日)
校址 臺中校本部
 中華民國
臺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校區
總面積 總面積117.46公頃
臺中校本部54.96公頃
南投校區62.5公頃
代表色
暱稱 興大、NCHU
所屬法人 ROC Ministry of Education Seal.svg中華民國教育部
隸屬 臺灣國立大學系統
臺灣綜合大學系統
臺灣歐洲聯盟中心(EUTW)
AACSB Accredited.svg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AACSB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GOLF(Gap of Learning & Field)學用接軌聯盟[3][4]
歐亞太平洋學術協會[5]
EMBA商管聯盟
榮興計畫
中華民國國立大學院校協會
網站 http://www.nchu.edu.tw
位置

國立中興大學(簡稱興大NCHU),是臺中的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構。中興大學以農業科學、農業經濟學獸醫生命科學轉譯醫學生醫工程生物科技綠色科技等研究領域見長 。近年興大與臺中榮民總醫院彰化師範大學中國醫藥大學等機構合作,聚焦於癌症醫學、免疫醫學及醫學工程三項領域,將實驗室成果逐步應用到臨床上,未來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中興院區將改為國立中興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興大也積極與臺中市政府合作,簽訂合作意向書,共同推動數位文化、智慧城市等面相帶動區域發展。

中興大學是臺灣國立大學系統臺灣綜合大學系統臺灣歐洲聯盟中心的成員之一,計有11間學院(醫學院籌備中)與興大附農興大附中兩所附屬中學。此外,管理學院為AACSB認證,並為台灣EMBA商管聯盟的成員之一。

校園與設施

南投校區

位於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 該校區規劃:進循環經濟研究學院、數據與人工智慧專業學院(大數據碩士在職專班、大數據產學研發博士學位學程、人工智慧與資料科學碩士在職學位學程)教務處、學務處、總務處、國際事務處、計資中心、環安中心、林管處、植物園、昆蟲博物館、學生體育活動區、學人宿舍、國際學舍、國際學院、健康醫療長照園區等[7][8][9]

組織

行政單位

校長室 副校長室 秘書室 研發處
學務處 教務處 總務處 國際事務處
人事室 主計室 體育室 圖書館
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 藝術中心 師資培育中心 環境保護暨安全衛生中心
產學研鏈結中心 校務諮詢委員會 法規委員會 教授會
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 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 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


教學單位

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
農藝學系(所) 園藝學系(所) 森林學系(所) 應用經濟學系(所) 植物病理學系(所)
昆蟲學系(所) 動物科學系(所) 土壤環境科學系(所) 水土保持學系(所) 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所)
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所) 生物產業管理研究所 生物科技學研究所 食品安全研究所
生物產業管理進修學士學位學程 生物科技學士學位學程 景觀與遊憩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學程 國際農企業學士學程、碩士學位學程
農業企業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農業經濟與行銷碩士學位學程 植物醫學暨安全農業碩士學位學程
理學院
化學系(所) 應用數學系(所) 物理學系(所)
統計學研究所 資料科學與資訊計算研究所 奈米科學研究所
人工智慧與資料科學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大數據產學研發博士學位學程
工學院
土木工程學系(所) 機械工程學系(所) 環境工程學系(所) 化學工程學系(所)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所)
精密工程研究所 生醫工程研究所 智慧創意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文學院
中國文學系(所) 外國語文學系(所) 歷史學系(所)
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數位人文與文創產業學士學位學程 台灣人文創新學士學位學程 台灣與跨文化研究國際博士學位學程
生命科學院
生命科學系(所)
分子生物學研究所 生物化學研究所 生物醫學研究所 基因體暨生物資訊學研究所
醫學生物科技博士學位學程 轉譯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生命科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獸醫學院
獸醫學系(所)
獸醫病理生物學研究所 微生物暨公共衛生學研究
管理學院
企業管理學系(所) 財務金融學系(所) 資訊管理學系(所) 行銷學系(所) 會計學系(所)
科技管理研究所 運動與健康管理研究所
創新產業經營學士學位學程 高階經理人碩士在職專班(EMBA)
法政學院
法律學系(所)
國際政治研究所 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 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所
電機資訊學院
電機工程學系(所) 資訊科學與工程學系(所) 電機資訊學院學士班
通訊工程研究所 光電工程研究所
創新產業暨國際學院
全球事務研究跨洲碩士學位學程
醫學院(籌備中)(國農大樓7至9樓)
學士後醫學系
循環經濟研究學院(南投校區)[10]
生物與永續科技學程 特用作物及代謝體學程 植物保健學程 國際精準農企業發展學程
半導體與綠色科技學程 工業與智慧科技學程

附屬單位

校級

生物科技發展中心 前瞻理工科技研究中心 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農產品驗證中心 環境保育暨防災科技研究中心 先端產業暨精密製程研究中心
國際農業中心 動物醫學研究中心 鳥禽類演化與基因體研究中心
大數據中心 智慧農業研發中心

院級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農業推廣中心(編制內) 農業自動化中心(編制內) 農業政策研究中心(編制外)
土壤調查試驗中心(編制內) 農藥殘留檢測中心(編制內) 實習商店(編制內)
食品及畜產品安全檢測中心(編制外) 國土資源保育中心(編制外) 植物教學醫院(編制外)
實驗林管理處(編制內) 農業試驗場(編制內) 畜產試驗場(編制內)
園藝試驗場(編制內) 農業機械實習工廠(編制內) 食品暨生技實習工廠(編制內)
理學院 科學教育中心(編制內)
工學院 智慧微創器械中心(編制外) 工程科技研發中心(編制內) 金屬研發中心(編制外)
智慧自動化暨精密機械研究中心(編制內) 無人載具研究中心(編制外) 智慧封裝研究中心(編制外)
機械實習工廠(編制內)
文學院 語言中心(編制內) 鹿鳴文化資產中心(編制外)
生命科學院 全球變遷生物學研究中心(編制內) 榮興轉譯醫學研究中心(編制內) 生醫產業研發中心(編制外)
獸醫學院 獸醫教學醫院(編制內) 動物疾病診斷中心(編制內)
管理學院 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編制外) 磐石產學研究中心(編制外) 金融數據分析與科技研究中心(編制外)
電子商務暨知識經濟研究中心(編制外)
法政學院 全球和平暨戰略研究中心(編制外) 政經兵棋推演研究中心(編制外) 商情暨民意調查中心(編制外)
日韓總合研究中心(編制外) 當代中國研究中心(編制外) 當代南亞與中東戰略研究中心(編制外)
台商研究中心(編制外) 教育科學研究中心(編制外) 創制複決研究中心(編制外)
電機資訊學院 資通安全研究與教學中心(編制外)

附屬中學

學生會

國立中興大學學生會成立於1995年,為中興大學全校的學生自治組織,於中興大學註冊的學生均為中興大學學生會的當然會員。中興大學學生會採三權分立的學生政府架構,設有「行政中心」、「學生代表大會」、「學生法院」分別為行政、立法、司法權。行政中心由學生會會長領導,下設有秘書處、新聞部、財務部、外務部、學會部、社團部、活動部、生活部、學生權益部、資訊部等各部門及選務委員會。學生代表大會由學生代表組成,互選議長主持議事,下設有各委員會。學生法院則由學生法官組成,其中一人為學生法院主席[11]

中興大學學生會
  • 行政中心(會長)
    • 各部門(秘書處、新聞部、財務部、外務部、學會部、社團部、活動部、生活部、學生權益部、資訊部)
    • 選務委員會
  • 學生代表大會(議長)
    • 各委員會
  • 學生法院(主席)
    • 學生法官

教學、學術研究

2018年,入選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補助總金額全國名列第六(依總金額排列序為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興大學)。[12]

排名
國立中興大學
全球排名
《泰晤士》世界排名[13] 1201+(2022年)
《QS》世界排名[14] 651-700(2022年)
《US NEWS》世界排名[15] 1160(2022年)
《ARWU》世界排名[16] 901-1000(2021年)
區域排名
《泰晤士》亞洲排名[13] 301-350(2021年)
國內排名
《泰晤士》國內排名[17] 20(2022年)
《QS》國內排名[18] 14(2022年)
《ARWU》國內排名[19] 13(2021年)
《US NEWS》國內排名[15] 13(2022年)

學術排名

年度 THE 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
2021年 1201+
2021年 1001+
2020年 1001+
2019年 801-1000
2018年 601-800
2017年 601-800
年度 THE 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
2020年 301-350
2019年 251-300
2018年 171-180
2017年 131-140
年度 ARWU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2021年 901 - 1000
2020年 901 - 1000
2019年 901 - 1000
2018年 701 - 800
2017年 701 - 800
年度 QS世界大學排名
2022年 651-700
2021年 601-650
2020年 651-700
2019年 651-700
2018年 601-650
2017年 501-550
2016年 501-550
2015年 501-550
2014年 551-600
2012年 601+
2011年 601+
年度 QS亞洲大學排名
2021年 112
2020年 101
2019年 105
2018年 109
2017年 96
2016年 95
2015年 89
2013年 95
2012年 105
2011年 99
  • 2014年QS學門排名 化學工程排名僅次於台大、清大,並與成大、交大齊名。[23]
  • 2014年QS學門排名 會計與財經領域也首次進榜,達前151-200名。[24]
  • 2013年門職業技術人員考試律師類科畢業生錄取率排名僅次於台大、政大、北大。[25]
  • 土耳其中東科技大學(英文:Middle East Technical University;縮寫:METU),大學學術表現排名(英文:University Ranking by Academic Performance;縮寫:URAP):

大學學術表現排名2017-2018年世界排名[26]

世界排名 臺灣排名 大學名稱 等級 總分
100 1 國立臺灣大學 A++ 386.93
279 2 國立成功大學 A 337.05
348 3 國立清華大學 A 329.44
403 4 國立交通大學 A 324.43
407 5 長庚大學 A 323.75
439 6 國立陽明大學 A 321.77
496 7 國立中央大學 A 318.02
568 8 臺北醫學大學 B++ 314.48
613 9 國立中興大學 B++ 312.68
615 10 高雄醫學大學 B++ 312.60
629 11 國立中山大學 B++ 311.97
662 12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B++ 311.02
892 1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B++ 304.91
903 14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B++ 304.73
972 15 亞洲大學 B++ 303.35
985 16 逢甲大學 B++ 303.15
1001 17 中原大學 B++ 302.68
1028 18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B+ 302.28
1063 19 國立中正大學 B+ 301.49
1090 20 國立東華大學 B+ 300.75
  • 2010年進入ESI學門排名世界前1%
依據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公布的國內大學ESI學門排名(2010年8月31日)顯示,全台灣僅24校進入ESI學門排名,其中10所大學僅進入1個學門,進入ESI排名即表示該學門學術水準進入世界前1%。興大進入ESI全球排名之學門六大領域:農業科學、植物與動物科學、工程、化學、材料科學及臨床醫學,進入 ESI 世界機構排名前 1%,領域數全國排名第三。
學門 2010論文數全球排名 2010引用數全球排名
農學 81 78
植物動物科學 217 430
工程學 216 302
材料科學 251 350
化學 385 422
臨床醫學 1427(top 0.57%) 2027
總領域 506 803
  • 2009年WOS(web of science)世界排名
興大在2009年 WOS 各學門期刊影響係數權重統計則有農業與動物科學、食品科學、影像科學、植物科學、真菌學等 5 個學科為國內大學排名之冠,其中食品科學、影像科學、真菌學領域的期刊論文發表量分別高居世界排名第15名、第11名、第65名。
學門 2005年論文數國內排名 2009論文數國內排名 2009年論文數世界排名
農業動物科學 3 1 -
食品科學 2 1 15
影像科學 25 1 11
植物科學 - 1 -
真菌學 4 1 65
  • 歷年SCI及SSCI論文發表統計
SCI/SSCI 論文發表數自 94 年 658 篇,快速成長至 99 年 1265 篇,成長率高達 92%,為國內頂尖大學中排名第一。
年度 各年度發表論文數統計
2005年 658
2006年 855
2007年 890
2008年 1082
2009年 1205
2010年 1265
成長率 92%

期刊編輯

《生物催化暨農業生物技術》國際期刊總編輯室設立於興大,是收錄於SCI文獻資料庫的期刊之一(ISSN: 1878-8181)

教育評鑑

2005年教育部委託社團法人台灣評鑑協會對國內大學辦理評鑑,在全國各大學當中,興大的農學專業領域與海大台大並列表現較優。
  • 2007年世界大學「科學研究」競爭力排行榜世界大學科學研究競爭力排行榜」位列全球第590名(全台第八)。
依據「中國科學評鑑研究中心」公佈的排行榜,興大為全球第590名的大學(全台第八)。
  •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大學系所評鑑
教育部委託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對國內大學各系所學程辦理五年一輪的系所評鑑,興大在第一週期系所評鑑中(評鑑時間:96年度下),僅一個學程為待觀察外,其餘全數通過評鑑。在全國5年500億計畫頂尖大學當中,目前成績最優。[27]


  • 校徽
中興大學校徽(1972-2019)

1972年春季,中興大學公開徵求校徽設計圖案,在50多件應徵作品中選出一件,並經審查會議、行政會議、校務會議等程序審查通過。

2019年,為順應時代潮流、書寫習慣及提高辨識度,進行了微調,包含:將校名書寫方向調整為由左至右、調整「興」字的字型、將顏色整合為金白兩色、下方加入1919以突顯創校百年。調整案業經行政會議(2019.10.09)、公開說明會(2019.11.25)、校務會議(2019.12.20)通過。

圖案形狀為正體中文校名「國立中興大學」由左至右排於上方,英譯校名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自左至右,排於下方成U字形。中央為六十齒輪之圓圈,內為「興大」兩字,藝術簡體。三邊、中英校名、「興大」兩字、六十圓圈齒輪皆為金黃色。

  • 校旗

校旗圖案在1972年春,公開徵求設計圖案,在五十多件應徵作品中選出一件,並經審查會議、行政會議、校務會議等程序審查通過後採用。 校旗的圖案為長方形,長二尺五,闊二尺,黃底,上方自左至右橫書「國立中興大學」,正楷字,黑色。中間為六十齒輪圓圈,內書「興大」兩字,均白色,與校徽同;其下書校訓:「誠、樸、精、勤」四字,篆體,黑色,繞圓圈下,成半月形,自右至左。

  • 識別標誌(Logo)
中興大學識別標誌(LOGO)

圖形方面

「國立中興大學」,係由中文系陳欽忠教授以行書撰寫,已成為現今代表興大的CIS。

校訓

興大的校訓為「誠、樸、精、勤」。

誠者,忠信無偽,真實無欺之謂也。
樸者,質實無華,真率不偽之謂也。
精者,精誠專一,精進不已之謂也。
勤者,奮勉努力,不惰不匱之謂也。

校歌

興大的校歌

興大校歌
詞:湯惠蓀 曲:李明訓
碧海滄山 華原茂樹
蓬勃發瓊島 氣象見中興
猗歟黌宇 鬱鬱菁莪 弦歌動辟雍
精研文學究理工 明法懋商晉繁榮
十年樹木勤農耕 稻花萬頃明
海浩浩 山青青 百年大計樹人功
任重道遠 任重道遠
誠樸崇明德 精勤業能宏
任重道遠 任重道遠
誠樸崇明德 精勤業能宏

制服

早期的興大有訂定週會、軍訓課需穿制服之規定,但隨著時代變遷,自由的風氣興起,穿制服之規定已廢除。不須穿制服能夠展現大學生自由的穿衣哲學,並可以和同學互相討論品味服飾和潮流。制服樣式為特多龍黃卡其色西裝上衣、短袖上衣西褲和窄裙、白色小翻領免燙長袖襯衫和黑色領帶。左上衣口袋繡藍色興大字樣,鈕扣為膠質鈕扣,女生裙長及膝,男生則後衣開叉。

校樹及校花

2012年四月至六月,宿舍委員會特別舉行了票選校樹校花活動,選出代表興大精神與凝聚向心力的校樹及校花。
校樹:楓香
校花:臺灣蝴蝶蘭

校史

臺灣省政府的所在地中興新村相同,「中興」之名意謂反攻大陸(重演中國歷代中興)的國家願景。同時,與當時也是省立大學的成大並列,即可組成「中興成功」的造句。校內呈秋海棠形狀(象徵中華民國全土)的「中興湖」,輝映了校名的精神。

1990年代,本校是為臺灣本土創校歷史次久的高等教育機構。

臺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校舍
(今國立臺灣大學行政大樓
  • 1919年4月18日,臺灣總督府敕令成立臺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校總區現址,設立農業科、林業科[28]
  • 1922年4月1日,改制為臺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
  • 1927年5月20日,改名為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農林學校
  • 1928年3月31日,併入臺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
  • 1943年4月1日,脫離臺北帝國大學獨立,10月1日遷往臺中南郊頂橋仔頭(今校址)設校,更名為臺灣總督府臺中高等農林學校
  • 1944年4月1日,改名為臺灣總督府臺中農林專門學校
  • 1945年二戰結束,11月30日舉行閉校儀式;12月1日更名為臺灣省立臺中農業專科學校
  • 1946年9月1日,改制升格為臺灣省立農學院,俗稱臺中農學院。成立農藝、森林、農化三科系。訂12月1日為校慶紀念日。
  • 1947年8月,成立植物病蟲害學系、農業經濟學系。
  • 1950年,於南投縣埔里鎮成立臺灣省立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1954年遷回校本部)。
  • 1956年8月,成立植物學、化學兩系。
  • 1950年代,國立臺灣大學、省立師範學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前身)、省立農學院(興大前身)、省立工學院(國立成功大學前身)時為臺灣高等教育四大學府。
  • 1958年,成立畜牧獸醫學系。
  • 1960年,植物病蟲害學系分別改制為植物病理學系和昆蟲學系。11月,行政院核定以臺中農學院為基礎籌設大學,並考慮以台中大學、中正大學及中興大學,三者之一為校名[29]
  • 1961年7月1日,臺灣省立農學院(臺中)與臺灣省立法商學院(臺北),合併成為臺灣省立中興大學,為興大校名之始。新成立應用數學系和土木工程學系,並合併設立理工學院,化學系與植物學系改隸理工學院,農化系保留至「農學院」。
  • 1964年,理工學院成立機械工程學系
  • 1964年9月1日,臺中校總區新設水土保持學系。
  • 1968年9月1日,臺中校總區成立夜間部,新設歷史系、外文系,與中文系成立「文學院」。
  • 1969年,農業化學系擴編成土壤科學系
  • 1971年7月1日,臺灣省議會提議臺灣省立中興大學升格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但未果。同年改隸教育部,更名為國立中興大學[30]
  • 1974年,畜牧獸醫學系正式分獸醫學系及畜牧學系二系招生。
  • 1976年,理工學院成立環境工程學系
  • 1980年,由農學院成立家畜醫院。
  • 1987年,理工學院物理學系成立
  • 1988年,理工學院分設為「理學院」及「工學院」,理學院含化學系、植物學系、應用數學系及物理學系;工學院含環境工程學系、機械工程學系、土木工程學系。
  • 1990年,理學院成立分子生物研究所
  • 1994年,理學院成立動物科學系,由理學院原有之植物學系 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及動物學系合併設立「生命科學院」,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成立博士班。
  • 1995年3月,臺中校總區及臺北法商學院學生會各自成立。
  • 1995年,家畜醫院更名為獸醫教學醫院
  • 1997年8月,臺中夜間部轉型為臺中進修部、臺北校區夜間部亦轉型為臺北進修部,隔年再成立推廣教育中心。
  • 1999年,成立「獸醫學院」,是全國首創且組織最完整的獸醫學院。
  • 2000年,法商學院獨立設校為國立臺北大學。同年興大增設社會科學暨管理學院。
  • 2002年,隸屬生命科學院的植物學系、動物學系整合成生命科學系所。8月1日,進修部與推廣教育中心合併成為進修推廣部,並由教學單位轉型成行政單位。
  • 2005年,教育部提出興大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整合發展計畫,期望能將興大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合併,達到教育資源重新平均分配的目的。然而中教大方面強烈反對,兩校對於合併後的校名也有異議,因而失敗。同年入選教育部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劃(五年五百億)。
  • 2008年,再度入選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劃(五年五百億)第二階段。興大與中科合組中科產學訓協會,5月國立中興大學中科校區落成啟用。
  • 2010年9月,進修推廣部轉型更名為創新產業推廣學院。
  • 2011年8月1日,社會科學暨管理學院分設為「管理學院」與「法政學院」。
  • 2014年2月1日,興大合併國立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國立大里高級中學,改制為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國立中興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創下國內大專院校首次同時擁有高級職業學校與高級中學的紀錄。
  • 2015年,考量校門已於1983年搬至興大路上,透過原校址(國光路250號)在GPS定位上不易找到校門出入口,經行政會議通過增編「興大路145號」正門門牌,並作為預設通訊地址。[31]
  • 2017年,拆除位於舊校門的蔣中正銅像,改為已故校長湯惠蓀銅像,原基座之中華民國國徽則改為興大校訓[32]。受理教育部國教署委託,成立「推動學校午餐專案辦公室」[33]。創新產業推廣學院更名為「創新產業暨國際學院」。
  • 2018年4月10日,成立全國首座植物教學醫院,變更校徽及校本部內之路名。8月1日,「電機資訊學院」正式成立。
  • 2020年7月,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即透露國立中興大學有意在南投中興新村設立分校。10月7日,國立中興大學擴大行政會議後確定成立「國立中興大學中興新村校區籌備處」,籌備處主任由副校長黃振文擔任、執行長由興大教授蔡崗廷出任。[34][35]11月20日,興大向教育部申請設置學士後醫學系即傳出預計將醫學院系設於南投中興新村,但校方說明會以校內現址優先考量。[36][37][38]
  • 2021年1月,國立中興大學校長薛富盛出席「國立中興大學正瀚研究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儀式」後證實已向行政院遞件,規劃設立國立中興大學南投中興新村校區,興大南投校區為中興新村南核心區域總面積62.5公頃。包含中興新村光明路的公家機關辦公區、光明里宿舍區、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國家文官學院中區培訓中心與中興新村高爾夫球場等,與經濟部中台灣創新園區、正瀚生技相鄰;中興新村校區一期計畫擬接收台灣文獻館三棟大樓,若順利移轉後址會改裝內部繼續使用,而中興新村校區二期計畫則規劃成立醫學院,整體規劃國際學院、興大研究單位(例如實驗林)等與學生宿舍區;國發會中興新村活化專案辦公室主任說明,若興大中興新村校區定案後,原位於南核心區域的行政院主計總處中部辦公室、衛生福利部中部辦公室及內政部役政署等政府機關單位,都將遷往中興新村北核心區域,但國家文官學院中區培訓中心還要和興大洽談相關後續事宜。[39]
  • 2022年2月,申請設立學士後醫學系獲教育部核准,招收23名公費生[40]
  • 2022年,「資訊科學與工程學系」將改名為「資訊工程學系」;增設循環經濟學院。

歷任校長

日治時期

臺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臺北公館)
任次 校長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1 阿部文夫 1919年4月19日 1920年5月26日
2 大島金太郎 1920年5月27日 1934年2月7日
臺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臺北公館)
任次 校長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1 大島金太郎 1920年5月27日 1934年2月7日
臺灣總督府台北高等農林學校(臺北公館)
任次 校長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1 大島金太郎 1920年5月27日 1934年2月7日
臺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
任次 校長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1 大島金太郎 1920年5月27日 1934年2月7日
2 八谷正義 1934年2月8日 1938年5月3日
3 野田幸豬 1938年5月3日 1945年11月30日
臺灣總督府臺中高等農林學校
任次 校長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1 野田幸豬 1938年5月3日 1945年11月30日
臺灣總督府臺中農林專門學校
任次 校長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1 野田幸豬 1938年5月3日 1945年11月30日

中華民國時期

臺灣省立臺中農業專科學校
任次 校長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1 周進三 1945年12月1日 1948年
臺灣省立農學院
任次 校長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1 周進三 1945年12月1日 1948年
2 李亮恭 1948年 1951年
3 林一民 1951年 1954年
4 王志鵠 1954年 1961年
省立中興大學
任次 校長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經歷
1 林致平 1961年7月1日 1963年6月 航太工程學者、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數學所所長
2 湯惠蓀 1963年6月 1966年11月20日 農業經濟學者、地政專家,曾參與臺灣土地改革,卒於任內
3 劉道元 1966年11月21日 1972年6月
國立中興大學
任次 校長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經歷
1 劉道元 1966年11月21日 1972年6月
2 羅雲平 1972年8月 1981年7月31日 土木工程學者,曾任國立成功大學校長、教育部部長
3 李崇道 1981年8月1日 1984年7月31日 獸醫學者,曾任行政院農委會主委、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第一任主任
4 貢穀紳 1984年8月1日 1988年7月31日 昆蟲學者,曾任臺灣植物保護中心(現藥毒所)主任
5 陳清義 1988年8月1日 1994年9月30日
6 黃東熊 1994年10月1日 1997年9月30日 法律學者、刑事訴訟法專家,曾任興大法商學院院長、現興大法律學系榮譽講座教授
7 李成章 1997年10月1日 2000年9月30日
8 彭作奎 2000年10月1日 2001年2月9日 農業經濟學者,曾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代理 薛敬和 2001年2月10日 2001年10月31日 高分子學者、生物醫學材料專家,曾任興大工學院院長、副校長,創設生物科技發展中心及化學工程系所;教育部國家講座。
9 顏聰 2001年11月1日 2004年7月31日 土木工程學者、混凝土專家,曾任興大工學院院長
10 蕭介夫 2004年8月1日 2011年7月31日 生物化學學者,曾任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所長,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第七屆理事長
11 李德財 2011年8月1日 2015年7月31日 資訊學者,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所長
12 薛富盛 2015年8月1日 現任 材料工程學者,曾任興大工學院院長

校際交流

EMBA商管聯盟

興大與中央、中山、政大、交大、成大、清大、臺科大、中正共九校所組成的EMBA商管聯盟,打破校際限制,混合分組,期望以跨校的研討方式,讓各校EMBA學生充分聯誼與學習。混合分組除讓知識學習上能更加完整外,從北到南的串連網路,讓學生跨越了校際、地理限制,擴大人脈知識網,同時增加同業或異業結合交流的機會。

臺灣歐盟中心

2009年6月,歐洲聯盟選定興大在內的7所臺灣高等教育學府聯合組成「臺灣歐洲聯盟中心」,第一期4年共補助110萬歐元,規劃用於各校開設歐盟研究課程、歐盟相關研討會、獎學金等。中心要職分屬4所核心成員大學(臺大、政大、輔大、興大)。

臺灣綜合大學系統

姐妹校

興大目前締約學校數為128所,合作單位包括了校、院、系、研究中心等,包括締約及部分締約,列表約列如下:

交換學生

在交換學生方面,興大與中國大陸地區41所高等學校簽署了交換學生計畫,締約學校名稱如下:

與北海道大學的關係

興大附屬的惠蓀林場在日治時期曾經是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部的實驗林,當時的總督府農林學院的教師皆為北海道帝大畢業生。

興大有3任校長畢業於北海道大學(北大),包括大島金太郎(1920~1934年)、八谷正義(1934~1938年)與野田幸豬(1938~1948年)。

2012年,興大與北海道大學簽署了7項領域大型協定。

從興大與臺北帝國大學的深厚淵源、極早創校但較晚改制大學、做為主要國立大學之一、以農學立校、擁有大面積實驗林場等特色。

正興城灣盃

城灣盃是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兩校之間的校際競賽,類似「梅竹賽」。城灣盃名稱是經由兩校學生過投票,選出中山大學學生吳昆庭的命名方案所確定的。「城」代表成大,取名台南府「城」,又與「成」大諧音;「灣」意指中山的西子「灣」。「城灣盃」以西元紀年,偶數年為成大主辦,奇數年則是中山主辦,2006年為首屆。2009年,因應興大加入第二年,第四屆的比賽改名為「興城灣盃」。2011年納入國立中正大學的參與,更名為「正興城灣盃」。[41]

駐校作家/藝術家

不定期邀請作家或藝術家駐校,提昇師生人文涵養,刺激藝文交流,進一步透過長期駐校加強藝術家與校園的互動,提升校園藝文氛圍。[42]2008年,駐校作家相關的施行辦法由前校長蕭介夫、前文學院院長林富士聯手推動,並於當年底執行。[43]初期邀請作家駐校,以靜態演講為主,並提供諮詢時間(office hour)。自2013年,《賽德克.巴萊》美術指導、漫畫家邱若龍駐校後,活動形式更為多元,除演講外,還包括畫展、創作工坊等系列活動,藉此提高與師生、民眾的互動性。

次序 駐校時間 活動名稱 受邀作家/藝術家 主辦單位
1 2008/09-2008/10 劉克襄 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2 2008/11-2008/12 李昂[44] 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3 2009/03-2009/04 路寒袖曹銘宗簡偉斯[45] 文學院、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4 2013/10-2013/12 藝文巴萊X邱若龍 邱若龍 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5 2015/12-2016/01 2015興大駐校作家駱以軍系列活動 駱以軍[46] 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6 2016/12 伊格言 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7 2017/10-2017/11 這個秋天的興大很陳雪 陳雪 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8 2018/10 吳洛纓 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9 2019/10 許悔之 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百年大運在興大

民國一百年(2011年)之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於興大舉辦。

校園媒體

鹿鳴文化資產中心

前身為文學院於2008年4月創刊的鹿鳴電子報。2008年10月創立的興大夢工廠於2009年7月更名為鹿鳴電影工作坊。2010年3月相繼成立的鹿鳴電視台。2010年7月,前文學院林富士院長集結電子報、電影工作坊及電視台,正式創立「鹿鳴文化資產中心」。[47] 目前除了輔助校內影視相關課程教學外,並持續承接校內各單位活動委託,透過影像紀錄校園生活。

鹿鳴電子報

2008年由前文學院林富士院長所創辦,是提供給學生實習的電子月刊。除特聘的實習記者外,並開放創作專區供自由投稿。特約採訪稿每期訂定主題,以人文關懷角度出發,做深度報導。發行旨在透過實務操作,提升學生溝通表達、文字創造、電腦及設備操作、問題解決,及攝影實作能力。自2011年8月起改為雙月刊,已於2013年暫時停刊。

林富士在發刊詞中提到:「鹿若發現豐美的水草,便會高聲呼叫,召朋引伴,共享食物。因此,二千多年前,黃河流域的周人,在宴饗賓客之時,便會歌頌《鹿鳴》之詩……人類應該承傳『鹿鳴』的義理,分享而不爭食,溝通而不自閉。如是,世界自遼闊,天地必寬廣。……因此,我們決定創辦《鹿鳴》電子報,讓所有關懷人文的朋友,可以在此發聲,傳達訊息,交換經驗,分享心情。讓彼此的人生更豐厚,視野更寬廣。」

興大人物誌

自2013年起,由秘書室委託製作,透過影音專題紀錄校內不同領域優秀教師的故事及貢獻,目前已完成5集

集別 系所 受訪人物 分集簡介
1 植物病理學系 蔡東纂 興大教授蔡東纂,哥哥是醫生,自己則成了植物的醫生,紮紮實實進入田野診斷數十年的蔡­「神醫」,許多農民絡繹不絕的帶著生病的植物來求診,曾經因為農藥中毒四次送急診的他­,為了照顧農民及消費者的健康,更帶領了一群深愛台灣土地的專家們,戮力推動農藥減量­的安全高品質栽種模式,巡遍全台灣的土地,要讓台灣的農業從夕陽業成為最有生命力的綠­色產業。
2 動物科學系 李淵百 動物科學系李淵百教授自美國學成歸國後,即投入台灣土雞的研究,執行了土雞育種及改良­計畫,並首創土雞保種中心,保存珍貴的遺傳資源,近年則與金門縣政府合作讓土雞歸鄉;­隨著動保意識抬頭,李老師開設動物福祉課程,並於2015年號召相關領域專家,編纂《­動物福祉》專書,引介國外動物福祉新知與觀念。
3 土壤環境科學系 楊秋忠 楊秋忠教授是中興大學首位教師以農業成就獲選為中研院院士的學者,投入土壤研究三十多年,在微生物肥料發展、快速堆肥技術發明兩大領域,成果卓著。其快速堆肥技術,獲科技部價創計畫補助,成立新創公司,革新了科研成果商業化的里程碑。楊秋忠不只是一位科學家,同時也是位創作者,信手捻來皆文章。
4 植物病理學系 葉錫東 興大植病系葉錫東教授是國際知名的「PAPAYA葉」,四十年來投入木瓜疫苗與基改木瓜研究,2018年以卓越的學術成就當選中研院院士。 「興大人物誌」第四集,紀錄葉錫東院士與木瓜結緣的研究歷程。
5 植物病理學系 黃振文 興大植病系特聘教授兼副校長黃振文出身農家,明白農民需求,四十多年來師法自然,以友善環境的作法,投入植物病害防治,為臺灣當代研發微生物製劑的先驅。興大人物誌第5集,紀錄黃振文在創新研發、產學合作與校務行政的積極投入與豐碩成果。

校友

知名校友

興大校友眾多,請參照「國立中興大學校友列表」或參考「Category:國立中興大學校友」。國立中興大學校友包含「台中校區」以及「台北校區」兩校區的校友。

傑出校友[48]
屆次 年份 名單 備註
1997年 徐立德李厚高陳清義、陳漱石、蔡惠行
1998年 江丙坤賴英照郭宗德楊敦和、周應桓
1999年 彭淮南、鄭鴻財、許新枝吳容明、許秀華
2000年 林俊義徐建國、陳永泰、林省三、吳挽瀾
2001年 王桂榮、劉顯達、劉安國、林萬年、陳連和
2002年 李成章李國欽高崇熙、程伶輝、黃寬重
2003年 高希均、鄭天佑、楊德華李金龍賀陳旦劉保佑
2004年 黃仲生郭林勇、溫總祥、張福國、黎志甦
2005年 謝順景、林慶福、施宗雄、江益男、黃大一、陳錦生
2006年 孔憲鐸、塗勳林見昌、蔡新聲、吳輝龍、高清文、葉瑩、游昭明、石全、張文瑞周文瑞、施能仁
十一 2007年 劉明照、欒復青、彭作奎、蔡精強、柯興樹、賴本智、謝明源江安世蔡立慧
十二 2008年 黃盤銘、羅傳進李茂盛陳武雄、顏仁德、吳明敏、鄭詩華
十三 2009年 林英祥、徐惠迪、孔祥復、林美枝、張法鶴、陳進利、張平沼、吳昆民、林聖忠、張發得、
陳連軍、黃裕星、楊平世、蕭代基、章仁香、宋餘俠、沈再木、謝士滄、楊文彬
十四 2010年 王世彬、林耀英、陳良楫、蔡定邦、徐新宏、吳壽山、楊偉甫李家維、楊鴻銘、吳明富、
林鎮世、塗木林、莊英堯、林錫埼、林義煊
十五 2011年 李錫棋、陳昇明、李尹緒瑛、黃鴻章、張忠柟林中森、王寅東、林讚峰、周添城、陳猷龍、
陳銘煌、羅木坤、郭清河、徐雅琴、王國雄
十六 2012年 吳約西、林學正、陳瑞隆楊秋忠、李曉曄、王榮周、蔡秋榮、龔天行、路孔明、李振光、
余淑美、趙裕展
十七 2013年 宋志育、李恆雄、李桃生、曾國烈、曾銘宗、陳石明、陳伯中、賴健治、聶威傑、鄭愁予、羅益華
十八 2014年 方世美、王瑞德、朱建鏞、李麗裕、林詠翔、林瑞源、柴御清、莊嘉郁、許春安、陳永祥陳榮昌
十九 2015年 李偉山、李蒼郎、林榮森、張玉生、張政銘、陳世雄陳歐珀馮展華、董天路、蔡其昌
二十 2016年 王敦正、艾群李長庚、李政宏、李鎮洋、高一民、張斌堂、費鴻泰、黃甲煌、黃國書、黃㯖昌、楊耀祥、廖聰誼、龔瑞璋
二十一 2017年 朱偉光、余忠村、邱義源、胡威妮、凌氤寶、梁家銘、黃金城、楊連發、趙達衡、蔣麗兒、鄭寶清、賴冠仲、謝日鑫、簡榮聰
二十二 2018年 王逸華、何永裕、周建源、張鴻基傅嫈惠、葉錫東、管碧玲劉子健、劉雨生、賴明治、蘇安德
二十三 2019年 李孟諺、李盈興、沈昌輝、林澤輝、徐國勇、曹明宗、黃傳生、馮海東、黃亞莉(尤瑪‧達陸/Yuma Taru)、廖紫岑、鄭哲玲、賴建信、龔松煙
二十三 2020年 龔明鑫葛煥昭、王惠亮、謝建台、龔一秦、吳啟華、王冠祥、蕭哲君、陳錦標、林崇億、張庭維、吳蓉華
二十四 2022年 郭俊廷(未來10年聯發科董事長)、呂秉田(吉他教學長兼任第十屆宿營舞王)、林祐生(籃盟假摔紀錄保持人)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國立中興大學|統計資訊一覽 - 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
  2. ^ 106學年度第2學期 全校(含研究生)學生人數統計表(含休學)|國立中興大學註冊組
  3. ^ 友達、仁寶、緯創號召 學用接軌聯盟已有20家企業加入. 台灣自由時報. 2019年3月20日 [2019年3月2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3月21日). 
  4. ^ GOLF學用接軌聯盟 擴大整合校企資源. 台灣經濟日報. 2019年3月20日 [2019年3月2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3月21日). 
  5. ^ 存档副本. [2018-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7). 
  6. ^ 蔣佳璘. 2015台中軟實力論壇興大、中市共推數位. 經濟日報. 2015-05-20 [2016-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5). 
  7. ^ 首頁 興新聞 【公關組】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中興大學南投設分校. 
  8. ^ 興大說明稿1110413-中興新村校區規劃案. 
  9. ^ http://oga.nchu.edu.tw/news-detail/id/702.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10. ^ 影/蘇貞昌視察中興新村 宣示中興大學今年設分校. [2022-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3). 
  11. ^ 國立中興大學學生會學生法院. 國立中興大學學生法院法規彙編. https://sites.google.com/. [2022-03-21]. 
  12. ^ 存档副本. [2019-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6). 
  13. ^ 13.0 13.1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USUnivRankings_THES_W」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14.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2021.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1 [2018-08-15]. 
  15. ^ 15.0 15.1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16.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17.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18-08-15]. 
  18.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18-08-15]. 
  19. ^ ARWU 2020 Top 1000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 [2018-08-15]. 
  20.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19-08-20 [2020-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7) (英語). 
  21. ^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2020-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0). 
  22. ^ QS大學排名. [2012-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4). 
  23. ^ 泰晤士報QS大學排名
  24. ^ 泰晤士報QS大學排名
  25. ^ /法律系律師錄取率排名
  26. ^ 大學學術表現排名2017-2018年世界排名. [2017-12-20]. 
  27. ^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 95年度
  28. ^ 大事紀 (PDF). [2013-12-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12-13). 
  29. ^ 中部設立 大學一所. 聯合報. 1960-11-22. 
  30. ^ 省議會昨建議 促將中興大學 易名中山大學. 聯合報. 1971-06-17. 
  31. ^ 國立中興大學第 394 次擴大行政會議紀錄 (PDF). 興大秘書室. 2015-09-16 [2016-01-26]. 
  32. ^ 興大蔣公銅像拆了 換上已故校長銅像. 蘋果日報. 2017-01-25. 
  33. ^ 國教署推動學校午餐專案辦公室 興大揭牌. HiNet新聞. 2017-11-09. 
  34. ^ 興大南投校區籌備處成立 將為中興新村帶進4000名師生,自由時報,2020-11-20
  35. ^ 國立中興大學第435次擴大行政會議紀錄,國立中興大學,2020-10-7
  36. ^ 南投中興新村最新規劃!中興大學設分校、開醫學系,自由時報,2020-11-20
  37. ^ 醫學系進駐中興新村?中興大學:校內現址優先,中央通訊社,2020-11-20
  38. ^ 中興大學計畫在中興新村設分校 教長:正進行最後評估,聯合報,2020-12-8
  39. ^ 中興大學南投中興新村校區 有譜,中國時報,2021-1-26
  40. ^ 【公關組】中興大學學士後醫學系成立 今年招收23名公費生. 
  41. ^ 盼媲美梅竹賽,成大、中山「城灣盃」登場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2-07-13
  42. ^ 關於「藝文.巴萊」. 興大駐校藝術家網站. [2016-01-27]. 
  43. ^ 劉訪如. 駐校作家系列──浪漫生活 劉克襄. 興大鹿鳴電子報. 2008-11 [2016-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2). 
  44. ^ 黃湘玲、陳盈妃. 李昂的駐校作家生活. 興大鹿鳴電子報. 2008-11-30 [2016-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2). 
  45. ^ 與夢想有約──初會駐校作家、藝術家 – 中興大學鹿鳴文化資產中心. [2021-08-19] (中文(臺灣)). 
  46. ^ 駱以軍擔任興大駐校作家 舉辦簽名會、創作工作坊. 興大秘書室. 2015-12-09 [2016-01-27]. 
  47. ^ 張家慈. 與世界分享的精神──鹿鳴文化資產中心. 興大鹿鳴電子報. 2010-07-30 [2016-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7). 
  48. ^ 國立中興大學傑出校友. 中興大學校友中心. [2020-01-18]. 

外部連結